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谭元春《登清凉台》欣赏

(2022-06-18 09:00:28)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谭元春的五律,首句破空而来,结尾蕴含深意,不愧为明诗中的佳作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2-06-14 06:42 发表于安徽



一个人内心迷茫时,就容易失去生活的勇气,也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唯有心静下来,慢慢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争取外界的援助,才能最终走出困境,战胜自己。


明代有一位诗人满腹经纶,却总是在科考中不断地跌倒。诗人有一天傍晚登高远眺,发现周围风景秀丽,气氛幽静,顿时感到苦闷和烦忧都一齐消散。下面分享谭元春的五律,首句破空而来,结尾蕴含深意,不愧为明诗中的佳作。


登清凉台

明代:谭元春

台与夕阳平,同来趁晚晴。

隔江山欲动,半壑树无声。

艇子遥归浦,庵僧近掩荆。

烟岚处处合,残兴尚能清。



谭元春是明代著名才子,他与同乡钟惺共同创立了竟陵学派,一改明初肤浅和轻佻的文风,并合编了两本诗集,一时间轰动了明代诗坛。


不过谭元春的仕途却极其坎坷,他的弟弟们早已是进士,他却多次参加乡试不中,仍然是一位老秀才,直到42岁时才考中举人。此后会试又多次落榜,52岁进京赶考时,却不幸死于客馆,令人唏嘘不已。


清凉台位于南京清凉山上,蜿蜒于汉中门至定淮门一带,南唐时曾在山中兴建避暑宫,后改为清凉寺,辟为清凉道场,为当地胜景之一。台,指佛寺中的高台。


作者是湖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同时由于经常在赶考路上奔波,虽然挫折不断,但也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开篇破空而来,交代时间和地点,作者化用了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句子,“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表达了作者登台揽胜的悠闲之意。


接下来具体展现清凉台周围的风景,“隔江山欲动,半壑树无声。”作者隔着江面,远望夕阳下的波光粼粼,群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在不停地晃动。山沟里的树木仿佛都睡着了,悄然无声。“半壑”,指山林里只有一半区域有风,而且很轻柔,所以吹树不动。


这两句一动一静,又是一远一近,可谓动静结合,远近凑泊,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布,精彩纷呈。作者布局合理,着墨淡雅,展现出迷人的山水画面,令人如临其境。


颈联增加了人物的活动,“艇子遥归浦,庵僧近掩荆。”夕阳夕坠,晚霞璀璨,船家和渔夫们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将船缓缓地驶入浦口,小心地停靠在岸边。附近清凉寺的僧侣们也走近半掩的柴门,回到了寺院里。


“归、近”二字,描写了一种进行中的动作,给人以动态的感受,也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作者并未交代渔夫和僧侣们接下来的活动,而诗人对他们有规律的生活却充满了向往,同时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四处漂泊生涯的苦楚和无奈。


结尾蕴含深意,“烟岚处处合,残兴尚能清。”夜幕降临、天色擦黑,山林中的雾气逐渐浓密。山中烟雾四合,应该是归意阑珊了,作者却说清兴依然不减,颇有蔗味回甘之感。


也许是因为作者非常享受此处的宁静和悠闲,让他暂时忘记了落第的苦闷;也许是有感于艇子和庵僧的闲散生活,让他萌生了归隐之意。可是他又不甘心放弃这么多年的努力,此时心里正在纠结和挣扎着。


谭元春的这首五律写景如画,不愧为明诗里的佳作,以清警胜,颇有唐人气象。开篇引人入胜,中间两联动静结合、远近交替,场景描写生动形象,人物描述令人遐想,结尾更是富有深意,表达出诗人的流连忘返,以及对林泉生活的向往。


诗人虽然仕途受阻,却从未对前途失去信心,即使到了知天命之年,依然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作为明代的才子,诗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和传承,并大胆地进行了革新,也使得明诗在古典诗歌的艺苑里,可以独树一帜,值得后世称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