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推出”中华对联,江苏对联人热议

(2023-08-19 20:56: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楹趣联韵/诗钟/作品[转]

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推出”中华对联,江苏对联人热议


对联杂志 对联杂志社 2022-06-07 22:53 发表于山西


点击“对联杂志社”,关注我们哦!!

国粹名刊选对联 文坛美景好留连

>>欢迎订阅<<

>>>《对联》杂志<<<</p>


刚刚结束的2022年高考语文科目共有7套试卷,分别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还有北京、天津、浙江三套自主命题试卷。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题材料,引起了江苏对联人的关注和热议。

袁裕陵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驻会名誉副会长、南京楹联家协会主席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它把有关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传统文化精髓“诗、联”形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作者借贾政之口道出诗、联形式对于造园艺术的重要性:“……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我想作文出卷者也是从这里得到启示而生发这个考试题目。

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要使我们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们,都要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用考试题的方法来促进、引起莘莘学子们的重视,使之懂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这个作文题目出的及时!期待一个全面恢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的到来!

魏艳鸣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部分是《红楼梦》里著名的一章,相当精彩,特别是以其富有艺术气息的对联、匾额,借众人之口的论述、评点,将楹联匾额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情趣,一直深得楹联诗词人的喜爱。

这里的“对”,指的是对子,又叫对联,雅称“楹联”,是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等规则为要求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习俗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额”,指匾额,挂在门或墙的上部的题字的横牌,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古代建筑中,对联和匾额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联、匾额等字样出现在高考卷作文的素材中,令人感到振奋。这也体现出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作为学生也要努力多多了解和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让它既能为自己的高考服务,也能起到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作为楹联人,也要通过推进楹联文化进校园等多种方式,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高树军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这让我想到高考作文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出什么样的题目,或提供什么样的作文素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是《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学生通过对《红楼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匾额与对联,是形式关联、蕴含深刻的国粹艺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及时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他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年文明传承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十分巨大。

我们楹联人,担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修练,还要用楹联这个文化轻骑兵去开拓新的天地,尤其在楹联教育方面要务实苦干,开拓创新,让楹联文化走进学校、社区、工厂、农村、军营等社会各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任务是让青少年学生去学习楹联,感悟楹联,创作楹联,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后备人才,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

曹茂良 泰州楹联研究会会长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全国高考甲卷作文试题,选用了《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的一个情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讲的是给匾额题名,考验的是治学方法与学养才情,追求的是情境交融、至善至美的艺术效果。小故事,对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却具有大启迪。

且不说其有何启迪,但从匾额楹联艺术角度看,这道试题则让人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与恒久生命力。匾额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虽然遣词用字不多,却凝练精切、意蕴丰富,收画龙点睛之效。遍观山水庭园间的亭台楼榭,有题则文,无题则野,野而无文则其行不远。

匾额楹联相关题材入选全国高考作文,让更多的人关注楹联艺术的同时,更加重视楹联艺术的普及与创作,让匾额楹联艺术为城市、乡村、企业、校园文化添彩标韵、丰神铸魂。楹联组织作为专门协会应当从中看到机遇与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携手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楹联文化进校园,用优秀传统文化度校园春风、润学生心田。

高健 太仓市实验中学楹联专职教师,全国优秀楹联教师

此作文题据《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情节而出。宝玉所撰对联主要有以下几副:沁芳亭: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有凤來仪: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稻香村: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蘅芷清芬: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我曾以这四副联背景为主,开设过《意境清雅品红楼》展示课。

2022全国高考作文以此为基础,主要以考查遣词炼句为切入点,意在让学生了解古典名著,增强学生文化底蕴,通过具体的给匾额题名中的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景独创,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如诗词楹联等要具体了解掌握一些规则规律性的知识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爱好者,我们更加任重而道远,唯以课堂为阵地,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最大化传授给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塑造学生优良品行,提升学生文化内涵,是我们传统文化传播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高扬 扬州仪征楹联学会会长、高级教师

作为楹联人和红楼人双重身份者,我为这道题喝彩,它是重视传统文化的鲜明体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举措。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力非同一般,这道题启发我们要探讨研究《红楼梦》,让我们生活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向着有益的方向前行。可以称之为——红楼梦工厂,教我们打造人生三维动画:读好整本书,延伸生命的长度;写靓两行联,拓展人生的宽度;铸就千载魂,增加国民生活的厚度。

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篇就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作为文化人(楹联人和红楼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人民添真趣(真正的意趣、旨趣、情趣)的作品,也就是说是既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又是讲正气、有才气、接地气的优秀珍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