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张养浩《游华不注》赏析

(2022-05-09 16:53:06)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不妨吟棹碎清阴,张养浩的一首七律,充满豪情,更彰显出不凡功底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1-12-08 06:37

生活中充满了烦恼和忧伤,心烦意燥时出去游山玩水,既可以开阔眼界,又能排遣愁闷的心情。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就深知这一点,他从小聪慧勤奋,并少有才名。诗人入仕后勤勤恳恳,曾担任礼部尚书。

但是他却感到责任重大,也看清了大元王朝正逐渐衰败,晚年便非常渴望归隐。作者退隐后就经常畅游名山大川,抒写了愉悦的心情。下面分享的是不妨吟棹碎清阴,张养浩的一首七律,充满豪情,更彰显出不凡功底。


游华不注

元代:张养浩

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君山冠古今。

翠刃剚云天倚剑,白头归第日挥金。

攀援直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盛心。

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



华不(f)注山在济南的东北、黄河以南,旁边就是大明湖,诗人离开喧闹的朝堂,徜徉在青山碧水之间,心情畅快、脚步轻松,更从美丽的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多感悟。

开篇就充满了磅礴的气势,不远处的山峰仿佛一把利刃,直插云霄;而环绕周围的则是万顷碧波、云烟迷茫的湖面,令人心旷神怡,诗人不禁赞美,“未许君山冠古今”。

诗人神游八方,将其与洞庭湖中的君山进行类比,立刻让读者联想到很多优秀的名作,也立刻提升了华不注山的层次。


诗人站在山脚,仰望青山,看见群峰耸立,仿佛一把直插云霄的“天倚剑”。翠刃剚(zì)云,不仅表达出山势险峻,而且想象丰富。诗人爬过泰山,攀过华山,可谓见多识广,如果华不注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诗人也不会如此挥毫泼墨。

不知金庸先生笔下的倚天剑是否受其启发,不过张养浩一定读过柳宗元的名句,“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大诗人在作品中抒写的是愁情,而张大才子虽然从中获得灵感,却表达了一份愉悦和惊异,所以当他“白头归第”时,不惜“日挥金”,诗人要诗酒趁年华,尽情地享受生活。


山路曲折蜿蜒,等他终于登上了峰顶,不仅不感到疲劳,而且还兴致高涨地说,“攀援直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盛心。”才子恨不得一口气就攀登到绝顶之处,那些让众人陶醉的笙歌艳舞,根本无法阻拦他的雄心壮志。

作者虽然须发皆白,却老当益壮,他不再迷恋尘世里的歌舞侑酒,却对亭台楼阁和奇松怪石产生了浓厚兴趣。“盛心”二字,说明张养浩豪兴满怀;“直欲”二字,又反映出诗人急切地盼望一览众山小,然后挥舞如椽之笔,热情地赞颂壮美河山。


山巅之上,白云滚滚、松涛阵阵,视野开阔、心情舒畅,令人烦忧皆忘、如入幻境。不知不觉,夕阳西坠、明月当空,“星月满湖归路晚”。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夜景,他也流连忘返,恨不得在此修建一处茅屋,与仙鹤为伴,同白云共眠。

“不妨吟棹碎清阴”,诗人静静地伫立在山顶,一边饶有兴致地观赏着自然美景,一边轻松地吟诵着诗篇。远处湖面上,船桨击碎了波光月影,荡起层层的涟漪,好像许多鱼儿在不停地跳动,令人遐想不尽。“清阴”,因为光线黯淡,青山和明月的倒影也显得非常朦胧,更让人感到无比清凉。


张养浩的这首七律充满豪情,更展现出诗人的不凡文学功底。作者归隐之后,毫无牵挂,不慕名利,也不贪图享受,却喜欢游山玩水、怡情养性,充分显示出才子的恬淡襟怀。

全文描写精彩,开篇气势磅礴,结尾令人遐想,中间两联也是比喻生动。作者夹叙夹议,技巧高超,笔端的风景虚实结合、远近交替,颇有层次感。同时作者又驰骋思绪,联想丰富,使人感受深刻,不得不赞美诗人的超凡才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