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书法知识讲堂[转] | 
卢中南:临书碎语
喜欢就点 翰林有庵 2022-03-23 07:00
临 书 碎语
▉卢中南
说到临习,总脱不开实临、意临之分。
我临欧阳询楷书,大体忠实原拓原大临习。按原大实临,好处较多。
一是身历其境体会所临对象实际大小的感觉,从宏观到微观;
二是在把握基本大小外形的过程中追求笔画精准到位;
三是通过深入观察,进一步把握范字的姿态,塑造欧字的优美造型。
临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解决碑帖中笔法、结构、布局、墨法之间的关系。实临既可以按照原大临习,更需要放大临习。因为放大才能观察细微,把细部放大进而体味乃至找出不足。
一位书家的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关键要在临习中发现规律,找出亮点。
《化度寺碑》字形最小,最接近魏晋小楷风格。用笔含蓄,线条饱满且流露出偶尔的纤巧(这需要仔细对比各种不同的拓本),提按不多,点到为止才能恰到好处。要用缓慢的笔速来写,收笔动作略快,突出其圆润平实的特色。
临《皇甫诞碑》,笔画要突出尖锐劲挺的特色,多用直锋入笔,保留尖细的笔触,必要时还要写出一些明显的棱角。下笔快而准,收笔慢而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此碑要求毛笔必须具备“尖齐劲圆”四德。
楷书变化主要体现在撇、捺、挑、钩、点等斜向笔画。相比之下,挑画变化最少;撇画、钩画其次;变化最多的是点画,然而点画终因其体形小而做不了主笔,唯有捺画能起到主笔支撑作用。欧字捺脚平缓,前细后粗,饱满肥厚笔尖上挑,带有隶书笔意。楷书中的撇画和捺画相交,一定要注意撇尖和捺脚最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从结构的角度看这种处理手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欧阳询“中宫紧凑、四肢伸展”结构的认识,撇画缩小变成竖撇,所占据空间小了,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能够使捺画尽情向右伸。这种左缩右伸的变化更造成了中宫的紧凑。建议学欧字的朋友不妨多关注一下各种关系的处理。
(本文选自《书法报》2014年第15期)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