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楹趣联韵/诗钟/作品[转] |
今天,2022年4月7日,跟大家交流一下《诗钟谜》
这是王彭年老先生的一篇文章。
诗钟是诗钟,灯谜是灯谜,应该是风牛马不相干的两件事。但从有些方面来
说,二者却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令人乐此不倦的文字游戏,极富闲趣;都是容人驰骋
才情的好场所,足以寄怀。
故好此者一进入即不能自拔,单好者有之,皆好者亦有之。渐渐地有一些'两栖'爱好者,企图和在实践中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诗钟谜这一体裁。
咱们陕西,张斌礼老师,既是楹联高手,也是诗钟爱好者,更是谜语专家。
诗钟因为规定要用两句,故开始时有'偶句'之称,并分为分曹偶句和嵌字偶句。'分曹'是分组之意,即指分开各咏一事物,也就是分咏格诗钟。
晚唐·
李商隐有诗曰:"分曹射覆蜡灯红",可见分曹亦早已用于射覆,所以分咏格诗钟和灯谜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二者结合在一起也是理所应该的事。
分咏格诗钟确实很像谜,如题为'尺,蜂'者:
灯下量衣催五夜
房中酿蜜正三春一般人都很容易把它看作是谜语。
但是,这只是像是谜语而已,并且与灯谜的差别更大。
分咏格诗钟的拟制,或借典,或白描,大多还是以描述事物的本性和特征为主;
而灯谜则多从题字的文义出发,宜曲忌直,其拟制要"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所以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诗钟体谜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既有诗钟的形式,又有灯谜的内涵,从而创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最早见诸谜书的诗钟体谜,要算是民初韩英麟编撰《增广隐格释例》中所载的例子:
石面苔痕花上露(古美人名)绿珠
桥头峰影雪边人(昆虫名)梁山伯
这一则本是分咏格的诗钟,由于并没有采取分咏诗钟常用的手法,而是将题字分别从形意上着手进行描述,又是会意、拆字并用,都是标准的谜法,故应算得上是诗钟谜了。
上句题字'绿珠'是晋· 石崇的小妾,但咏句与本事无关,而是以"石面苔痕"扣一'绿'
字,以"花上露"扣一'珠'字,二者合而成绿珠而切题。
下句题字'梁山伯'是一种蝴蝶的名字,也是民间爱情传说'梁祝哀史'中的主角。
咏句亦与此无关,是以'桥头'扣'梁',以'峰影'扣'山',以'雪'扣'白'加'边人'而成'伯',从而切合了题意。
此则诗钟,如改作两条谜面,加上谜目再挂出去,猜的人一定以为是两则北派谜,不会想到竟是一则诗钟分成。
但仍然有人认为,上面的例子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诗钟谜,因为从本质上说,它只是把灯谜的手法融入了诗钟,而本身原来还是诗钟而不是谜。
同样,有些谜从形式上看起来像诗钟,但它也不是诗钟。谢会心在《评注灯虎辨类·
诗钟体》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谜有类于诗钟而实不然者,例如:
丘隅黄鸟 山梁雌雉(诗经) 曰止曰时
云里帝城 雨中春树(卷帘格· 诗经) 景山与京
盖诗钟一法,必其谜底能自成二名词,始得以分咏出之。若上述二谜,或为虚字,或近泛指,其于分咏,殊为无当。舍运典以撮合不为功,此其所以乎诗钟也。"
在谢会心的心目中,怎样才算是诗钟谜呢?书中并举了几个实例:
炎汉信都归涿郡
吴趋书画数衡山上句是指汉时的信都县归入涿郡,即是后来的保定;
下句的吴趋就是吴地之意,衡山是明朝的文征明的号,故说的就是文征明。
合起来刚好是'保定征明',也是《书经》句'明征定保'的卷读。
故这两句既是用(卷帘格)射《书经》句'明征定保'的谜,又是以(保定,征明)为题的分咏格诗钟。
又如:
和金计左误秦相
诛吕功高埒绛侯上句说的是宋朝的事,下句说的是陈平,故合而成'宋与陈平',恰好是'平陈与宋'的卷读。
故作为谜是(卷帘格)射《诗经》句'平陈与宋';也是以(宋,陈平)为题的分咏格诗钟。
一统金瓯承艺祖
十年铁砚厄书生射《书经》句‘大宗维翰',其中‘大'字系铃,转读为‘太宗维翰'。
艺祖,虽然唐高祖、宋太祖均有此称,但不论是何人,继承者都号太宗,故上句咏‘太宗'是无疑的。
下句咏的是五代时桑维翰事,两句合成‘太宗维翰'而切合题意。
另外,谢会心在《韵谜三百首》中还收集了一则诗钟体的字谜:
灵运登山宜着屐
子胥吴市寄吹箫射龁字。
上下句分别用谢灵运折屐齿、伍子胥乞食二典隐齿及乞,合而成之。
上面这些确实算得上是真正的诗钟体谜,但做起来也确实不容易。
谜底本身就难以觅得,既要求能够一分为二,又要能成为两个独立的事物,这样才能进行分咏;
谜面则除了像一般诗钟那样要求协律和对仗外,另外还要用谜法撰句,当然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后来按此路子制作者不多,有关诗钟方面的书籍中,都没有见过类似的作品。
只有在谜刊上偶而见到几则,录后供阅:
谁知方外求徐福
欲觅瀛台现蜃楼
(市名)‘秦皇岛市'却慕双栖梁上鸟
更悲独伴中山狼
(电影)‘飞燕迎春'夏月野塘君子操
春风幽谷美人魂
(国名)‘荷兰'碾成玉粒能充腹
配合卵珠便结胎
(中药)‘谷精子'但是,在诗钟界却有着另一种谜与诗钟结合的作品。
据1983年陈尔熊在《谜汇》第八十四期上发表的《'诗谜格'诗钟与<七二钟声>》一文中称:
六十年代,天津寇梦碧、陈机锋、张牧石三人,相呴相濡,苦中作乐,常聚首以诗钟相娱。并在传统的诗钟格式之外,有所创新,诗谜格诗钟即是其中之一。
所谓诗谜格者,即是以诗钟形式与要求制谜。
诗钟的题目即为谜目,所作诗钟联句即为二条灯谜的谜面。
谜底与谜面的扣合,相当于诗钟的分咏格,同时也要求合乎灯谜之谜理,故是熔诗钟与灯谜为一体。
其实此种诗谜格诗钟,也就是前面介绍过《增广隐格释例》中所载的作品,不过经过寇梦碧三人的提倡,从分咏格中分离出来,并冠以'诗谜格'的美名,使得这种形式得到了推广,并留下许多作品,现选录部分于下:
限词牌名
江上钓鱼惟此老(渔父)
厕中化彘是何人(戚氏)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香近)
半窗凉月旅人愁(秋思)限书名
已遣乌衣为寄信(燕子笺)
更教红叶与通情(韩诗外传)或北或南俱可达(史通)
无冬无夏始为佳(春秋)限古僧名
眼中余子称谁氏(无可),
天下苍生误此人(道衍)。澄心自可行虚白(怀素),
拔脚居然脱软红(无垢)。诗谜格之称,早即有之,张伯驹在《素月楼联语》中,对此亦有所记载:
又有诗谜格,如限词调名:
烟花明月吹箫夜
风雨重阳落帽时。
射‘梦扬州'、‘龙山会'。限戏名:
故人西出歌声咽
大将南征胆气豪。
射‘折柳'、‘阳关'、‘北诈'。限书名:
评量玉尺群芳谱
载取珊瑚聚宝盆。
射《品花宝鉴》、《书画舫》。"不过从谜的角度来说,这几则诗钟谜都不怎么样,有些颇费解,最后一则还露春。
诗钟与灯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上面的两种格式一是以灯谜为体,一是以诗钟为体,也是不相同的。
前面一种是谜人做的诗钟,后面一种则是诗人做的灯谜,两者的‘味儿'也不一样。特别在‘谜味'上,更能分辨得出来。不过,这也只能通过多看才能体会,是很难解释的。
各位钟友,今天这篇文章有点儿难度,只是介绍性的说了说钟与谜的一些关联。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诗钟可以玩的更有意思、更有档次、更有知识性。
作为我们应该知道诗钟还可以这样玩,但以目前的水平,估计能玩出钟谜的人还是很少。
简单总结一下,谜语是先有谜面,去猜谜底。
分咏诗钟等于是现有谜底,去制作谜面。
以诗意的钟句去表现钟题,可谓诗钟谜。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有机会的话,大家多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学习学习,然后我们也可以试试此格。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