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陈师道诗作赏析

(2021-08-07 15:03:24)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陈师道的一首七律,展现出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还入选了高考试题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1年6月30日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还需很多人的帮助和扶持。古代诗坛也流传了很多佳话,比如令狐楚对李商隐的支持,晏殊对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对苏轼的帮助,等等,都让读者感佩不已。

再如唐代的韩愈虽然仕途艰辛,但是也让他更能理解才子们求学的艰难,并热心地帮助过李贺、贾岛、张籍等人。北宋也有一位诗人非常敬仰一位恩师,还写诗赞美其高尚人品。下面介绍陈师道的一首七律,展现出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还入选了高考试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北宋: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陈师道是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著名作家。虽然他终生未参加科考,苏轼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推荐他担任徐州教授。他经常闭门吟诗,诗风拗峭惊警。南丰先生就是曾巩,他自小聪慧勤奋,担任过很多地方的知州,他的文学成就突出,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陈师道16岁时,曾经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谒曾巩。当时曾巩早已是闻名遐迩,他看过对方的诗文,颇感惊奇,因为眼前的这位作者还只是一个半大孩子。从此他们结成了忘年之交,曾巩离世后,陈师道还撰文悼念。


曾巩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直到38岁才进士及第。入仕后,他的宦途也是起伏跌宕,遭受过很多挫折。陈师道的这首诗就是赞美对方出山后的风采,描写细腻传神。

首联浓墨重彩地刻画出对方的脱俗形象,“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狭窄崎岖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双眼炯炯有神,骨骼清奇,颇有神仙之姿。侧径,形容山路狭窄;篮舁,这里指竹制的轿子。


接下来描写山路见闻,“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山间漂浮的白云,嘲笑出山乃多事之举;奔流的溪水却情谊深挚,一路伴随左右。作者采用拟人手法,白云和流水都具有了丰富的情感,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一个“笑”字,表达出世人的不屑和观望态度。而这里的“白云”也是寓意深刻,暗指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不过白云漂浮不定,流水却意志坚定,一直风雨无阻地奔向远方,也象征着诗人对曾巩的支持和爱戴。


曾巩不畏旁观者的讥笑,毅然决然地出山,只想为百姓们多做一点事情,所以诗人非常赞赏其襟怀坦荡,“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身在宦途,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在;隐居山林里的僧人,可以悠然度过余生,令人羡慕。

作者感慨不如飞鸟自由,也说明曾巩非常向往隐居生活,但他又非常希望为社稷分忧,为百姓谋福祉,既然无法独善其身,就只能兼济天下。


最后,诗人道出了曾巩出山的目的,“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不顾劳苦大众,即使遭到非议,也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彰显出其淡泊情怀和不屈精神。

作者深情地抒写了对方的人生志趣与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曾巩曾说,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同时他也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从而逐步地成长为一代大儒。


陈师道的这首诗描写细腻传神,彰显了一代文豪的不凡襟怀,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这首诗也入选了全国高考试题,说明其文学表达技巧十分高超。

作者先刻画出曾巩的超凡脱俗,又赋予“白云、流水”以人的情感,从侧面烘托出先生的高贵品质,十分耐人寻味。最后的“试一鸣”三字,也传达出先生不怕失败,愿意赴汤蹈火的宝贵精神!





陈师道的一首七律,起势壮阔,用意深婉,纪晓岚批语:措语深至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1年7月11日

北宋时期,很多诗人因为性格耿直,又不愿见风使舵,于是经常被排挤和贬谪,尤其是苏轼的遭遇更是令人恻隐。俗话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有时候对人掏心掏肺,却不小心被利用,纵然襟怀坦荡,也会气愤填膺。

流落他乡固然可悲,不过如果可以遇赦,也是一件幸事。有一位才子曾经得到过东坡先生的帮助,虽然后来受到先生的牵连而被贬,但也一辈子感激他,并在作品里表达了怀念之情。下面介绍陈师道的一首七律,起势壮阔,用意深婉,纪晓岚批语:措语深至。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北宋:陈师道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陈师道是北宋著名诗人,号后山,曾师从曾巩,也是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他推崇杜甫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精雕细琢,也是一位类似贾岛的苦吟诗人。

作品创作于诗人被贬获赦之后,寇十一是他的学生,彼此经常诗书酬答。这首七律脍炙人口,表达了一种欣喜和怀念之情。


诗的大意是:高阁与楼观相对耸立,徐州城外山水环绕,雄镇一方。直到万家灯火,才萌生归意。身着薄衫,伫立门外,晚风徐徐,分外悠长。

迁谪的旧臣须发皆白,幸喜新政颁布,游子又精神焕发,可以返回久别的故乡。富贵本非我该享有,过着安闲的隐居生活,却无法淡忘师友。


诗人出生于徐州,此处古称白门,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后山先生曾得到苏轼的推荐,在徐州担任过教授。后来受到恩师的牵连,被贬异乡。

离家久远,一朝回乡,颇有一种亲切感。那些亭台楼榭、高楼古观,都觉得有点熟悉,但细细辨别,又觉得非常陌生。

首联就显得极其壮阔,“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短短两句,描绘出城里高楼林立、楼观雄伟;城外固有山河屏障,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是守卫帝都的战略重地。


重回故地,很多人虽然乡音不改,却早已容颜衰老。很多地方看似来过,却也是旧貌换新颜。面对眼前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诗人欣喜地吟诵,“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小市是徐州的代称,诗人看着热闹的街市,鳞次栉比的商铺,不禁心潮起伏。

远离故乡的游子,如果听说如此繁盛的景象,一定也会触动乡情。一个“晚”字,既交代了傍晚时分,也传达出诗人流连街市之久,即使回到家中,依然意犹未尽,还伫立门前,让绵柔的晚风,任意地吹拂着轻衫。


悠闲的日子已经开始,诗人似乎不敢相信,脑海里还不时地播放着过往的艰辛画面。不过万幸的是,“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诗人本以为自己也会像中唐的柳宗元那样,客死他乡,好在徽宗皇帝大赦了旧臣,让他重新焕发青春。

“白首、青春”,对仗工整,又非常巧妙。杜甫曾有名句,“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人一定是从中得到启发,却表达熨帖,不显雕琢。

最后诗人依然不忘恩师的教诲,也表达出自己矛盾的心境,“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作者宦海沉浮,早已厌倦了仕途。但若要放下一切,却并非易事,也表达出很多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


这首七律用意深婉,清代才子纪晓岚曾评价颈联,措语深至。意思是说,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的欣慰之情,也有非常深远的内涵。诗人并未对朝堂之事发表一句感言,但诗人的复杂心情却可以想见。既有对自己被贬谪的愤慨,也有对苏轼等人的同情,等等。

后山先生是一位诗人,他虽然喜欢咬文嚼字,却难以随波逐流。而当他心平气和时,便有几分诗才;如果遇事可以执着、担当,就更显几分人品。诗人徘徊不定,于是即使身处江湖,也难忘庙堂!



陈师道一首诗拨云睹日,既言传身教,又有弦外之音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18-07-23

时间就像一辆快速行驶的列车,我们不断地目睹眼前晃动的背影,不经意间就送走了很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在恍惚间把自己也送上了站台。关上车门,列车依然极速行驶,此时却猛然发现曾经的轻狂,都成了过往。


就像宋代词人蒋捷吟诵的那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人生苦短,岁月悠长,美好的憧憬会遭遇狂风暴雨,凌云的壮志可能会被霜打雪埋。青春更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单向列车,一步错可能就全盘输。有一位诗人对这一点就深有体会,一起欣赏。


放歌行 

 北宋:陈师道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陈师道是北宋的诗人,也是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的祖辈曾经做过工部侍郎,到他这一代就开始家道衰落。童年的生活虽然非常困苦,但他依然如饥似渴地学习。等到小有名气时,曾巩和秦观等人都推荐过他,陈师道却不愿赴官上任,后来苏轼比较看重他的才华,经常给他一些指点。


陈师道曾经努力学习过黄庭坚和杜甫的写作风格,但仍缺乏杜甫的深沉和雄健。陈师道的诗时而感情质朴,时而风流华美。可惜诗人只顾自己风流,却经常养不活老婆孩子,还要靠岳父大人接济,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描述的那样,“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这首诗托宫女之不遇,表达美人迟暮之感。诗的开头两句表明她当年不肯轻易嫁人,是因为“自惜娉婷”,不甘轻易辜负此生。但后来自己也感到芳华渐逝,就只好“抹白施朱”,学那些后生模样,却已经耽误了最美好的年华。



后两句既透出悲辛,又是痛苦的经验。 她痛惜自己没有及早打算,因而劝告旁人,要珍惜自己的春光。 “随宜梳洗莫倾城”一句,更表明年轻女子应当随着时宜妆扮自己,千万不要自恃有倾城的美貌而坐失时机。诗人g告诉大家,青春虽然美好,但知音难觅,过于矜持,就会陷于苦恼之境。


这首诗同时也警告人们,不要以才华自矜,最后反而遭遇坎坷,如果知音难逢,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就像杜秋娘的那首《金缕衣》里描写的一样,“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荣华富贵固然宝贵,少年时光更要爱惜,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


作者当然也是意味深长,抒发心中国士佳人都是一般境遇的悲愤,字里行间也蕴含着作者的这种弦外之音。正如陈师道另一首诗中所写,“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世事总是这样事与愿违,不知何时才能得偿所愿。




陈师道的一首名作,寥寥14个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19-10-19

唐诗博大精深,宋词精彩纷呈,每当我们吟咏这些饱含激情和沧桑的古诗词,心中就有如波涛翻滚。回想那些诗人们也许正在羁旅生涯,也许走在贬谪的路上,也许还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越是生活艰难、人生多舛,就越显出这些不朽诗篇的璀璨。

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篇中,宋诗也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雄浑豪迈,有些委婉含蓄,有些纤巧细腻。下面这首诗水平高超,是古人留下的非常宝贵的文学遗产。


十七日观潮

北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清贫自守,只做过徐州教授、秘书省正字等小官,他作诗偏重于形式,追求简古风格,为人正直,深受后人敬仰。钱塘江全长410公里,注入杭州湾,归于东海。

钱塘江潮是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作者采用生动比喻、形象描写,把著名的钱塘潮描绘得有声有色。


第一句点题,描写潮水。“漫漫平沙走白虹”,漫漫,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形容沙滩面积宽广;白虹,比喻潮水。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状,到入海处就渐渐开阔。

海水涨潮的时,往江里倒灌进去,在沙滩上呈现一道弧,咆哮着奔腾前进。诗人将潮水比喻为一条白色的“虹”,在宽广的平沙上急走,势不可挡。一个“走”字,也生动地描绘出潮水汹涌澎海的宏伟气势。


接下来写浪花,“瑶台失手玉杯空”。瑶台,传说中神仙在天上的居所;玉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杯子,这里指仙人的酒杯。涨潮时,由于潮水冲击,使得波涛滚滚,浪花飞溅。

诗人想象奇妙,仿佛神仙们在白玉台上饮酒作乐,一不小心,失手碰翻了酒杯,使杯中的酒浆一洒而空,倾泼到地上。琼浆玉液从万丈高空跌落,卷起千堆雪,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象。


诗的后两句描写涨潮时江面上的倒影,“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晚日,午后的太阳。这是钱塘潮特有的奇妙景象,海水猛烈地灌入江内,震撼着整个江面。

蓝天白云倒映江里,随波摇荡;江面上闪着亮光,起伏不定,倒海翻江,在天地间浮沉。陈师道的这首名作,寥寥14个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生动地描绘出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江山如此多娇,激起了作者对锦绣山河的热爱,陈师道赞美壮丽江潮,心中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奔放的热情,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不可能把钱塘潮写得如此形象感人。

陈师道虽然宦途艰难,但从来都没有气馁,这首诗描写观潮,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令人震撼的一面,也传递出诗人心中的豪迈与激情。虽然诗人有时也感叹,“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但性格豪迈,不需要趾高气扬,生活总会有坎坷与波折,就该像这钱江潮,时而节奏舒缓,时而热情澎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