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联赏析

(2020-07-13 09:37:31)
分类: 楹趣联韵/诗钟/作品[转]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社畲,又号经田,清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嘉庆己未科(1799)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有《邃雅堂集》等。

自 题

过如春草芟难尽;

学似秋云积不多。

【注释】过:过失。芟:割草,引申为除去。积:聚集。

【简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反省,就要改。《论语•宪问》记载过这样一段对话: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论语•学而》中曾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治心有三要诀:“静坐养心,平淡自守,改过迁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也曾说过:“犯过的是人,悔过的是神,过而不改的是魔。”可见,自省以改过是古今中外的贤士都注重的个人修行方式。姚文田的上联“过如春草芟难尽”也表现出强烈的反省精神,这句话的意思和蘧伯玉的“欲寡其过而未能也”相通,但是采用了比喻手法,把过失比作是“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写出了改过之难,更为形象。

下联同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秋高气爽,秋云多薄而易散,古诗词中多此形象,如晏殊有“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朱敦儒有“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下联把学问比作秋云,不易积累起来,写出了为学之难。

联语比喻巧妙,形象生动,语言谦逊,却让人更增敬仰之情。读此联,怎能不让人涊(nian碾)然汗出呢?


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乾隆五十四年(179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户部、礼部右侍郎等职,直至太子少保。其间还先后任过广西、山东、浙江等省学政,充湖北、山东、江南等省乡试正考官。乾隆皇帝誉其为“江西大器”,世人多称其为“江西才子”。治学严谨,锲而不舍,著有《存悔斋集》、《五代史补注》、《江西经籍志补》等。

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注释】小沧浪亭:为山东济南大明湖西北岸的一处园亭,因仿苏州名园“沧浪亭”的建筑模式,故名。

。【简评】联语巧用数字,以疏朗明快的笔调,准确鲜明地描绘了大明湖的风光和济南城的景色。“荷”“柳”“山”“湖”简约概括,极为诱人。具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特点。读之给人以湖光为名城增色,名城给湖光添情之感。

晚清文人刘鹗在其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讲到主人公老残到大明湖来赏景,进得城来,只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他雇了一条小船,经历下亭,到铁公祠,见到了这副对联,称赞它“尽画了大明湖的绝景”。“老残”所言,绝非过誉。《老残游记》的描述,正是此联的最好解释。



姚祖同(1762—1842),字秉璋,又字亮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南巡召试赐举人,后因纂辑《剿平教匪方略》补鸿胪寺少卿。嘉庆二十年(1815),任河南布政使,后历任山西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安徽巡抚、河南巡抚左副都御史。道光八年(1838),因年事已高而乞归。

挽鲍桂星

云路仰鸿仪,不少丹忱悬日月;

烟霄惊鹤化,空留奇气郁诗篇。

【注释】鲍桂星,字双五,为著名学者姚鼐的学生。姚祖同与鲍桂星文往至密,对鲍桂星的为人及才学都很钦佩,特借此挽联表达自己的真情。

云路: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冲灵翼于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鸿仪:《易•渐》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孔颖达疏云:“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以“鸿仪”比喻官位,此处指为官的风范。 丹忱:赤诚的心。 烟霄:云霄。 鹤化:谓羽化登仙,死的讳称。 奇气:不平凡的气势。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云:“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郁:动词,积聚之意。

【简评】上联颂扬逝者一生性情耿直,丹忱可敬,人格高尚,光照日月,可贵可法,堪称世之楷模。下联称友人虽驾鹤而去,但诗文才气永留人间。

联语打仗工整,用典生动,“仰”表敬佩,“惊”寄沉痛,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鲍桂星 (1764—1826)字双五,一字觉生。安徽歙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侍郎,詹事府詹事。著有《觉生诗钞》、《咏史诗》、《怀人诗》。

北京歙县会馆

清樽夜话黄山树;

彩笔朝题紫陌花。

【注释】会馆为旧时都市中同乡或同业团体所建邸舍,一般以县、府、省为单位。此联题建于北京的歙县会馆。

清樽:酒器。亦借指清酒。 黄山:著名游览胜地,在安徽黄山市,跨歙县、黟县、休宁县等地。黄山“四绝”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彩笔:五彩之笔。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彩笔,从此文思大进。后以“彩笔”指辞藻富丽的文笔。 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简评】上联以晚来饮酒共话“黄山树”,点明会馆乃于黄山有关的歙县,贴切而巧妙。下联以晨来挥毫题“紫陌花”,暗喻会馆为应考诸生提供方便,生动而传神。

联语对仗工稳,意趣隽雅,表明了会馆之所属及其作用,寓意美好,倍添逸兴,读来可见其匠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江苏邗江(今扬州市邗江区)人,因其祖父应武举占籍仪征,故史称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山东、浙江学政,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十五年(1835),先后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十八年(1838),以老疾请退,加衔太子太保。谥文达。博学融通,凡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无不涉及,尤以治经名重后世。著有《研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

杭州诂经精舍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注释】诂经精舍在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六年(1801)由阮元创建于西湖孤山。《诂经精舍记》云:“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

公羊传经:指《春秋公羊传》。《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后人为之作传的有左丘明、何休、公羊高。阮元独尊公羊,是因为他认为《公羊传》是重要的经籍,确立其正统地位,有益于诸生诂经。司马记史:指司马迁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阮元标举《史记》,旨在强调治史的意义。 白虎论德:指《白虎通义》,东汉班固等编撰,记录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阮元以“论德”二字,指明学生须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 雕龙文心:指南朝梁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专著。阮元以“文心”二字,标明树立文章的正统。

【简评】此联罗列四部书名,略作变动,成为主谓宾的完整结构,“传经”、“记史”、“论德”、“文心”,将办学的宗旨予以凝练的概括。巧的是作者所选的四部书,其书名及作者恰含“羊”、“马”、“虎”、“龙”四种动物,更添几分情趣。恰如时人所评:“极古香古艳之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清联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