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联选本--《古今楹联名作选萃》上

(2020-07-02 18:47:07)
分类: 楹趣联韵/诗钟/作品[转]

也许是古代最好的对联选本:《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古代对联的选本大略有两种(除了专选某人或某类的对联),一种是以题材分类,一种是以作者分类。大量实用对联选本,分为时令、庆贺、哀挽等,都属于前一种,而大多联话类作品,比如著名的《楹联丛话》《对联话》《古今联语汇选》等,也大略属于前一种,只是区分门类的方法不同。至于后一种,往往以书法为载体,比如《古今楹联汇刻》《国朝名人楹联汇辑》等,更看重的是墨迹而非联语。我以为作为文学而言,以题材分类是一条横向的纬线,以作者分类是一条纵向的经线,一横一纵,方能行成立体的交织。古代对联选本对于这条纵线,无疑是不够重视的,这也是对联文学性体现不足的一个表现。


越是深入化的文学研究,我们越应该重视这条纵线。只有以作家为单位,梳理几百年的对联作品,我们才能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对联的风格、传承、流派,同时也可以分析、揣摩编选者取舍的理由,进而感受他的审美倾向、创作主张。关于这类选本,我始终以为民国黄涵林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最有价值。此书我已在不同文章中介绍过多次,有一篇叙说对联流变的简短而深刻的小序,分为4卷,选择了约280人,800余副对联,其中颇可见得编者的胸中丘壑。


黄涵林不知何许人也,但从他的序言和编选中可以看出,于对联是有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的。我想编者是抱着严谨的态度来编选此书的,可惜我所藏的1921年的石印本中,编辑粗糙、排版简陋,封面封底尤其恶俗,书商是当作纯粹的畅销书来印行的。不知此版是否是该书的首刻,如果真是如此,恐怕实非编者所愿,也只能为读书人发一声长叹了。


“选粹”的编选固然用心,但也并非全无可指摘之处。比如,有些对联张冠李戴,有些则有明显的错字,还有些作者简注有误(俞樾无注,蔡锷写作“蔡谔”,吴恭亨署为“悔公”等)。在具体的取舍中,选取朱廷燮的对联达50余副,考朱氏之作,固然清丽雅厚,但是否值得如此推崇,也是可以商榷的。此外,一些名家名作未能选入,一些选入的作品也让人费解(薛时雨就选入了许多平庸的赠妓之作)。而前二卷多重湘人联作,后二卷则以江浙联人为主,固然与编者序言的思路相吻合,但也未尝没有偏颇之处。此书共选录800余副对联,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之中算是优中选优了,但是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可能还是嫌略多了些,在此基础上重加删订也是有些必要的。


综合以上原因,我通读了此书数遍,按照自己的标准,在其中又选出了72位作者的150副联作,尽量兼顾各个时期和各种风格。既然是选,就很难避免个人的偏向,也无需避免这种偏向,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编选者学养和审美的综合体验。书中有作者或联语待考待校之处,基本按照原貌不加更改,只是修正了一些明显的错字——以上皆未单独说明。唐突先人,颇为不敬,但所幸我是在先人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也算是另一种致敬方式了。






· 序(黄涵林) ·



清之中叶,上有彭纪、下有袁梁王郑,颇多可颂之作。论者犹谓彭纪王郑浸浸乎已合联体而未尽粹,袁梁则琢句安辞尚不脱五言七言诗之余习。咸同两朝为楹联极盛之时代,曾左彭郭干戈之余未尝忘情于此事,勾心斗角,各擅胜场,而曾尤自负。雄而能浑,文正有焉。同时薛、俞独能别辟町畦,洒脱自喜,以风致取胜。唯俞晚年之作,纯任自然,学之不善,致流入率意一路,要皆一代之作者也。继此有南通、晋陵两派:南通一派,范氏肯堂、张氏啬翁,异军突起,能以气魄制胜群雄,直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晋陵一派,群贤辈出,清奇浓淡,无体不备,无语不遒。于以上踵洪赵、下蹴咸同,洋洋乎有观止之叹焉。







· 卷一46副 ·




朱熹(号晦庵,新安人)

开元寺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屠者徐七

楹帖

仗义半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金欲三千酬漂母;

鞭须六百挞平王。


徐渭(字文长,浙江山阴人)

孙夫人祠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朱彝尊(号竹垞,浙江秀水人)

山晓园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袁枚(字子才,浙江钱塘人)

赠金陵太守谢锽

太守风清,江左依然迎谢傅;

先生来晚,山中久已卧袁安。


自嘲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梁同书(号山舟,浙江钱塘人)

赠陶篁村

高士门庭云亦懒;

荷花世界梦俱香。


赵翼(字云松,江苏常州人)

挽毕秋帆

羊祜惠犹留岘首;

马援功未竟壶头。


题金鳌玉蝀桥柱

玉宇琼楼天尺五;

方壶员峤水中央。


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题焦山自然庵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纪昀(字晓岚,直隶河间人)

清高宗五十寿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兹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挽朱笥河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悲伤。


洪亮吉(号北江,江苏常州人)

题王而农祠

恸哭西台,当年航海君臣,知己惟存瞿相国;

羁栖南岳,此后名山著作,同心惟有顾亭林。


伊秉绶(号墨卿,福建人)

平山堂

隔江诸山,在此堂下;

太守之饮,与众宾欢。


吴鼒(号山尊,安徽全椒人)

太白楼

谢宣城何如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任国士扬眉。


阮元(字芸台,扬州仪征人)

题浙江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海潮来。


题石鼓书院净绿阁

此真净绿唾不可;

我实薄才歌奈何。


严问樵(江苏丹徒人)

挽姬人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赠钱次轩

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

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


赠徐树人中丞

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

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


吴步韩(号小岩,山东剡县人)

五十自寿

学昌黎百无他长,只这般视茫茫,发苍苍,齿牙摇动;

慕庄周万有一似,可能彀梦蘧蘧,觉栩栩,色相皆空。


梁章钜(号茝林,福建人)

赠林少穆尚书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顷开荒成伟绩;

凤池贻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赠余小霞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韦公祠

唐史传偏遗,合循吏儒林,读书不碍中年晚;

苏州官似谥,本清才名德,卧理能教末俗移。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

赠钱次轩

人言此老古开士;

我生之初新翰林。


定慧寺

吃惠州饭,和渊明诗,陶云吾云,书就一篇归去好;

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土往来同。


某书院

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

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


林则徐(号少穆,福建侯官人)

赠梁茝邻中丞

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

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


定慧寺

岭海答传书,七百年佛地因缘,不仅高楼邻白傅;

岷峨回远梦,四千里仙踪游戏,尚留名刹配黄州。


题林处士墓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自不孤。


胡林翼(字润之,湖南人)

黄鹤楼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人)

杜甫草堂

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吴可读(号柳堂,甘肃兰县人)

挽陈兰彬夫人

老来丧偶倍难禁,为君啸复为君歌,粤岭路迢遥,相劝斫地王郎,珍重此磊落奇才,莫将儿女情怀,空涕泪兮八千余里;

话到封侯从未悔,有其夫必有其妇,燕山云黯淡,寄语伤神奉倩,濡染这淋漓大笔,好把英雄巾帼,力表章于五十三年。


春联

老去尚为郎,十载西曹,三年东院;

春归常作客,一官京国,百战家山。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

挽谢春池茂才

春草系诗怀,有人恸哭谢康乐;

秋风埋战骨,无计招魂马伏波。


挽伍海门茂才

遗蜕竟难寻,碧葬未收苌叔血;

忠魂长不泯,丹忱应作伍胥涛。


挽弟国华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挽左青士太守

使青士有年,欲安天下今谁属;

忧苍生成病,未定江南死不归。


挽塔忠武齐布

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

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


自题官厅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江西吴城望湖亭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

一尊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


江西奉新县九天阁

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

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四川桂湖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