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平仄对仗的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写作方法(暮天新雁)
(2010-12-31 19:07:17)
标签:
平韵淮水平仄粘对七言文化 |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010-12-29
20:04:50
五言基本格式有四:
(1) ---1
1
(2) 1 1
1--
(3) 1 1
--1
(4) --1
1-
(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
(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
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
又如,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绝句分为七言(四句每句七字),
五言(四句每句五字)两种。
律诗分为七言(八句每句七字),五言(八句每
句五字)两种。
述前三种条件,否则不能称为绝句和律诗。
(一):(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子。
(二);(甲.乙.丙.丁)四种粘对格式。
(三): 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
(四): 用词与用字的要求
(五): 变格和拗句的补救
下面就三种要求(也称为三要素)分别介绍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而每句的二.四.六是节奏奌,所以必须平仄分明。(采用
正格)。
以第二个字为准。
只有三.四两个平声字,第三个字如用仄声就只剩下一个平
声字就是犯了孤平,这是不充许的。
每句的前二个字去掉,剩下的就是五言的四种句子、和四种
平仄关系。
入韵、而仄收的句子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而偶数句子(二.四.六.八)为平收。
但 粘对的确切定义并不在此,而在句首。粘对的确切定义是:
相邻兩句的句首《头两个字》,平仄相同的为粘,平仄相反
的为对。
〈雪〉和人生放歌
湖光波影香山头,(丁)
空水澄鮮七色秋。(乙)
西岭红枫三百里,(丙)
白云古寺共悠悠。(丁)
(华山)笔名诗
雪韵湖山旷野靜,(丙)
残阳古寺冷清清。(丁)
孤鹰点影高天上,(甲)
万物悄然待春风。(乙)
从以上可以看出,甲式和丁式粘对格式一样,不同
的是首句不一样,甲式用(甲句)开头而丁式用(丁句)
开头。乙式和丙式粘对格式一样,也是首句不一样,乙
式用(乙句)开头,而丙式用(丙句)开头。
用乙句和丁句开头的因其是平收,所以首句必须入韵。
这四种粘对格式实际上就是(甲丁)和(乙丙)两
种格式。
纲常论理倒乾坤,(丁)
褒贬功德任后唇。(乙)
汉武唐宗皆有过,(丙)
则天武曌非完人。(丁)
圣人有误如知錯,(甲)
论语重修再省身。(乙)
日月当空天意授,(丙)
朝天冠下女儿魂。(丁)
格式比较一下,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由你自己来分析对比,这里不再重叙。
五言律诗的粘对格式)。
每联两句,上句为初句,下句为对句,除首联和尾联外,
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是指除平仄关系对仗
外,还要求出句和对句的词义、语法也要形成对偶,如同
两付对联夹在绝句诗中间。由于对仗所涉及的面太广,不
好一一例举,請参照上述四首七言律诗,其中包含了(
时间.地点.人物.数量.事件.成语.形容词)的对
仗,或参考唐诗的对
这是指在同一首诗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同的
词。尤其是在每联的上下句之间,更是这样.连相
同的字最好也不要使用,否则会影响韵律。举例说
明。
(雪)和人生放歌
草原昨日金袍将,
今日銀袍换素装。
窗外梅花傲雪放,
明朝迎娶春姑娘。
应改为(草原昨夜金袍将)(今日銀披换素装)为好。
或(草原昨日金袍将)(一夜銀披换素装)。
诗词写作的另一个(三要素)是素材情感和灵感。
(素材和情感)来源于生活和亲身经历、体验和实践,
俗话说(见景生情以景舒情以情写景),灵感来源于
平时多读多看多写多练。一首诗词从开始构思起草,
急于发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用更适合的词句来修改,你会发現最后的诗文,跟开始的草稿完全不一样。
雪域群山田野空,
夕阳古寺冷冰冰。
雄鹰展翅高天上,
万物春风吹又生。
雪韵湖山旷野靜,
残阳古寺冷清清。
孤鹰点影高天上,
万物悄然待春風。
字,但第四句不得己使用了(乙句)的变格,在下
一讲中再介绍(变格)。
一首诗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有的一首
七言律诗可以组成四首七言绝句。(一.二.三.四)
( 五.六.七.八)(三.四.五.六)(一.二.
七.八)都可单独成文。
部跟現在不同)这里不再多述。只讲汉语拼音四声法。
有时写作时有的句子不得己使用变格,这就要求补
救,例如:(天泰冬韵)的第四句为(乙种句子),
(万物悄然待春风)平仄关系为(┃┃--┃--),
第六个字应为仄声,而(春)为平声、这时第五个字
要用正格仄声,这时可以视为(五和六)交换了位置,
则只剩下第四个字、一个平声字,等于犯了孤平,七
言律诗(法门寺)的第四句同样也采用了乙句的变格。
另一例:五言绝句(天泰秋雪)的第三句采用了
丙句的变格
狂雪戏秋风,(丁)(┃┃┃--)
銀装色更浓。(乙)(--┃┃-)
红枫为何俏,(丙)(--┃-┃)
且问雪中松。(丁)(┃┃┃--)
用仄声、这时可视为三和四交换了位置、此时第一个字
必须使用平声,否则就犯了孤平。
孤平一般多容易发生在(乙和丙)两种句子,这
里不再多述。 以上例子为本句自救,我们再看一下对句救助。
湖光波影香山头),(―――┃―――)
这是三平尾的丁句,(三和五)可平可仄、使用
了平声,第四字正格为仄声,这种三平尾的丁句、可
单独使用,也可用做对句的补救。
两句、和(三.四)两句 。
夕人已乘黄鹤去,(甲)
此地空余黄鹤楼。(乙)
黄鹤一去不复返,(丙)
白云千载空悠悠。(丁)
五个字不能可平可仄,应用平声、做为对句变格的补救。
第三句的(三.四.五)三个字应为平声,(三和五)
可平可仄使用了仄声,而第四个字正格为平声,也用了
仄声,第四个字就成了变格,所以这句既有变格,又是
拗句(拗句是指不顺口的意思)。本句无法自救,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