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二册(91)

标签:
钱钟书钱锺书容安馆札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石點頭》[1] :
第十四卷《潘文子契合鴛鴦塚》:“那男色一道,從來原有這事。讀書人的總題,叫做‘翰林風月’【Dante: Inferno以Priscia入地獄,有以也】。北方人叫‘炒茹茹’,南方人叫‘打蓬蓬’(馬桶),徽州人叫‘塌豆腐’,江西人叫‘鑄火盆’,寧波人叫‘善善’,龍游人叫‘弄苦蔥’,慈谿人叫‘戲蝦蟆’,蘇州人叫‘竭先生’。《大明律》上喚做‘以陽物插入他人糞門淫戲。’”【參觀《山中一夕話》卷二。】
“大凡女人家合歡拭抹的汗巾兒,叫做‘陳媽媽’。若是男風用著汗巾,可不是‘陳公公’?”按第四卷《瞿鳳奴情愆死蓋》亦有用到“陳媽媽”之說。【參觀《山中一夕話》卷二,又《灑雪堂傳奇》第十三折。】
────────────────
江盈科《雪濤小說》[2] :
《任事》:“蓋聞里中有病脚瘡者,痛不可忍,謂家人曰:‘爾為我鑿壁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鄰家尺許,曰:‘憑他去鄰家痛,無與我事。’又有外科醫者,為裨將延治,流矢深入膜內,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曰:‘簇在膜內,此內科事也。’噫!脚入鄰家,然猶我之脚也;簇在膜內,然亦醫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輒思委脚,隔一膜輒思分科。然則痛安能已,責安能諉乎?今日當事諸公之謂也。”
《知足》:“人情艷於所未至,有愈得而愈無厭心者。閩中林太守春澤,壽一百四歲,當九十九年,里人拜節,祝曰:‘願公百齡!’公怫然怒,且笑曰:‘不曾要君家養我,奈何限我壽耶?’姑蘇韓學士敬堂未第時,人有夢其官侍郎者,公喜甚。已而登第入館,其人時來說夢,率皆喜。及轉禮侍,予告而說前夢者又至,公乃愴然有憂色[3] 。蓋聞里閈惡少有評風月之趣者,曰:‘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著不如偷不著。’”【《類說》卷二十二《東齋記事》:“孫夢得詣金天王廟求夢,夜夢明窗下草制。及第後知制誥,嘗云:‘某初得此夢甚喜,纔作翰林學士,已嫌之矣。人心是無已也。’”】
────────────────
《蘿藦亭札記》,喬松年抄撮[4] :
【頗謹慎謙遜,亦多抄撮前人,然皆注出處。】
一:“《易》:‘群龍無首。’無首,戒以勿先也。即無為禍始,無為福先之意。宋均曰:‘不可為首。先之者凶,隨之者吉。’見《疑耀》”
“女子貞不字,謂不孕育,非謂不許嫁。古人無以許嫁為‘字’者。毛西河說良是。”【按伊川即作“字育”解。】
“‘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百姓’謂有爵有姓者,故喪三年。四海庶民則不行三年喪,但遏密八音而已。”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皆以聲音言之。《樂記》所謂‘聲淫及商’,即此淫也,‘絲聲哀’即此哀也。《序》以‘性情’言之,大誤。人或謂‘展轉反側’即是‘哀而不傷’,‘琴瑟鐘鼓’即是‘樂而不淫’。然如此遂可謂‘得性情之正’,則壯男渴欲得妻者,皆能之矣。”【朱子解《詩》,有不如《序》及《疏》者,亦有勝於《序》及《疏》者,列舉。】【卷末又引孔子“鄭聲淫”謂聲非謂詩,皆此類。】
“《無衣》之詩,皆取險僻之字,為後世詩人晦澀一派所託始。”
二:【論《春秋》並無所謂褒貶筆法。】
“‘敖不可長’,謂游遨也。‘長’讀平聲,謂不可恆遊於外。若‘敖’為凶德,當絕去之,不但不令得滋長也。”
“《月令》:‘其蟲倮’,鄭注謂:‘虎豹之屬,淺毛’;‘其蟲毛’,乃注云:‘狐貉之屬’。愚按虎豹明明有毛有文,豈得曰‘倮’?亦獸也,豈得與狐貉分類?原鄭之意,蓋以‘倮蟲三百六十,人為之長。’求‘倮蟲’而不得,強以虎豹當之。考之《大戴禮》及《樂緯稽耀嘉》,皆謂‘倮蟲三百六十屬,聖人為之長。’然則‘倮蟲’者,謂凡人也。人固無羽毛鱗介,所謂‘倮’也【animal implume,bipes】;夷、蠻、戎、狄、苗、羌等,所謂‘三百六十’種也。《家語》落一‘聖’字,鄭君未尋《大戴禮》與《樂緯》耳。釋迦、馬哈默特、耶蘇亦彼土之聖人也。”【喬氏已略讀西書,參觀“三回回”、“十二宮”、“西洋十二躔次”、“西洋四行”諸則[5] 。】
“《周禮》:‘宮刑,男子去其勢,婦人閉於宮中’,《尚書孔傳》、《尚書刑德放》皆同[6] 。《大雅》‘昏椓靡共’箋,《書呂刑》、《孔傳》皆謂‘椓’是毀陰,蓋指男子而言。《史記》目嫪毐為‘大陰人’,男子勢亦曰‘陰’也。惟《尚書大傳甫刑》鄭注乃曰:‘宮者,丈夫割其勢,女子椓其陰’,殆誤。又孔氏謂‘宮’是‘淫刑’,鄭氏謂是‘男女不以義接之刑’,此亦肊造。古之制,宮刑與劓、刖相同,非專為淫夫而設。寺人孟子、太史公豈淫夫哉!”
三:“五嶽衡山非湘南之衡,乃灊之霍。”
“‘趙高生而隱宮’,蓋天閹之意。”
“‘二疏告歸,祖道東都門外,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歎息為之下泣。’歎息可也,何至下泣耶?”
“楊惲《報孫會宗》雖有怨意,而無怨詞,何至腰斬?殆別有讒之者,非關此書。若就書求之,惟‘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此語觸諱。”
四:“北人多以‘舉’、‘莒’與‘矩’同呼。齊桓公與管仲於臺上謀伐莒,東郭牙望桓公口開而不閉,故知所言者莒也。然則‘莒’、‘矩’必不同呼。”【梁諫菴《清白士集》卷二十二(《瞥記》卷五)謂《管子小問篇》、《呂覽重言》、《說苑權謀》、《論衡知實》皆載此,《顏氏家訓音辭篇》曾舉之。尹知章偽託房玄齡《注》謂:“‘莒’字兩口,故兩君開口相對,即知即言‘莒’。”謬甚!口開以音說,不以字形說。呂象脊骨,亦非從兩口。且何以知更從艸耶?】【按此亦汪袞父“魚”、“歌”、“麻”同讀之證。又卷五:“俗寫‘歪’字當作‘咼’,《說文》:‘口戾不正也’,《唐韵》在‘十三佳’”, “俗寫‘搽’字作‘塗’。”】【與《正字通》記高麗字“魚”、“牛”、“姦”、“好”參觀。】
【“瓊,赤玉也”訂譌。】
“韋縠《才調集》格卑詞陋,七律內如‘妻是九重天子女,身為一品令公孫’,七絕內如‘莫學二郎吟太苦,纔年四十鬢如霜’、‘無端鬥草輸鄰女,更被拈將金步摇’等句,惡劣不堪。此等選本,一時風尚所趨,譬猶今人選時文,阿世好耳。”
“有朝鮮使臣以詩見貽,‘封’字作仄聲,予以為疑。其人以其國詩韵相示,‘封’字果兼收入仄韵。後讀庾子山詩‘徒勞看蟻封,無事祀靈星’、‘竹林千戶封,甘橘萬頭奴’,亦仄聲,前人竟未論及。”
“六朝談名理,以老、莊為宗,貴於齊生死、忘得喪[7] 。王逸少《蘭亭序》謂‘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有惜時悲逝之意,故《文選》棄而未取。孫楚詩‘莫大於殤子,老彭猶為夭’極拙,而昭明選入,可見棄取所在矣。”【按此節有本。《梅磵詩話》卷上引晁文元《隨因紀述》云:“羲之云:‘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吾觀《文選》中,但有王元長《曲水詩序》,而羲之《序》獨不收。昭明深於内學,以羲之不達大觀之理,故不收之。”】
“漁洋茹古力深,非可以空疏弇陋為之者。袁子才詩亦是,故為折楊皇荂之曲,貶節干譽,意與樂天正同。此兩君非不能為雅音,就其集中擇十許篇不落凡猥之作,朗朗可誦。”
五:“《後漢書》中有李逵,與許卲同里。”
“道家所謂‘急急如律令’,是漢時文牘結語。”【《資暇集》中已言。】
“馬永卿謂李西臺小詞中書‘羅敷’為‘羅紂’。按‘紂’蓋‘紨’之誤。”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封膜,周時人,善畫。’不知所出,後見《穆天子傳》【卷二】云:‘封膜晝於河水之陽,以為殷人主。’則膜晝乃人名,封於河陽,與畫無涉,周誤讀謬解耳。”【按此駁已見《四庫提要穆天子傳》條,謂張誤以“晝”為“畫”字。】
“楊升厂說西施事不合理。《墨子》曰:‘沈,其美’,謂晦迹之意。《吳越春秋逸篇》云‘隨鴟夷’者,指范少伯。”
“顏子早亡,然其年當在四十歲外。”
六:“周公瑾《癸辛雜識》謂:‘孔子先名兵,後去八名丘。’按非‘兵’,乃古‘長’字,從‘八’不從‘’。”
“《赤壁賦》‘巨口細鱗’當是鱖魚,見《廣韵》注、《山海經》。”
“登徒子名直,見《戰國策》。”
“今所著袴,漢謂褌,周時固未有也。《內則》所謂‘襦袴’,乃以邪幅纏脛上,覆以裳。《急就篇》分褌、袴為兩物,顏注於袴曰:‘脛衣也’,於褌曰:‘合襠謂之褌’,蓋本《釋名》。袴即今人之衩袴,褌即今之袴也。上官后防閑宮人,作窮袴,謂不必邪幅,不必裳,不必深衣,誠便於貧人。或謂《史記》:‘趙武藏於袴中。’按嬰兒雖細,難置褌中。此史公好奇之言,且中字或是中間之意。”【李枝青《西雲札記》卷二“古今袴異”條。】
“《參同契》:‘元武龜蛇,蟠糾相扶。以明牝牡,意常相須。’龜蛇為元武,爾時已然矣。”
“董子曰:‘中者,天地之太極。’《汲冢書》云:‘正人莫如有極,道天莫如無極。’此言‘太極’、‘無極’之始。”【《瞥記》五云:“‘無極’二字,已先見《周書命訓》及《列子湯問》。《左傳》:‘楚有費無極。’又周元公‘賢希聖,聖希天”本夏侯湛《閔子騫贊》。”】
“《凡將篇》有數語在《茶經》卷末。”
“‘毋為牛後’之‘後’,當指後竅,故韓王按劔而怒。延竺《音義》不合。”
七:“黨進朝辭,忽抱笏仰面,厲聲曰:‘臣聞上古,其風朴略。願官家好將息。’仗衛皆笑。出後,人問:‘太尉何故作此二語?’進曰:‘我要官家知我曾讀書來。’蓋唐、宋間,教童子讀書,必先讀《孝經》,且必讀《序》。《序》之起句曰:‘朕聞上古,其風朴略。’進習聞兒童所誦,但改‘朕’為‘臣’,殆如今人舉‘天地元黃’以為曾讀書,故可笑也。”
“《釋名》:‘天子諸侯群妾以次進御,有月事者止不御,難於口陳,以丹注面,的然可識,是曰“丹的”。’”
“鄉志、家乘多杜撰訛謬,造作官閥[8] 。”
“唐末軍校多授檢校清銜,動輒得銀青光祿大夫。實則其職任,大者如督撫之武巡捕,小者如京城捕盜、番子,止是吏職,不得比於官戶。又爾時以輸財進階,縣丞、主簿可授柱國,譬今人以白身納粟為參將,加級得武顯將軍封,其人原不曾服官。數百年後,雲礽侈謂:‘吾祖曾作將軍。’考信者於史策求之,那可得耶?然遂謂其假冒,又非也。”
“前明時,吾鄉人尚氣節、樹功名。國朝乃多商賈,崇儉而吝。歐陽文忠《試筆》一條云:‘嘗見王文康公戒其子弟,謂生平不以全幅紙作封皮。文康,太原人。世以晉人喜嗇資談笑,信有是哉。’《詩緯含神霧》云:‘唐地磽确,其人儉而蓄積。’”【《天祿識餘》卷一云[9] :“《禹貢》九州皆有貢物,而冀州獨無。冀即今之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鮮少,自古為然。”】
“六月六日為禹生日。”
“六月初一日,楊妃生日。”
“罪及十族,見《韓詩外傳》秦破魏。”
八:“佛書《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為禪家六籍,猶儒之六經。”【《茶香室續鈔》卷十七:“明黃佐《翰林記》云:‘洪武十年九月,令僧徒皆通《心經》、《金剛經》、《楞伽經》,宋濂考校之。’《能改齋漫錄》云:‘政和八年,命道士習大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小經(《莊子》、《列子》),兼儒書大經(《周易》)、小經(《孟子》)。’”】
“俞理初謂湯餅如今之片兒湯。而《緯略》引庾闡《賦》曰:‘細如委綖’云云,則是索麵。”
“茶清而隽,荔枝清而腴。宋人煮茶,乃有入鹽者。荔枝或作饅頭,與酥酪同食。豈為知味呼?”
“《詩》之鴇,疑即今之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