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76)

(2021-12-01 00:02:57)
标签:

钱钟书

钱锺书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說郛》【補見《張右史文集》冊】[1]

二《含神霧》[2]

“蹄羌之國,其人自膝以下有毛如馬蹄,自鞭其脛,日行百里。”

二《東臯雜錄》,孫宗鑑:

“俗曰:‘借,一癡;借,二癡;索,三癡;還,四癡。’”

三《該聞錄》,李畋:

“張乖崕治蜀,有盜擒獲。公詰之,盜曰:‘常以半年為盜。三月至八月,夜短多蚊蚋,人必少睡,故不敢為盜。九月至二月,夜長天寒,多畏寒懶起,乃可為盜。’”

《古杭夢遊錄》:

“有茶飯店、店,所曰‘庵酒店’者,謂有娼妓在內,可以就觀,而於酒閣暗藏臥床也[3]。門前紅梔子燈上,不以晴雨,必用箬蓋之,以為記認。”

“大茶坊張掛名人書畫。在京師,只熟食店掛畫,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亦然。”

“瓦者,野合易歆之意也。

四《封氏見聞記》:

“官銜、頭銜名‘銜’者,言如人口銜物,取其連屬之意。又如馬之有銜,以制其首,前馬已進,後馬續來,相次不絕。”

“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朋僚慰賀置酒,謂之‘燒尾’。說者謂虎變為人,唯尾不化,須為燒除,乃得成人。初蒙拜授,如本尾猶在也。”【《北夢瑣言》謂:“魚將化龍,雷為燒尾。”】【《老學厂筆記》攷“案酒”:“下酒,見陸璣《草木疏荇》下。”梅宛陵好用之。】

五《雜纂》,李義山【Correspondences,   metaphors】:

“不得已(大暑赴會)”、“失本體[4](不口打口罵,失節級體)”、“惱人(淘井漢急尿屎)”【cf. 王君玉《續纂》:“過不得(謁上官被蝨嘬)”】、“煞風景(燒琴煮鶴[5]、看花泪下杜甫‘感時花濺淚’何如?)”【《雲溪友議》卷下韋鵬翼《戲題盱眙邵明府壁》:“自從煮鶴燒琴後,背却青山臥月明”】、“惡模樣(橫筯在羹碗上)”、“不祥(臥吃食)”、“惱人[6](扇不去蚊蠅[7]、遣不動窮親情)”【《太平廣記》184“莊恪太子妃”條:“聞在外朝臣,皆不願共聯作親情”;“汝州衣冠”條:“某家世不共軒冕家作親情”(皆引《盧氏雜說》)】、“謾人語(說風塵有情)”。

【《一夕話》卷一又有“必不來”、“至快意事”等數十項,不知出誰手?《貪歡報》第20回有《書畫金湯》,亦見《圖書集成》藝術類卷796(“善趣”如“拂晒”、“女校書收貯”;“惡魔”如“指甲痕”、“胡亂題”、“收藏印多”,“噴嚏”,“代枕”;“落刼”如“質錢”;“宜稱”如“淨几名香展對”;“屈辱”如“仕途包封書帕”、“傭書胡寫亂抄”)、“閑人忙事”(八十二種)、“得人惜”二十七事、“敗人意”90事、“殺風景”48事(“看花下淚”、“對客洩氣”、“盛衣冠入厠”)。】【《敦煌掇瑣》第七十七種《雜鈔》。】【《齊東野語》十五謂張功甫《玉照堂梅品》實本義山《雜纂》(《南湖集》卷九題作《玉照堂觀梅》)(“花憎嫉:老鴉、惡詩、談時事、賞花動鼓板、作詩用調羹驛使事”;“花屈辱:與粗婢命名、酒食店內插瓶、樹下有狗屎”)。】

《續纂》,王君玉:

“奴婢相(吃乾飯)”、“不濟事(大斧傷人手摩挲)”、“不得人憐(別人家醜孩兒)”、“愛便宜(共卧把自己被在上、畜養母狗雌貓)”、“難理會(杜撰草書[8]、經紀人市語、短舌人罵詈、啞子做手勢)”、“冷淡(吃素冷淘)”、“左科(上廁回嗽口、喚自己作足下)”、“好看(岸上看遭風船)”、“輟不得(就雨中人借傘、三伏手中扇子)”、“好笑(對客泄氣、長人著短衣)”、“不可託人(相新婦、數散錢、村夫看官討)”、“可惜許(驢子吃牡丹)”、“又愛又惱(狗喫熱油、新婚女子)”【Lucretius, Golden Ass.】。

【蘇軾《續雜纂》:“傍不忿:村裡漢有錢、木大漢好妻。”(王靜安《古劇脚色考》引山谷《鼓笛令》:“副靖傳語木大,鼓兒裡,且打一和。”陶穀《清異錄》卷三:“賣藥道人吟曰:‘拜木大作廳上假閻羅。’”蓋謂癡漢。】

七《豹隱紀談》,宋無姓氏:

“吳門風俗多重至節,肥冬瘦年。顏侍郎度有詩云:‘脚錢渾閒事,元物登時却再歸。’”

十二《鞏氏後耳目志》,鞏豐:

《雜言》:“蟲之食木,無鋒可見;蠶之作繭,無罅可尋。”

【“如風行水。如蟲食木。自然成文。不假琱飾。”“‘食人之肉,可隨以鞭扑之辱;乘人之車,可加以鈇鉞之誅。’東萊先生誦之。”】

【又卷四十一:“著書忌早,處事忌擾;立朝忌巧,居室忌好。作《四忌銘》,以致吾老。

十三《畫鑒》,湯垕:

“翟耆年嘲米友仁:‘善畫無根樹,能描朦朧雲。如今身貴也,不肯與閑人。’”

十五《泊宅編》,方勺:

“韓退之多悲,詩三百六十,言哭泣者三十首;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言飲酒者九百首。”

“人有所不為,然後可以有為,凡物亦然。《裴氏新書》曰:‘虎豹無事,行步若不勝其軀。鷹在眾鳥之間,若睡寐然。積怒而後,全剛生焉。此越人以滅吳之道也。’”

“韓愈為吏部侍郎,乃曰:‘人所以畏鬼,以其不見。鬼如可見,則人不畏矣。選人不得見令史,故令史勢重。’”

二十《浩然齋視聽鈔》,周密:

“韓維基云[9]:‘凡親戚故舊之為時官,皆當以時官待之,不當以親戚故舊狎之。’”

《視聽鈔》,吳萃字商卿

“詩所以吟咏情性,乃閒中之一適,非欲以求名也。予詩自知其淺,然却是自作生活,未嘗寄人籬下。若有以艱深之辭文之,人未必以為淺也。黃魯直詩非不清奇,不知自立者翕然宗之,如多用釋氏語,卒推墮於濆之中,本非其長處也。而乃字字剽竊,萬首一律,不從事於其本,而影響於其末,讀之令人厭。章茂深郎中,葉石林甥也,自言從小學作江西詩。石林見之,必顰蹙曰:‘何用事此死聲活氣語也!’《石林詩話》談山谷之詩不容口,非不取之,惡夫學者之過也。”

《西京雜記》:

“元理善算,陳廣漢欲其算米,不差圭合。中有一鼠,大堪一升。元理以手擊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不如剝面皮矣。’”

《南唐近事》,鄭文寶:

“元宗曲燕,……命從官賦詩。學士朱鞏詩成獨晚,……唯進一聯,……再拜致謝,曰:‘好物不在多。’左右掩口而笑。自是金陵士庶遺餉不豐者,皆以為口實。”【《夷堅志》支癸10“古塔主”:“曰:‘好物不須多。’”】【參觀《升厂外集》卷七十七夏侯審二詩事。】

【“魏王知訓為宣州帥,苛政斂下,百姓苦之。因入覲侍宴,伶人戲作綠衣大面胡人若鬼狀。……曰:“吾宣州土地神,王入覲,和地皮掠來,因至于此。”】

《讀書愚見》,鄭震:

“有田可以養氣,孟子所謂‘無恆產者無恆心’。蘇秦曰:‘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乃是說無田至此。”

二十一《天隱子》,司馬承禎:

六“存想”:“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即見自己之目,收心即見自己之心。凡人目終日視他人,故心亦逐外走;終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視。”

七“坐忘”:“因存想而忘也。”

八“神解”:“齋戒,謂之信解。安處,謂之閑解。存想,謂之慧解。坐忘,謂之定解。信、定、閑、慧,四門通神,謂之神解。”

《雲莊四六餘語》,宋楊囦道[10]

“堯之子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諺曰:‘外甥多似舅。’”

《昨夢錄》,康與之:

“畢少董言:‘國初修老子廟,廟有吳道子畫壁,老杜所謂“冕旒俱秀發,旌旆盡飛揚”者也。……廟亦落成矣,壁當再畫。郡以請一隱士,……有老畫工夤緣以至者,……隱士遂就東壁畫天地。隱士初落筆作前驅二人,畫工就視之,不語而去。工亦畫前驅二人,隱士往觀,亦不語而返。於是各解衣盤礴,慘淡經營,不復相顧。及成,工來觀,其初有不相許之色,漸觀其次,迤邐咨嗟擊節。及見輦中一人,工愧駭下拜,曰:‘先生之才,不當與某為輩。’于是焚作具,不復敢言畫矣。或問之,工曰:‘前驅,賤役也,骨相當嗔目怒髯,可比騶馭。近侍,清貴也,骨相當清奇龐秀,可比臺閣。至於輦中人,則帝王也,骨相當龍姿日表,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驅乃作清奇龐秀,某竊謂賤隸若此,何以作近侍?近侍縱可強力少加,則何以作輦中之人也?若貴賤之狀一等,則不足以為畫矣。今觀先生所畫前驅,乃吾近侍也。所畫近侍,乃吾輦中人也。泊觀輦中之人,其神宇骨相蓋吾平生未嘗見者,古圖畫中亦未之見。此所以使吾慚愧駭服。’隱士曰:‘此畫天上人,非畫人間人也。……雖爾藝與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間人耳。”【Cf. Vasari, Pt. III, Leonardo da Vinci’s “Last Supper” for the Dominicans at S. Maria della Graziein Milan (Lives, tr. A.B. Hinds, “Everyman’s Lib.”, vol. II, p. 161).

二十二《山家清供》,林洪【事見《梅磵詩話》卷中,所謂“瓜皮搭李皮”者】【卷70《本心齋蔬食譜》,門人陳達叟編,凡20品,每品贊十六字,如“玉磚”(炊餅)、“紫芝”(蕈)】:

【“傍林鲜筍也”:“大凡筍味甘鮮,不當與肉為友。今俗庖多雜以肉,不思纔有小人,便壞君子。”】

“蘿菔麵”:“水心先生酷嗜蘿菔,甚於服玉。謂誠齋云:‘蘿菔便是辣底玉。’”【蘿菔“辣底玉”、蔓青“甜底氷”,見《朝天續集春菜詩》。】

“滿山香”:“陳習厂塤《學圃》詩云:‘只教人種菜,莫誤客看花。’……昔人讚菜有云:‘可使士大夫知此味,不可使斯民有此色。’”

【“山煮羊”:“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葱蔥、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火煮之,至骨亦麋爛。每惜此法不逢漢時,一關內侯何足道哉!”】

(蔬食作許多張致,許多文飾,真雅得俗者。且每有貧賤驕人之意,如“素蒸鴨葫蘆”下云:“岳倦翁,勳閥也,而知此味,異哉”;“煿金煮玉”下云:“霍北司,貴公也,乃甘山林之味,異哉”;“銀絲供琴一曲”下云:“張約齋,中興勳家也,而能知此真味,賢以哉”;“假煎肉瓠與麩”下云:“吳何鑄貴為后家,而嗜此清味,賢哉!”且命名皆取“金”、“玉”、“魚”、“肉”,用心又可哂耳。)

【《山家淸事》,林洪:“食豚自戒”:“令人暴肥,……耗心氣,……文人尤所當戒。……覺氣爽,而讀書日益悟。始信不食豚之功大。\

二十四《墨客揮犀》:

“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參觀Locker-Lampson, Patchwork, France, L’Île des Pingouins[11]。】

【“子瞻嘗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棋、吃酒、唱曲也。’”】

【“蒲傳正知杭州,有術士請謁,……因訪以長年之術,答曰:‘其術甚簡而易,他無所忌,惟當絕色慾耳。’傳正俛思良久曰:‘若然,則壽雖千歲,何益?’”】【Cf.《迷樓記》。】【參觀卷32《趙飛燕外傳》。】【亦見32范正敏《遯齋閒覽》(《墨客揮犀》實撏撦諸書而成)。】

《肯綮錄》,宋趙叔向:

【“人面色紫曰‘赯’音唐,飯不中曰‘餿’,不潔曰‘腌臢’,飽聲曰‘唉’音哀,羞慚曰‘懡’,好兒曰‘俏醋’,去水曰‘音豁。”】

“今士人聚徒,皆謂之‘就館’,亦語忌也。按《元后傳》:‘張美人嘗妊身就館。’今吳正仲《漫堂隨筆》載王介甫對上曰:‘是時後宮方有二人就館也。’”

二十五《白獺髓》:

“慶元間,有士人姜夔上書,乞正奉常雅樂。京仲遠丞相送斯人赴太常寺,首見錦瑟,姜君問曰:‘此是何樂?’眾官已有慢文之歎,正樂不識樂器。斯人又令樂師彈之,樂師曰:‘語云:“鼓瑟希,未聞彈。”‘眾官咸笑而散去,其議遂寢。”

二十七《雲仙散錄》:

如“搔首問青天李白”、“迷香洞”、“李固柳神”、“乖龍耳血為李”【按張嘯山《舒藝室賸稿書艇齋詩話後》云:“韓昌黎《樹鷄》詩用‘乖龍’事別有所本,故洪慶善注不引此及《龍城錄》華陽洞小兒割左耳事,蓋洪知此為偽書也。”《容齋隨筆》卷一:“俗間所傳淺妄書如《雲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之屬,皆極可笑。然士夫或信之。孔傳《續六帖》悉載《雲仙錄》中事、《開元天寶遺事》之顯誤者”云云。卷十:“今人梅花詩多用‘參橫’字,蓋出《龍城錄》,此實妄書,或以為劉無言所作。冬半至丁夜,參已西沒矣。秦少游詩‘月落參橫畫角哀’承此誤。唯東坡‘紛紛’、‘耿耿’一聯乃為精當。”】。

“張曲江語:‘胸次吞雲夢澤,筆頭湧若耶溪。’”

【按后山《次韵蘇公涉穎》用田水勝吾師事。】

虞松“吞花臥酒”、“握月擔風”等,北宋人詩中皆已用。《雲仙雜記》謂為王性之撰,恐未然[12]

《四庫提要》、胡元瑞《筆叢》卷一殊未然。

“程皓以鐵床熁肉,肥膏見火則油焰淋漓,皓戲言曰:‘羔羊揮淚矣。’”

【“《長安箋記》:‘孫逢年好酒色,晚年衰憊,齒皆蟲齲,空虛如樓閣,而舊好不衰。’”】

《山房隨筆》,元蔣正子:

“薛制機言上巳請客,賀啟云:‘三月三日,長安水邊多麗人;一詠一觴,會稽山陰修禊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崇山峻嶺,修竹茂林,群賢畢至。’”【此聯明人院本《鸚鵡洲》第二十一齣內道白用之。】”

二十九《東坡手澤》:

“孫卿曰:‘青出於藍,而青於藍;氷生於水,而寒於水。’此無異夢中語。釀米為酒,殺羊豕以為膳羞,曰:‘酒甘於米,膳羞美於羊豕。’雖兒童必笑之。”

“養生難在去慾。張君規云:‘蘇子卿嚙雪啖氈,可謂了生死之際矣,然不免與胡婦生子窮海之上,而況洞房綺疏之下乎?’”

《朝野遺記》:

“北風極勁,而上【宋高宗】誤信汪、黃之言,亦不甚虞。比江都宮中方有所御幸,而張浚告變者遽至,矍然驚惕,遂病痿腐。故明受殂後,後宮絕孕。”【參觀《己卯叢編靖康稗史》康王好色事。】【《清波雜志》卷一:“高宗踐阼之初,一日,語宰執曰:‘朕性不喜與婦人久處,早晚食只麵飯、炊餅、煎肉而已。’”】

《坦齋通編》,邢凱:

“‘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貍’,此前漢侯文對孫寳之言,後漢張綱用其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此鄒陽諫吳王之言,禰衡用其語。”



[1]《中文筆記》第二冊529-53頁。

[2]“神含神霧”原作“含神霧”。

[3]“庵酒店”原作“庵店”。

[4]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5]“燒琴煮鶴”原作“煮鶴焚琴”。

[6]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7]“蚊蠅”原作“蒼蠅”。

[8]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9]同上。

[10]“宋楊囦道”原作“宋道”。

[11]L’Île”原作“L’Ile”。Frederick Locker-Lampson, Patchwork, p. 141: “We judge of music by the eye & painting by the ear.” Anatole France, L’Île des Pingouins, Préface, xiii: “Pour suppléer au défaut de ses yeux, son nez allongé, mobile, doué d’un tact exquis, explorait le monde sensible. Par cet organe, Fulgence Tapir se mettait en contact avec l’art et la beauté. On observe qu’en France, le plus souvent, les critiques musicaux sont sourds et les critiques d’art sont aveugles.”

[12]“雲仙雜記”原作“雲谷雜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