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二册(63)

(2021-09-22 22:54:11)
标签:

钱钟书

钱锺书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全唐詩》[1] 

鄭谷:

【都官以《鷓鴣》一律得名。今觀全集,有雅鍊之音,少俚纖之語,於晚唐中要為高格。七律佳語上承白傅,下啟放翁。若《漂泊》一律下半之“十口漂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黃花催促重陽近,何處登高望二京”,又幾乎杜老矣。《讀前集》第二首云:“愛日滿堦看古集,衹應陶集是吾師”,却不然,集中并無古詩也。第一首云:“殷璠裁鑒英靈集,頗覺同才得旨深。何事後來高仲武,品題間氣未公心。”可知唐人於《間氣集》,已不能無間然矣。至其屢稱薛能,則迫於勢位。《讀薛尚書詩集》五律自注,可作讀薛集之參攷[2] 。】

“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3] 。”

“風柳自搖春[4] 。”

“落第春相困,無心惜落花。荊山歸不得,歸得亦無家。”《悶題》

“亂前看不足,亂後眼偏明。却得蓬蒿力,遮藏見太平。”《牡丹》

“曉飯臨孤嶼,春帆入亂流[5] 。”

“樹盡雲垂野,檣稀月滿湖[6] 。”《久不得張喬消息》

“引人鄉淚盡,夜夜竹枝歌[7] 。”

“秋風滿關樹,殘月隔河鷄[8] 。”

“老吟窮景象,多難損精神[9] 。”

“一逕入寒竹,小橋穿野花[10] 。”

“春陰妨柳絮,月黑見梨花。”《旅寓洛南邨舍》(參觀《起居注》卷十六【論吳穀人詞】,又荊公“李縞夜”之語【誠齋七絕】[11] 。)

“妖星沉雨露,和氣滿京關。上將忠勳立,明君法駕還”《迴鑾》

“驟雨鬧芭蕉[12] 。”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13] 。”

“落盡梨花春又了,破籬殘雨晚鶯啼[14] 。”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淮上與友人別》

“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蓮葉》

“閉門長似在深山[15] 。”

“雪滿長安酒價高[16] 。”

“春臥甕邊聽酒熟,露吟庭際待花開[17] 。”

“睡輕可忍風敲竹,飲散那堪月在花[18] 。”

“琴有澗風聲轉澹,詩無僧字格還卑[19] 。”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中年》

“未垂白”、“且蹋青”《自適》

“酒醒往事多興念,吟苦鄰居必厭聞[20] 。”

“亂前別業依稀在,雨裏繁花寂寞開。”《渼陂》

“閑得林園栽樹法,喜聞兒姪讀書聲[21] 。”

“忍飢多是力耕人。”《偶書》

“得句勝於得好官。”《靜吟》

“邨逢好處嫌風便,酒到醒來覺夜寒。”《舟行》

“孤峰未得深歸去,名畫偏求水墨山。”《朝直》

“孤根深有託,微雨正相宜。”《雨中乞菊栽》

“淚滴閑階長綠苔。”《長門怨》

 

────────────────

 

《禽詩》[22] 

“好待春風唱鷓鴣,江南柳發許藏烏。飛鴻已作雲霄意,羅鳥猶為數澤圖。鵝鴨聒人鄰不管,鶩鷄爭食類相呼。陰晴事慣何勞報,忙煞斑鳩婦與夫。”

 

────────────────

 

張舜民浮休《畫墁集》[23] 

《哀王荊公》四絕之三云:“去來夫子本無情,奇字新經志不成。今日江湖從學者,人人諱道是門生。”參觀《益公題跋跋張芸叟劉滬詩》。

 

 

────────────────

 

《柳南隨筆》[24] 

【作者與沈歸愚好友,書中屢及之。】【《吹網錄》卷五訂正其舛駁不少,如:“云彭祖八字為壬子、癸亥、壬子、癸亥,是未思壬子年必無癸亥月,壬子日必無癸亥時。”】

卷一:“李中丞馥,號鹿山[25] 。嗜書,藏本皆有圖記,文曰:‘曾在李鹿山處’。較之曰‘某氏收藏’,以示莫予奪者,洵達識也。”

【“顧復復生句云:‘初暑餘春氣,殘雷變晚晴。’余謂可與‘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並傳。”】

【“錢錦城,字鏡先,宗伯孫也。少以詩名,有集一卷,其家副憲為序。之京師,就正新城先生。先生一見其序,即曰:‘其家有湘靈在,舍之而求副憲,是從爵位起見也,詩可知矣。’遂擲去不觀。”】

“《詩歸》評周武王《几銘》,以為‘四口字叠出,妙語’,周亮工、錢陸燦辨其謬。近見宋板《大戴禮》,乃吾邑秦景暘閱本,‘口’字竝非方空圈。”

【“作字以險絕為工,去鍾情王態遠矣。”】

【“華亭王文恭公頊齡寬然長者,于物情多所未諳。一日偶至廳事,望見兩犬交媾,意童子戲結其尾,連而不開,即叱曰:‘畜生何罪,而使之若此耶!’”】

“馮定遠《梅花》詩:‘若教帶影和香賞,難得無風有月時。’”

卷二:“利瑪竇以寫照為‘第二我’。此與世說‘友為我之半’一語,其義正同。比之‘喜容’、‘玉照’等稱,可謂新而且雅矣。”

“錢一物而具天地之象,外圓而內方也。惟人亦當如是。”【魯元道《錢神論》。】

“友人吳嘉樹辨《同州聖教序》非河南書,褚公沒在顯慶三年,而此碑書‘龍朔三年建’,是在褚公沒後五年也。後人因此碑未署姓名,謬添‘大唐褚遂良’云云,與碑文筆跡迥異。”

卷三記金聖歎事:“蒙叟《天台泐法師靈異記》所謂‘陳夫人降於金氏之卟’者,即指聖歎也。”

“江陰女子洪夢梨病中送〔汪〕西京還虞山詩云:‘亂頭粗服送君行,分手難為此際情。願向生前拚一死,好從死後訂三生。’”

【“王仁裕作詩萬首,人號‘詩窖子’。”】

“蒙叟於古人詩推元裕之,今人詩推程孟陽,皆過當。家次山兄云:‘推裕之者,因晚節既墜,欲借野史亭以自文耳。若孟陽,乃其師承所自。’”

卷五“義山《安定城樓》云:‘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次句向來不得其解。李安溪云:‘言已長憶江湖以歸老,但志欲斡迴天地,然後散髮扁舟耳。’此意得之。余按:少陵《寄章十侍御》詩云:‘指麾能事迴天地’,此義山所本。深於杜,信然。安溪又云:‘詩以虛涵兩意為妙,如杜“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夜則水落魚龍,秋則山空鳥鼠,一說也;魚龍之夜,故聞水落,鳥鼠之秋,故見山空,又一說也。“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居夔而園菊兩度開花,則羈旅之淚非一日矣,又見一孤舟繫岸而動歸心,一說也;觀花發而傷心,則他日之淚,乃菊所開,見孤舟而思歸,則故鄉之心,為舟所繫,又一說也。二意歸於一意,而著語以虛涵取巧,詩家法也。’此論向來未及。”(Cf. Gilbert Murray, Classical Tradition in Poetry, V. “Poetic Diction,” on Horace.)

【卷六:“作詩者有神來之句,所謂拾得也。若有意作詩,則初得者為第一層,語必淺近,即第二層猶未甚佳,直至第三層,方有妙緒。然第三層意必出之自然,仍如第一層語乃佳。不然,雕琢之過,露斧鑿痕。”】【Cf. Life & Letters of Dean Church, p. 394[26] .

 

────────────────

 

《續筆》[27] 

卷一:“宋人論文,有‘照應’、‘波瀾’、‘起伏’等語。馮鈍吟謂:‘若著一字於胷中,便看不得《史》。’馮已蒼批《才調集》頗斤斤於‘起’、‘承’、‘轉’、‘合’之法。何義門謂:‘若著四字於胸中,便看不得大歷前詩。’”

【方望溪謂大易有‘言有序’、‘言有物’二語,古文如歸太僕可謂‘有序’矣,以言乎‘有物’,則未也。】

卷二:【“僧大涵,吳江人也。嘗耕黃山,忽聞半空樵響,因吟云:‘築土登登登,伐木丁丁丁。’人曰:‘何乃竊《詩經》語?’大涵實未誦《詩》,笑曰:‘彼叠二字,實不如三字肖也!’”】

“《唐詩鼓吹》託名遺山。自吾邑陸敕先、王子澈等服習是書,重為剞劂,遂盛行於世。《才調集》韋縠所選,韋官於蜀,僻處一隅,典籍未備。自馮已蒼兄弟加評點,而亦盛行。後學作詩,以此二詩為始基,汩沒靈台,蔽錮識藏,近俗近腐,大率由此。鍾、譚《詩歸》,寡陋無稽,錯繆雜出,誠所不免。然以此洗滌塵俗,掃除熟爛,實為對症之藥也。”

卷三:“阮亭之詩,以淡遠為宗,頗與右丞、襄陽、左司為近,而某宗伯序之,謂其詩:‘文繁理富,銜華佩實。惻愴於少陵,纏綿於義山。’頗與阮亭不似。余按:阮亭為季木從孫。季之詩,宗法王、李,阮亭入手,原不離此一派。林古度所謂‘家學門風,淵源有自’也。顧王、李乃宗伯所深疾,恐阮亭墮入,故以李、杜勗之。《序》末所謂‘用古學相勸勉’是也。”

“何義門謂宗伯為元人拘縛,逐歐、蘇末流。未盡然。宗伯言宋、元,為王、李發藥耳。自為文,亦有上攀《史》、《漢》,平揖韓、柳之作,如《高陽行狀》、《應山墓志》是。且元文清真雅正,不離本色,宗伯詞華較勝,派別不同。”【《彙刻列朝詩集小傳》錢陸燦《序》云:“牧齋公之在當時,親懲北地、濟南、谼中、大函生吞活剝之非,因而論詩則推茶陵,論文則推震川,特以開陳後學,歸之於正;至其所自為文,於班、馬未敢雁行概,下擬蔚宗而極於《三國》、《南北史》、六朝唐宋之作,不名一家,不拘一體。”】

【“黃太沖評汪堯峯文,曰:‘無可議,必不傳。’”】

【卷三引馮補之論律詩,謂“有二義”,謂“一如法律之律,一如音律之律”,即《藝概》所竊也。】

卷四:“錢幼光《田間集》云:‘虞山不信詩有悟入一路,由其生長華貴,沈溺綺靡,兼以腹笥富而才情贍。因題布詞,隨筆敏捷,生平不知有苦吟之事,故不信有苦吟後之所得耳!苦吟之後,思維路盡,忽爾有觸,自然而成。禪家所謂絕後重甦,庸非悟乎?’錢湘靈敘《撫雲集》,乃全襲幼光語,以詆幼光。”



[1] 《中文筆記》第二冊424-5頁。

[2] “五律”當作“五排”。

[3] 《感興》。

[4] 《望湘亭》。

[5] 《送人之九江謁郡侯苗員外紳》。

[6] “樹盡”原作“無樹”。

[7] 《渠江旅思》。

[8] 《潼關道中》。

[9] 《梓潼歲暮》。

[10] 《張谷田舍》。

[11] 王安石《寄蔡氏女子》,楊萬里《讀退之李花詩》

[12] 《蜀中寓止夏日自貽》。

[13] 《席上貽歌者》。

[14] 《下第退居二首之一》。

[15] 《次韵和秀上人長安寺居言懷寄渚宮禪者》。

[16] 《輦下冬暮咏懷》。

[17] 《寄贈楊夔處士》。

[18] 《多情》。

[19] 《自貽》。“風聲”原作“聲風”。

[20] 《結綬鄠郊縻攝府署偶有自咏》。

[21] 《敷溪高士》。

[22] 《中文筆記》第二冊425頁。《槐聚詩存》未收。

[23] 《中文筆記》第二冊426頁。

[24] 《中文筆記》第二冊426-7頁。

[25] “號”原作“字”。

[26] “First thoughts, fresh thoughts; second thoughts, corrected, often stiff & formal ones; third thoughts, shy, homely thoughts, lurking about half ashamed & unconscious in corners of one’s mind, exceptions hardly worth making, qualifications one only just glances at or passes over, details seemingly not of due dignity, points which seem too troublesome to make out & state, or too cumbrous, often generalisations, at first sight commonplace, but with the real gist of the matter in them. These third thoughts worth keeping a close eye upon.”

[27] 《中文筆記》第二冊427-9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