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一册(48)

(2019-06-07 20:34:32)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中文笔记》第一册(48)

《答拔丈》[1] :“韓陵片石渺無語,猶及勝流謬相許。老於文學今其誰,欲定三宗推一祖。拜賜新篇愛我深,薄才用世恐難任。不聞諸葛成何事?雪竹霜筠百遍吟。”

 

────────────────

 

《鍾漢三十初度》[2] :“置酒相存各老蒼,青春白日去堂堂。卅年一世惟餘悔,四海彌天漸減狂。耿耿悲歡痕亦淡,區區溫飽志全荒。急觴屬子吾同慨,不醉何緣得兩忘!”

 

────────────────

 

《答孝魯見嘲》[3] :“石遺未曾師,越縵堪尚友。一長有可錄,二老亦不朽。伊余陋獨學,聞道生已後。敢逐康成車,樸簌嗤囊垢。無師轉多師,守黑非墨守。惟其空諸傍,或可虛盡受。町畦稍得化,人棄我有取。持平到李陳,薄言逢疾首。怨宿目前修,怒遷及下走。強以二豪壓,譬首覆之臼。彼皆傷隙末,與子期敬久。見犯吾勿校,得情吾何咎。但問逞嘲訕,於意今解否?”

 

────────────────

 

《王荊文公詩》,雁湖李璧注,須溪劉辰翁評[4]

“旱禾秀發埋牛尻。[5]

《題惠崇畫》:“濠梁崔白亦善畫,曾見桃花靜初吐。”評曰:“寫到同時,真宰相用人意也。故結語:‘華堂直惜萬黃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鬼營誅荒梗,人境掃喧黷。[6]

“刳腸以占幸無事,卷殻而食病未能。[7]

《明日遂行》評曰:“每語出一‘公’字,懇欵至盡,自不為厭。”按《遊鍾山》七絕亦是此體。

《杏花》:“俯窺嬌饒杏,未覺身勝影。”

《法雲》:“扶輿度陽焰,窈窕一川花古宿語:‘渴鹿奔陽焰,誤以為水’。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漲綠濃於草。汲泉養之花不老,花幽人自衰槁。”

《彎碕》:“伐翳作清曠,培芳衛岑寂。”

《兩山間》:“臨路愛山好,出山愁路難”;“祇應身後塜,便是眼中山。”

《新花》:“新花與故吾,已矣可兩忘。”

《寄蔡氏女子》:“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

《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載車必百兩,獨以方寸攝。微言歸易悟,疾若髭赴鑷。”【“‘福不唐捐’(《普門品經》)。唐捐,虛設也。[8] ”】

《贈葉致遠》:“諱輸寜斷頭,悔誤乃批頰。終朝已罷精,既夜未交睫。”

《題半山寺壁》:“我行天即雨,我止雨還住。雨豈為我行,邂逅與相遇。”

(“《楞嚴》槃特一句不能記,而豁然開悟。[9] “)

《獨臥有懷》:“微雲過一雨,淅瀝生晩聽”;“有懷無與言,佇立鍾山暝。”

《老景》(“以人名藏句中”)。

《張良》:“從來四皓招不得,為我立棄商山芝。”評曰:“它口語罵‘立棄’二字。”

《明妃曲》:“意態從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鳳凰山》:“歡樂欲與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遲”;“願為五陵輕薄兒”;“天地安危兩不知。”

“茫茫彭蠡春無地。[10]

《書任村馬鋪》:“投老經過身獨在,當時洲渚今平陸”;“爾來百口皆年少,歸與何人共此悲?”

《道人北山來》:“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舉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長。”

《相送行》:“但聞馬嘶覺巳遠,欲望應須上前坂。”

《陰漫漫行》:“少留燈火就空牀,更聽波濤圍野屋。”

《一日歸行》:“賤貧奔走食與衣,百日奔走一日歸。平生歡意苦不盡,正欲老大相因依。”

《哭梅聖俞》(與歐公同韻)。

《示平甫弟》:“豈無他憂能老我?付與天地從今始。”注曰:“晦翁在史院,酒半嘗為余誦此二句,意氣甚偉。”

《賦雁奴》:“頻驚莫我捕顧謂奴不直。”(戰前之邱吉爾是也。)

《和王樂道烘蝨》:“細黠”、“老奸”。

【“《晉書》贊謂子雲書‘窮萬穀之皮’。[11] ”】

《餘寒》:“牢持有失箸,疾飲無留湯。”

“浮蒼”、“瀉碧”[12]

“晩食靜適巳,獨謠欣會心。[13]

《題雱祠堂》:“一日鳯鳥去,千秋梁木摧。”(雱作公《贊》,推為孔子。)

《晝寢》(“百年惟有且,萬事揔無如”亦見劉貢父集)。

聞蟲造哀[14] 。”

《除日立春》:“物以終為始,人從故得新。”

《白雲然師》:“苔爭菴徑路,雲補衲穿空。”

“人自嘲便腹,吾方樂曲肱。[15]

《答許秀才》:“所趣少知者,其辭多慨然。”

“吾雖輕范蠡,終欲此幽尋。”(《吳江》)

“偶坐吹橫笛,殘聲入富陽。[16]

“倦鵲猶三匝,寒鷄未一鳴。[17]

《寄謝師直》題下注云:“師直云:‘介甫能知中人以上者,不能知中人以下者,由其性韻獨髙。’”

“柳生肘”、“茅蓋頭”[18]

“吹劍首”、“問刀頭”[19]

“山林病骨煩三顧,湖海離腸欲萬週。[20]

“江月轉空為白晝,嶺雲分暝與黃昏。[21]

“《列子》:‘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22]

“委質山林如許國。”(《招呂望之》)

“如何憂國忘家日,尚有求田問舍心?[23]

《詳定試卷》:“當時賜帛倡優等,今日論才將相中。”

《次相州》:“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迴天到此休。”(曹操墓。)

“怒水摶風。[24]

“可憐蝸角能多少,獨與區區觸事爭。[25]

《雨過偶書》:“誰似浮雲知進退?纔成霖雨便歸山。”

《寄友人》:“看沙更覺蓬萊淺,數日空驚霹靂忙。”

“心折”、“眼穿”[26]

《答劉季孫》:“輊軒已任人前後,揭厲安知世淺深。”

“孤城倚薄青天近,細雨侵陵白日昏。[27]

《江上》:“春風似補林塘破。”

“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見首空回。[28]

“鄉愁脈脈似連環。[29]

《除夜寄舍弟》:“夢回江北已經年。”

“取簟且一息,抛書還少年。[30]

《離蔣山》:“桐鄉豈愛我?我自愛桐鄉。”

“肘上柳生”、“眼前花發”[31]

“堯桀是非猶入夢,因知餘習未全忘。[32]

“綠陰幽草勝花時。[33]

“磊砢拂天吾所愛,他生來此聽樓鐘。[34]

“風日有情無處著,初回光景到桑麻。[35]

“木落崗巒因自獻,水歸洲渚得横陳。[36]

“試問道人何所夢?但言渾忘不言無。[37]

“春風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無。[38]

“春風自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39]

“何須更待黃粱熟,始覺人間是夢間?[40]

《省中》:“移牀獨向秋風裏,卧看蜘蛛結網絲。”

“濃綠萬枝紅一,動人春色不須多。[41]

“可憐新月為誰好?無數晚山相對愁。[42]

《寄育王大覺禪師》:“百蟲專夜思髙秋。”

“但願君王誅宰嚭,不愁宫裏有西施。[43]

《魚兒》:“無人挈入滄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寛。”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髙層。”《登飛來峯》

《寓言》:“若見桃花生聖解。”

 

────────────────

 

《劉賓客文集》[44]

《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疾行穿雨過,却立視雲背”;“問我何處來,我來雲雨外”)。

《昏鏡詞》(引曰:“十鏡,一皎如,九霧如。非不能盡良也,彼皎者不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

《聞董評事疾》(“火風乖四大,文字廢三餘”)。

(“殘霞忽改色,遠雁有餘聲。[45] ”)

《再遊玄都觀》(引曰:“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金陵五題》(“潮打空城寂寞回”)。

《始聞秋風》(“天地肅清堪四望,為石扶病上高臺”)。

《平蔡州》(“汝南晨鷄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

《聽舊宮人穆氏歌》(“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己無多”)。

《送僧方及》(引曰:“神馳而形閡者,方內之徒,及吾無方,閡於何者,繇是雲遊鳥屳,無迹而遠”)。

《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扇詞》(“當時初入君懷袖,豈念寒爐有死灰”)。

《竹枝詞》。

《柳枝詞》。

《問大鈞賦》(“名腸內煎,外火非熱”)。

《楚望賦》【楚景物四季】(“武陵,故郢之裔邑”;“繫乎天者,陰伏陽驕;繫乎人者,風巫氣窳”;“樓居無蔽,萬景坌入”;“澹如綠醽,白石磷磷”;“蘋末風起,有文無聲”;“時時北風,振槁揚埃。蕭條邊聲,與雁俱來”;“民生其間,俗鬼言夷”;“舟有楫兮車有轄,江山坐兮不可越”)。

《傷往賦》(悼亡。“羽毛之蕃,鱗介之微,和鳴灌叢,雙泳漣漪”)。跡符理會,今古同悲。

《秋聲賦》(“如吟如嘯,非竹非絲”;“廢井苔冷,荒園露滋。”真“秋聲”賦,非如歐陽修《秋聲賦》之為風賦也毛西河語。結云:“驥伏櫪而已老,鷹在韝而有情;聆朔風而心動,盼天籟而神驚”,即《始聞秋風》之“馬思邊草拳毛動,鵰盼青雲睡眼開”)。

天論》三篇(答柳子厚第一篇尤妙,略謂:“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之能,人固不能;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故曰:‘天與人交相勝。天道在生植,用在強弱;人道在法制,用在是非。天生萬物,人治萬物’”【前人未發之論。赫胥黎《天演論》。按嚴譯《天演論‧羣治》篇後按語已言此】)。

《答道州薛郎中》(“俟自直之箭,則百代無一矢;俟自圓之木,則千歲無一輪。執矯揉之器,視之灌叢,無非良材爾。”)。

《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序》(“古之為書者,先立言而後體物。賈生之書首《過秦》,而荀卿亦後其賦”)。

《因論》七篇(“虎而冠,鶴而軒”)。

《口兵誡》。

《觀博》(“有博齒二,祝之曰:‘其來如趣,其去如脫’”)。

《國學新修五經壁記》(“以蒙來求,煥若星辰”;“以疑來質,決若蓍蔡”)。

《連州刺史廳壁記》(“環峯密林,激清儲陰。海風驅溫,交戰不勝。觸石轉柯,化為涼颸”)。

《洗心亭記》(“盤高孕虛,萬景坌來”;“月來松間,雕縷軒墀”)。

《答樂天見憶》(“與老無期約,到來如等閑”)。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因成是詩以寄》[46] (“集中惟覺祭文多”)。

《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歲夜詠懷》(“以閒為自在,將壽補蹉跎”)。

《祭韓吏部文》(“子長在筆,予長在論。持矛舉楯,卒不能困”)。

禹錫文勝於詩著,鑄詞寫景,句法整齊,而語調略澀。瑰琦實過柳州,惜氣機不暢,無唱歎之妙。詩各體皆有佳作,五古最茂厚有意致,非元白體。七言律、絕則平淺近樂天矣。好自注,或音義,或典實,亦唐人所尟也(如《武陵書懷》引《本草》注“格磔”為禽音;《送僧方及》“屳”字下注“靈筵反”,又引《越絕書》、張衡《吳都賦》謂狙公即猿父;《劉氏集略說》自注“譽”字、“課”字:“平聲”;《贈白舍人歎無兒》自注:“高山本高,門使之高,二義殊”;《答樂天見憶》“豩”注:“呼關反”)。《馬嵬行》:“貴人飲金屑,倏忽蕣英暮。”則是楊妃吞金死,非自經也。與《新唐書》、《長恨歌》異。按《隨園隨筆》卷二十三亦云此。《四寸學》卷二謂樂天《酬夢得比萱草見贈》自注云:“惟君比萱草,相見可忘憂”,劉集無。

【《寄毗陵楊給事》七絕三首:“好著櫜鞬莫惆悵,出文入武是全才。”“青雲直上無多路,却要斜飛取勢回。”】

 

────────────────

 

鄭所南《心史》載詩曰[47] :“今日之今,霍霍栩栩。少焉矚之,已化為古。”

 



[1] 《中文筆記》第一冊 502 頁頁邊。《社會日報》1941 12 11 日所刊詩題為《答墨巢翁》,“不聞”作“解嘲”。參觀劉聰《續談《社會日報》上的錢鍾書詩》。

[2] 《中文筆記》第一冊 505 頁頁邊,此詩《槐聚詩存》未收。錢鍾漢 (1912-1982) 為錢基厚次子。

[3] 《中文筆記》第一冊 507 頁。《社會日報》1941 12 21 日載冒效魯《默存近來頗勤著述汲汲焉有志不朽褒貶前賢自矜懸聯解戲作此詩調之》一詩,云:“詩鈔石遺室家君挽石遺云:‘詩鈔法梧門,詩話袁隨園。’默存見之甚為不平,答余論詩絕句有云:‘比擬梧門論未工,君家父子語雷同。’蓋服膺墨守,不自潤色者也,日記越縵堂默存歷年日記,高可隱人,所讀中西典籍,無不分條札記,字如蠅頭,使越縵復生,當有後生之畏。二豪寧不好,子自有其長。何物勞升按,名山待庋藏。控頤如可畏,奮筆莫張皇。”此首答詩則刊於 12 30 日之《社會日報》,“彼皆傷”作“舊聞鑒”,“期”作“當”,“諷”作“詼”,又多此處刪去之“彼哉洵涼薄,交誼多所負”二句。《槐聚詩存》未收。參觀劉聰《續談《社會日報》上的錢鍾書詩》、范旭侖《篇什周旋角兩雄》。

[4] 《中文筆記》第一冊 507-9 頁。

[5] 詩題《元豐行示德逢》,原文未標。

[6] 詩題《招約之職方并示正甫書記》,原文未標。

[7] 詩題《同王濬賢良賦龜得升字》,原文未標。

[8] “昔功恐唐捐”李璧注。

[9] 《偶書》“椎氷看萬榖皮”李璧注。

[10] 詩題《彭蠡》,原文未標。

[11] 《次韻酬微之贈池紙并詩》李璧注。

[12] 詩題《到郡與同官飲》,原文未標。

[13] 詩題《欣會亭》,原文未標。

[14] 詩題《宿定林示寶覺》,原文未標。

[15] 詩題《閒身》,原文未標。

[16] 詩題《遊杭州聖果寺》,原文未標。

[17] 詩題《遲明》,原文未標。

[18] 詩題《次韻致遠木人洲‧之一》,原文未標。

[19] 詩題《次韻酬朱昌叔‧之四》,原文未標。

[20] 詩題《次韻覺之》,原文未標。

[21] 詩題《登寳公塔》,原文未標。

[22] 《次韻致遠木人洲‧之二》 “無心使口肝使目”李璧注。

[23] 詩題《幕次憶漢上舊居》,原文未標。

[24] 詩題《寄李君晜弟訪别長蘆至淮陰追寄》,原文未標。

[25] 詩題《偶成‧之二》,原文未標。

[26] 《送純甫如江南》:“初來淮北心常折,却望江南眼更穿。”

[27] 詩題《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之二》,原文未標。

[28] 詩題《次韻答陳正叔‧之二》,原文未標。“首”原作“身”。

[29] 詩題《姑胥郭》,原文未標。

[30] 詩題《臺上示吳愿》,原文未標。

[31] 詩題《東臯》,原文未標。

[32] 詩題《杖藜》,原文未標。

[33] 詩題《初夏即事》,原文未標。

[34] 詩題《北山道人栽松》,原文未標。

[35] 詩題《出郊》,原文未標。

[36] 詩題《清涼寺白雲菴》,原文未標。

[37] 詩題《書定林院窗》,原文未標。

[38] 詩題《悟真院》,原文未標。

[39] 詩題《泊船洲》,原文未標。

[40] 詩題《懷鍾山》,原文未標。

[41] 詩題《石榴花》,原文未標。

[42] 詩題《北望》,原文未標。

[43] 詩題《宰嚭》,原文未標。

[44] 《中文筆記》第一冊 510-2 頁。

[45] 詩題《晚泊牛渚》,原文未標。

[46] 原文脫落“傷”字。

[47] 《中文筆記》第一冊 512 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