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一册(25)
(2018-12-21 20:22:53)
标签: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陳簡齋《中牟道中》第一首云[1] :“依然壤郭中牟縣,千尺浮屠管送迎。”又《至陳留》云:“烟際亭亭塔,招人可得回”,皆妙。蓋本之東坡《送述古南鄉子》詞:“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胡仲孺注前者引東坡《佛日山》詩“山中只有蒼髯叟,數里蕭蕭管送迎”;後者引張平子《西京賦》“狀迢迢以亭亭”,皆不切[2] 。
《四溟詩話》卷三有以“燈”字作三十四句,卷四以“天”字作數十句,自詡“因字得句,句以韻成”,以此為學詩捷徑。《淥水亭雜識》所譏“做韻非做詩”,此之謂也。《露書》記洪寬謂:“詩須弄韻,畫須弄墨,書須弄筆,方臻佳境”,亦可參觀。Mallarmé, Divagations, 246: “Le poète qui cède l’initiative aux mots”; Lefèvre, Entretiens avec Valéry: “Mallarmé: ‘Mais, Degas, ce n’est pas avec des idées qu’on fait un sonnet, c’est avec des mots.’” 可相發明。四溟又謂“無米粥”、“詩不可切,切則近宋”,皆有象徵派之意。
《公是集》卷三十六《待月亭記》云:“不植草木,為月之地。”《水心集併工詩》腹聯云:“回廊寂寂為苔地,後塔陰陰造雨天。”
吳可思道《藏海居士集》卷下《偶贈陳居士》云:“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憑誰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佳什也。而胡仲孺注本《簡齋詩》卷二十二《尋詩》兩絕句第一首與此全同,祇“百般”作“一般”、“憑誰”作“無人”耳[3] 。說簡齋詩者均未道及。末句用馮延己《蝶戀花》詞“獨立小橋風滿袖”,胡僅注“園花”句[4] 。
【《容齋續筆》卷八稱簡齋《墨梅》絕句“語意妙絕,用陸機《為顧榮贈婦》詩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輜。’謝元暉《酬王晉安》詩云:‘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四筆》卷十四:“崇寧以來,時相不許世人讀史作詩,但欲崇尚經學,何清源至修入令式,於是庠序之間以詩為諱。政和後稍復為之,而陳去非遂以《墨梅》擢置館閣。《葆真》詩成,坐上皆詫為擅場。朱新仲時親見,云京師無人不傳寫。”】【《齊東野語》卷十六“詩道否泰”條亦記《墨梅》為轉機。】【《宋詩紀事》卷三十四張芸叟《戲作》(集卷三《感時事戲作》)。】【《省齋文集》卷十八《題陳去非謝御書等帖》:“光武中興,誅戰不遑啟處,然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樊準在漢,以為美談。光堯皇帝撥亂於紹興之初,維時陳公周旋兩制,遂踐政地。觀此奏稿,知君臣講藝,猶光武也。論道細旃之上,恨不得而聞之。”】【《平園續稿》卷八《跋韓子蒼與曾公袞錢遜叔諸人唱和詩》:“崇寧、大觀而後,有司取士,專用王氏學,甚至欲禁讀史作詩,然執牛耳者未嘗無人。凡紹興初以詩名家,皆當日人才也。故子蒼諸賢,往往不由科舉而進。一時如程致道、呂居仁、曾吉甫、朱希真皆是也。”(同卷《跋曾公袞錢遜叔韓子蒼諸公唱和詩》語意略同。)】【《瀛奎律髓》卷二十三:“去非初以《墨梅》詩見知於徽廟,‘客子光陰’一聯,大為高廟所賞。”】
【《吳禮部詩話》:“唐子西《春日郊外》詩‘水生看欲到垂楊’、絕句‘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却茫茫’,簡齋有‘水光忽到樹’及‘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之句,非襲用其語,則亦暗合者歟?”】
宋人稱誠齋者,余《談藝錄》所舉外,復得韓澗泉一家(見四月十四日)。按胡宿《文恭集》卷四《謝惠詩》、卷五《謝叔子楊丈惠書》、《又和前人》三首,皆贊誠齋父子詩學者,誤入北宋人集。館臣以第一首見誠齋名,尚知存疑。第二、三首遂不解別擇。
《桐江續集》卷三十《天下夕陽佳詩説》略云:“予行天下多矣,每登臨髙勝之處,惟向西為尤佳。而佳景如錢塘湧金門、豐樂樓、金陵賞心亭、武昌南樓、漢陽秋興亭、巴邱岳陽樓、江陵仲宣樓、長沙定王臺、鍾陵滕王閣,無不西向。其所以勝絶,在夕陽欲落未落之際。故杜牧詩曰:‘夕陽無限好’,樂天《岳陽樓》詩曰:‘夕波紅處近長安。’予於嚴陵寓居得舊扁‘西齋’二隸字,因其名賦詩曰:‘偶得西齋字,向西開此齋。人間詩眼少,天下夕陽佳。’蓋謂天下之佳,無過夕陽。必具詩眼者,方識此景耳。”按況夔笙《說部擷華》引《唐詩快》前附刻黃九烟《夕陽詩》,略云:“我聞詩人言,夕陽無限意。夕陽自夕陽,何與詩人事?初不與詩期,爾時詩自至。種種與俱來,茫茫百端萃。第一最銷魂,無如雨後霽。黯黯近黃昏,明滅半蒼翠。悲吟織暮蟬,殘虹空點綴。銷魂復銷魂,尤在秋冬際。草木倏變衰,悄如天地閉。斷雁與寒鴉,點點皆愁思。終古此夕陽,閱盡人間世。詩但說夕陽,便有深妙義。或一兩句佳,定帶夕陽字。夕腸為詩傳,亦或為詩累”云云,此虛谷詩好註腳。【此詩見《九烟先生遺集》卷三,有序云:“余生平最愛夕陽,嘗欲裒輯古今人詩為《夕陽集》。凡句中有‘夕陽’字者,悉皆采錄。若‘斜陽’、‘殘陽’、‘夕照’、‘返照’一之類亦附焉。”詩後復附一七絕:“自古詩人愛夕腸,夕陽佳句滿縹緗”云云。《黃九烟先生別集薇咢集余館所濱江每薄暮無聊輒出戶看斜陽》詩,有云:“夕陽無限好,正善近黃昏”,又《秋暮與諸子同登毘陵城東見深綠中夕陽樓閣憑眺久之真黯然魂銷也》七絕。】【馬星翼《東泉詩話》卷一云:“晚唐五律以馬戴為最。好用‘夕陽’字,如‘夕陽依岸盡’、‘斜陽高壘閉’、‘微陽下喬木’、‘微陽下楚邱’、‘落日渡關河’。詩情多在於此,真乃‘夕陽無限好’矣!”】【按九烟詩不多見,《晚晴簃詩滙》卷十二所錄唯《楚州酒人歌》[5] ,歷落嶔奇,略似舒鐵雲、易哭厂。袁潔《蠡莊詩話》卷三列其《情竇》詩諸聯:“泉泛漁津疑丙穴,山分鳥道想蠶叢”;“火齊吐時傾漢殿,,丸泥封處異秦關”;“縱眠氷席中偏暖,乍解羅襦別有香。”將“情竇”坐實為女陰,詩縱工貼,已為笨伯,況其未乎!《唐六如全集》卷三《題半截美人》第一首:“却恨畫工無見識,動人情處不曾描。”其“見識”適與九烟等耳。】
────────────────
閱孔武仲《宗伯集》[6] 。筆健詞鬯,少烹鍊蘊釀。雖與蘇、黃唱和,非當行作手也。然終是宋人有物之言,異於明人偽體。
卷二《數詩分題》第一首押“天”字韻者為五言排律,非古體。
《劉公詩并序》云:“吾鄉劉原甫雄文博學,為天下師表。四方士大夫登其門執弟子禮者,足相踵也。而余不及識,識其子仲馮。余過鄢陵興國寺,入金剛院,見原甫通判蔡州時題詩四句在壁,曰:‘寂寂空堂欲暮時,鐘聲斷續雨千絲。此中會有西來意,正復庭前柏樹知。’乃録以寄仲馮,請入家集中。”
《發蔡州》:“風色著人寒料峭,日光生野暖融怡。”
《鄂州》:“一江見底自秋色,千里無風正夕陽。”
《逍遙亭》:“涼生白晝收團扇,影入斜陽剪碎金。”
────────────────
閱孔平仲《朝散集》畢[7] 。清江三孔之詩,以毅夫為白眉。余讀《宋詩鈔》,已論定如此。各體均妙,遒爽鍛鍊。尤擅寫景,工白描。與交游中蘇、黃組織典實者大異。
卷一《二十二日大風發長蘆五古》。
《月夜》:“星辰斂芒角,河漢收波瀾。”(同卷《待月》又云:“星辰不復爭芒角,河漢自合收波瀾。”)
《堂前皂莢樹》:“飢蚊爾胡為,乃欲長肉食。”
《曹亭獨登》:“落日更憑欄,下看飛鳥背。”
《使紙甚費》:“家貧何所費,使紙如使水”,“咄嗟為此詩,又是一張紙。”
《因讀黃魯直所與周法曹詩詩與字俱好以此寄之》:“魯直之文如電坼霜開,魯直之書如雨行氷散。”
《宵興五古》。
《常甫招客望海亭七古》。
卷二《戲張子厚》:“我師如玄雲,汗漫滿八極。子厚若殘雪,點點無幾白下棊。”
《常父寄半夏》:“新婦初解包,諸子喜若狂。大兒强占據,端坐斥四傍。次女出其腋,一攫已半亡。小女作蟹行,乳媼代與攘。須臾被辛螫,棄餘不復藏。競以手捫舌,啼噪滿中堂。”
《代小子廣孫寄翁翁五古》。
【卷二《早行》詩下有注,云:“此篇《鑑》載經父詩,據遺稿,乃毅父所作,但稿是毅父親筆,當以爲是,《鑑》似誤也。”此注蓋編《清江三孔集》之臨江太守王手筆。《四庫提要》即用王本,有云:“呂祖謙《宋文鑑》載孔文仲《早行》古詩一首,乃《舍人集》佚而不收。《文鑑》編於淳熙四年,《舍人集》編於慶元四年,不應不見,豈有所去取耶”云云,疏謬可笑。《宋詩鈔補》復以《早行》補入文仲之作,更可嗤鄙。】
【《再用初三夜元韻》:“一笑兼留青眼客,半年不見白頭兄。”《萃勝亭》:“有志休官頭未白,多情好客眼偏青。”《秋夕旅館呈林夫》[8] :“天涯調官頭將白,江上論文眼倍青。”】
卷三《太平七古》。
《城樓晚望》乃抝律。
卷四《造王舒公第馬上作》:“日邊明晦雲無定,雨後寒暄氣欲交。抱蘂懸蟲猶带繭,銜枝飛鳥已營巢。”
《西軒》:“樹影轉簷棊未散,荷香飄枕夢初回。”
《夏夜》:“一天星月清人意,四面芙蕖遺我香。”(按荊公詩:“春風取花去,遺我以清陰。”)
《夏日甘寢》:“疎風動木葉,細雨濕蛛絲。心下無閒事,人間有此時。微涼紗半卷,幽夢角徐吹。此興唯吾解,兒曹莫使知。”
《晚興》:“驟雨打荷葉,嘈嘈如語言。高齋正薄暮,宴坐不知喧。”
《霽夜》:“寂歷簾櫳深夜明,摇迴清夢戍牆鈴。狂風送雨已何處,淡月籠雲猶未醒。早有秋聲隨墮葉,獨將凉意伴流螢。明朝準擬南軒望,洗出廬山萬丈青。”
《睡起》:“睡起西風掠鬢輕,蕭然庭院晚寒生。浮雲便作飛鴻意,細雨仍兼落葉聲。”
《冬夕西齋》:“雨滴空階如自語,風吹長木更相呼。”
《春晚遣興》:“紛紛柳絮入簾飛,正是酴醾花發時。斷送日長惟有睡,留連春去可無詩。狂鞭迸筍偏當戶,綠葉成陰巧覆墀。百舌聲中立良久,翛然鬢髮任風吹。”
《八月十六夜翫月》:“團團氷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只恐月光無好惡,自緣人意有盈虧。風摩露洗非常潔,地濶天高是處宜。百尺曹亭吾獨有,更教玉笛倚欄吹。”
《蘇子由寄題小菴和》:“擁砌幽篁從月映,覆簷喬木與天參。”
【《題女媧山女媧廟》:“君看路傍石,盡是補天餘。”】
卷五《西行》:“蕎花著雨相爭秀,棗莢迎陽一半丹。”(《宋詩鈔》“莢”作“頰”,因誤而愈妙。)【《劍南詩》卷 66[9] 。】【Cf. Sir John Suckling, Ballad of a Wedding: “For streaks of red were mingled there, / Such as are on a Katherine pear / (The side that’s next the sun).”】
卷六《至盱眙作》:“春色淡中惟有柳,曉風狂過已無花。”
《發靈驛》:“昨夜東風吹猛雨,綠陰遮合不成泥。”
卷七至卷九皆標“詩戲”,人名、卦名、星名、藥名、藏頭、集句、回文、八音等,古、今體皆備。宋以前未有也。
────────────────
閱葉紹本《白鶴山房詩鈔》二十二卷畢[10] 。格調秀朗,詞華雅飭,而乏心思情韻。譬如官庖宴客,非不力為豐潔,終無真味。一以什九應酬之作,更不耐諷詠矣。筠潭早歲學詩於錢竹汀、王述菴,通籍後雖從翁蘇齋游,詩體未變,仍沿朱、王以還浙派貪多愛好、修飾組繪之風。於唐於宋,初無入處。而鮑桂星《序》謂:“自隨園派出,明詩無問津者。惟海峯、姬傳、海門以唐、明為標準。筠潭亦崇李、何之正軌,黜虞山之邪說。”吳嵩梁《序》謂其“瓣香廬陵、半山、盱江、道園、清江諸公。”皆夢囈耳。趙申嘉駢文《序》頗工隸事屬對,如云:“買菜求益,市瓜取大”,“然膏十鑊,不及一星之明;擁絮數重,不及一裘之暖”,“鳥道九折,比於康莊;奎蹄一涔,自謂安室。”
卷一《春日旅懷》:“檻外雜花三婦艷,隄邊深樹五禽言。”
《久雨短述》:“病花欲覓千金獺,密樹新頒五斗螺。”
卷二《得二兄蜀中書》:“羊腸未必人情似,蟲臂真如造物何?”
卷三《秋日閒居》:“鑽紙游蜂喻,搬薑黠鼠誇。”
卷九《仿遺山論詩絕句得二十四首》。按皆膚廓語,了無親切處。此二十四首,惟二十一至二十三三首稍著邊際,即鮑雙五《序》所據依也(“何李詩篇哂未休,紛紛撼樹總蚍蜉。蓬頭攣耳登徒婦,翻妬東家眉黛修”;“虎賁形似亦何疑,終勝蓮花唱乞兒。學得參軍蒼鶻面,教人齒冷老伶師”;“白雲樓高氣自清,弇州健筆亦縱橫。憑君莫信虞山語,浪子前朝本竊名”)。
卷十
《題漁洋集後》:“水碧金膏各自奇,修眉盛鬋鬥容姿。嫣然別有傾城態,衹在無言獨立時。”
“談笑從容握勝謀,綸巾羽扇最風流。紛紛劍盾誇神勇,空費孫郎帳下籌。”按意亦尋常,比喻特佳。筠潭尚有題遺山、竹垞、樊榭諸家集詩散見《集》中,則皆猶人語矣。
────────────────
閱《傅與礪詩文集》畢[11] 。元四家才皆中下,與礪更不足道。宋時江西家法,蕩然無存。若論模擬唐人,吾又寧取明七子矣。詞氣尚勁貫耳。
卷三《喜有後題羅天則鵲見尾圖云得子也》。按此題可資掌固。
卷四《柳先生祠》第一首云:“古人如水去,祠樹與天參。”按此一聯佳。“去”字易“逝”字更好。
卷八《即事》云:“官家禁弓箭,不得行人把。猶聞馬上冦,殺人青山下。”按用意未醒豁。同卷《偶成》云:“去年詔書禁乘馬,今年詔下禁持弓。猶聞白晝多豪客,騎馬射人官道中。”即其意也。
────────────────
閱《節菴先生遺詩》六卷畢,亦十八年前經眼物也[12] 。氣粗語大、橫衝直撞處太多。七律佳者,遒爽而能纏綿,眾作中之有滋味者,惜不常見。書卷無多,修詞隸事每露窘態。入手得力於晚唐韓偓、唐彥謙輩,故細筋膩理,是其本色。五律句法,尤一望可知。其獷野,則後來為同光體風尚所移,不善學宋詩之流弊也。其稱顧印愚為“晚唐詩”,良非偶然。石遺僅知溫、李之為晚唐,遂不解斯語,《詩話》中頗致譏嘲[13] 。散原一《序》云:“梁子於詩,喜宋王、蘇氏,亦喜歐陽氏,遂及於杜、韓”,亦未為“觀書眼如月”也。七言律晚唐體者,如卷一《綠陰四首和顧印愚》、《佳人二首》、《翠微一首》、《无咎室憶晦若一首》、《夜深無寐起書一詩》、卷二《碧螺春盦夜宴》、《閒居一首》、《讀龔丈空房詩題後一首》、《落花詩六首》、卷三《讀韓致堯詩感題二律》、《天平橫街館舍春宵一首》、《彭園一首》、卷四《書堂晚霽》、卷五《飛鸞一首》、《清溪》、卷六《壬子春怨五首》、《春歎一首》。句如卷一《臥雨》之“燈夢催回驢齕草,酒香裂出鼠偷梨”、卷二《寄顧二弟》之“近水魚標知有主,依門鴨柵漸成軍”、《陶然亭尋舊題不得》之“亭石微欹防蜨路,砌花漸密鎖蟲天”、《寒夜獨謠》之“月明深巷疑聞豹,風肅清簾不到蠅。久別花枝憑夢折,無多酒力帶愁勝”、《夢陳樹鏞》之“空庭花落傷春月,野館鶯啼動曉程”、卷三《從保安門大街宅步至野塘》之“水暖春魚初放子,日長文杏漸生仁”、《游張氏園》之“熟馬知門苔蓐厚,流鶯眷檻柳衣涼”,皆到眼即辨其非王、蘇、杜、韓,而為唐、韓、吳、韋者。近人雷瑨輯《五百家香艷詩》,憶中有節厂作甚佳,一聯云:“得月樓臺都在水,當風裙帶盡飄花”,尤妙[14] 。此集未收,葉公綽補輯,不知亦采收未?【雷瑨《五百家香艷詩》載節菴《泛舟大中橋書所見》(“有月闌干都在水,當風裙帶盡飄花”)、《無題》七律各一首。《南亭四話》卷二稱引節菴詩,此二律亦在其內。雷氏必自此轉錄者,編集者失收也。】
【《臘朔自米市胡同移居棲鳳樓》五律。按《今傳是樓詩話》一五三頁:“節厂知武昌府時,自題書室聯云:‘零落雨中花,舊夢驚回棲鳳宅;綢繆天下計,壯懷銷盡食魚齋。’棲鳳樓宅,乃節厂當日青廬,蓋傷心之事。”】
卷一《出昌平州西門》:“十三陵上樹,樹樹挂秋霞。鴉影前朝殿,騾聲過客車。石坊通輦道,雨路辟泥窪。殘碣無人讀,青盤數尺蛇。”
《出都留別往還》;“淒然諸子賦臨歧,折盡秋亭楊柳枝。此日觚棱猶在眼,今生犬馬竟無期。白雲迢遞心先往,黃鵠飛鶱世豈知。蘭佩荷衣好將息,思量正是負恩時。”
《无咎室憶晦若》:“南北路分何日合?風雲事速獨君遲。”
《全亭晚坐》:“一月出林添綠淨,數花當戶及黃昏。”
《春日園林》:“芳菲時節竟誰知?燕燕鶯鶯各護持。一水飲人分冷暖,眾花經雨有安危。冒寒翠袖憑欄暫,向晚疎鐘出樹遲。儻是無端感春序,樊川未老鬢如絲。”【李嶠《奉和春日游苑喜雨應詔》:“危花霑易落,度鳥濕難飛。”】
《端居賦興》:“閒庭雨過晝添寒,柳竹青蔥俯一欄。漸與世疎文筆放,偶緣春好酒杯寬。石唇苔潤初安臼,水面萍分獨下竿。惟有佳禽笑多事,中年心意未闌珊。”【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卷二《蟬》:“時從聲覓影,偶破寂為喧。”
《兩年游小港不見一花》:“數聲玉笛發餘哀,山館桃梨處處開。獨與此花成契闊,一回早到一遲來。”
卷三《讀史》:“紛紜國是成功懼,晚近人才降格看。”
《同孺初丈北郭游園歸》:“昔年荒草尚畦塍,人漸安閒眾力興。已見屋廬還舊日,欲尋花藥共良朋。園丁未服生疏鶴,春色猶妍老大藤。看畫嘗茶無一事,窗簾風細又飄燈。”
卷四《海西菴病中作》:“伴余惟有影,燈滅影還無。”
卷五《三用鷗字韻奉懷伯嚴》:“於事漸疎還說夢,所憂方大不言愁。”
《九月二十四日集半山亭》:“日晚蟬吟還曳樹,雨餘松色欲連苔。”
卷一《毋暇齋偶書》第二首云:“近流誰俊及,佳句學陰何”;卷三《夜坐還石山房感賦》云:“寂甚近流誰俊及,偶然佳句學陰何。”
卷三《酒樓二絕句之二》云:“灌夫罵坐亦何為,別有幽懷泫酒卮。燕子桃花都過盡,禪心却被晚風吹”;卷五《江頭》云:“新來嗜酒不哦詩,日日江頭醉一時。燕子桃花都過盡,禪心却被晚風吹。”
節菴劾李文忠事,見郭則澐《洞靈小志》卷二者,甚詭異。哭德宗事,林琴南《補樹圖記》失實,見江庸《趨庭隨筆》。集中屢及張十六舅鼎華,郭則澐記其事亦殊異。《文道希遺詩》中,賦其人甚詳。節厂尺牘最佳,余家藏數十通。散文則甚劣,詩集偶有長題及序,皆不成句。【《湘綺樓日記》光緒二十年五月二十七日:“梁星海,名了不能憶,大盜之貌,而有穿窬之行。”胡瘦唐《國聞備乘》卷二則稱梁有“奇氣”:“任湖北臬司,丙午俸滿來京,連上四疏,參瞿鴻禨,參郵傳部。既入見,又面參兩廣總督周馥,謂馥為李鴻章執虎子,士大夫羞與為伍[15] 。”黃秋岳《花隨人聖厂摭憶》第五十七頁謂梁後為端方運動湖廣總督,張文襄《讀史絕句》李商隱一首“芙蕖霧夕樂新知”,是即詬梁也[16] 。又五十八頁載梁與南皮手札,皆為康長素居間引進。今按集卷一《寄康祖詒》有云:“上書不減昌黎興,對策能為同甫文。應惜平生邱壑願,竟違天上鳳鸞羣”;卷二《贈康長素布衣》有云:“九流混混誰真派?萬木森森一草堂。豈有疏才尊北海,空思三顧起南陽”,推重至矣!卷二有《全亭作詩三首問長素先賢祀位》及《長素荷花卷子屬題》諸絕句,蓋皆長素未遇時所作[17] 。卷四《寄題簡竹居讀書草堂》則云:“至念陳樹鏞康天下士,一嗟無命一分源”,又云:“諸子紛囂無用處,始知南海此堂尊。”蓋拒之唯恐不遠矣[18] 。《萇楚齋續筆》卷一載節厂題張幼樵某圖詩云:“簣齋學書未學戰,戰敗逍遙走洞房”,見者皆失笑。按此詩不見集中。】
[1] 《中文筆記》第一冊 244-5頁。目錄僅標“簡齋詩集三十卷──〔宋〕陳與義”,而實雜其他。又《簡齋詩集》似應作胡穉《箋註簡齋詩集》”
[2] “胡仲孺”原作“胡長孺”。
[3] “胡仲孺”原作“胡長孺”。
[4] “馮延己”原作“歐公”。
[5] 實則尚有《僦居》七律一首。
[6] 《中文筆記》第一冊 246 頁。
[7] 《中文筆記》第一冊 247-9頁。
[8] “林夫”原作“林父”。
[9] 《晚春東園作》:“蜂釀蜜脾猶未熟,雨催梅頰已微丹。”
[10] 《中文筆記》第一冊 250 頁。
[11] 《中文筆記》第一冊 251 頁。
[12] 《中文筆記》第一冊 252-5頁。
[13] 陳衍《石遺室詩話》卷十云:“節菴稱印伯能為晚唐詩。余識之廿年,初未之見。……今年梁任公在都,修禊於西郊萬生園,會者數十人,印伯與焉,賦詩一首……。余見印伯詩只此也。因哭之云:‘華陽顧所持,能作晚唐詩。’”又《題印伯詩冊》云:“廿年珍秘篋中詞,身後幽光發太遲。終肖蜀山深刻處,梁髯偏說晚唐詩。”
[14] “得月樓臺”當作“有月闌干”,見下文。
[15] “謂馥”原作“為馥”。
[16] 全編點校本《花隨人聖盦摭憶》171 頁。
[17] “卷二”原作“卷三”。
[18] “唯恐不遠”原作“未恐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