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一册(5)
(2018-10-09 04:54:16)
标签: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閱唐彥謙《鹿門集》此為第三過[1] 。唐末詩人中,以彥謙七律最為格調高朗、情意婉摯,五古時能淡朴蒼老。鄭貽《序》謂〝與施肩吾、薛能為詩友,二君皆以為不逮〞,誠然。【《石林詩話》卷中:〝楊大年、劉子儀皆好彥謙詩,以其用事精巧,對偶親切。黃魯直詩體雖不類,然亦不以楊、劉為過。〞】
《逢韓喜》之〝裊裊花驕客,瀟瀟雨淨春〞,與《歲除》之〝索索風搜客,沉沉雨洗年〞一機杼也,而下聯為妙。
《松》云:〝誰云山澤間,而無梁棟材〞;《七夕》云〝而予願乞天孫巧,五色紉針補袞衣。〞七絕用〝而〞字絕尟見。
《拜越公墓》:〝越公已作飛仙去,猶得潭潭好墓田。老樹背風深拓地,野雲依海細分天〞;《任潛謀隱》:〝江邊秋日逢任子,大理索詩吾欲忘。為問山資何次第,祇餘丹訣轉淒涼〞;《過浩然先生墓》:〝人間萬卷龐眉老,眼見堂堂入草萊。行客須當下馬過, 故交誰復裹鷄來。[2] 〞七律此等起法,姚姬傳、魯通甫、朱伯韓皆好學之。
《蒲津河亭》:〝烟橫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興元沈氏莊》:〝江遶武侯籌筆地,雨昏張載勒銘山〞,一機杼也,皆晚唐之盛唐體[3] 。【鄭谷寫《蜀中》云:〝雪下文君沽酒市,雲藏李白讀書山。〞】
《春日偶成》七絕:〝歌舞留春春似海〞,〝春似海〞三字前此未見。《無題十首‧之三》又云:〝吹罷玉簫春似海。〞【薩雁門《蘂珠曲》:〝東風吹老碧桃花,深院無人夜似海。〞】
《過三山寺》五律:〝遙聽風鈴語,興亡話六朝〞;《遊南明山》云:〝石梁臥秋溟,風鈴作簷語〞,已開坡公。
《索蝦》一首似皮、陸,如〝蒜友日相親,瓜朋時與儔。既名釣詩釣,又作鈎詩鈎。〞世人僅知酒為〝釣詩鈎〞,不知蝦也。
《春早落英》:〝樓上有愁春不淺,小桃風雪凭闌干。〞【《詩人玉屑》引彥謙《惜花》斷句云:〝獨來成悵望,不去泥闌干。〞】《韋曲》:〝窮郊二月初離別,獨傍寒村嗅野梅。〞《野行》:〝野人心地都無著,伴蝶隨鷗亦不歸。〞三絕句皆耐諷咏。
《春殘》結云:〝落花如便去,樓上即河梁。〞〝河梁〞字奇新妙。亦如張泌《惜花》之〝看多記得傷心事,金谷樓前委地時[4] 〞。
《小院》結云:〝清宵易惆悵,不必有離情。〞真情語也!
────────────────
閱方濬頤《夢園叢說》畢[5] 。據其《內篇》卷八末一則,蓋自恥有詩無文(《內篇》卷一〝化時文為古文〞一條亦云),奮然為此,以述身世、談名理者為《內篇》,以記異聞、傳軼事者為《外篇》云云。《內篇》刻意為文,有散有駢,談議論、敘身世之外,或小記,或小傳,略似《東坡志琳》。頗有姿致,終非大雅,儷語尤俗。說名理時時似《聰訓》、《澄懷》兩《語》。《外篇》頹然放筆,筆記小說之下乘耳。《內篇》卷一自云〝化時文為古文,援筆立就〞云云,宜其所造止此。又斥今之人〝書學北魏,詩學山谷,文學桐城;井底之蛙,甕中之鷄〞云云,可謂不自量矣!
《內篇》卷二:〝庶吉士往謁前輩,須攜兩紅氈,其一為前輩而設,一則自用。姚伯昂先生性方執,待後輩甚嚴。有來謁者,已登堂矣,遣僕視之,僅一氈,遣閽者告客曰:‵非禮,他日攜兩氈方見。′凡宴會,後輩遇前輩,即不識,亦不得問姓字。蓋以為既經大拜投帖,後輩斷無不識前輩之理也。〞
《內篇》卷一記楊掌生。卷三記〝廬州三怪〞(按即復堂之〝合肥三家〞);卷三記頗黎(〝隨園所嵌頗黎無大者。嶺南精舍、別業所在皆有,陸離光采,尤以潘家廳事者為極大〞);卷五記陳蘭甫(〝索其撰《菊坡精舍記》,蘭甫答曰:‵文已作數年,不願示人。書院甚多,獨此一終身不第之人,而講授經、史、詩、文,總難免於譏議。′予得書憮然,惜其所見未化〞)。【王湘綺應丁文誠招,入蜀長尊經書院。夢園方為按察使,二人不睦,見《湘綺日記》。】
────────────────
張德彝《四述奇》光緒六年正月三十日[6] :按泰西有總論五國一節,略云:〝美人無話不言,英人無物不食,義人無曲不歌,法人無式不跳,俄人無所不貪。〞
伊墨卿《留春草堂詩鈔》七卷纖弱浮俗,惟卷二《呈劉石菴》云:〝半世塗鴉鬢欲斑,平生推服謝東山。幾回欲試撥鐙法,仍恐書遭批尾還〞;卷五《松陰》云:〝松陰濃壓白雲寒,長日棋於局外看。和到陶詩新有癖,攢眉容易折腰難〞;《懷馮漁山》一聯云:〝此日真成人殄瘁,當時已慮影婆娑〞,小有致。卷七有《書包慎伯詩集後》五律一首、《贈包慎伯》七律一首〝年少奇才涇縣包,醉翁曾以勖吾曹〞,自注:〝首句吾師朱文正公之言〞,却未及安吳書法[7] 。《呈石菴》詩作〝撥鐙〞,與段茂堂述書法所云合,非安吳馬鐙之說也。
斌椿《乘查筆記》,《小方壺齋叢鈔》全載之。於西方政教隻字不提,僅嘖嘖稱其起居器物之富麗奇巧,此外沾沾自喜其劣詩流佈海外耳。【毛祥麟《墨餘錄》卷三摘錄十餘則,謂[8] :〝其命意所在,僅取新人耳目。故於各國要害之所、建置之由、……不盡載。〞】
同治五年五月十一日在倫敦:〝見湖北人黃姓,身不滿三尺。又安徽人詹姓,長八、九尺。〞按此即王紫詮書中之長人詹五,英人誤為紫詮之夫者。據《四述奇》光緒六年五月初一日,其人名詹世釵,甚奇。【蔣瑞藻《小說考證》卷八引《蘆峯筆記》謂有袁醰者,譜《長人賺》一劇,記詹五事,云:〝荷蘭國人嗎拉噠,載之至本國,又至古巴。〞】【Osbert Sitwell: “In 1880 my father enjoyed seeing on exhibition the giant Chang... the Chinese colossus” (The London Magazine, Feb. 1958, p. 27).】【《純常子枝語》卷五:〝同治間,安徽有長人詹五,長近七尺,為西人約,游歷各國,多獲金貲。余於香港曾見之。聞今已娶洋婦,流寓西班牙矣。〞】【按江弢叔《伏敔堂詩續錄》卷二《趙桓》(中丞在通州辦團練之勇目也,今在轅下)云[9] :〝春秋長狄久絕種,趙桓忽生通州鄉。量以工部堂造尺,乃有八尺九寸強。來經滬上眾夷駭,願欲貢之英國王〞云云,是又幾繼詹世釵而出洋者矣。齊玉溪《見聞隨筆》卷十三云:〝婺源北鄉虹水灣詹衡均,身長九尺,頭如斗大,腰大十圍。娶吾祖母俞太恭人之使女節喜為妻,生子四,長庭九身如常人,次進九,三壽九,四五九,身長如其父。同治四年冬,夷人聘五九二十五歲,至夷場,閉置一室。來看者一洋錢。聘金每月六十元。五年正月,夷主要看長人,因以九千洋錢包聘長人到英吉利國,代長人娶一妻一妾,同到外國。聞將回滬,特為記之。六年六月初七日,余心軒表弟晤於滬上,口述如此。〞按齊即婺源人,其父曾作無錫令,休官後寄居陽羨[10] 。孫德祖《寄龕丙志》卷四謂即〝歙墨工詹達三族子〞。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卷五亦詳記詹事,謂〝長九尺四寸,業墨,來滬依其宗詹公五墨店以食,技甚拙。偶遊于市,洋人見而大喜,招往遊西洋。同治辛未,余攝令上海,赴洋涇濱,道遇之[11] 〞云云。】
【六月初一日:〝瑞典國太坤請見。西人稱后為‵坤′,‵太坤′猶華言太后也。〞】
《海國勝遊草》皆類打油,與張祖翼《倫敦竹枝詞》略等。《洋涇浜》絕句有云:〝西國佳人畫不如,細腰裊娜曳長裙。異香撲鼻風前過,携手同登油壁車〞;〝傅粉施朱總莫加,天然顏色謝鉛華。鶯聲嚦嚦人難會,不讓明皇解語花。〞
《至埃及國都初乘火輪車》七律兩首(參觀《筆記》同治五年三月初十日)。
《至巴黎斯》七律第二首云:〝入門問俗始稱奇,事與中華竟兩歧。脫帽共稱修禮節,坦懷何用設藩籬。簡編不惜頻飛溷,瓜李無嫌勿致疑。最是綺紈長掃地,裙裾五色歎離披。〞(按《筆記》四月初六日在倫敦[12] :〝西人好潔,浴室廁所皆洗滌極淨,惟新聞紙及書札等字,閱畢即棄糞壤中,且用以拭穢,未知敬惜也。〞)
《書所見》云:〝出門遊女盛如雲,陣陣衣香吐異芬。不食人間烟火氣,淡巴菰味莫教聞〞;〝白色花冠素色裳,縞衣如雪履如霜。旁觀莫誤文君寡,此是人家新嫁娘[13] 〞【《南亭四話》卷四:〝西人尚白,潘蘭史《伯靈竹枝詞》云:‵灑衣香露似花雲,雲影衣裳月色裙。恰是小喬新嫁服,莫將新寡誤文君。′邱菽園亦有一絕云:‵凌波仙子降西方,羅襪輕塵別樣粧。我自銷魂聽步屧,白芙蕖襯玉鴛鴦。′〞參觀繆蓮仙《塗說》卷二《夷婦拜廟詩》】;〝柔荑不讓碩人篇,一握方稱禮數全。疎略恐教卿怪我,並非執手愛卷然。〞
《西洋照像法攝人影入鏡中以藥汁印出紙上千百本無不畢肖余來巴黎倫敦畫師多乞往照人皆先覩為快聞有以重價赴肆購買亦佳話也‧其三》云:〝團扇當年畫放翁,家家爭欲覩儀容。近來海國傳佳話,不惜金錢繪友松。〞(按四月初十日:〝聞在巴黎照像,一像值金錢十五枚。〞)
《戈軍門登見訪且邀赴五拉車官舍小酌書贈》五律兩首。(按四月十五日稱戈〝人極文秀懇摯,無赳赳氣。〞)
《包姓別墅‧之二》云:〝彌思自注:譯言女兒也小字是安拏,明慧堪稱解語花。嚦嚦鶯聲誇百囀,方言最愛學中華。〞
《西洋女多美麗惟髮有黑與黃赤之不同近又以白色為貴昨見公會中命婦白髮者十居二三詢係染成者多蘇格蘭人》有云[14] :〝素添兩鬢霜千縷,白到纖眉月一彎。誤認令妻為壽母,怪他鶴髮被童顏。〞又云:〝不曰白乎其皜皜,黟然黑者變星星。〞
[1] 《中文筆記》第一冊 44 頁。因 37-43 頁錯簡前移。
[2] 〝須當下馬過〞原作〝當須下馬拜〞。
[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4] 〝記得〞原作〝記多〞。
[5] 《中文筆記》第一冊 45 頁。
[6] 《中文筆記》第一冊 46-50 頁,目錄僅標〝四述奇十六卷、八述奇二十卷──〔清〕張德彝〞,實則 49 頁《八述奇》前,尚有論伊秉綬《留春草堂詩鈔》(46 頁)、斌椿《乘查筆記》(46-7 頁)、《海國勝遊草》(47-8 頁)等節。
[7] 手稿此節標以勾號。
[8] 〝卷三〞原作〝卷四〞。
[9] 〝伏敔堂〞原作〝服敔堂〞。
[10] 此節補語見《中文筆記》第一冊 47-8 頁書眉,至〝即婺……其父曾……休〞後斷裂,殘片自〝源人……作無錫令……官後〞始,誤置於 58 頁(頁尾註:〝絳識:無頭無尾,散頁〞)。
[11] 原文脫落〝其〞、〝店〞二字。
[12] 〝筆記〞原脫〝記〞字。
[13] 〝白色花冠〞原重一〝花〞字。
[14] 〝與黃赤〞原作〝有黃赤〞。
[15] 〝西子〞原作〝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