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攀钢000629的套利研究

(2010-05-27 01:28:16)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司研究

关于攀钢000629的套利问题已经有很充分的研究与探讨了,市场似乎对这个“明显”的赚钱机会有些漠视,在中国股市这其实是个蛮稀有的套利案例确实有跟踪的价值。就我观点而言还是认为应该从“坏”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1、个人认为有个最主要的原因让我对此兴趣不大:如果套利失败那么8元左右的000629似乎并不具备长线持有的价值(个人判断),这也是我目前无参与意愿的最主要原因;

 

2、这并不是一个无风险的套利:

(1)履约风险;如果第三方鞍钢集团以及担保方攀钢集团未来没有相关能力履行其承诺、或者虽有能力但拒绝履约;

(2)鞍钢集团是否会减持其所持有的5.95亿股也即10.39%的股份?

(3)因为到不了10.55鞍钢就要掏210亿,所以股价必须到10.55?那么要是攀钢真到了10.55需要多少资金来拉升呢?谁会来掏这笔钱呢?――如果套利者都是聪明人那么谁会是那个冤大头呢?

 

先开个头吧,大家如果有兴趣让我们持续的跟踪下去…………………

 

---------------------------

 

下面收集一些探讨与争论作为我们研究的部分初始思路:

《Value》论坛deuterium在2010-4-15 20:28:00的发言:
个人对攀攀的想法,大家帮看看有没有漏洞
1、我有攀攀8.73的权,这期间跑过几次差价,现在持有权数量105%的股,相当于家庭总资产的20%(按最新一期智库精神来谈投资);
2、计划择机再增持不超过权数量50%的股;
3、对持有权的来说,8.73不是目标价,而是安全边际,到时会赚多少不知道,但知道最多会亏多少;
4、明年4月或早于明年4月,股价超过10.55是大概率事件,但不是确定性事件;
5、大股东去年9.59不收,搞了个二次现金选择权来拖时间,就说明是不愿意(或不能)花钱来解决问题。毕竟中国股市从来都是大股东发票来圈钱,花200多亿来收票的事还没有发生过;
6、如果真发生10.55行权的情况,近20亿股行权,对应57.3的总股本,应该是构成要约收购。到时,有权没权的都可以享受同等待遇;
7、至于如何将股价拉过10.55,这已经超出了我的智慧,就由大股东去操心吧;
8、如果大家都认为它会到10.55,那么它就会发生;
9、“我们是在和大股东谈论利益”,黑天鹅也不得不防,按家庭资产状况做好配置,防止自己情绪失控。

 

 

《Value》论坛kaekay兄发言:(2010-4-29 16:40:00)

---以下是引用gregnie在2010-4-16 9:53:00的发言:
买这个股票,关键是看这个公司值不值这个价,如果不值这个价,那么风险就高,现金选择权再高也未必安全,我对钢铁行业并不了解,但是我知道的是,当初鞍钢愿意以9。5的价钱签协议,而且还有武钢与之竞争,说明在内行人的眼里,攀钢是值这个价格的,况且执行第一次现金选择权之前,鞍钢用几十亿的现金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了10%的股份,那时是市场最恐慌的时候,让鞍钢拣了个大便宜。我认为鞍钢没有继续购买更多股份而是发行第二次现金选择权,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现金不够,站在鞍钢的利益角度来看,如果他们在2011年4月之前有足够现金,他们很有可能会打压股价以便以更低价格购买更多股份。---

天哪,竟然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我们做个情景假设,如果当初鞍钢不对攀钢提出收购要约,换到目前的情况(当然武钢继续竞争咯),出价会不会大于5块?我觉得悬。

第二,当年为何鞍钢没有行驶现金选择权?不就是没钱么,和中金一起出了一个相当2的计划继续往后拖几年

一起在牛市时期拍脑袋决定的收购要约,只不过碍于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颜面才能苟延残喘到现在判断,如果你的逻辑是相信地方政府的面子大于几百亿现金,那看好的逻辑还说得过去,硬是把逻辑弄成鞍钢看好攀钢的运营,收购方是一个市值660亿,2年盈利46个亿的公司,被收购方是一个483亿一季度盈利2个亿之前2年亏掉27个亿的公司,前者看好后者的价值?天哪……

 

《Value》论坛kaekay兄发言:(2010-4-30 0:20:00)

大股东就英明神武了?钢企知道现在会搞成这样,前些年上那么多生产线干嘛?按照你们所说的,因为到不了10.55鞍钢就要掏210亿,所以股价必须到10.55?那我这样问,要是攀钢真到了10.55,这210亿谁来掏?你?不要和我说:“这个大股东会想办法”,已经想了2年了拜托
再说一遍,风险!风险在哪呢?在你的描述里我根本没有感觉到你考虑过一点点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可转债研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