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osme小窝
sosme小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81
  • 关注人气:7,4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境

(2009-04-08 23:44: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杂谈及理财随笔

★处境

【 发布:sosme  2002-04-09 22:59  价值投资   浏览/回复:8784/32】

  市场中人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处境”无能怎么强调都不过份
  那么何为“处境”呢?--- 我将其定义为投资人在市场之中的“相对”位置,这种“相对”位置是通过对自己与自己的“交易对手”和“交易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
  
  1:“交易对手”:在市场中我们总是有高估自己能力的趋向,不仅仅是大量的投资人相信市场是可以战胜的,很多人还真正相信自己能取得了这一业绩(那些仅有一、二年好运气的人得出这一结论过于仓促了),我们何时认真的分析过我们的“交易对手”呢?只要我们还呆在市场之中就意味着我们将要与专业从事这一工作的证券交易商和一流的金融分析家们竞争,这是一个明显不利于一般投资人的游戏,为了战胜市场我们挖空心思的发明了很多工具比如技术、理念或某种黑箱(计算机程序或公式),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市场的最终结局总是“一赢二平七亏”,我们非常热衷于这种小概率游戏就是基于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战胜自己的“交易对手”,或者轻易的低估了“交易对手”的智商,其实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没谁会跟自己的金钱开玩笑、每个人都很努力(包括那些失败者),事实上不管我们有多努力、多聪明或信息多么灵通,在任何时点上我们所拥有的都只是整个市场(交易对手的总和)可以利用的一个非常微小的部分---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处境”之一。
  
  2:“交易对象”:投资人总是对自己的选择对象情有独衷,基于对自己这个选择过程的迷信(其中包含投资人自以为是独特的某些技术或理念)我们总是趋向于相信能够通过对“交易对象”的个人选择或某些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战胜市场获得暴利,问题在于市场中很多人都非常努力也足够聪明,这就意味着未发现的宝物寥寥无几(所有会上涨的股票都被聪明的投资人买光了),在市场中具有高等学位的分析家或卓越的理财家已经人满为患了,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通道而且能力非凡,都在挖空心思想在股市挣大钱,我们“买卖”的交易对象也许正是他们的“卖买”的交易对象,我们真的比他们更懂行、更聪明吗?---这就是我们的又一真实“处境”。
  
  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处境”其实就是“知己知彼”,但这并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在对抗中“知己知彼”是多么的重要,而其重要性正来源于“知己知彼”的艰难性。
  

【 • 发布:tomhank  2002-04-09 23:02 】  
  好,深刻,不过sosme兄,你认为除了价值投资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能摆脱这种处境?

【 • 发布:sosme  2002-04-09 23:08 】  
  tomhank:
  
  芭老的价值投资与现代的所谓"随机漫步"都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
  这两种东西都将我征服
  但这这两者之间却是矛盾的,背离的
  这个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无法化解......

【 • 发布:荒原  2002-04-09 23:10 】  
  作中国股民的痛苦俺认为是一边参与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的工作,一边是地震预报与早晚脚下震灾的土地……

【 • 发布:李大嘴  2002-04-09 23:21 】  
  我相信市场里的大多数人都比我聪明,但交易时另一个声音同我讲:对自己要有信心。

【 • 发布:sosme  2002-04-09 23:23 】  
  大嘴好: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处境”并不是要屈服于市场而是更理智的参与市场.

【 • 发布:李大嘴  2002-04-09 23:30 】  
  有一种心情很相似。大家为什么要去买彩票?几乎每一个买彩票的人都知道从总体上来说彩民只亏不蠃。但大家为什么还要去参与呢?
  现在的股票市场从总体上来说根本就是一个零和市场。但大家为什么还是一如即往的去买股票呢?

【 • 发布:sosme  2002-04-10 11:29 】  
  在明白我们的处境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些观点非常的轻率或荒唐,比如:
  (1)战胜市场:就长期和总体而言这是不可能的;
  (2)战胜庄家:如果庄家是容易被战胜的那么又有谁会去“做庄”呢?
  (3)对特殊工具的过分迷信:我们总是力图找到或发明某些神秘系统,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智慧而言这只不过是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而已。

【 • 发布:荒原  2002-04-10 11:35 】  
  跟着群盗去抢劫,又要小心不要被群盗杀了。

【 • 发布:sosme  2002-04-10 11:48 】  
  我们常用狼与羊的关系来演绎机构与中小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机构在这种关系中把自己放在了众矢之的的位置,这个位置同样充满危机:
  
  1:狼把羊吃光后怎么办?
  2:狼如果追不上羊怎么办(羊在生态竞争中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升,跑得慢的羊越来越少)?
  3:狼之间的较量更加残酷,当一匹更凶悍的野狼出现时,那些老狼该怎么应对呢?
  4:一场大的灾难(系统风险)后狼与羊也许统统死光光,在这里狼相对于羊并不能表现出多少特别的适应能力.

【 • 发布:枯草  2002-04-10 11:56 】  
  正常股市:
  投资股市是有正期望收益,主要理由是股价的上升空间是无限的而下跌空是有限的(股价不可能为负).以掷分币为例:假如猜对赢100元,猜错赔100元,我想除了赌徒,是多少人会参与的.但换一个局,猜对赢200元,猜错赔100元,那么这个游戏就会有很多人玩.当然这仅是指完全市场化为成熟股市.
  我们的市场:
  我有次和朋友聊天,谈起彩票,我认为很奇怪,为什么那明显为负期望值的东西,会有那么多人买呢?朋友给我说了个故事:他有一个亲戚,残疾人士,一无所能,也一无所有,每月靠几百元的补助生活,但他每月都会去买一张彩票,虽然他也知道,这一生因中奖而改变人生的希望很渺茫,但他坚持着,毕竟这是他一生有能力做的唯一梦想...
   我想,股市中人,大多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上就是两种市场参与者不同的追求.

【 • 发布:鱼鹰  2002-04-10 11:58 】  
  回李大嘴: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希望”是他活下去的最后的理由。ZF可以夺走一切,但是不能不给LBX希望啊。这就是我把“政治”高度精简后的心得。

【 • 发布:sosme  2002-04-10 12:08 】  
  政府为了满足狼或自己的贪婪决定增加羊的供给,哈哈......

【 • 发布:sosme  2002-04-10 23:12 】  
  彩民的处境:参与者都知道自己是在玩一个小概率的游戏;
  股民的处境:参与者都认为自己能在这个小概率游戏中胜出.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点意思........

【 • 发布:sosme  2002-04-11 15:16 】  
  如果芭菲特是成功者的极端状态的话那么我们也应该关注处于另一个极端(失败)的人,他们当中可没谁做广告,因为他们没东西可卖.我们不能用一只眼睛来看正态分布曲线.
  
  也许我们真想在市场中赚钱,不要试图胜过市场,加入市场就是了.

【 • 发布:方针  2002-04-11 16:12 】  
  我在想:
   认识自己的处境重要吗?
   认识自己的处境不重要吗?
  
   也许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里需要无知无畏
   也许在一个规范的市场里更需要勇往直前
  
   赚钱可能需要多一点胆量
   控制亏损可能需要多一点见识
  
   知道处境
   可能属于见识范围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处境
   可能就要少一份胆量
  
   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处境
   可能会多一份危险
  
   我们是要追求成功
   还是要守住财富
  
   也许来到股市的平民百姓
   都是穷人
  
   不要指望他们象富人一样去思考
   也不要挑破这块其实很多人都明白的纸---721
  
   顺其自然
   各得其乐
  
  ~~~~~~~~~~~~~~~~~~~~~~~~~~~

【 • 发布:方针  2002-04-11 16:18 】  
  我
   思考越多
   感到自己
   越没有话要说
  
   我
   说的越多
   感到自己
   心态也很不错
  
   是说还是不说
  
   人生就是在这样矛盾中度过
  ~~~~~~~~~~~~~~~~~~~~

【 • 发布:sosme  2002-04-11 23:12 】  
  认识自己的处境重要吗?---
  一个颇有味道的问题
  如果想得越多反而烦恼越多机会越少
  那么思考还有意义吗?
  
  认识自己的处境真的有助于我们成功投资吗?
  对此我也深深的怀疑
  
  保住本金或过去的成果似乎比冒险再赌一把更重要
  
  我思考虽然会让我很烦恼
  但思考至少会带给我思考的乐趣
  
  思考让我活得象个人样
  也许让我对得坦然错得明白

【 • 发布:绿林  2002-04-11 23:18 】  
  哎呀呀,世上的事本来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你我身在其中,恐怕也不得超脱.

【 • 发布:sosme  2002-04-11 23:32 】  
  绿林:当从不炒股的吴老先生对股市评论的时候好象没人说他"旁观者清"啊,哈哈......

【 • 发布:none空空  2002-04-11 23:40 】  
  自我看高一线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关键! 否则人类早就灭亡了! :)

【 • 发布:sosme  2002-04-12 22:35 】  
  (转帖)主帖:时代股民的尴尬
  
  
  闽发论坛-->聚贤堂
  
  
  
  
  【 作者:聚贤堂主 发帖时间:2002-04-12 11:37 EMail: 】
  
  时代股民的尴尬 作者:聚贤堂主
  
  专家的队伍日益壮大,股评的质量却越来越糟糕了;帐户的钞票日益减少,我们持有的个股却越来越多了;我们学到的炒作知识日益广泛,却越来越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获取应有回报了;就象那个邻居老伯,补药越服越多,身体却每况愈下。
  
  操盘的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们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我们宁愿“积极”进取,损失惨重,也不愿意审时度势“消极”等待。我们拥有的财富就象整个社会的道德品质一样日益沦丧。我们发誓要远离股市,再也不听股评人士的信口雌簧,再也不看上市公司的虚假呈辞,但我们还是恋恋不舍,一遍又一遍地卷土重来,自投罗网。
  
  我们想钱太疯,思考太少,割肉总是太快,止损总是太迟,我们倾注心血,天道却没有酬勤;熬夜很晚,付出却没有回报。越是急攻近利,越是一败涂地。我们学会了追涨杀跌,却没有学会耐心等待。我们看清了操纵股市的罪恶,却没有看清自已的单纯愚昧。让血汗巨资在股市里付诸东流我们可以做到一声不吭,但买菜时只要能够优惠一毛钱就决不吝惜与菜贩子多费口舌!这就是时代股民。
  
  我们善良而无知,市场凶残而无情。我们柔弱可欺被动异常就象一只温顺的羔羊,庄家强悍狡诈主动有余犹如狰狞的狼群;处处危机四伏,声息不动,为了只是吃草却常常要付出血肉模糊的代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公平的环境注定股民投资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赌徒行为。股票市场越来越宽阔,我们的道路越来越狭隘了;我们拥有数量却缺乏质量;我们购买了很多,欢笑却很少。我们对政府充满信赖,却对政策底大大失望。
  
  我们冲动、困惑、恐惧、迷惘,我们可以征服外部空间,却无法走进内心世界;我们能够认识操作失误之所在,却也能够做到屡教不改,明知故犯。这是一个快餐美食与消化不良的时代,而我们是体格高大和性格病态的时代股民.
  

【 • 原创:sosme  2008-03-23 01:52 】  
  当我们成功的时候,不是因为市场而是因为自己
  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同样不是因为市场而是因为自己
  
  把成功归于自己而将失败归于市场不是一个面对自我的正确态度
  
  这些年来我对“自我”的关注远远超越了我对其它问题的关注,今晚偶翻老帖我颇有些洋洋自得:多年前我已对此问题有了某些洞察力。

【 • 原创:学前班  2008-03-23 10:45 】  
  学习.
  螺旋的步进......

【 • 原创:聚富在天  2008-03-23 11:23 】  
  我的处境就是总不够自信。比如当初钢铁股普遍两三块钱的时候,我认为它们很有价值,因为就算仅仅是分红,收益率也超过了银行的利息收入,可是我却犹豫:这个市场里面有这么多的聪明之士,这么明显的无风险投资机会难道他们都看不见吗?凭什么这样的机会会被我发现呢?会不会有什么陷阱?钢铁行业有没有可能发生衰退?但是这些更专业的研究我无法进行,所以最后错失良机。

【 • 原创:云石  2008-03-23 11:36 】  
  谢谢!学习!

【 • 原创:九天揽星  2008-03-23 11:39 】  
  你的思考就是财富,说明散户只有在大势来临的时候比如06,07年跟着座车,其他都是扯淡

【 • 原创:清香绿茶  2008-03-23 12:01 】  
  星贴留名,什么是真功夫?如何笑傲江湖?


【 • 原创:vivyzhang  2008-03-23 18:37 】  
  强贴留名,几世为人啊!

【 • 原创:长空追月  2008-03-24 22:28 】  
  还是7%的稳定收益实物资产好. 你股市涨,资产也会涨,你股市跌,我却有7%的年收益.

【 • 原创:可苦可乐  2008-04-01 08:50 】  
  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股市如大海,个人就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要知道,汪洋中有巨轮、有潜艇、还有空中的飞机,这些都构成小船生存的威胁。风和日丽的日子显得太短暂,更多的是风浪,是惊涛骇浪。如果没有正确的行进方向,没有足够的物流与精神上的准备,能生存下来的能有多少人呢?

【 • 原创:柳青青  2008-04-01 09:19 】  
  战胜人性中的弱点......
  不管是什么技术,不管是什么来历
  操作股票的永远是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标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