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心声:我们的栖息地在何处

标签:
长辛伢农民工城市边缘人农村游离漂泊中国意识丑陋杂谈 |
分类: 草根的呐喊 |
农民工心声:我们的栖息地在何处
文/长辛伢
国务院颁发称号,农民工很无奈的领来了“边缘人”的知名称号。农民工是行走在两个地界的边缘人,他们在农村有地,但是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不被城市接纳。他们一直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奔波在生存空间的夹缝处。
http://s6/middle/5e97711dx872a1cc54e95&690
农民工呆不了城市,但呆在农村却没有活路,所以他们都前仆后继的奔赴于各大城市间。他们啃着馒头喝着稀饭干着苦活,每日受着梦圆梦碎的煎熬。在生存问题上尚存纠结的农民工,又怎会心存期盼的去渴望保证自己的权利。他们只求能安身的行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每日少受一两个白眼即好。但谁不希望有一个光辉的身份,谁不希望受人尊敬,农民工亦心存希望,只是他们的希望在田野上,而非在城市间。
农民工处于中国社会的底层。他们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获得报酬最低。从事行业主要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工种。在城市,他们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根本没有享受任何基本的国民待遇和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
农民工离开土地漂流异乡作了如此多的贡献,但城里人为何又不让他们容身呢?农民工容身城市,“甲流”不答应,矿难不答应,车祸不答应,地王和房价不答应,富士康也不答应。早在去年,俩民工患感冒被疑甲流
国务院曾经就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完全无法保障,子女的教育也是个大问题。他们身在城市,子女却留守在农村,教育不成新的农民工循环将不会终止。农民工渴望容身城市,他们拼了老命的卖力干活,多半是为了自己的下一代摆脱农民工的噩梦。
城市不答应农民工留守,那他们为何不荣归故里。他们的故里即是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做一个本分老实的农民。其实他们也想老实本分的守在三分良田做做农民,怎知物价飞涨米粮却不见涨,高楼猛盖没有一处是自己的,辛苦劳作一年却抵不上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良田收入根本不够子女的教育费,如此在农村生活过下去,谁知道哪天会揭不开锅,或者是一二十年生活质量没有任何变化,岁月却压弯了他们的脊梁。鉴于此景此情,他们怎不会趁着自己腿脚尚利索、腰板尚直挺、手腕尚有力的时候,每日每夜的前往城市搏一搏,说不定还能博得城市的一张户口证,虽然此事件发生的几率很小。
故乡留不住,城市站不住,农民工就这样游离在两者之间,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农民工内心缺乏归属感,导致他们盲目的探索自己的栖息地。他们的声音传不出去,导致了人们过分的忽视他们,于是他们学会了沉默。他们的身价相对低微,导致了人们对他们另眼相视,于是他们学会了低声下气。他们的性格朴实憨厚,导致了人们无限制的压榨他们,于是他们学会勤勤恳恳。他们的行为相对懦弱,导致了人们拖欠他们的工资,于是他们学会了以死威胁。他们就是一群游离在城市主流区的边缘人,他们的生存处境得不到人们的真心关注。
中国是一个“意识叠加”的社会,即在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类的意识的并存、对立和冲突。虽然每个人的意识可能会不平等,但是每个人的身份却是平等的,根本就不应该有城市和农村的地界区分。至于城市为了防止农民工齐聚城市滋生“城市病”,而通过户籍制度把农民工圈在农村的做法,只能说明中国是一个思想愚昧腐朽的国家。农民工没有生活栖息地,也揭示了中国最为丑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