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辛伢:我不喜《阿凡达》的四大俗不可耐之处

(2010-01-13 09:46:26)
标签:

长辛伢

阿凡达

票价

飞涨

一票难求

3d

奇迹

娱乐

分类: 冷眼看娱乐

长辛伢:我不喜《阿凡达》的四大俗不可耐之处

 

《阿凡达》最近很火,火得异常。其火热离不开娱乐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也离不开人们的盲目热捧。周遭的热捧之声让人们不禁深思《阿凡达》真的就如此不同反响吗?其实早在阿《阿凡达》在德国公映的时候,就有人爆出其场景精致剧情单一的漏洞。只是这一点异样之声最终淹没在人们疯狂的热捧之声中,从而让《阿凡达》扰乱了整个中国影视界。

 

http://s1/middle/5e97711dx72e69a5fd590&690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说《阿凡达》扰乱了整个中国影视界太过夸张,其实不然。自从《阿凡达》开始在中国首映,观众就开始疯狂的抢票贩票,人们就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电影导演,为何中国的导演拍摄不出如此令人惊叹的电影。在人们的无限憧憬中,《阿凡达》在中国的人气急速上升,它的票价开始飞涨。人们愿意花大钱看一部外国电影,是因为它能带给人们不同凡响的视听感受。我们当然应该称赞《阿凡达》在3D效果下的呈现出的精致场景,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它的俗不可耐之处,替广受质疑的中国电影伸一下她们的“冤屈”。

 

《阿凡达》的第一大俗处:剧中的爱情戏太俗

这俗没有了“大俗即大雅”的可能,这是真真切切的俗。或许很多观众会觉得类似的感情在其它电影中似曾相识,在感情戏上《阿凡达》并没有特别的诠释,它特别诠释的只是它梦幻般的科技想象力。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远没有其它电影中的爱情那般的纠结哀怨惆怅,或许他们的爱情也经历过挫折,但他们感情的结果其实早在故事还没有结尾时就已经能够猜测出了。对于这种没有让观众感受到神秘感和悬念的感情戏,《阿凡达》其实做得真得不够,或许说是很差。

 

《阿凡达》的第二大俗处:个人英雄主义的重现

其实这是美国电影的一个通病,不管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灾难有多么的深重让人乏力,电影得结局最终都会渲染力挽狂澜的个人英雄主义,《阿凡达》也并没有逃脱美国电影的这个怪圈。或许这是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电影结局的不同,如果你看过很多的美国电影,你就会产生一种无奈的审美疲劳感。以后只要你一看见美国电影中呈现出灾难,你就知道肯定会有“超人”英雄来挽救这场灾难,所以你无需“担心”。

 

《阿凡达》的第三大俗处:又见侵略战争

《阿凡达》的侵略战争是科技机械对于远古遗产的侵略,虽然电影里穿插了众多精致的远古物种,甚至呈现给观众一个近乎完美的潘多拉星球,但是依旧逃不开物资的侵略。美国是一个喜欢侵略的国家,美国的电影也喜欢诠释其“侵略之美”。美国电影的侵略目的往往都是为了尽享宝贵的资源,《阿凡达》正是由假想的资源而引发了侵略的矛盾,从而串联起整个故事。在这点上,《阿凡达》没有表现得有多么的不同。

 

《阿凡达》的第四大俗处:依旧摆脱不了商业电影的范畴

商业电影拍摄出来的唯一目的就是赢利,面对人们的不断疯抄,阿凡达的票价也果断的上涨,丝毫没有为了赢得更多的观众保持适当的票价的觉悟。对于目前阿凡达的票价,一般人根本就买不起。正是这张高昂的票价,它挡住了众多渴望观赏《阿凡达》的观众。长辛伢认为《阿凡达》应该在其电影影响上有更深远的追求,而不是在赢利上有更多的追求,不然它就不配称为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们应该更为客观的看待《阿凡达》,在享受它带来的奇思妙想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的不妥之处。我们更应该看待外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不同之处,而不是盲目的崇拜外国电影。

 

编译:长辛伢是一名致力于把原创文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专业写手,也是一名纯文学的推崇者,还是一名研习各类文学作品的学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