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故乡[吕海涛]
(2025-05-23 07:34:44)| 分类: 报刊文摘(转) |
对于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山穷水瘦的家乡旬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我,始终怀着深厚而又复杂的感情。
年少时,家乡偏僻闭塞,缺吃少穿,所以我总渴望尽早离开,甚至是逃离,再也不要回来。那时,贫瘠干旱的黄土地,产出甚少,人们起早贪黑,四季劳作,一年到头也吃不饱穿不暖。年复一年,漫长而又艰难困苦的生活里,我听得最多的是大人的叹息和絮叨。如果村里有谁当了兵、招了工,那是最激动人心的事了。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秋,我的哥哥从后掌中学毕业,考上陕西省仪祉农校,一时间成了上下一条塬人们议论的励志话题,让我们一家人在乡邻里备受荣光。那时候的年轻人,都梦想着走出故乡,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闯闯。
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十八岁那年,我从旬邑中学毕业,考上省城的一所知名大学,终于实现了离开农村、跳出农门的心愿。开学报到的日子到了,我背起行囊,一大早坐上去省城西安的公共汽车,出汃水,过泾河,走渭水……从此,一个从旬邑大地走出、怀抱梦想的年轻人,风风火火,匆匆忙忙,头上脚下沾满着故乡的风尘泥土,渐渐地离故乡越来越远……
日出日落,日落日出,行走天地间,纵有豪情万丈似火,也难堪命运的铁锤将你无情捶打。身处异乡数年间,读书学习,找工作,奔前程,从汇入风雷激荡的社会洪流的那一刻起,一个人独自起伏旋转漂泊,渺如一粒沙尘。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像是气喘吁吁地走在故乡漫长而又弯曲的陡坡上,一直在负重奋力前行,一直在努力融入新的栖息地。
不经意间,在一次次仔细打量自己中发现,我的口音、饮食,我的待人接物、行事风格,无时无处不展露着我的地域特色。几番番风里雨里的况味,这时才让我痛彻地感到,离老家再久再远、再想摆脱,故乡山水风物的气息、故乡人的生活法则,始终与我如影相随、血肉相铸,我永远都是一个旬邑人。
不知不觉,离开家乡四十年了,我惊叹自己已年近六旬。这时候,我常常放慢脚步,像正在故乡旷野下低头吃草或喝水的牛一样,忽然间抬起头,静静地谛听、反刍、远望,丝丝凉意瞬间沁遍全身。无论是在太阳下、月光里还是灯火处,故乡的一幕幕景、一个个人、一座座山、一条条路……无不在我的眼前、心里、梦里。
我仔细凝望,惊心发现,故乡离自己愈来愈近。原来,自己一直站在故乡的土地上,从未离去。
------2024年05月23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5/23/content_272126.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