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夫余事[郭彤彤]中1
(2025-04-21 18:31:15)| 分类: 报刊文摘(转) |
能确定的是德升老师和他的二位高足“钟、胡”都是颍川人。那时候,颍川可是个有些说头的地儿,首先,它和汝南、弘农、下邳、河内、吴郡在东汉时期,是一个层级的士族集团聚集地。而颍川不同于其他五郡的地方在于,它的士族集团的形成,源于东汉后期经学在此地的昌盛、私学的遍地开花,这两点成就了颍川在全国学术中心的地位。当然若要在全国的学术中心颍川混,基本的基本当然就是得写好毛笔字了,字都写不好,根本就没法混。而因此颍川出上那么几个青史留名的顶流书家,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像邯郸淳、刘德升、钟繇、胡昭这四位颍川老乡。综合起来考量,不仅仅是领一时风骚的角儿,甚至如钟繇这样的角儿,在书法艺术往后千多年的流变发展方面,起着相当的导向作用。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们四位虽然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但从最终的结局看,绝对属于任何时代的成功人士,是中国儒家社会标准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式模范人物。
不过对我来说,除了他们的功业,我大概更看重这四位颍川籍大佬活的那把岁数。
德升老师且不详说,文献中无生年无卒年,是历史上那种“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神秘人士,生卒年月对德升老师不重要,就如神仙的生卒年月不可闻一样。而剩下的三位,邯郸淳,就是段子手祖师爷,写了本《笑林》的那种大咖,一种说法是生于132年,卒于221年,享年89岁。可要是按江式、李延寿、王应麟、孙星衍这几位从6世纪中期之后到18世纪晚期的学界大咖的说法,洛阳的《正始石经》是邯郸淳所写,那么再据他写作《曹娥碑》的时间推算一下,淳老写石经的岁数该110岁了。所以全祖望在《石经考异序》中指出《正始石经》是嵇康书写的。反正若现在跑到洛阳博物馆看《正始石经》的残石,可以认为是看邯郸淳的字,也可以认为是看嵇康的字,这都不是关键,关键的问题是无论是淳老活了89岁,还是110岁朝上走,那一把岁数着实让人羡慕。
再看钟繇,虽说比不上淳老,但也得寿79岁。至于胡昭,活了88岁。而在颍川集团之外,与他们同时代的几位顶流书家,除了皇象、梁鹄生卒年不可考之外,如韦诞、卫觊、卫瓘、苏林、张昭他们,也活到了七十岁朝上走的年岁。
如此看来写不写毛笔字和人寿命的长短多少还有些微妙的关系。写字利于健身好像并不仅仅是闾里传说——怪不得老年大学书法班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入学率,老干部体亦成当代书法一个重要流派之一。谁不想活得长点呢?
------2025年04月21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文心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21/content_265503.html
前一篇:壮夫余事[郭彤彤]下
后一篇:壮夫余事[郭彤彤]中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