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诞生[周吉嚞]

(2025-04-19 14:00:28)
分类: 报刊文摘(转)
  作家章夫的《1024-2024,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地成都以及千年来的世界》(简称《千年交子(三卷本)》),像一台精密的时空织机,用文化与货币史的经纬线编织出人类文明的深层密码。

  当传统史学家还在争论交子诞生的确切年份时,他已将这张泛黄的楮皮纸抛向三千年货币长河——从殷商贝币的碰撞声到比特币矿机的轰鸣,从北宋益州府的铁钱困局到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交子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金融创新,而是漂浮在文明血液中的信用基因片段。

  章夫的笔触像一把柳叶刀,剖开交子的铜锈表层,露出历史血肉中跳动的文学心脏。当传统史学家用碳十四测定交子的年代时,他却用《东京梦华录》的市井喧哗为货币断代——成都交子铺户拨动算珠的声响,与汴京虹桥下卖花郎的吆喝共振,奏出北宋经济史的复调乐章。书中对“铁钱困局”的书写,竟以《梦溪笔谈》中“地磁偏角”为隐喻:当四川商贾背负铁钱跋涉时,不仅是物理重量的压迫,更是货币体系与地理磁场错位的寓言。

  在纵向的“货币解剖学”中,作者剖开交子的文化地层:最表层是1024年成都十六户商贾的联保契约,中间层沉淀着盛唐飞钱、波斯商队银票的基因碎片,最深处则蛰伏着原始部落以绳结记账的集体记忆。这种“倒叙式考古”让读者惊觉:当我们扫描数字人民币的二维码时,指尖触碰的其实是殷商贝币的纹路。

  横向的文明切片更显野心。当粟特商队驼铃在帕米尔高原回响时,成都的交子铺户正用朱砂印封存信用契约;当地中海的羊皮契约被罗马法淬火成钢,东方的桑皮纸却以宗族网络为经纬编织柔性信用网络。章夫在书中构建的“货币巴别塔”里,交子不再是封闭的地方性知识,而是世界金融基因库的共享片段——这种跨越文明板块的“信用比较学”,让威尼斯金币上的圣马可飞狮与交子暗纹里的蟠龙隔空对话。

  章夫的《千年交子(三卷本)》文本实验室里,史料与想象如同量子纠缠的粒子。当写到1024年首张官交子诞生前,章夫最先以一棵树的角度切入——将读者的视线拉入到遍布成都的构树身上,然后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一棵树”而生出“一张纸”。而在书的下卷中,章夫却不忘回应上卷最先描写的那棵树。下卷的“这棵树”却是英格兰银行大院里的桑树,时空相距数百年,构树与桑树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讲故事的高手章夫先生娓娓道来,形成了一个闭球。这种“草蛇灰线”的叙事,让虚构成了补全历史拼图的最后一块碎片。

  章夫的文字,游走在学术与艺术的量子叠加态中。他将《蜀中楮券章程》的残卷化作诗行:“左行三分印朱砂,右留白处是天涯。”让防伪暗纹的刻痕变成丈量古代商人信任半径的标尺,将货币史从统计学表格中解放,重新种回人类情感的原野。更为大胆的是“平行时空”叙事实验,这恰似交子本身的二元性:一面是桑皮纸上的文学想象,一面是铁钱储备的冰冷现实。

  章夫透过成都的“世界性”重构和货币景观的符号战争两个维度,透露出空间政治的隐秘编码。一是在成都的“世界性”重构中,跳脱“天府之国”的静态想象,着重挖掘宋代益州府(今成都)作为“世界纸币实验室”的特殊地位。通过考证交子务(官办印钞机构)与市舶司(外贸管理机构)的空间重叠,论证成都在11-13世纪全球经济网络中的枢纽功能。二是从货币景观的符号战争中寻找线索,书中成都民间“私票流通”的田野调查表明,货币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权力博弈的载体。

  章夫用《千年交子(三卷本)》一书证明,历史与文学从不是对立的学科,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史学家负责锻造金属的重量,文学家则在币面雕刻蟠龙的鳞爪。或许正是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所说的“用过去的火把照亮未来的迷宫”。

  这一切,形成了章夫独特历史书写的修辞逻辑。

  尤值一提的是,章夫对学术注释的文学改造具有颠覆性。书中脚注不再是灰暗的文献索引,而是漂浮在页缘的“盗梦空间”:当正文叙述思想与故事时,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词条”,却悄然展开另一段平行叙事。主文本与副文本的对话,恰如官交子与私白银的博弈,在纸页的疆域掀起微型货币战争。

  当纸币终将化作数字洪流中的遗迹,《交子》留给世界的不是答案,而是一把钥匙——它开启的不仅是货币史的密室,更是人类如何将“信任”这个最脆弱的非物质遗产,锻造成文明进阶阶梯的永恒命题。那些质疑“虚构污染历史”的学者或许忘了,最早的交子正是诞生于商贾的想象——他们相信一张楮皮纸能等价于千枚铁钱,正如我们相信几行文字能复活沉睡的文明。合上书页,那些飘散在历史缝隙中的交子碎片仍在空中悬浮:它们是成都茶馆里飘落的契约,也是威尼斯账簿上褪色的墨迹。

  章夫用《千年交子(三卷本)》证明,真正的历史书写不应是往石膏模具里浇筑已知的答案,而是点燃更多问题的火种。当未来的考古学家从服务器废墟中打捞我们的数字足迹时,或许会想起1024年那张楮纸上的朱砂印——人类终究还在书写同一部信用史诗,只不过笔墨从蜀地的竹纸换成了数字货币的辉光。


  《1024-2024,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地成都以及千年来的世界》,章夫/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



------2025年04月19日《西安晚报》第8版文化周刊 长安悦读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19/content_26525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