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鸟儿[王凯利]
(2025-04-06 09:17:59)分类: 报刊文摘(转)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住的院子里鸟儿开始多了起来。成群的斑鸠、画眉、麻雀、乌鸫和灰喜鹊,互相追逐,上下翻飞,给小区平添了勃勃生机。
每到阳春三月,鸟鸣啁啾,悦耳动听。有的清脆嘹亮,有的婉转悠长,有的似催人“布谷”,有的如情话嘤嘤,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华美乐章。
与鸟儿相处久了,我发现鸟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有时闲来无事,我便在厨房的户外窗台上,随意撒些面包屑和小杂粮等,不多时,就有几只斑鸠噗噜噜地飞到窗台上来啄食。有时,“老家贼”也闻讯过来偷食几口。见状,我觉得十分有趣,便隔三差五在窗台上投食,鸟儿纷纷如约而至。有时,我忙起来便顾不上这项“义举”了。但鸟儿不知人间事,它们仍锲而不舍地在窗外的树梢上、房檐边,耐心地等待着、张望着。有时我无意间走到窗户前,鸟儿们便扑扑棱棱地飞过来,探头探脑,向窗里张望,一双双机灵的小眼睛露出渴望的目光。见此,我生怕它们会伤心失望,便打开窗户,在窗台上撒些五谷杂粮。鸟儿们知道我没有恶意,虽然近在咫尺,但它们仍悠闲地啄着食。这么近距离、心定神闲地观察鸟儿,我还是平生第一次。
只见斑鸠通身粉灰,羽毛如暮霭中的片片云朵,长长的黑褐色尾巴,显得有几分骄傲。黑色颈项上,装饰着一周珍珠般的白色斑点,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俨然贵妇人一般。乌鸫鸟虽通身乌黑,但周身却散发着金属般的光泽;特别是它嫩黄色的眼圈和鹅黄色的长喙显得格外醒目,搭配得十分好看。就连不起眼的麻雀,两翼上的褐色纹饰对称工稳,错落有致;颌下和羽毛的边缘也都镶上了夺目的嫩白。说它是鸟中精灵,一点儿也不为过。
一天,我正在院中的林间小道散步。忽听女贞树丛中,一大群灰喜鹊在“嘎哇,嘎哇”地狂叫。不一会儿,只见它们腾空而起,又猛向地上的一只野猫俯冲下去,用它们坚硬的长喙轮番发起攻击。“好汉难敌四手”,这只猫被群鹊啄得毛发凌乱、伤痕累累。最后,这只聪明的野猫紧紧蜷缩在一处高墙的夹角里,惊恐地望着这群不依不饶的灰喜鹊。听院里的保洁员说,这只野猫偷食了一只正在学飞的幼鹊。我望着这群与猫对峙的灰喜鹊,不禁慨叹:原来鸟儿也如此爱憎分明啊!
在我们E区的小径旁,黑白相间的喜鹊在高大的榉树上搭了一个窝。我每每路过这里,都要驻足凝望。这个鹊窝,用细硬的树枝互相交叉咬合,在树梢的枝丫间编织成了一个盆状。我既担心狂风吹垮摇散鸟窝,又忧虑倾盆大雨时无遮无挡的鸟儿如何度过?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这只鸟巢依旧安然无恙。每每路过这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们高超的筑巢技术和顽强的毅力。多年前的一天,我发现喜鹊在追逐一只飞虫,上下翻飞,忽疾忽缓,最后竟用空中骤停术捕获了这只猎物,旋即它又叼着食物飞回了巢穴。我想,可能是喜鹊之家又添丁进口了吧。
前两年,我们大院里有位“爱鸟”人士,每天清晨都会拎着十分考究的鸟笼子,将之挂在树枝高处,饶有兴趣地聆听笼中的百灵、画眉和八哥与林中的小鸟婉转争鸣,声声唱和。他还经常骄傲地向人们传授“鸟经”,诸如怎样投食、如何喂水以及训练鸟儿叫口的方法等等。有一天,不知是他良心发现,还是受到了什么启发,竟把几只自己心爱的名鸟开笼放生了。奇怪的是,这几只鸟儿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扑棱棱地夺门而出,反而恋恋不舍,再三回望主人后才悠悠飞去。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那只八哥和画眉,还多次在他家的阳台旁盘旋缭绕,似乎是在故地重游。当人问及时,他说:“放鸟,才是真正的爱鸟。”
大院里的鸟儿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应该说是它们赶上了生态文明的好时代。在上世纪的数十年时间里,人们多是在忍饥挨饿中度过的,野菜、树皮、昆虫、游蛇都成了果腹的食物,天上的飞鸟更是充饥的“美味佳肴”。大约是1958年初,国家发出了《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全国开展了一场打麻雀的群众运动,四川省提出“无麻雀窝,无麻雀飞,无麻雀叫”的“三无”要求。那年,我已经记事了,曾看到大人们在规定的同一时间里,纷纷走上大街小巷、来到田间地头,分别采用打铜锣、敲脸盆、放爆竹、在长竿上绑彩绸等方法,奋力驱赶麻雀。人们的呐喊声、锣鼓的铿锵声、各种器物的敲击声响彻云天,全市城乡一片沸腾,直追得麻雀没法藏身、无处落脚,有的麻雀被追得疲劳而死,不少麻雀累得坠地被捉。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全国就捕杀了约2.1亿只麻雀。从此以后,在城里就很少能见到鸟类了。
多年前,我曾在美国某大学学习,每当看到校园里鸟蹁跹起舞、啁啾争鸣时,我都会露出艳羡的目光、惊奇的神色,回国后还常常给朋友们说“国外的鸟很多,也不怕人”。谁知岁月沧桑,社会进步,这些早已被我们远远抛在脑后了。
如今,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爱鸟护鸟渐成风尚,鸟类种群数量逐渐增多。每每听到院中丛林里莺歌燕语、百鸟争鸣,我都会坚信鸟儿在纵情讴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2025年04月01日《西安日报》第8版西岳副刊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01/content_261939.html
前一篇:淡淡初春[李青燕]
后一篇:大北沟的杏花[王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