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本里的槐香[周广玲]
(2025-04-05 08:19:28)分类: 报刊文摘(转) |
书架之上,那本蓝布封皮包裹的备课本,总是牵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的外婆。
这是她历经三十余载春秋的老伙伴,封皮的边角虽已磨损出细腻的毛边,却依旧保持着那份不屈的挺拔与硬朗。每当我轻轻掀开那些泛黄的纸页,一朵干枯的槐花便映入眼帘,它仿佛依旧承载着那年的灿烂阳光,耳畔似乎还能捕捉到外婆满含笑意的温柔话语。
外婆退休前,是县中受人尊敬的语文教师。那本备课本中,夹着一张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的泛黄课程表。在周二的作文课旁,以细腻的铅笔小字写着“带学生观察校门口的老槐”。那是一棵见证了无数岁月流转的百年古树,其树干粗壮,需三个孩童合力方能环抱。每当立夏前后,槐树梢头便绽放出嫩白的花苞。这时,外婆便会搬出竹梯,小心翼翼地采摘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我至今难以忘怀她站在梯子上的身影——蓝布衫随风轻轻摇曳,银白的发丝间洒落着斑驳的阳光,枯瘦的手指在枝叶间灵活穿梭,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花序如雪非雪,清香似蜜非蜜。”这是外婆亲手写在备课本扉页上的诗句。她总爱将采摘的槐花分发给学生们,引导他们用舌尖轻触花蕊,感受那份淡淡的甜意。而她自制的槐花蜜,更是晶莹剔透,宛如琥珀,被封存在玻璃罐中,等待着外地归来的学子前来领取。年少的我,曾埋怨她的偏心,她却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说:“花香要分享才更甜,情谊要散播才更真。”
在外婆最后一次住院的日子里,那本备课本始终陪伴在她的床头。病痛来袭时,她便会用颤抖的手在上面写写画画,整理自己的教学心得。某个春夜,月光如水,透过纱窗勾勒出她清癯的轮廓,输液的滴答声,在寂静的病房中显得格外清晰。她突然让我扶她坐起,指着窗外摇曳的树影说:“看,今年的槐花开得真早。”那声音轻柔得如同飘落的花瓣,却又让我想起了她的教诲:“人要像槐花一样,即使凋零也要在风中留下芬芳。”
那天夜里,我听见她在梦中轻声吟诵《爱莲说》,声音渐渐低沉,宛如退潮的海水。整理遗物时,我在备课本的末页发现了几行新墨迹:“病房消毒水味太浓,该采些槐花来熏熏。”字迹略显歪斜,显然是她忍着疼痛写下的。页面一侧,她手绘的槐花栩栩如生,五片花瓣细致入微,连花蕊的细节都刻画得一丝不苟。我恍然大悟,这位执教四十年的老教师,即使在告别之际,也在教导我们如何将苦涩转化为芬芳。
此刻,窗外槐花正盛,细碎的白花随风轻舞,几朵穿过纱窗,轻轻落在摊开的备课本上。我拂过那些褪色的字迹——教案批注、学生名单、教学反思,每一页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合上本子的瞬间,一缕陈年的槐香悄然掠过指尖,如同那些未曾言说的叮咛。
外婆虽然离去了,但她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态度——要像槐花一样,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绽放出最纯净的芬芳。书桌抽屉里,还珍藏着外婆最后一年制作的槐花蜜,玻璃罐上的标签是她亲手写下的工整字迹——“2012年立夏封存”。十几年过去,蜜色愈发深邃而清澈。我偶尔会打开瓶盖闻一闻,那香气总能引领我穿越回童年的槐树下,看见外婆站在花影婆娑之中,微笑着向我招手。
------2025年04月04日《西安晚报》第8版热搜榜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4/04/content_26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