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路上觅古今[吕宗儒]
(2025-04-03 16:28:56)分类: 报刊文摘(转) |
作为秦腔戏迷,得知秦腔剧社三意社已迁至新址,即西安曲江上巳路,近日便前去打卡。
上巳路,位于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东侧,与雁翔路和新开门北路相连,东西走向,全长约776米,是一条宽阔微弯的街路。道路两侧有四季常青树木,周边有现代化高楼大厦以及住宅小区等。
上巳路并不古老,是2017年曲江新区公告第一批新命名道路中的一条。以“上巳”二字给新兴的新区街道命名,缘于曲江池灿烂的历史文化渊源。曲江池,上巳节,乃厚重、浓烈、底蕴十足的历史闪光点和现代文旅亮点。
唐·韩愈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描绘了曲江池的春日美景;其中“曲江水满花千树”一句,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临大地时曲江池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饱含了对曲江池美景的喜爱之情。
曲江池的厚重历史,可追溯到春秋秦汉时期。在秦代,曲江池区域有不少天然湖泊,秦始皇在此建造了宜春苑。隋朝时对曲江池进行了疏浚整修,将其纳入皇家禁苑,称为芙蓉园,而其湖泊本身仍多被称为曲江池。唐玄宗时期,对曲江池进行了大规模疏凿、引水、种植花木等一系列建设举措,是曲江池发展的鼎盛阶段。此时的曲江池碧波荡漾、柳绿花红,成为长安城最美丽的游玩娱乐风景区之一。它不仅是皇室和贵族喜爱的旅游场所之一,也是普通百姓,尤其是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的集聚地,他们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中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唐末战乱不断,曲江池畔的所有宫殿楼阁无一幸免,渠道干涸,曲江池变成了旱田。2008年重新建成开放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是历史盛景的生动再现,也是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扛鼎之作之一,被誉为人文西安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典范。如今的曲江池,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集合,也是文化艺术的宝库。
言归正传。上巳路的命名,与“上巳节”紧密相联。上巳节,中华古老节日之一,俗称三月三。关于上巳节的起源,目前主要是认为起于水滨祓禊之俗。祓禊就是用自然流水沐浴,象征着洗去一年中的晦气和不顺,祈求新一年中的幸福和吉祥。上巳节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有人认为,《论语·先进》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关于上巳节的最早记录。但此说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这一记载只是与上巳节的活动形式有相似之处,不能确凿地认定为上巳节的最早记录。
先秦西汉时期,上巳节的具体时间并没有固定、统一。魏晋以后,上巳节固定为农历三月三,主要习俗,逐渐由祭祀性向娱乐性方向转变,出现了曲水流觞、水滨宴饮等习俗活动。上巳祓禊后,文人墨客们会聚到一起,选一段婉转曲折的小溪,把盛着酒的觞放在水面上漂浮,漂到谁那里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通过即兴赋诗饮酒来展现才华和情趣,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风尚和文化追求。这种饮酒娱乐的方式称为曲水流觞。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要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友人在会稽兰亭的聚会了。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酒意微醺之际,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为中国书法之巅峰,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此同时,也让后人对上巳节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和认识。
在唐朝,上巳节是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祓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唐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吟咏上巳节的诗句,白居易《暮春三月初三日》“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以及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沈佺期《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崔颢《上巳》等等。
说到唐的上巳节,就不能不提著名的“曲江宴”。曲江宴就在长安城曲江旁的杏园中举行,是为了庆祝唐代新科进士放榜,日子恰好就在上巳节的前一天。人们将酒杯放在木盘上,木盘顺水而流,转到谁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还要大家一起评赏一番,“曲江流饮”便由此得名。白居易曾在《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中写道,“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值得一提的是,踏青春游是古时上巳节的主要内容。上巳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会外出踏青,欣赏自然美景,这就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识相会的机会。上巳节这天,他们相约一起到郊外踏青,互赠花草,表达爱意。这一习俗在《周礼·地官·媒氏》中有相关记载。如今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农历三月三仍是男女对歌择偶的重要节日,传承了类似的文化内涵。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走向衰落。到宋元时代,其在主流社会中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在时间上较为接近,且都有踏青、郊游等相似的春日活动内容,所以呈现出合并的趋向,最终“上巳”“寒食”两节的一些习俗和内涵逐渐并入“清明”节,“清明”节成为了融合多种春日民俗活动的重要节日。
上巳节,不仅有深厚的祭祀意义,而且体现了古人顺应天时、尊重自然的生存、生活哲学。用“上巳”给道路命名,旨在纪念这一古老节日,以便更好展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尤其是唐代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风俗和文化内涵,让今天的西安接连着过去与未来,同时也体现了西安在新时代高速发展进程中承古创新的文化自信。
如今,上巳路作为一个现代与传统文化连接、交汇的吸睛亮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前来打卡。
------2025年03月29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3/29/content_261511.html
前一篇:一不小心就老了[王永清]
后一篇:今春尤念“寒食节”[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