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岭梅香[周桂莲]

(2025-03-28 08:33:25)
分类: 报刊文摘(转)
  “听说竹屿的梅花开了,去看了吗?”友人电话询问。

  “还没呢,哪天去看看。”我淡淡地回应,心里却在想,春风所到之处,哪儿没有梅花铺排的繁华呢? 我就这样耽溺在家门口小打小闹的春色里,直到将近春分,才被微信群里的照片引诱着,与朋友携手,驱车奔竹峪而去。

  原以为千亩梅园是虚张声势而已,上了陈家梁才知道,自己偏狭了。站在观景台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粉红的、浅紫的、雪白的,竞相绽放,交错渲染,如霞似锦,与背后苍莽幽蓝的远山、怀抱里粉墙黛瓦的村落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后来咨询村支书张乃虎先生,被告知梅园的准确占地面积是980亩,担得起“千亩”之称。如果真把这千亩梅林看作是春神精心绘制的山水长卷,那么我之前访过的那些小小梅园,不过是仙家散落的几枚闲章罢了。

  在别处,梅花的清香是要将花朵凑近鼻尖才能闻到的;而张龙村的梅,在几十米开外,香浪就扑面而来了。用朋友的话说,“这香气能把人浮起来。”老远就能把人浮起来的香却依然清新通透,并不腻人。在园外不腻,进入园内也不腻。

  来这儿,不进入园内,从这面山坡徜徉到那面山坡,落一身花瓣,染两袖幽香,是神仙也做不到的。谁能忍得住不去做那画中人呢?何况园内还设有“梅香书韵”书法绘画体验角、“梅林雅集”手工集市等多处诗意打卡点。可惜我和朋友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梅花上,忽略了那些“角”和“市”。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我和朋友在一道道花枝交错而拱起的香廊下观赏着,咏叹着。忽然,一梢白花由红梅丛中探头探脑地伸出来,横在我胸前,花瓣温润如玉,花朵疏朗清雅,被一大树繁茂的红梅掩映着,给人一种“淡极始知花更艳”的视觉冲击。

  “快看,这儿也有一枝白梅!呀,好几枝呢!”朋友在另一株梅树下惊呼。一树,两树,三树……我们很快发现,这梅园里,至少有一半是开着红白两色花的“合婚树”,红的自然是梅花,而白的却不是梅的形态。后经咨询才知道,那红梅树上冒出的白玉,是杏花。原来,龙阳沟千亩梅园的几十万株梅花,大多是几年前在杏树桩上嫁接而来的,是苏陕合作帮扶项目让产出越来越少的老杏园浴火重生。以杏接梅,除却省时省力省成本之外,还有诸多科学育林方面的考量,而那些洁白的杏花,则是老杏桩的额外馈赠。

  桩是老了,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怎么会老呢?既然以残缺之身哺育了芬芳四溢的红梅、杏梅、美人梅、绿萼梅,生几枝白杏来做陪衬,不是更好吗?说生就生了,依然是绛红的花萼、润白的花朵,熏染一丢丢梅的清香就知足了。张乃虎说,他们当年利用老杏桩嫁接梅树时,有意选择了始花期不同的多个品种,使得整个梅园的花期长达40天之久。

  千亩梅园,是土地的深情回应,更是乡村向着希望与幸福不断迈进的春日序曲,它奏响在秦岭北麓,也奏响在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心头。


------2025年03月28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3/28/content_26123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