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野拾味[高铭昱]
(2025-03-19 20:22:50)分类: 报刊文摘(转) |
春风拂煦,天气渐暖,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过后,外出郊游的人们欣喜地看到:田野里,路两旁,各种小草已经迫不及待地舒展身体,静悄悄从地下冒出了绿莹莹的嫩芽。尽管还是星星点点,若隐若现,但其生长迅速,昨天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天就已经繁茂嫩绿铺天盖地。
春天的旷野,满目葱翠,绿草如茵,到处可见野菜的身姿,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人常说秀色可餐,春光美景固然令人留恋,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味道也是可品可尝的。且不说应季的果蔬,就是那树上新发的枝芽,那野外自生自长的植物,都会被视之如珍。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偶尔吃一次野菜,更觉鲜美异常,唇齿留香。
野菜应时而生,最早让人尝鲜的总是荠菜,它被人们称作“报春菜”,又名“菜中甘草”。荠菜耐寒,在北风呼啸的冬季,已经可见其娇嫩的身影,待暖风频吹,春光普照之日,其锯齿形的叶片充分舒展,向四周蔓延开来,便是采摘食用的最佳时机。“春食荠菜赛仙丹”“吃了荠菜,百蔬不鲜”,作为大众熟知的野菜,青翠碧绿,盈盈欲滴的荠菜是名副其实的“春鲜”,它口感独特,其鲜美的味道绝非一般菜蔬所能比拟。荠菜既可作馅又可清炒,或凉拌,或汆汤,随意调剂,无不清爽可口。
如今,荠菜在市场可轻易购得,但若踏青时一边赏景,一边能顺手挑剜三把两把带回家,那更是乐趣。
几乎和荠菜同时现身的另一种野菜是白蒿,白蒿号称“百草之王”,是春季里不可或缺的野蔬时鲜。春气动,白蒿生,但见一丛丛,一片片,绒绒的白,嫩嫩的鲜,俯拾皆是,煞是可爱。白蒿是药材,因其为多年生植物,经冬不死,嫩芽发于旧枝,故药名为“茵陈”。吃白蒿,只能食其幼苗,等其发出秸秆后就不能吃了,故采白蒿要趁早,“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白蒿气味芳香,入口虽淡,回味却甘,其最常见的吃法是蒸食。将白蒿淘洗干净,洒入面粉,搅拌后上锅蒸熟,即可享用。这种拌面蒸熟的食品在陕西被称作“麦饭”。白蒿麦饭入口绵软,清香柔糯,浓醇适口,馥郁微甜,美味无比,堪称极品。白蒿亦可做汤或凉拌,用热水焯过,加盐,香油少许,以蒜泥拌食,色味俱佳,亦是美好。
食白蒿之俗,古已有之,《诗经·七月》有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这里的“蘩”就是白蒿。杜甫说“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苏轼说“堆盘红缕细茵陈,巧与椒花两斗新”……白蒿似乡野的春天信使,诗人对它的喜爱洋溢于字里行间。
待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红李白菜花黄,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时节,荠菜、白蒿已逐渐老去,其他野菜却茂盛生长,渐入佳境,马齿苋、蒲公英、苜蓿、小蒜……无论哪种都是春天的滋味。然而,在这些名目各异、种类繁多的野菜中,最饶有趣味、值得一书的当属苦菜。
国人很早就认识并食用苦菜,如《诗经·采苓》中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菜味虽苦,但酸甜苦辣咸,中医分五行,食物有五味,苦味是国人烹调中不可或缺的滋味,也是调剂人生的一大要素。《诗经·邶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句诗蕴含着生活中的哲理——苦中有甜。苦菜新鲜不腻,清凉嫩香,生食极佳,但如将苦菜焯烫,冷淘后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凉拌,其味清凉辣香,亦为佐餐上品。苦菜也可清炒,或炒肉、腌制、做汤、做馅均佳,各地都有烹调苦菜的各种方法。
春天的味道又何止于这些?食春,少不了榆钱、洋槐花,更少不了香椿芽这种树上鲜物……洋槐花是清甜的,而香椿芽的香气则是浓郁的、扑鼻而来。须知,无论是一花一草,抑或一树一木,春天的美食包藏于世间万物。且趁春光大好,品味万勿错过。
------2025年03月19日《西安晚报》第7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3/19/content_259065.html
前一篇:春野拾味[高铭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