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穷日与迎富日[讷言]

(2025-03-02 19:51:56)
分类: 报刊文摘(转)
  南宋著名理学家魏了翁的《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云:“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二月二日迎富的传统风俗,表达了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送贫日”与“迎富时”是何意呢?

  送贫日,又称“送穷日”。相传上古帝王颛顼之子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穷子”。正月晦日,穷子死了,宫人把他埋葬并说:“今天送穷子。”从那之后,穷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穷鬼了。

  唐代把正月晦日定为送穷日。“晦日”指每月的最后一天。韩愈《送穷文》点明了送穷的日期,介绍了送穷的程序。“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代诗人姚合有《晦日送穷三首》,其一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到了宋代,人们在正月初六送穷鬼。宋人吕希哲的《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明清时期,“穷鬼”被尊为“穷神”。此日,人们要把家中在节日期间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将门上的挂笺也摘下来扔出去,叫作“送穷神”。有诗云:“大年初六送穷神,雪点红梅满目春。喧声爆竹硝烟起,清除晦气四时新。”古时的街市店铺,选择在正月初六开市,也是希望借着送穷的势头,开启新一年的财富之门,迎来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好日子。

  “迎富时”,即农历二月二迎富日,盛行于唐代。是日,人们迎祭富神以求富裕。晚唐韩鄂撰写的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记载:“巢人乞子以得富。”注曰:“昔巢氏时,二月二乞得人子归养之,家便大富。后以此日出野曰采蓬兹,向门前以祭之,云迎富。”

  明代博物学家、诗人谢肇淛,在《五杂俎·天部二》中记载了“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的习俗。他对迎富习俗又有新解:“大凡月尽为穷,月新为富,每月皆然,而聊以岁首举行之故,正月晦送穷,而二月二日迎富也。”人们在正月的最后一天,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扫灰尘进水里,脏衣服扔屋外,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称作除晦、送穷,寓意把一冬天沉积的晦气、穷气全部清除出去。到了二月二这天,人们到野外登高迎阳气,采摘蓬叶,放在门前相祭,称为“迎富”。这一天还要吃“迎富贵果子”,也就是一些点心类的食品。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胶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龙,二月二日则有迎富贵果子。”元末明初学者谢应芳在《二月二日漫兴》一诗中写道:“东风吹散社公雨,红白花开烂锦云。时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穷文。”清代之后,二月二迎富之俗渐行渐远了。

  送穷日与迎富日,均为民间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25年03月01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3/01/content_25549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