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拳代表性人物杨友山——坚持练功八十载/非遗传承赤子心
(2025-02-16 20:26:46)分类: 新闻时事(转) |
元宵佳节,雁塔脚下锣鼓喧天,在西安博物院举行的2025年全国全民健身大拜年西安武术大展演舞台之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将一套陕西高家红拳经典套路“抹手排子”打下来,气不喘脸不红,赢得了满堂彩。这位即将迎来90岁寿诞的“习武爷爷”,便是陕西红拳名家杨友山。
元宵佳节
武术展演显风采
“每年春节期间,通过武术展演的方式与大家共迎新春,早已成为咱西安的‘保留节目’了,我也几乎年年都参与。”杨友山告诉记者,蛇年元宵佳节再次与众多武术爱好者们欢聚一堂,希望用精彩的红拳展示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
活动现场,众多游客和武术爱好者被杨友山的精湛技艺深深吸引。老人身穿一袭黑色练功服,脚踏稳健的步伐登台亮相,一套“抹手排子”打得行云流水,每一个动作都刚柔并济,拳风凌厉而不失优雅,将秦人的豪迈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融为一体。“太精彩了!”一位来自深圳的游客赞叹道,“这位老爷子真是宝刀未老,陕西红拳的魅力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掌声雷动,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难忘的时刻。
“作为陕西红拳的代表性人物,杨友山先生一直在西安致力于红拳的传承与发展,他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红拳,元宵佳节的展演也是对陕西红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传承!”西安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方秀敏如是说。
自幼习武
开启“红拳人生”
杨友山1936年出生在西安城南保吉巷,自幼家境贫寒,却对武术情有独钟。8岁时,他拜高连贵、任茂春、尚志英等古城传统武术名家为师,开始学习红拳。12岁那年,他又在位于北大街的陕西国术馆跟随杨杰学了“虎翻身”,跟随姚德元学了花拳和起拳。机缘巧合之下,杨友山随后拜在陕西高家红拳第三代传人程建荣门下,正式成为陕西高家红拳的传承者。
据介绍,红拳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民族武学的重要一脉。2008年,红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红拳因其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刚柔并济的特点,最能彰显秦人豪迈阳刚的性格。
“红拳不仅是武术,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儒家修德、墨家侠义等文化内涵,注重内外兼修与德艺并存。”杨友山说。
85岁那年,杨友山还以东道主的身份为“十四运会”拍了一段习练红拳、助力全运的视频,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习武爷爷”的称号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被叫响的。
身为杨友山亲传弟子的西安市武协副主席、“武术之乡”莲湖区武协主席高建武告诉记者:“师父不仅是红拳的传承者,更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他在自己坚持习武的同时,还通过广收门徒、挖掘整理古拳谱和撰写文章等方式,对非遗技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师父的精神值得每个‘武术人’学习。”
传承绝学
非遗技艺永流传
杨友山老人在他参与编撰的《中国红拳》一书中,对红拳的打法与功法有过精妙的阐述和总结:“撑斩为母几百年,八法变化是规范,拳打近身用寸劲,化身为奇后发先,撑手云手无敌手,刁打六合更出奇,倘向武林绝妙艺,三十六排用心习。”这些精练的语句概括了红拳的核心技法,也体现了杨友山对红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谈起自己对红拳的深厚感情和执着传承,老人家忆起了往事。1970年,杨友山的恩师程建荣去世前,把自己珍藏的陕西高家红拳拳谱传给了他,并嘱咐他一定要把红拳传下去。1974年西安遭遇罕见大雨,恩师传下来的珍贵拳谱险些被毁,他与师兄紧急抢救,晾晒并手抄整理拳谱。后来师兄去世,整理拳谱的重任就完全落在了杨友山一个人的肩上。此后的数十年中,杨友山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红拳的挖掘、整理与传承上。他整理出了近百套、60余万字的红拳拳法资料,从拳札到拳谱、从练法到用法拳理都非常详尽。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为红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后人学习与研究红拳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一个人的体力、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那颗热爱与坚守的赤子之心却可以始终保持火热。我马上九十岁了,传承陕西红拳的接力棒该交到晚辈手中了。”杨友山质朴亲切的乡音、饱含人生阅历的话语中,透露着满满的期待,他坚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习练传统武术、陕西红拳的队伍中来,为传承非遗技艺和推动武术的发展贡献新时代的力量。
------2025年02月15日《西安晚报》第4版文体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2/15/content_25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