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低处[黎强]
(2025-02-05 18:43:12)分类: 报刊文摘(转) |
汪洋大海总是在低处形成浩瀚无垠之势,那是万千河流由高而低倾其一生成就的。巍峨山峰再高,也是低处默默无闻的山石托起的。没有行走低处的河流,没有甘愿在低处负重的山石,大海不会成其为大海,山峰不会成其为山峰。河流、山石,才是大海和山峰的灵魂所在。
在普遍的认知中,应该“人往高处走”,而我,对“人往低处走”是持积极态度的。因为,人在低处行走,是放弃优渥选择清贫,是放弃浮躁选择沉稳,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旷达的襟怀的。行走低处,是值得赞美与讴歌的。
低处行走是一种亲近平凡的姿态。喜欢在低处漫步人生,就有触手可及的市井烟火,就有感同身受的价值体验。可以在不经意间,和地摊小贩席地而坐,在旮旯餐馆酒酣脸红,与草根布衣擦肩而过。人往低处走,就没有“高处不胜寒”之虞,吃得安心,睡得安身,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和羁羁绊绊,无道即有道。三五好友,平起平坐,可信口开河论天象,可咸菜一碟下酒,可浓茶一杯下话。人往低处走来得实在,来得轻松,来得愉快。这样一种姿态,是在高处求之不得的。而这样的低处,不是消沉,是活得随遇而安,是体面的活法。
或许,低处行走还是一种修行。红尘滚滚中,酸甜苦辣里,高处住惯了待久了,难免会失去地气,失去底气,可能“根系”也会渐次枯萎。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低处的砖,何来高处的楼!来到低处,问甘苦,聊悲喜,论雨晴,尝荤素,既可以大哭大笑,也可以小打小闹。双脚在石板路、泥泞路上磨一磨,浸染纯粹朴素的风气,瞬间就会涤荡心中的不快,找到源自低处而高于低处的快乐。
在低处行走,迎风而走,向雨而行,走得我行我素,走得本性率真,没有虚假的伪装,没有违心的做派。走得累了,歇歇脚,行得困了,打个盹,自然就成了自己主宰自己的行者。在家长里短中听见是是非非后一笑泯恩仇,在鸡毛蒜皮里看到恩恩怨怨后化干戈为玉帛,把人情世故体验得圆融通透。
执着于低处行走,是需要放下身段的,是需要低下头颅的,恰如“成熟的麦穗是懂得弯腰低头的”。这样一来,就要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就意味着远离珍馐佳肴,放弃功名利禄,也意味远离那些高端奢侈的享受,这是需要定力的。相较于往高处走,很多人是难以认同委身低处落脚的。因为,在低处,是要吃些苦头的,是需要经受住风吹雨打的,是不可回避地游走于江湖之远。而这样的过程,是对品质的磨砺,是对本色的淬炼,也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参悟。
低处行走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伟岸高度。
在低处行走,还有高度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越往下沉,感受越多,感悟越深,越能够用心用情去融入情感。而此刻升华出来的高度遥不可及,是任何一种量具所不能度量的。正是那种始于低处行走的抉择,才让具有强大力量的精神内核渐次养成,脚踏实地,把意识的基座、思想的碑座牢牢扎根在厚重的低处基石上,成为雷打不动、风摧不垮的强筋硬骨。
所以,低处行走,不再是不求上进的同义语,不再是消极沉沦的代言词,相较于“人往高处走”,自带一种豁达、自信与气质,可能这才是人生的高光时刻,是一种了不起的格局。
------2024年02月05日《西安晚报》第7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2/05/content_249981.html
前一篇:石桥[曹林燕]
后一篇:窗花里的新年[孙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