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哲中逸闻五六则[赵梦兰]

(2025-01-18 17:10:41)
分类: 报刊文摘(转)
  人称“秦腔小生泰斗”的任哲中,20世纪40年代在他还不到20岁时,就因《周仁回府》一剧成名。20世纪50年代,他在咸阳大众剧院演出此戏时,我曾慕名看过。

  他动作干净利落,嗓音高亢略带沙音,醇厚而苍凉,在生角唱腔中糅进了不少旦角的婉转,声韵和板胡贴得很紧,丝丝相扣、句句入弦。那次,看戏的观众挤得满满的,不停地叫好。此后大约有20多年,我没有再看过他的演出。

  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原陕西省戏曲剧院)的人讲,“文革”开始时,任哲中和许多有名气的老演员被劳动改造、游街、批斗,不让演戏。直到“文革”后期,他们才能演些无关紧要的角色。陕西省秦腔剧院秦腔团排演《红灯记》,有场李玉和混在吃粥群众中隐藏密电码的戏,任哲中和阎振俗、杨金凤等几个所谓的“黑演员”扮演粥摊上的群众。他们的出场使观众兴奋不已,议论纷纷。骚动影响了戏的主题,引起导演不悦,对他们说:“你们戏太多,算了吧,不要上了,免得拉了观众。”

  “文革”结束后,西安西大街实验剧场一次演出秦腔《血泪仇》。有观众听说这个戏里有任哲中,便到处传扬说:“8年了,没见到咱的人上台,赶快去看吧!”冲着任哲中来看戏的人不少,他们睁大眼睛,搜寻台上的每个角色,才发现任哲中在剧里只演了一个匪兵。一些观众次日又去买票,他们说,头一天坐在左边只看到了任哲中的脊背,今天要坐在右边再看看他的模样!由于观众对任哲中的喜爱,剧团不得已才让任哲中扮演了主角之一的王东才。得知此消息的观众,半夜就去排队买票。粉丝们觉得看一场任哲中的演出,才算是过了戏瘾。

  20世纪80年代初,我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演员训练班任教,和任哲中接触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有天,任哲中提了一瓶西凤酒到我家,说要和他兄弟喝两盅。我才知道老伴不但是他的粉丝,更是他的发小。老伴叫他“任兄”,他称我老伴“兄弟”。他俩觉得只喝酒没意思,便以划拳助兴。任哲中声音高亢,老伴声音低沉,两人一高一低,好像在配唱,引来研究院许多人围观,有的趴在窗上,有的围在门口。他俩便来了劲,提出谁输拳谁唱戏,于是划拳加唱戏,顿时让围观的人来了兴趣。老伴虽不是业内人士,可是自幼就在他姑姑经营的咸阳东街戏园子看戏,记了很多唱段,并能唱出许多不同演员的唱腔特点,就和任哲中拼了起来。围观的人说,这两个人玩得真热闹!

  又有一天,任哲中送来了戏票,说是晚上要在南院门东风剧场演出《周仁回府》的本戏,他和李爱琴分演周仁一角,邀请我和老伴去看戏。这是十年动乱后他的一次可称为里程碑式的演出,在艺术上较以前更为老到了。大幕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李爱琴演前半场。我想,《悔路》《回府》《刺严》等主要场次的戏都演完了,只剩下《夜逃》《哭墓》等几场情节较简单的戏了,任哲中会是怎么个演法?没想到他一出场,观众就是个蒙头好。《夜逃》这场戏大约有十几分钟,就是叔嫂两人在台步中对唱了几句乱弹,场面渐渐静了下来。但随着剧情的转折,到了《哭墓》那场,当他唱到“李兰英秉忠烈人神共鉴”一句时,剧场里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李爱琴卸了妆在下边看戏,刚好坐在我旁边,听了这一句唱,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喊好!任哲中唱这句词时,先把声音压下来,似唱似说,如泣如诉,到最后那个“鉴”字出口时,突然放大了嗓门,不是唱出来的,倒像是打开了大闸门的水——喷出来的,加上后边的拖音,把周仁被哥哥误解和多日来的压抑情绪一下释放出来,既符合人物感情,也符合观众情绪的需要。台上台下起了共鸣,难怪观众给了个满堂彩。

  任哲中是位心地善良的人。传统戏解禁后,朋友家中有红白喜事,常请他帮忙演唱。有次任哲中去长安引镇参加朋友家的演唱,结束后他骑着自行车回西安。突然,迎面来了一辆架子车,躲避不及二者相撞。任哲中连人带车被撞翻在地,拉架子车的人急忙把任哲中扶起来,要送他去医院。任哲中却说:“看你也不是宽裕的人,谁知去医院要花多少钱?我们一块来的朋友可能马上就到,你快走吧!”在任哲中的催促下,那位拉架子车的农民,再三向任哲中赔礼道歉后,才慢慢离开。任哲中坐在地上动不了。朋友们过来,问他怎么回事。任哲中说:“我摔了一跤!”朋友们说:“你是骑自行车的老手,怎么就栽跤了?”大家把任哲中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摔断了两根肋骨!

  1995年,任哲中因病不幸去世,喜爱他的戏迷们非常惋惜。咸阳某城中村组织了300余人,坐着卡车专程到西安来为任哲中送行,他们的秧歌队和锣鼓队在省戏曲研究院内先敲了一阵锣鼓,又排着队伍、举着彩旗,从文艺路顺环城路向东,前往任哲中家所在的东壕村家属院。任哲中的许多亲朋好友、研究院的职工和家属,一路相随,途中不少群众也自愿加入。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前边是几辆大卡车开路,车上锣鼓家伙敲得震天响,后面跟着数不清的民众。大家热热闹闹地送行,为的是不让他们喜爱的演员在黄泉路上太孤单。警察看见了,急忙为这支队伍维持秩序。不知情的行人满脸疑惑,忙问这是把谁不在了,怎么这样多的人悼念?

  晚上,同事、戏友们演唱秦腔戏为他送行,前去悼念的人络绎不绝。他的朋友加粉丝李敬寅,情义款款,专门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十里花亭万里情,一曲周仁千古恨”,总结了任哲中的艺术生涯。

  作为一个艺人,像任哲中这样受人爱戴的,屈指可数。


------2025年01月18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1/18/content_24813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