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唐元稹《放言》欣赏

(2022-08-01 19:16:59)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元稹很难理解的七律,典故众多,饱含哲理,白居易读后也赞赏不已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2-07-31 06:53 发表于安徽


人在困境中如果得不到外界的帮助,自己又感到心灰意冷,要想走出困境就非常艰难。所以一旦生命处于低谷,就要学会自我调适,既要顺应时代和现实,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和作风,才能寻找时机、东山再起。


中唐有一位才子刚参加工作时,不仅每天披星戴月,而且非常认真踏实。可是很多时候事与愿违,越是希望出类拔萃,越是遭到风雨的无情摧残。下面分享元稹很难理解的七律,典故众多,饱含哲理,白居易读后也赞赏不已。


放言

中唐:元稹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

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著名诗人,他们同登明科,也是挚交好友。诗人入仕后曾担任监察御史,有一次他大胆地弹奏了名相房玄龄的后代,却反而被贬江陵。诗人心中极其郁闷,于是赋诗抒写愁情。


江陵即湖北的荆州,距离京城长安虽然不是非常遥远,但古代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能是骑马、乘船,所以沿途要登山涉水,诗人也尝遍了羁旅艰险,更思念故乡的亲人。


诗人刚到贬地时,茶饭不思,经常闭门谢客。后来在白居易的安抚下,终于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诗人反思自己的过往,颇有感悟,于是便记录于诗行。


首联就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诗人经历了这次挫折,又从愁闷转为豁达,令他想到人生需要安放好心源,只要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必每天望着穷山恶水而叹息。


接下来诗人就举例说明,“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精致的玉石只有放在火中淬炼,才能在冷却后不变形;荷塘里的莲叶即使泡在水里,其表面也总是非常干燥。


作者以“玉英、莲叶”为例,说明这些事物就有一定的“心源”,其本质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才能在外界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稳定的外形。所以玉石可以经火而不改坚硬品质,莲叶也能浸水而不会发生腐烂。诗人希望自己经过一次次洗礼之后,也能变得更加坚强。


颈联又引用典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甯(nìng)戚是春秋时卫国人,他有一次到齐国谋职,由于家境贫寒,缺少盘缠,只好跟随商队一起出发。后来他偶遇齐桓公,就不断地敲击牛角,终于被对方赏识,并成为齐国的丞相。


陆通是楚国的隐士,孔子周游列国时,他高唱凤歌,希望孔子不要前往那些衰乱之处,而要洁身自爱。“图底事”,抒写了甯戚虽然情急生智,却只是为了一己之私。“也无端”,表达了陆通的言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于孔夫子触发引起的。


诗人在最后化用魏晋时期的传说,“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孙登是一位喜欢弹琴、长啸的高士,有一次阮籍前往山林里拜访他,希望可以聆听他的妙音。可是对方却只是远远地与他对视,而且显得神态安详。


阮籍再三请求,对方依然没有回应,于是他便长啸而去。此时孙登却忽然开始发出啸叫,这一瞬间林峦草木皆有异声。诗人讲述这几个故事,主要是希望人们明白,大家应该根据各自境况,寻找各自源于内心的欢乐,而不能强求外界顺从自己。


元稹的这首七律,典故丰富,饱含哲理。白居易读了元稹的几首《放言》,也非常欣赏,并称赞元稹的诗作寓意深远,心中也很有感触。后来乐天遭遇困境时也写了五首《放言》,其知名度反而超过元稹。


元稹在这首诗中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当一个人心源安放比较恰当,就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感到悲戚和忧伤,反而会愈挫愈勇。同时诗人还认为,必须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而不可让环境适应个人风格,如此才能在此后的征程中高奏凯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