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楹联/诗钟/作品(转) |
对联回味|二度要求谈简评(诚深广雅·对联简评实例 1 )
原创 安好文化 安好文化 2022-06-05 06:17 发表于广东[刊首好音]
品联回味趣无穷
——联家精品群评审模式
主编:黄一坤
近几年专心于对联的学习和创作。也参与了一些平台的佳联评审活动。受益匪浅,偶有心得。常为集体会审时老师们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更体验了主评独立评审的“评审负责,赏析自由”之快感。也清晰地分辨了各种评审模式的特点。但当建成了“联家精品群”后对于评审模式的的选取,却自感迷茫。而“佳联评审”是对联创作活动不可缺少的方块。所以下定要搞出一种适合我们自己的评审模式。经过一番探寻、比较、分析,终于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特色的评审模式:品字型回味式
1、品字型
这是双主评一主审模式。由当期开笔老师和另推老师任主评,各自独立从该期作品中挑选出若干副佳联。主审汇总后依群的宗旨和目标作综合平衡(无特殊情形,一般尊重主评的选择),最后确定入选作品并分交给主评老师写简评。
特点:有主有次,双评一审,有分有合,二层三位,力求公平公正。相对节省时间,效率优先。
2.回味式
由于我们征联当期只由开笔老师作“征联综述”。所以我们的《品联回味》是在征联作品发表后进行的。目的是留足时间让大家品赏,加之有“征联综述”的指引,主评老师回头再来挑选佳作可能来得更理性、更全面。
特点:回眸一品百媚生。可慢斟细酌,可精思深虑。在全景中比较,在回味中升华。
总之,品字型回味式的评审模式是我们的特色,更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品联回味》(专属于安好文化·联家精品群的)将与《联关观联》(专属外的)构成我们的二大对联鉴赏阵营。让“回味”回出精彩。在“回味”中得到启示!(2022年6月5日重新调整)
【主编有话】
自从2022年6月1日起,为更好地做专做精做强安好文化·联家精品群的对联鉴赏活动,以“安好文化·联家精品群”是否参与主持的分为:《品联回味》与《联关观联》。安好文化·联家精品群主持的才以《品联回味》发出。其它的则以《联关观联》栏目发出。
《品联回味》栏目自从发出以来,以其独特的评审模式而深受好评,更因为各位主评老师的态度认真和水平较高,所以无论是选评出来的佳作,还是写出的点评短文(简评)都达到一定的水准,在联界产生了影响,很多老师发来表达认可、赞赏的信息。为更好地规范评审工作,使主评老师,尤其新邀请来的老师能熟悉评审模式和程序,我们于4月20日发布了《创评联动团与选评指导书(程序 关控 方针)》,里面提到:为优秀作品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简评。此后总结性地提出:百度热情、二度雅评(为优秀作品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简评)。这便成了我们“安好文化·联家精品群”写简评的要求。下面以“诚、深、广、雅”四方面对“要求”进一步分析。
一、诚
这里的“诚”以“态度、操守”二方面为主,即态度热情而真诚,是“百度热情”之具体表现。也指“诚信”,一切以“作品”说话,贯彻“二观两不”(只观作品,不问作者。只观质量,不问数量。)理念,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评审的影响,把“独立”选评落实到位,不搞人情评审!
二、深
主评老师应深入细致地解读作品,挖掘亮点。不能只停留在表象的大概的了解,马虎了事。搜罗被评作品的每个细节,以及每个细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作空话、大话式的点评,力求写实写细,充分陈述选优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三、广
点评可以从用字用词,造意结构,整体布局,思想内涵等多方面入手。可以在有形方面切入,也可以在无形方面进一步升华。可以点联内之声,也可以扩展到联外之意。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总之,要在“广”字下功夫,才能言之凿凿!自显丰盈充分之美!我们不作干巴巴、单调乏味的点评。
四、雅
雅是一种总体的约略的要求,不单评审者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语言、造意、内涵之雅。自身简评也要呈现出形式美(简评结构完整之雅)和表达之美(恰到好处,自然顺畅之雅)。当然也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花俏。有内涵有个性的点评更能打动读者!
以下是主编通过往期选编、主评推荐等方式而成的“实例篇”。或许大家能从中得到启示,有利于评析!
1.题安平桥
作者:吴荣照 广东汕头
匠心嗟古今,千斤石涨舟巧接,悬引为桥,每见卧龙生海畔;
曙色丽烟蔼,九百年游子常迎,往来以渡,时邀飞鹭恣云天。
【吴岱宝点评】上联重点写安平桥的建筑工艺的不同凡响。起句以倒装形式,强调建桥的“匠心”,接着写造桥的过程,对“匠心”做具体化描述,最后以比喻拟人手法写桥成后的雄姿。下联宕开一笔,写安平桥的功能作用以及与周边相呼应的美丽景象。首句与结尾,极富诗情画意,做到了人与境合,心与境合。全联有虚有实,有静有动,画面感极强;以诗语写联语,以诗境造联境,不失为作联一妙法。
2.题送礼
作者:王朝晖 湖南浏阳
阎闾话短,父老说长,在人生得意时,脑海常悬三省句;
纵欲伤身,贪财败德,望世上称心者,眼中应入四知诠。
【赵志君点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然而,历经几千年的习俗演变,以及时风、世风的变化,“送礼”一词,已经又添加了许多内涵。此联上联一二分句,把于谦的诗《入京》“阎闾话短长”句剪裁成两个短句,成句内对。阎闾、父老,稍嫌重复,但无伤大雅。在老百姓的悠悠众口之下,规谏每个人在“得意时”,莫忘“三省”箴言。下联直抒胸臆,如当头棒喝,让人警醒,“纵欲伤身,贪财败德”,“称心”莫忘“四知”,即“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此联从字面上,似乎看不出“送礼”痕迹,但是细细品味,字里行间,都渗透出“送”与“守”的真谛。日则三省吾身,诠释四知要义,不要有人敢送,你就敢收,千万莫要“贪”收不义之财!此联之“因”在一“劝”字,之“果”在一“戒”字。
3.题岳麓书院
作者:龙小英 湖南
绿水之滨,青山之麓,有御笔题名,大师会讲,弦歌不绝千年盛;
学参天地,道贯古今,展湖湘气派,荆楚文明,楼阁高藏万卷香。
【周天录点评】此联文从字顺,意境高雅,颇具气势。上联进行具体描写,先说书院所处位置。接着写宋真宗于1015年亲笔赐名“岳麓书院”和朱熹张栻书院讲学论道之事。从具体事例中衬出书院的千年盛况。书院不但是学知的好地方,也是藏书的好地方,下联全面概括了书院特色。此联一大看点就是自对的运用,非常娴熟。一二分句自对,很好;虚词“之”用于上联自对中恰到好处;领字“有”、“展”,引出三四分句自对,运用自如,颇见功底。词性、词性结构等对仗也相当完美。
4.雷锋日
作者:卫国 河北邯郸
莫负春光,约上“雷锋”,把爱心传递;
还臻美德,甘当“傻子”,将公益践行。
【聂丹点评】写学习雷锋日的对联,往往易流于口号,而此联“约上雷锋,甘当傻子”这种巧妙的构思,宕开俗套,是此联一大亮点,两个动词“约、当”使意象鲜活,有活灵活现之感。因为雷锋牺牲的时候很年轻,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要不负青春,把握青春,去传递爱心,去践行公益事业,是学习雷锋的主旨,整联衔接紧密,对仗也很精工,切题到位,文通字顺,好联未必需华丽辞藻!
5.联贺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
作者:罗军 湖南娄底
四万余里风霜雨雪,忆昔时租借渔船,巡游浅水,一路艰难当砥砺;
七十三年春夏秋冬,看此刻出征航母,走向深洋,几番坎坷正缤纷。
【汤云霞点评】提笔开处,四万余里,七十三年,时空对照,自成一派。“风霜雨雪”艰难困苦,荆棘载途;“春夏秋冬”岁月交替,时光更迭。二三分句,今昔对比,层层推进,共同为结句打下坚实基础。尽管一路艰辛,仍需砥砺前行,历经坎坷,一路昂扬。“正缤纷”把海军现状描写得繁盛绚烂,多姿多彩。惜“深洋”略显生造,可改为“远洋”供酌。
6.上巳节
作者:葛淼新 湖北鄂州
春色正宜人,恰邀朋唤友,把酒飞觞,直赢来柳岸轻风,兰亭曲水;
韶光凭顾我,但席地屏天,驰怀逸兴,莫辜负莺鸣上巳,雨湿清明。
【张项学点评】上巳节是古代“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这副对联不仅很好地展现了上巳节的活动,而且有独特的切入角度,上下联起句分别从“我”和“春”两个角度看,颇有点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味道;再者,注意长联的前后呼应,上联的“直赢来”与起句“正宜人”呼应;下联的“莫辜负”与起句的“凭顾我”照应。全联铺排得当,浑然一体。
7.题孟晚舟
作者:李家桥 湖北武汉
孤身囚异域,遭污名置罪,锁脚蒙冤,岂容强盗恶行,强权手段;
逆境显殊操,能浴火攻书,昂头寄傲,不愧华为骄女,华夏脊梁。
【徐玉基点评】上下联采用反对手法,上联写遭受的不法侵害,下联写逆境中奋起拼搏。上联写美加光天化日下采用强盗行径下流手段,下联写孟晚舟逆境中不坠青云之志,因而很有感染力,彰显正义力量。两起注重炼字,字少而意深。浴火攻书用词新鲜,孟晚舟在拘押中,仍发奋读书,要做一个狱中博士。这种把苦果酿成美酒、眼泪凝成珍珠、苦难写成诗歌的精神,“不愧华为骄女,华夏脊梁。”
8.题怀旧
作者:张项学 河南
秋藕香残后,碧波不住,琴韵难留,萦梦何须闻笛赋;
渭城雨骤时,柳色方新,雾岚又起,持杯却念出关人。
【黄一坤点评】读此联犹如徊徉于宋词、唐诗和典故(闻笛赋)之中,品意境之美,令人激赏。此联思路应是通过一“秋”一“春”为线写景抒发“怀旧”之情。作者信手拈来,于上联化用李清照《一剪梅》之“红藕香残玉簟秋”,让生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叹。下联撷取王维之《渭城曲》之景,流露一丝怀念故人的情感。其中“香残、雨骤”拨动情绪之弦,强化表达效果。中间二分句连用四个“状动结构”词组(不住、难留,方新、又起)足见用词精妙之功夫。结句切题(萦梦、却念)有方,而一“反问”一“转折”升华了联句之高度。
整联巧化宋词韵唐诗境,语精句妙,自然而具韵味。
9.题松花江
作者:任立书 黑龙江大庆
一路沧桑一路诗,别兴安长白,展春潮秋韵,滋沃野森林,欣大豆高粱育我,波涛常入故园梦;
千年岁月千年史,洗肃慎彩陶,惠世纪移民,讲萧红往事,更雪橇排筏驱倭,天地当铭剑气歌。
【王雪原点评】此联洋洋洒洒,历史的厚重,时代的沧桑,一越眼帘。上联有时间利空间的部局,现实的风物有铺陈,有画面,立意明确,取象合理。下联从人文入手,从古到今,肃慎,移民,萧红,驱倭,尾尾到来,合为一体,珠联璧合,不显松散。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也很是到位,整联对仗,气脉都好,连读三遍,感觉很好。
10.题孟郊
作者:黄一坤 广东潮州
并郊寒岛瘦名,每情关世态,擅五言高处佳,终集下苦吟十卷人间味;
成性僻心孤格,常迹寄林泉,叹三试荣时短,幸赢来贞曜千秋祠上铭。
注:孟郊祠上有“贞曜千秋”刻。唐·李观: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其有平处,下顾两谢。
【方留聚点评】以大家熟知的郊寒岛瘦破题,化用唐·李观:“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句,加上结句点明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可谓贴切。上联从其诗的地位、特色、特征分述,下联则从其人的性格、嗜好说起,叹其虽科考艰辛,官场短暂,却留下千古盛名,可谓三生有幸。整联句句扣题,字字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