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言联话(中)(福建龙岩/罗增富)

(2020-07-23 19:55:50)
分类: 楹联/诗钟/作品(转)
七言联话(中)



 

三十四



我们常说七言楹联的张力在哪?是在字词间?还是在意境间?我个人的写作感觉,应该是在意境间。比如写雁门关联“痛饮长城当酒帅;相思万里是家乡。”此联很好的注释了,上联是热血情感的浓缩,下联是家乡情感的奔放。两个七言之间的空间就是联的张力范围。上联为国,下联为家,国家一体,才是边关要塞所在旨意。万里对长城,宽对魅力所在,见联语之灵活变化。


 

三十五



常有人问,如何让七言联语意思不空,境界不空,也就是联句内容不苍白。举例子说明。题黄鹤楼联“八百本白云试画;一千年黄鹤飞来。”此联给了一个很好的注释例子,扣题所在,语言可以平实,但境界可以升华。一千年对八百本,就是很好的衬托前缀,写出了黄鹤楼的时间与空间,有历史沧桑感。


 

三十六



语不惊人死不休,原本是诗家手段,运用到七言楹联亦可。比如我曾写过棺材一联“好棺不厌卧还睡;益鬼多交去复来。”比如我曾写过“屯我诗兵从墨国;战春酒蚁在云庐。”奇特语言,可以印象深刻,但也不是全法,有时刻意就是一种硬伤,所以把握尺度很重要。


 

三十七



含蓄是七言楹联的重要意境组成部分,笔已尽而意有余,或文学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国人的性格多为说话含蓄委婉,所以文学也沾此气息。就像一幅好的山水画,要有给人留白的意味,可以想象的空间。与之对立面即是豪放风格。前者可以为“天心未许人间补;灯火不觉眉上敷。”,后者可以为“五岳不高堪作枕,浮云散漫可为衣。”


 

三十八



七言楹联适合写格言,这不是空口之谈。古往今来的一些名言对联都是七言组成,后面会有陆续分享些。格言联,类似于座右铭,需要朗读传诵,所以七言的韵律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铿锵节奏,或舒缓自由,宁静致远,都适合以七言楹联为表达方式。个人曾写七言格言联“宁在书中熬永夜;甘沉砚底住黑牢。”亦有“无意再当风月主;有心且做藕莲人。”


 

三十九



七言楹联适合写咏物,一幅好的咏物联,可谓用心良苦,用笔也良苦。因为咏物联多以短小精悍为主,就如“戴着枷锁跳舞”要在方寸字之间,突显出大境界,确实不易。从前面可以看出七言的句式很适合咏物,即使是诗钟的分咏和合咏都适合七言句式。曾咏孤峰“恨身未以补天用;处世自然低眼看。”此一联有愤青因素。亦曾咏雪“舞成白鸟三千羽;寿与梅花十二时。”此一联有飘逸因素。


 

四十



七言楹联适合写抒情,国人虽然说话时候很委婉,但往往在酒兴后,却是快言快语。楹联文学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文学期。所以对于那种痛快淋漓式的七言性情成联,我一向是很赞许并推崇的。“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清刘熙载〈书概〉。性有乖张,情有疏狂。早年我曾写“大梦酒杯滑入手;经年痛楚梗于喉。”的痛,到后面我曾写“洗竹稿添峰笔画;居山性转石莲花”的悟。大凡性情中人,应有同感。


 

四十一



七言楹联适合写山居,无论读者翻阅小窗幽记或其他山水诗词书本,能养眼的多数是七言格式的山居句子。山居的意境多偏向于冲淡清幽,高古脱俗,所以语气多偏于舒缓。而七言的朗诵方式偏偏有抑扬顿挫和舒缓流长两种方式。尤其是前人的山水诗词多有七言名句,所以受此影响。现在写山居的也多以七言为主。无其它,就是把写山居当做修身养性的一种文学方式。早年我曾写山居七言“已觉云中生鸟径;更知何处是吾峰。”今曾写山居七言成联1500幅,现已精选编辑为七言山居成联300幅。


 

四十二



七言楹联适合写乡村,乡村楹联脱胎于陶渊明,苏东坡,杨万里,范成大等诸多文豪的诗词作品。当你读着比如清代高鼎写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或如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更别说范成大的田园杂兴十二首。这些都是以七言句式作为载体的文学写作,所以延伸到楹联中,七言也成为乡村楹联的一种常用句式载体。早期我曾写七言乡村“蝉从夏雨声中隐;风在荷香气里游。”又“田野春犁翻卷浪;山坡竹杖指分香。”今曾下乡村对联365幅,里面多有七言乡村作品。后又写七言乡村对联300幅。诸如“牛嚼野陌初秋雨;人在清溪第几桥。”又如“翻瓦青苔时长雨;种桃红蕊半藏诗。”


 

四十三



七言楹联适合写风景。无论是名山胜迹,或亭台楼阁,多有七言联作,且流传四海。之所以说七言联适合写风景,一是字句少,适合制作悬挂或雕刻留题,二是七言成联作品能让更多的游人记住,从而广为传颂。从我读过的清联三百幅编选中,也统计了下其中七言成联占100幅。即使是一些长联,我想能给人印象深刻的也是那些七言结句。早年我曾写七言风景平湖秋月“双桨划舟捉月影;一衣带水探荷香。”亦有题天涯海角“白鸟征帆归海角;晚潮退日向天涯。”今我曾编写风景楹联精选300幅,其中七言成联就占70幅。诸如白云观“云下山川皆种雨;人间草木自闻香。此联幽而静,仿佛世外桃源,有种超脱的神韵在山川草木中显化。又如题易水“侠客江湖难再见;秋风此地易为别。”此联磊落由胸,一语成铁,大丈夫当如此。整联求个痛快,易水之歌。


 

四十四



七言楹联适合写人物。人物成联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写作者都喜欢面面俱到,而又笔力控制不住,所以常常洋洋洒洒,以全貌概括一个人的历史生平。个人觉得人物联的一个适合方法,应该是可以“简笔勾勒,行神俱出。”所以用七言的方式,也很适合人物成联的写作。用七言概括风神,比用长联来构筑血肉,来得更有印象。早期我曾写人物农民工“鞋中压迫人民币;梦里唠叨马克思。”曾写屈原“束带还朝须发涨;驱车于海浪涛飞。”还有我引以为傲的题写母亲一联。今我曾写七言人物蒋经国“何堪国事兼人事;忍把他乡作故乡。”有评:网络题蒋经国者联多,而唯独此联道经国先生之所道,想经国先生之所想,主观作联,如经国先生第一口吻写来。历史沧桑,人文故事,无不概括其中,可谓切而不移。”又题老子“老隐云山参悟道;静看日月跳弹丸。”庄子“蝶树生花春作蛹;世人无乐子非鱼。”


 

四十五



七言楹联适合集句。读过梁章钜《楹联丛话》的都知道,里面有专门的集句篇。或者读一读俞樾的《春在堂楹联选编》,里面也有专门的集字集句篇。即使是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诸集,里面也有不少集句内容。比如沧浪亭有集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两诗句经梁章钜之手,成为妙品。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曾集句集词许多。诸如七言“招呼朋侣如花萼;坐待先生似雪眉。”分别出自杨无咎和刘克庄。诸如“不让蔷薇开野处;一从灯夜到如今。”分别出自无名氏和贺铸。在我的集句集词总集里,七言集句词有近200幅。


 

四十六



七言楹联适合题赠。题赠对联是当代文学交流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如对联名片,寥寥数语,往往胜无数长歌。先不说今人题赠对联的功力如何?我从薛时雨的《藤香馆小品》中就看到许多雅正之题赠对联,兹录几幅。赠桐花“桐是琴材清在韵;花如人面笑临风。”赠爱卿“为爱馀春培芍药;认卿小影是桃根。”赠雅仙“儒雅有人怜宋玉;神仙何处觅飞琼。”赠小桂珠“小山丛桂非常植;沧海遗珠大有人。”薛时雨的题赠功力可见非凡。个人早前赠释远“几卷楞严高似枕;六朝春夜寂如僧。”赠者,受者,皆大欢喜,古意禅意思索千般,大好。赠洗砚“向来泉作书声读;爱把桃当妻子看。”另赠樵夫“十年风雨无声路;万里江山一担樵。”赠兰韵凝香“九畹香衔君子佩;一丛青作美人衣。”可见题赠有两种方式,一是嵌名字在联中,二是嵌意境在联中。


 

四十七



七言楹联适合书法。古今书法大家都爱写七言诗词联作品。咱就不说“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或“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新近看了启功老师的一些书法作品,兹录几联如下。“临岩松似餐霞客;倚涧花如照水人。”“昔闻笔力能扛鼎;旧说文心似涌泉。”“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画中行。”就以我个人写的一些作品,我都曾试想学习学习书法后再题成墨宝。比如“洗竹稿添峰笔画;居山性转石莲花。”比如“雪化林泉终古在;花藏文墨几年游。”


 

四十八



七言楹联的创作空间有多大?从上面的总结来看,可人物,可风景,可山水,可乡村,可咏叹,可性情,可集句,可题赠,可格言,另亦可谐趣等等。总的来说,七言联可以无所不题,无所不写。就是一些长联里,其最出彩的还往往是七言结句,仿佛一笔定江山。我曾说过,七言楹联好比一个文学国度的国王,没有了王,这个文学国度将会缺失很多色彩。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青花瓷,而我恰恰认为七言楹联是我心中的青花瓷。


 

四十九



七言作联,难得想象为雄。好的联想力,可以给意境加分,而从避免依赖词语的力量。比如个人曾写洞庭湖“鱼龙九转潇湘月;太白长歌秋水词。”此联读来仿佛洞庭湖的浪潮翻滚,迎面而来一轮明月,又诗人李白的歌声随浪而去,鱼龙自寂。“力透纸背,墨气淋漓”是此联的正解。又比如写海天居一联“九天云气当庐盖;四海鱼龙为我邻。”气势作联,其意自豁。


 

五十



七言楹联的赏析,可以从诗意,画意,词意三方面入手。以诗词画来解读七言联的意境,正是我平常所提倡的唯美解读法。任何一幅七言联作品出来后,首先给人的是视觉享受,是否如画。其次是文学感受,是否如诗。再者是心理感受,是否如词。所以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见解眼光,在赏析七言联的时候,尽量抓住联眼所在,抓住后三所在,抓住意境所在。这里和长联不一样,只需要风神,而不需气脉,因为本身字数太短的因素。


 

五十一



记忆中的七言楹联,记得我老家里有个雕花式的橱窗,是属于爷爷奶奶的。小时候会偷吃些东西,总打开那装碗筷碟子的木厨。木厨是用雕花式的槐木作的,还有一幅对联,那时候我只记得清晰的字眼是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澹这个字当时自己还不知道通淡的意思。而今记起,百度了下,这幅对联出自白居易《池上竹下作》:“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水性淡泊,是为我友,竹心虚怀,乃为我师。其蕴藉深沉,耐人寻味。


 

五十二



记忆中的七言技巧联,小时候上三年级吧,我的数学老师是快近六十岁的老头。有一次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一个对联故事,原句是“踏倒磊桥三块石”,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对联是啥样。老师接着讲了对句“劈开出字两重山”与“剪开出字两重山。”前者是公子对的,后者是小姐对的。现在想想,这确实好像是我人生所接触的第一幅七言对联。印象里,有个联林珍奇的电视也有讲些千古名联,包括“移椅倚桐同赏月;等灯登阁各攻书”这类名句。现在百度了下,联林珍奇还是1991年出版直播的,也大概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五十三



从前,老家门口有一条小溪,溪畔有一棵桃树。小诗自云吾爱“灼花人所爱,初心竟悲之。去去皆乡燕,来来客太迟。惜有折青意,却不解情诗。此身直待老,遥想子归时。一霎春花雨,群蚁溃逃泥。”后来在写有关桃花的对联中,不知不觉竟然有许多。现摘抄集中一些有关桃花的七言联与同好者欣赏。题桃花“三千碧雨扶桥外;一瓣飞红入酒中。”题唐伯虎“十二碧桃枝上宴;三千曲水墨中流。”题大林寺“偶觉春雨如行客 ;莫笑桃花不解禅。”题桃花林“名士千寻流水韵;琼花散落小人间。”题桃根“不绕矮墙春寂寞;只知故土亦深沉。”题桃花村“桃花不避刘郎面;青瓦时磨春雨香。”我与桃花有约,看花春雨,翻书扉页,剜我诗心,种此桃核。


 

五十四



前人咏荷,诗词赋多有佳作。今人咏荷,只因内心喧嚣在上,故所见佳联甚少。我曾以避暑为主旨,自写七言咏荷1000幅,后又精选为咏荷300幅。现在摘抄集里自认为尚好的七言作品与大家分享。集句咏荷“百年心事百年客 (无名氏);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寂寞青桥终得雨;峥嵘新笔且行天。”“且随红鲤逢佳节;旋坐兰舟是少年。”“何堪流水三千影;已忘东风第一枝。”“人世轻花飞历乱;洞庭流水著清凉。”“汀飞白鹭诗先见;我有深情鱼未知。”“珠露冰凉缘叶裹;池塘岁暮只香围。”“乐府长歌流月酒;鱼州别有解诗人。”“社稷昔为天子赠;荷花今作主人开。”“池上婆娑多碧叶;人间独立始新诗。”“十万烟波为讲席;八千子弟是飞鱼。”“愿我长为秋水客;使鱼好读大唐诗。”


 

五十五



前人咏梅花诗词赋何其多,今人写梅花联亦不少。个人曾咏梅花联七十二幅,集为梅花铭,现摘抄一些七言作品,分享与同好者。“判雪前身明月夜;沉香美酒绿瑶华。”“笑酒刚肠还是热;看春冷眼渐无私。”“无忧昨夜琼瑶雪;长寄一枝儿女簪。”“五瓣飞花安若素;六朝春梦始于今。”“玉骨何堪埋雪窟;清香一任散人间。”“坐依处士情怀老;开彻九州天地寒。”“杖雪扶风期古履;摇花沾袖放寒香。”“犹以苍山存远黛;深为古道惜寒眉。”“有客淹留山雪夜;空花开到汉唐香。”


 

五十六



出乎意料,在乎情理,指的是文学思想角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比如一联题无题“上岸游鱼昔过履;隔溪芳草自成裙。”此中上联要表现对昔日青春的追忆,把游鱼比作时光之履,而且能上岸,这就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此下联虽然造成的出乎意料没有那么强烈,却也有暗示的心理作用。所以我们常说一幅七言联的佳处在哪?格律词藻都是其外衣,只有内心的意境才是真实可感。


 

五十七



七言楹联的创作条件,都说“取法于古”。事实上今人的写作水平远远抵不上前人的写作水平,很重要的因素是没有那种写作氛围和环境。或者直接说,今人的内心喧嚣比古人更多更大,静不下心写作。所谓“取法于古”,是相对意境而言。古人以山居田园为诗词乐,今人以山居田园为生活计,两者的精神基础不同,自然意境也有高低之分。在我看来,一味摩古,不若自家。


 

五十八



对于七言楹联可以用小意境作大解读。七言联的意境再怎么雄浑或冲淡等等,都是内在的意境而已,唯有解读出了意境之外的文学内容或真实情感,才是我们的最大收获,也就是有“言外之意。”初学者只观字面,中级者可味意境,大成者只观本心,自然者可得言外。


 

五十九



七言楹联的清联手法,诸如近写一联“桃花细雨六朝墨;流水清风七字诗。”此一联对仗极佳,比喻极佳,上联如山水画轴铺展开,得轻研之妙。下联流转合理,给人轻灵之感。整联读来如画如诗,清联的七言手法。细细品读,此联近似的清联版本有莫友芝题无隐精舍“入座有情千古月;当窗无恙六朝山。” 陶潭题安庆大观亭联云“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以数字词作为缓冲介词,形成语感雄浑高古或清丽雅正,再配以意境,形成可诗词可画意的成联。


 

六十



七言楹联的设问法,比如近写一联江南“陌上何人诗句老;江南一片蝶衣轻。”此一联联中做到自问自答,反而是种写法手段。问句平淡,答句出彩,写联能做到出乎意料而又在清理之中。又有“镜里中年何似我;人间花雨又一春。”也是自问自答,可以一味。设问法符合上句平淡下句出彩的写作思路,还有一种是上下联都是设问,比较有名的还数冷泉亭的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六十一



七言楹联的气质如何培养,一是文章,二是酒浆。古人常说诗酒不分家,酒以动情,诗以助兴。延伸到七言对联亦如此。要有一种诗情酒意融入其中,渐渐形成自己的文学发酵。近曾写一联“文章落拓宁无侣;杯酒淋漓自有仙。”都说诗人多情,此一联可赠李太白,可赠唐伯虎,可赠一切真性情之诗人。文章首先是写给自己的,不必迎合,不必求偶,这是为文之道。酒兴必须是淋漓,必须是豪气,必须是磊落,这是处世之道。先抑后扬,要表达的是种落拓心胸,光明正大,所以此联读来有坦坦之气。


 

六十二



楹联的魅力在于可以长久,即使十多年或二十年甚至等我们慢慢变老的时候,而只有文字依然是没有岁月的痕迹,依然醒目在自己的人生纸笺上。七言成联初写的时候可能是兴趣,接着是形式,最后是泯然。所以我对于坚持的文字一向都是报以敬畏的态度,也很俗气地说,要学好七言需要耐得住寂寞。正如我曾早期写咏鱼“渐忘他人成泡沫;不觉秋水有唇痕。”中间又有“亦从流水思沧海;不只骊龙生逆鳞。”到后来“只有初心长寂寞;才能沧海任逍遥。”光阴的磨砺换来了境界的升华。


 

六十三



佳联天成,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比如近写净土寺一联“十万白云皆净土;三千流水是知音。”得承认好联偶然成之,联语上句是作者多年前的一个句子,对仗句也是妙手天成。而今冠名用在净土寺,可谓佳偶天成,不作它想。联语充满了佛家的清净思想。所以文字也有其自己的姻缘,仿佛人间眷侣。


 

六十四



何为曲笔?七言楹联本来是直笔多些,但以曲写直,也是有一番品味的意境。比如题写半山亭联“山水何曾不满客;桃花依旧半春亭。”此联取名为半,实则不满,多有文人的思想作怪。联语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山水对人物的反馈精神作用,山水都没有嫌弃游客,桃花依旧半春亭,可见山水待人不薄。我们还有什么好埋怨山水的不足呢!这是一种高明的写法,还不露痕迹的嵌名半山亭。“曲笔为妙,生树开花。”


 

六十五



何为勾勒?如蜻蜓点水,涟漪自扩。如露珠凝雨,世界自青。如瓜藤开花,芬芳自散。如蝴蝶张翅,沧海自飞。这里需要一个笔力的轻重,角度的远近,意境的高低,生活的感悟,初心的坚守等等因素平衡。比如近写西湖一联“流水鱼飞春夜月;东风人在木兰舟。”附带赏析:简洁明了,清丽如画,写景中常有说“轻轻勾勒,本色当行。”联里用诗意的想象,词意的凝视,通过上联动态和下联静态的对比,使得印象深刻,给人唯美享受。


 

六十六



七言楹联与诗词的关系不断,且相互影响。诗中可以有联,词中亦可以有联。曾写过不少诗词,比如鹧鸪天“四月春风碧柳条,青青草没路遥遥。十年灯候家乡月,一夜风吸沧海潮。强自笑,暗樽消,落花风雨寂寥寥。眉间不解重来醉,直梦阿娘唤我娇。”且从其中抽出两句自为七言联“十年灯候家乡月;一夜风吸沧海潮。”又比如鹧鸪天江南梦“行遍江南梦已经,小桥流水剪圆萍。女儿心似灯笼亮,烟雨巷同杨柳青。篙隐约,枕温馨,乌蓬船睡忘飘零。浮生只愿诗名搁,一朵桃花昨日醒。”且从中抽出两句为七言联“女儿心似灯笼亮;烟雨巷同杨柳青。”所以说诗词联都是文学载体方式,其本质意义是有相通的。


(作者简介:网名:三少爷的微笑,真名罗增富,80后,福建人氏,曾任联都论坛主持,现为初心联社网校创始人及校长。从事网络楹联诗词教学十余年,擅长楹联诗词初、中、高三级教学。作品有成联20000幅,诗词3000首,2008年与联都站长潇湘妃子合作编辑出版过《网络楹联鉴赏大典》,2009年自己出版楹联专辑《木刻的青春》,现有待出版的楹联诗词专辑《联圣集》近150万字。)


联圣三少   联圣三少    2020-07-20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U1NTcxMA==&mid=2247484364&idx=1&sn=d364632d5a997e7fd4986ac961a4b293&chksm=e892561ddfe5df0ba05c67edcc0f9392a43914c8c28b826fb1d58e8cc07fe211c651b34272bf&mpshare=1&scene=22&srcid=0723tghj6XCWYTRVYJJxF0q2&sharer_sharetime=1595492053896&sharer_shareid=fb91c1eeeecea763daad9768f80cbf74#r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