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矞散文】说“曺”

标签:
曹矞散文说“曺”语文随笔散文佳作商洛作家 |
分类: 随笔杂谈 |
说“曺”
曹
2015年6月某日,山阳县政协、县文联组织我县杨品国、宋本省、司正博、徐文友、陈静等书画家莅临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书画艺术家进校园”活动。青年书法家、山阳中学教师司正博赠我一幅墨宝,一张宣纸上书“文以载道”四个大字,其下书写一行小字“曺矞老师教正乙未年司正博书”。整幅字笔力深厚,遒劲老道,十分耐看,不愧为青年书法家。司老师一挥而就,我深表赞赏,立即称谢。随之,我和他在胸前拿着这幅墨宝合影留念。
当时,有许多师生在一旁观赏。其中一个学生小声问我:“曹老师,书法条幅上的那个“曺”字少一竖,是不是写错了?”我告诉他:“没有错,这个“曺”是个异体字。”
“曺”这个汉字,也许很多人不认识。由于非常罕见,不仅是中学生不认识,而且恐怕连很多成人也不认识。看来,我有必要写篇短文,来说道说道。
曺,汉语拼音为 cáo,同“曹” ,唐宋时期“曹” 的异体字,现多用于朝鲜汉字。例如韩国歌手曺圭贤。
关于“曹”的意义:
①等;辈。尔曹(你等,你辈),吾曹(我等,我辈)。②周朝国名,在今山东西部。③姓。曹姓,中国姓氏之一。④名词。曹,可以指先商君主;曹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即周国) 。⑤官署类名。西汉民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其长,称仆射,余四人分四曹办事。东汉尚书增至六曹。魏、晋时迭时增减,最多时达三十五曹,而尚书仅五六人,乃以一尚书辖数尚书郎,尚书郎各主一曹。此即“五曹尚书”“六曹尚书”之由来。此曹后演为部,六曹尚书即六部尚书。尚书郎所主之曹,即以后部内之司。地方州郡亦有曹,如户曹、贼曹等,略当近现代机关之科。隋文帝开皇三年(583),诏佐官改“曹”为司,如司户、司法等。此后地方政府不再用“曹”。
古代官署类名,举例印证:
⑴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如: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⑵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如: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⑶ 管某事的官职。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总之,“曺”是古代“曹”的异体字,今属不规范汉字。书画艺术可用,一般禁用,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