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配乐散文 兰亭流芳溢书香 作者曹 矞 诵读渺邈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文学档案 |
兰亭流芳溢书香
曹
兰亭,聚千年山水之灵气,积千年岁月之精华,传千年文人雅士之佳话。兰亭雅集,书墨流香,被 后世文人墨客 纷纷效仿,引 无数后人慕名向往。
兰亭,栖之于水灵江南,画一般美丽,诗一般隽永,外秀慧中,实在太完美了。山水兰亭之灵秀,与其内在意蕴完美融合,妙境天成,意境绝美。
兰亭,如空谷幽兰,绽放魅力,清香四溢。飘逸着江南水乡独有的风姿韵味,氤氲着江南烟雨美丽迷人的诗意,散发着美女一般含蓄诱人的气质。
兰亭之美,是永恒的,随着千年沧桑岁月,如兰溪水潺潺流淌。只在瞬间,梦里依稀如同书圣王羲之一道游玩于兰亭。一见如故,亲切交谈。我们看着秀丽的书法,听着清爽的笛音,赏着美丽的风景,无不赏心悦目。那景色之美,那文人之亲,那赏心之乐,无可掩饰。真正是相见恨晚,依恋如许,思绪如水。
兰亭,仿佛从中学教科书里认识王羲之那天起,就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无数次的梦境里,走入烟雨蒙蒙的兰亭,与古代圣贤幽会,时而曲水流觞,吟诗作文;时而聆听仙乐,谈古论今;时而遣兴散怀,怡情山水……
鹅池,水盈盈,如美目兮,清澈动人。流觞亭,古朴而苍凉,亭前一弯明净,如明镜,熠熠生辉。溪畔有青石叠垒,自自然然,绝无人为雕琢之痕迹。雨点落入水中,宛如粒粒晶莹的明珠,溅起丝丝涟漪,激起了我心湖情感的水花。此景此情,难免不让人忆起那“曲水流觞”、“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优雅动人的画面。一千多年前的那一幕,仿佛又在眼前溪水亭旁一一再现。
“曲水流觞”是兰亭著名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字。它仿佛显现出王羲之当年在《兰亭集序》描绘文人雅士欢乐盛会的景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它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非常著名的人文典故:永和九年春天,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他邀请的40多位文朋诗友在兰亭修禊,饮酒赋诗,谈古论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美酒,让盛酒的酒杯从曲水上游缓缓漂流而下。酒杯漂到谁面前停住,谁就要饮酒作诗。如果作不出,就要罚酒三觥gōng
兰亭盛会描写的是一幅大同世界安详自得的生活情景,是政治和道德两种理想的完美结合,表现了古人对崇高人生的憧憬和向往。兰亭修禊,兰亭雅集,实在是个无意间的壮举,它开启了中国山水园林、山水文学、行书书法三大艺术门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兰亭文化。后来,兰亭文化竟成了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兰亭啊,你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水竹林的清幽明净,更在于历史文化的悠远深厚。 “竹荫满地清于水,兰气似风静若人。”东晋时代那次文人雅集,令后人仰慕仿效不已,意义极其深远。王羲之在此书写的那篇《兰亭集序》,使兰亭天下闻名,千古流芳。那篇美文短小精悍,字字珠玑,脍炙人口,让人过目不忘。文中那些意蕴丰厚的精彩语句,倾注着一代文人对生命的理性思辨和深刻感悟,永远闪现着璀璨耀眼的哲理光芒。那文韵墨痕里,透露出平和自然、遒美健秀、委婉含蓄的书法风格,流溢着入木三分的遒劲之美,更是蕴涵着丰厚深远的人文精神。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句来赞美王羲之高超的书法艺术。正因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兰亭碑帖成就了王羲之书圣之美名,更使其书圣美誉流传千古,就连王羲之他自己恐怕也是始料未及之事。
兰亭,你轻扬着独特的清幽诗意,你浸染着千年不竭的古朴雅致,你蕴涵着当年书圣吟风咏月所留下的千年醉书。你的纯净,你的诗意,你的雅丽,是感人肺腑的,是亘古不变的。
兰亭,你融灵秀的山水风光、独特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蕴含丰厚,品位高雅。你美丽无比,魅力无穷;你香远益清,千古流芳;你令人仰慕,心向往之。
兰亭,你的恬静淡定,你的洒脱飘逸,你的清纯空灵,你的美妙诗意,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美不胜收,令人陶醉。这不正是我们人类一直孜孜追求的美丽境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