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矞散文】眼的真谛
(2013-03-08 15:42:00)
标签:
曹矞散文眼的真谛陕西文学商洛作家群散文作家 |
分类: 随笔杂谈 |
眼的真谛
曹
眼是什么?关于眼,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教育家说:“眼是我们观察事物、认识世界和探求真理的主要工具。”
医学家说:“眼是我们检查病人病症时必须要仔细观察的重要部位。”
生物学家说:“眼可以反映出人的生存状态。”
道德家说:“眼可以本真地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军事家说:“北斗导航系统就是中国观察世界的一双敏锐的眼。”
不同类型的人都有自己的说法,不一而足。但是,对于眼,应该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不妨顺藤摸瓜,大致探究一下。
慈祥的眼,必定是一颗仁慈之心,一颗和善之心,一颗博爱之心。这样的心,让别人温暖,也温暖着自己。这样的眼,给人温暖,给人鼓励,给人力量。因为有着一双慈祥的眼,便有一颗清澈如水的心,那眼神里始终透着关怀与温馨,将希望与美好传达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然而凶恶的眼,那是这个世界上最丑陋的眼神,隐藏着的是一颗见不得阳光的邪恶之心。它让人捉摸不定,防不胜防,也不得不让人时时提防,处处戒备。因为这种小人之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了一堵堵无形的墙,隔绝了世间许多美好,留下些许无奈的遗憾。
当然,也有一种表面和善却包藏祸心的眼。这种小人中的小人,更能麻痹人们的防备之心,更具有诱惑性和杀伤力,因而也更为可恶可怕。
故此,眼的内涵在于以眼可观人心世态。拥有仁慈和善的眼,就有了和谐快乐,也就拥有了纯真与美好。
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多对眼睛的描绘,往往提到“水汪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这样的诗句:“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清扬”是水汪汪的意思,以汪汪的清水比喻灵动明丽的眼睛。晏几道《采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以“千斛明珠”比喻明洁灵动而温情脉脉的眼神。唐代李贺《唐儿歌》中有“一双瞳仁秋水”,以秋水比喻明洁的眼池。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 以“琉璃瓶”、“秋水横波清”比喻明洁而灵动的眼睛。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以“秋水、寒星、宝珠”比喻明澈有神的眼睛,以“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比喻又黑又亮的瞳仁。曹雪芹《红楼梦》对美女眼睛的描写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眼如水杏”(薛宝钗)、“一双丹凤三角眼”(凤姐)。写众女子时经常用“眉蹙春山,眼颦秋水”来描写眉眼特点。可见,中国传统标准以杏仁眼、丹凤眼,以灵动有神韵的眼睛为美。美人的眼睛如秋水,似秋波,灵灵有神,楚楚动人。
众所周知,诗有诗眼,文有文眼。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此看出来。请看中外名人关于眼睛的名言警句吧: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普罗帕柯斯说:“眼睛是首先宣布温柔的爱情故事的前驱。”
莎士比亚风趣地说:“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韦尔连则说。“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普洛丁如是说。
千姿百态的眼,有着成百上千的内涵。将伤心和冷淡写在眼里,也许是一种无能,一种自封;将悲观和愤怒写在眼里,也许是一种无奈,一种抗争;将乐观和进取写在眼里,是一种自信,一种勇敢。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勇者,当如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置生死于度外,且具有险中求胜、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其实,眼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还是诗人顾城说得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