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沉思
(2010-09-27 10:51:19)
标签:
汨罗江楚国屈原端午节怀古抒情 |
分类: 怀古抒情 |
汨罗江沉思
曹
今天,我站在了汨罗江岸边。江风送爽,艳阳高照。江水,浩浩荡荡,咆哮着,呐喊着。一如两千多年前,雄浑,悲壮,怒吼。在阳光下翻卷出一片愤怒,一片金戈铁马之声。
导游说,这里就是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心里,悚然一惊!两千多年前,就在这儿,一代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心碎泪干,怀抱石头,纵身跳进这滚滚的汨罗江,毅然决然地结束生命。只是他也不曾料想,他这么纵身一跳,竟然升华了他的人生。他的伟岸身躯,儒雅风度,至今依然卓立在这儿,永世不灭。历史啊,在那一刻,也禁不住浑身发抖,泪痕淋漓,呜咽悲泣……
那纵身一跃,以汨罗江作为生命的终结与归宿,最为悲壮!以滔滔不绝的怒江作为自尽的背景,实在惨烈!
蓦然间,我的眼前仿佛奇迹般地出现了屈原清癯的形象。他年迈憔悴,披头散发,每天在汨罗江畔长堤上行吟,嘴里喃喃地叨念着两句诗。
屈原茫然不知所云,睁大眼睛看着渔夫,仿佛站在面前的不是他时常见面的老渔夫,而是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渔夫毫不理会,煞有介事地说:“三闾大夫!这心固然要端正,可太正了不好,实心眼更不好。国有君,家有主,人有心。没君没主没心,就没个准绳了。这心是人的主见,可既要有心,还要有眼。有心没眼等于没心。心要偏一点,眼要多一点,你说是不是?”
屈原诧异地说:“阿公,你这是在看相吗?”
渔夫只管自己说话,“我的这颗心可没有你那颗心端正。”他干咳了几声,停顿一会儿,接着说,“你一贯主张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可什么是方,什么是圆,你能说得清楚吗?比如我的那条小渔船,你说它是方还是圆呢?”
屈原苦笑着,他笑渔夫竟拿他当孩子。此时,渔夫进一步激将他,说道:“我料定你说不清楚,还是让我说给你听。”
渔夫一反常态,他清了清嗓子,竟放开歌喉唱起来:
渔夫正色说:“三闾大夫,恕老夫直言,你想分个清楚,可谁给你说个明白呢?”
屈原斩钉截铁地说:“我宁肯跳进这汨罗江中,葬身鱼腹,决不跟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
渔夫不置一词,驾着船,唱着歌,离他而去。
后来,屈原果真践行了他自己的诺言。他怀着“美政”理想,无奈山河破碎。他悲愤欲绝,毅然以身殉国。他是在多么无奈、多么悲愤的时刻做出痛苦抉择啊!他一定非常痛恨靳尚和郑袖之类的奸臣贼子,也肯定怨恨楚怀王不听他的劝阻,为何执意入秦落了个客死异国的可悲下场,使得秦军挥师南下攻破郢都,楚国在风雨飘摇中走向了灭亡。跳江自尽那一刻呀,他心中究竟有多少愁多少恨,谁人能说得清楚?那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个“愁”字了得?!恐怕连滔滔不绝的汨罗江,也载不动他心中的那些愤怒、怨恨和忧愁。
清江一瞬,楚国历史,画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也划上了一个爱国英雄生命的休止符。
此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无论长城内外,还是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挂着菖蒲和白艾,避邪驱鬼,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甚或划龙船,赛龙舟。这就是中国的端阳节,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以此寄托年年岁岁对屈原无尽的思念。
江风清爽,江水滔滔。岸边,依稀可见,一个清癯儒雅的老人,在徘徊,在寻觅,在歌吟……那也许是历史遗留下的剪影。
汨罗江,依旧在翻腾着,在咆哮着,在奔流着。仿佛是从历史深处一路奔腾,滚滚而来,一直奔流到现在,并奔向未来。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在一摞摞汗青史册中,“屈原”二字早已融入一个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