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叫冲淡
(2009-05-29 10:46:45)
标签:
散文文艺随笔冲淡诗境静穆淡泊艺术境界 |
分类: 文艺随笔 |
有一种美叫冲淡
曹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世上有华丽之美、朴素之美、含蓄之美,也有雄壮之美、婉约之美、典雅之美,还有清纯之美、神秘之美、原生态之美……
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可你知道吗?有一种美叫冲淡。
其实,冲淡之美,古已有之。它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更不是今人的独创。
《二十四诗品》中,冲淡是和“雄浑”相并列的一种重要诗境,它与雄浑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互补充的。二者虽有着不同的美学风格和特质,但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色方面,则还是一致的呢。若将其相比,就不难发现:雄浑之美刚中有柔,而冲淡之美柔中有刚。雄浑之作往往气魄宏大,沉着痛快,而冲淡之作常常冲和淡远,优游不迫。
古人认为,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契而得,决非人力之所能致。诗人偶然遇之,心目相应也。
明人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绝去形容,独标真素,此诗家最上一乘。”可见冲淡之境全在心领神会,而不落雕琢痕迹。
要论冲淡之诗境,当以陶渊明、王维诗作为最。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真实生动,意味深远,情、景、理三者浑然融为一体。他的诗多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无华,真率自然,没有丝毫斧凿痕迹。虽然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闲适的心境和情趣,但是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并非缺少艺术提炼,而恰恰颇见艺术功力。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虽只着一“贮”这个平常字眼,但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仿佛是可以贮存的,是随时可掬取的一瓮清泉。这恰如农人自酿的苞谷酒,已是陈年佳酿,饮之,初入口极其平淡,但愈品味愈觉其味儿醇厚香美,后劲十足。
在《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中的犬吠,树头的鸡啼,而且欣赏到了由这一切所构成的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联想到了诗人为保持高尚节操志趣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种执著追求与污浊官场相对立的一种自由自在、悠闲宁静的生活方式。显而易见,诗人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之中含有不平凡的思想意境,透过人人可见的普通事物,表达高出世人之情,写出情、景、理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看,诗人已将自己的心与客观环境的“山”悠然相会,融为一体了。那吐蕊的菊花,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诗人的心空构成了一片美妙的风景,蕴藏着人生的哲思。这是一种平和淡泊、与世无争无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整首诗作呈现出清明淡远的纯净意境。
这就是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一大贡献: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创造了这种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冲淡,即冲和淡泊也,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着闲、静、淡、远的特色,他不愧为冲淡派大师级人物。请品味他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瞧,冲淡之境里,却蕴含着浓浓的情思。外表似淡,实则情味浓极。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莫不如此。
这里,全然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世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有的只是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并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
显然,大自然已被诗人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境。同时,诗人也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当中,追求天人合一、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致。
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更不是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晶,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罢了。
2010年1月6日,散文《有一种美叫冲淡》发表于《教师报》B3版“品位”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