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味 爱 情
(2009-05-25 15:57:14)
标签:
旧作新贴散文品味爱情择偶标准婚姻 |
分类: 心湖泛舟 |
品 味 爱 情
曹
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认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都只能算半个人;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合起来,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要不张贤亮怎么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呢?换句话说,女人的一半也是男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分为二以后,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上急切地寻找着另一半,渴望追回失去的另一半自己。这样就诞生了人类的爱情。
人类是一种需要用爱情去喂养和滋润的动物。当人跨进青春期以后,随着身心逐渐发育成熟,渴求异性的愿望似地下泉水汨汨而出。起初对爱情懵懵懂懂地憧憬和向往,发展到后来渐渐地明晰起来,强烈起来。人在青少年时期,总是希望有朝一日在某个地方能有一个意外的惊喜,逢着一个梦寐以求的白马王子,或是丁香一样的姑娘,与他(她)相识相爱,共迎人生的一切风雨和坎坷,决心把两个人的爱情合奏曲谱写得圆润高扬,缔结一段令人羡慕不已的今世缘。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他(她)总在梦中飘过,演绎成一篇篇纯洁美丽而又神秘的爱情童话。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本人虽不敢完全苟同,又觉得似乎有点道理。因为即便是曾经缱绻缠绵火热高温的情侣,经过几年的朝夕对晤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会在时间这个无敌的对手面前败下阵,变得厌倦乏味起来。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是现代文坛的一段佳话。他俩结合的本意是追求高质量的爱情生活,可是婚前惊世骇俗的浪漫和追求的执着,却被婚后婆婆妈妈的日常琐事和不甚和谐的性格所磨灭。到后来徐志摩临死之前,他俩的爱情已有很深的裂痕。由此可见,哪怕是刻意追求,爱情也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这并不等于世间就没有真正的爱情。“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正的爱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纵观人类世界,爱情的典范不计其数。马克思与燕妮,周恩来与邓颖超,鲁迅和许广平,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还有那周文雍与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谁能否认他们的爱情是纯真圣洁的呢?
真正的爱情宛若真金不怕烈火的焚烧冶炼,可是大部分人的爱情却未能经得起时空的考验和琐碎生活现实的锤炼。大多夫妻,自以为婚后就是自家人,不必客套礼让,熟不拘礼,亲不见怪,有意无意言行伤人,渐渐忽视了对方的许多情感需求。有的总想压制对方,独揽家政大权;有的鸡蛋里挑脆骨,百般挑剔指责;更有甚者,常常把琐碎生活中的诸多不愉快带进夜生活之中,无视对方的情感需求和生理要求。这样,一次次控制与反控制,改造与反改造的夫妻之战终于酝酿爆发起来,或者短兵相接,一片狼藉;或者谁也不理谁,打起“冷战”;或者三十六计走为上。究其结果,谁也不是胜利者,受伤是彼此的,就像物理学中讲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那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久而久之,爱情就会出现可怕的阴影,生活会越来越变得平淡乏味,不知不觉地入了爱情的“厌倦期”。如果双方不能及时反省,不断改造,悔过自新,以弥补过失,就可能进入爱情的死胡同。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爱情好比围城一样,城外的千方百计想进城里去,城里的人则想方设法突出重围,冲出城外。许多人都觉得现实的爱情犹如一只鸡肋,食之无肉,品之有味,弃之可惜。其实,幸福和谐的爱情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夫妻双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不断调适。对于非本质的厌倦,应有一种知足常乐的心理。这样,你才会倾心经营自己的爱情,自觉地为你的爱情充电。培育爱情也像养花一样,要根据不同的花不同的习性去精心呵护才行,而不能老是东张西望,老拿自己的一半与别人的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还是别人的好。总而言之,用一句现成的流行歌词来说,那真是“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爱情啊,爱情,这“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择偶标准,按图索骥地四处瞎找。实际上,真正的爱情根本无需任何标尺和理由,是无条件的投降,更是最圣洁的投入、无私的奉献与牺牲。正因为如此,恐怕多半的爱情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当对爱情的期望值高于生活所能赋予的幸福时,爱情永远只是在远方向你招手的海市蜃楼。
问世间情为何物?怎恁般让痴男怨女们为你黯然伤神落泪?啊!爱情如出土之文物,既古老又新鲜;爱情如一棵洋葱一片一片地剥下去,总会有让人流泪的时候;爱情如瓷器,碎了呀实在难以复原。
人之一生的爱情,不论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若问爱情何滋味?其必曰:农夫山泉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