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的耳目

(2009-04-21 19:52:34)
标签:

小小说

学校教育

校园生活

耳目

班主任

管教学生

文化

分类: 人世百态

20091月,小小说《班主任的耳目》发表于陕西《幽默讽刺·精短小说》2009年第1期。2010年5月,入选《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

 

班主任的耳目

/ 

 

王老师从教多年,先教小学,再教中学。他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经验自然是相当丰富,几乎年年被评为县乡校优秀班主任。他当班主任有绝招,绝招之一便是善于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耳目”。

耳目,就是耳朵和眼睛。王老师觉得呀,要使自己耳聪目明,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动态,就须培养可靠的“耳目”。好让他们代替班主任观察和了解情况,随时反映班上的各种信息,以便班主任有效地掌控班级。

可也正因为王老师书教得好,班主任又当得好,学校提拔中层以上领导的好事仿佛与他绝缘似的。倒是那些教书不咋样,班级管不好的老师,奇奇怪怪地常常被提拔重用。王老师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许多同事替他抱不平。

这不,转眼新学年又拉开了序幕。在学校学年初分工会上,王老师无一例外的安排了班主任。他可是学校年龄最大、最有资历的老班主任了。

王老师有时想,当班主任就当班主任呗,反正在学校里,即使熬上了,当个校长什么的,又能咋的,不还是那么一回事儿么。

王老师这么想了想,心里也就坦然多了,没有多少怨言地接受了当班主任的现实。

王老师接手的是高二的班主任。开学没几天,他就摸底选定了班组干部,并召开班组干部会议,明确各自职责,提出要求。随之,开展为期两周的纪律整顿活动。

与此同时,王老师按照惯例,在班级里秘密培养安插了10来个“耳目”。有的监察干部情况,有的负责某一专项事务,有的只是一般性的反馈信息。实行单线联系,秘密行动,要求随时随地反映班级各种情况,尤其是各类违纪事件。

这些“耳目”们,还真像是搞地下工作,军统特务似的。

不过,这种做法还真是有效,仿佛班主任就是神通广大的孙行者,无时无处不在,无事不晓。谁在谈恋爱,谁沉溺网络,谁赌博打架,谁打碎了教室玻璃,谁迟到旷课……王老师没有不知道的。总是在某些关键时刻,如神兵从天而降,避免了许多事态的发展与恶化。

在学校里,学生不怕校长,不怕任课老师,却最怕班主任。俗话有云:“县官不如现管。”所以学生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大多很乖,教学秩序井然,可是在一般任课老师的课堂上,就不那么乖顺了。严重的时候,老师根本无法讲课,教室里犹如菜市场,纷乱吵闹一团糟。

一天,王老师得到密报。在一位新分配工作的女老师英语课堂上,班上一个男生不仅老握着同桌女生的手不放,而且趁老师在黑板写字之际,竟然亲吻女同桌,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还趁机吹起了响亮的口哨。等老师转身询问怎么回事,却无人回答,问不出所以然来。英语老师深感无奈,只好不了了之。

王老师知道这个事情以后,立即把这两个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严厉进行批评,让其写深刻的检查,作出保证,并要求在全班整风班会上作检讨。明确警告如果再犯,找来家长协助处理,甚至勒令退学。

经过严格管教之后,班风明显好转,胆大妄为的学生收敛了。

可是,时隔不久,一个“耳目”回报说,班上一个女生怀孕了,正急得直哭,不知如何是好。王老师心想,肯定是早恋惹的祸,这可不是一件等闲视之的小事情。

王老师立刻警觉起来。他想对于这件事,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冷静妥善地处理。处理不当,不仅两个孩子将会失学,而且学校声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经过一番调查了解得知,该女生本是在校住宿生,开学初交纳了住宿费,却偷偷跑去校外租房住,这个乱子就是在校外住宿时给弄的。

怎么办?通知不通知学生家长呢?

王老师考虑了很久,果断决定必须让家长知道,与家长一块儿共同商量解决。于是,他分别给双方家长打电话,让他们迅速到校。

家长到校以后,王老师原原本本地说出事情。双方家长开始很是激动,声言不让孩子读书,领回去算了。王老师只得又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等家长冷静下来,最后商量,达成协议:让怀孕女生秘密去医院打胎,请假休养一段时间,再返校就读;让男方家长给女方付出一定的精神补偿费。

这件事情就这样绝对保密地妥善处理了。

没过两周,一天深夜十一点左右,又一个密探发来短信,说是在男生公寓楼306号宿舍,两男生正在打架。王老师及时赶到,迅速制止了一起学生恶性斗殴事件。

期中考试刚过,一女生报告,宿舍的一个女同学和高一新来的男老师在谈恋爱,她常常在下晚自习后到校外和那个老师幽会,很晚才回宿舍就寝。

王老师听到这个事情,觉得非常棘手。他考虑再三,决定不急于找女生谈话,得先寻那位老师谈谈再说。

可谈过之后,收效甚微。不但没有什么效果,那个老师不知从哪里了解到情况,反而跑到校长那里告一状,说王老师采用“耳目”,干涉他人的隐私。

王老师因此而受到校长的一次诫勉谈话,心里很是窝火。

此后,王老师就纠正了错误,不再使用“耳目”了。他所负责的班级自然就乱得不成样子,有几次好险出了人命案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