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茅盾小说艺术比较观(下)

(2009-06-03 16:17:31)
标签:

王跃精读书

原创

鲁迅、茅盾小说艺术比

分类: 门外乱弹

鲁迅、茅盾小说艺术比较观(下)

 

★人物塑造与技巧运用。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和出发点去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标志之一。鲁迅和茅盾作为现代文学大师,在为文学殿堂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同时,积累了许多非常丰富珍贵的艺术经验:

1.典型化。

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是现实主义小说的鲜明特征。人物形象的典型化过程,就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不断分析、积累,“去粗取精”的过程。正如鲁迅所言:“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肤色。”(14)茅盾也曾说:“成功的人物描写,决不是单依了某一个人作为‘模特儿’。比方说,要写一个商人罢,应当同时观察了十几个同样的商人,加以综合归纳。”(15)在典型化的过程中,鲁迅和茅盾决不仅注重人物的性格、外貌、命运等表层现象,更注重挖掘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诸如“狂人”、阿Q、祥林嫂等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都深入地渗入到了他们的个性之中:正是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使他们命运坎坷、流离失所。茅盾对这点尤其注意,在《读〈倪焕之〉》一文中提出三点主张:塑造人物形象时,一要表现“时代空气”;二要表现“时代给予人们以怎样的影响”;在要“表现人们的集团的活力又怎样地将时代推进了新方向”。纵观茅盾笔下的人物形象,诸如林老板、老通宝、静女士等,其时代色彩都非常浓厚。鲁迅、茅盾将人物形象融入时代感这个大背景中,使得人物形象厚重、丰满、真实,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2.心理描写。

鲁迅和茅盾都非常重视心理描写,都把心理描写当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强有力的手段。二位大师在继承传统的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心理历程的方法的同时,又吸取国外的现代小说的心理分析方法,在心理描写的过程中加入了幻觉、梦境、潜意识等内容,扩大了心理描写的广度箕 深度。鲁迅的《狂人日记》、《白光》,茅盾的《蚀》三部曲等都是心理描写的典范之作。加大心理描写的比重,有利于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样的精神面貌,更加优化了文学的表现功能。

3.白描。

中短篇小说由于片幅限制,不可能对人物的外貌进行过多细致入微的刻画;另外,读者(尤其是我国的读者)也不习惯那些沉闷冗长的外貌描写,因而采用白描这种“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写作”(16)方法成了鲁迅和茅盾等众多作家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但娴熟自如的运用“简练单纯”的文字传神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并非易事。鲁迅曾提出著名的“画眼睛”法:“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17)鲁迅的这种方法在其作品中行到了出神入化的运用:如《祝福》中祥林嫂的“眼睛”: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顺着眼,眼角上带着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抬起没有神采的眼睛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在外貌描写中着重刻画眼睛,以此来反映祥林嫂悲惨坎坷的生命历程,所取得的艺术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茅盾也强以称得上是善于白描的高手,往往只须三言五语,甚至只有几个字,就能使人物凸显出来,活灵活现:

“‘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绍兴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大襟,弯着身子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

★结构布局与作物出路。

     鲁迅的大部分作品结构都是封闭型的。如《孔乙己》、《白光》、《在酒楼上》、《风波》等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或是以死终结,如陈士诚和孔乙己;或是醒了无路可走,如吕纬甫,这些年“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或是像《风波》所叙“辫子”事件,从风波起,到风波散,一切都跟原来一样。茅盾有些作品也是封闭型的,如《林家铺子》,林老板最后虽然“逃走”了,但铺子倒闭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他怎能东山再起呢?又如《春蚕》,丰收成灾,老通宝一家忙碌丰收的结果是背了一身债,似乎生活真是把他们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如,《小巫》中的菱姐最后身中流弹,悲惨地死去,终于离开了那个可怕的世界。

与传统文学封闭型结构相比,鲁迅和茅盾的作品多了一层悲剧色彩,大都有着“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的意思。这些作品看上去虽然没有给人以希望,但却暴露、警醒和激励人们去奋斗去反抗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鲁迅和茅盾的作品结构当然不止这些。鲁迅尚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另一类型的作品。这些小说的结构不饰雕琢,浑然天成;看似随意的结构加上诗意的语句,给这类小说罩上了一层散文美。而茅盾尚有《报施》、《某一天》、《蚀》三部曲等大量开放型结构的小说,小说虽然结束了,但人物、情节远未结束,让读者去回味、去深思。如果说封闭型结构相当于“。”的话,那么开放型结构就相当于“……”。鲁迅和茅盾的别具一、多样化的小说结构,使中国现代小说从总体上建构各种框架成为可能,从而为现代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鲁迅和茅盾杰出的小说成就给现代中国小说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提供了较高的起点。他们将永远给人以启迪,以深思,以回味。

 

(注:这是笔者的自考论文。当时光阅读鲁迅和茅盾的小说、以及查资料做笔记,就用去了一个多月时间,具体写作,又是一个多月;现在看来,时间仍很仓促,离尽善尽美仍有很大差距;尽管指导教师——山西师范大学唐长殿教授认为可以,但我自己仍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因而发在博客上,一是想抛砖引玉,二是想把一问题继续引向纵深。文中的注释、参考文献因无关大体,所以一律略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