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谈红楼年夜饭不吃饺子合欢宴

(2025-01-17 14:47:43)
标签:

红楼梦

年夜饭

不吃饺子

饮雄黄酒

合欢宴

分类: 西溪泛红

笑谈红楼年夜饭  不吃饺子合欢宴

  土默热

要过年了,就应时应景谈点关于过年的红学话题吧。《红楼梦》书中描写过年场景的文字不算多,只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集中写了一次。什么祭宗祠啊,发年物啊,送年礼啊,压岁钱啊,贴对联啊,换门神啊,油桃符啊,放鞭炮啊,年夜饭啊,吃年酒啊……,巨家大族过年的种种热闹繁华场面,书中写的很是周到齐备。有关《红楼梦》书中宁荣二府如何过年的话题,过去红学家们研究的很周到很全面了,而且多是谈旗人家庭如何过年,虽生花妙笔多多,但也矛盾重重,无法自圆其说。老土就不想拾人牙慧重复这些陈谷子烂芝麻话题了。

今天老土就想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谈一谈《红楼梦》中荣国府除夕夜如何吃年夜饭的问题。书中写道:除夕祭宗祠后,贾敬、贾赦带领诸子弟,男一起,女一起,分别向家族的最高长者贾母行礼。受礼散钱之后,开始了全家的“合欢宴”。务请朋友们注意,《红楼梦》写的年夜饭叫做“合欢宴”,这个合欢宴可不是男女结婚时的“合欢”之意,也同基督徒的“合欢宴”没什么关系,而是除夕夜合家团聚欢乐的意思,也就是俗称的年夜饭或分岁酒。书中描写:合欢宴摆上来后,首先是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然后在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酒菜,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共同享用。

荣国府的年夜饭即合欢宴酒席上,什么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都有,就是没见到中国人年夜饭传统必吃的饺子。《红楼梦》书中关于贾府过年的种种描写,根本就没有涉及到饺子,什么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一整套程序,故事里连一个字也没提。《红楼梦》作者似乎对饺子这种食品根本就不感兴趣,书中详细描写了“茄鲞”、“野鸡瓜齑”、“鸭子肉粥”等那么多精致食品,但基本上不提饺子。只在第四十一回写道,丫鬟给贾母送来的食盒内,装有一碟油炸的螃蟹馅小饺,贾母嫌油腻没吃。这其实是一种油炸的小点心,与传统意义上过年吃的水饺不同。

《红楼梦》书中贾府的年夜饭不吃饺子,说奇怪也不奇怪。其实从古至今年夜饭吃饺子只是我国北方的传统习俗,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特别是江南各省,历史上并没有除夕夜必须吃饺子的规矩。旧时江南人除夕夜吃年夜饭,最主要的不是吃饺子,而是饮屠苏酒,故而将其称为“吃分岁酒”。唐代顾况《岁日作》:“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宋代苏辙《除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陆游《除夜雪》:“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写的都是除夕夜吃年夜饭首先要饮屠苏酒。

《红楼梦》贾府除夕夜的“合欢宴”,第一道程序就是“献屠苏酒”,这正是江南传沿千年的吃分岁酒习俗。由《红楼梦》过年不吃饺子饮屠苏这件小事,也足证书中表现的是江南世族文化,而不是北京旗人文化。主流红学硬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贫居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曹雪芹虽穷愁潦倒,但毕竟是旗人出身,按旗人规矩年夜饭必须吃饺子,而且必须是全家人亲手包饺子。这个规矩延续已久,不仅平民百姓,连王公贵族也不例外,慈禧太后大年三十也要亲自动手包饺子。任何旗人家庭绝无可能有除夕夜摆“合欢宴”、喝屠苏酒的经历。这种年俗,江南杭州的汉人洪昇写得出,北京旗人曹雪芹写不出。

从胡适大师开始,红学界把《红楼梦》当做江宁织造曹氏家族兴衰史的研究已经百年之久了,好多著名红学家都按照北京西山那个破落八旗子弟曹雪芹的生平推测,说什么《红楼梦》写的是“旗人生活”,《红楼梦》是“京味小说”。其实仅凭荣国府年夜饭不吃饺子饮屠苏这一点,就足以否定红学家们所猜的笨谜了。如若不信,您不妨冒冒失失在北京胡同里找几家旗人后裔家庭问一问,你们家祖先过年不吃饺子喝雄黄酒吗?如果不挨一个大耳光才怪呢!旧时在北方居民尤其是满族(旗人)风俗中,黄酒一般是做“药引子”用的,雄黄酒本身就是药材,你说他们过年全家老少吃药,他怎能不恼你?

不仅是过年不吃饺子这件事,红学家们推测《红楼梦》写旗人生活的种种所谓“证据”,其实都是不成立的。例如某老红学家说,贾宝玉把王熙凤称为“姐姐”而不称“嫂子”,这是旗人“呼嫂为姐”的习俗。其实书中写凤姐是宝玉之母王夫人的娘家侄女,本身就是宝玉的亲表姐,旧俗称呼先叫后不改,凤姐嫁贾琏后,宝玉继续称其为姐姐很正常。宝玉对李纨、尤氏都呼为嫂子,从不称姐姐,就是和旗人习俗毫无关系的明证。另外红学家们说贾母去世后,宝玉吃贾母灵前供奉的“克食”,这是旗人风俗;但这是《红楼梦》后40回中写的故事,红学家都认为后40回不是作者原创,如何能做“证据”?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过年话题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这首著名的《元日》诗,表现了除岁之际换桃符,饮屠苏,放爆竹的风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改革、除旧布新的愿望。但愿红学界同仁除岁之际都能饮一杯屠苏酒,《红楼梦》研究也该新桃换旧符了。咱们先别管三百年前的荣国府怎样过年了,伴随着中央台春晚的歌声,除夕夜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刻,您还是同全家人一起吃饺子吧;江南的朋友,按照红楼习俗,您愿意吃合欢宴、饮屠苏酒也一样——不论您吃饺子还是饮屠苏,新的一年都不要再说《红楼梦》写“旗人习俗”的昏话了!

最后请朋友们看一则老土刚刚在网上摘录的年夜饭广告吧:年夜饭,合欢宴!仅488元!抢购原价705元的太湖明珠年末10-12人餐会套餐【八单盘(8冷菜)1+清蒸黄鱼1+清炒手剥虾1+虾籽蹄筋1+茶香鸡1+万山蹄1+稻香蛙1+铁板肥牛1+极品滑三果1+火时杭笋1+小炒星1+上汤时蔬1+手撕包菜1+老鸭煲1+莼菜银鱼羹1+赤豆圆子1+葱油拌面1+时令果盘1份】3份起售!温馨年夜饭尊贵升级,公司尾牙餐会、家庭团圆之首选!可见江南地区至今仍像《红楼梦》书写的那样,继续称年夜饭为“合欢宴”,宴席上肯定也没有饺子。

201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