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头临凡·宝玉生日·洪昇诞辰——《红楼梦》为什么热衷宣扬“同日生夫妻”

(2024-11-06 15:02:30)
标签:

宝玉生日

洪昇诞辰

石头临凡

同生夫妻

分类: 文学解析

石头临凡·宝玉生日·洪昇诞辰

——《红楼梦》为什么热衷宣扬“同日生夫妻”

                                             土默热

凡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作品第一男主人公贾宝玉的身世,是依据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贾宝玉项上挂着的那块通灵宝玉,是大荒山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所托生。因为贾宝玉口中衔玉而生,所以石头投胎入世的时间地点,就是贾宝玉出生的时间地点,也就应该是《红楼梦》作者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由于《红楼梦》作者刻意隐去了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然也就隐去了作者自己的真实面目。要想搞清作者的真实面目,只能从书中开卷第一回描写石头投胎入世的故事着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加以缜密地分析研究,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令人吊诡的是,这一本来简单明了的问题,却成了百年红学的一桩悬案。

过去,红学界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简单的道理,只是研究者们心中先入为主,把胡适先生考证出来的那个曹雪芹放在前面,然后同书中描写的石头投胎入世故事进行简单对号,试图找到贾宝玉的生日。譬如某位老牌红学家便将芒种节祭饯花神的四月二十六日,作为遮天大王的圣诞,说这就是贾宝玉生日。但此说纯属于无据妄测,且与书中第六十三回描写宝玉生日那天天气炎热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除此之外,红学家们还猜测出一大堆宝玉生日,由于缺乏证据,又互相抵牾,结果一个个铩羽而归。由于主流红学始终找不到宝玉生日,无奈之下在这个问题上,只好暂时放弃在曹雪芹的生活原型上做文章,转而抛出小说创作无原型论来敷衍塞责,徒唤奈何之际遮羞掩丑的勾当而已。

主流红学为什么找不到宝玉生日呢?是书中交代的过于玄妙了,还是红学家们搜寻到的证据太过单薄了?恐怕都不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百年红学读错了《红楼梦》的文化底蕴,把一部清初“末世”期间创作表现江南世族生活的小说,看成了乾隆盛世创作表现旗人生活的文学作品。假如您能够忍痛割舍那个永远也说不清的乾隆年间破落八旗子弟曹雪芹,回到《红楼梦》的真实作者康熙年间江南世族出身“无材补天”的洪昇身上,回到作者“怀金悼玉”的江南才女蕉园十二钗一干冤孽身边,您就会发现《红楼梦》作者诞辰与书中描写的石头投胎入世故事,是那么丝丝入扣、一览无余,可谓天衣无缝。这一切都充分说明,《红楼梦》作者——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只能是大文豪、大诗人、大戏剧家洪昇的象征。

 

三.  石头临凡的时间:地陷东南之际一个炎夏永昼的日子

《红楼梦》作者是通过甄士隐的眼睛去观察石头与一干冤孽投胎入世的。作者在开篇就交代:在一个炎夏永昼(旁批:热日无多)的日子,甄士隐伏几少憩朦胧睡去,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说他们受警幻仙子委托,要去了结一桩风流公案:送神瑛侍者、绛珠仙子等一干风流冤孽前去投胎问世,顺便将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也“夹带其中”,去造历幻缘。甄士隐有幸与那块石头有一面之缘,一僧一道让他亲眼目睹了石头的“宝物形体”。 甄士隐看完石头意欲再跟和尚道士走时,忽听一声霹雳,天摇地动,甄士隐遽然梦醒,只见窗外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从书中这段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石头和一干冤孽投胎入世的时间,乃是在热日无多炎夏永昼之际,物候上的典型特征便是烈日炎炎,芭蕉荏苒这应该是什么时候呢?烈日如蒸,昼长夜短,只能是农历七月上旬烈日炎炎的三伏天气,是在芭蕉冉冉的江南七月流火之际。过了七月,就是江南金风送爽的八月桂花遍地香天气了,所以批语要说热日无多现在好些研究红学的朋友,习惯用公历月份去套《红楼梦》书中描写的物候特征,这是不对的;在那个时代,作者使用的必然是农历。农历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夏末三伏天,也是很快就要迎来金凤送爽的时刻。

那么这又是哪一年的炎夏永昼日子里呢?我们知道,作者描写甄士隐的故事,第一句话就用了一句莫名其妙的当日地陷东南地陷东南用的是共工头触不周山之典,作者当然不会把甄士隐拉到共工那个远古蛮荒时代,那么也只能是用典,隐指作者出生时代的某个重大事件。这就是甲申事变(1644)大清定鼎北京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代指顺治二年(1645)清军下江南,“你方唱罢我登场”“反把他乡做故乡”之时。清军铁蹄踏上杂树生花、草长莺飞的江南大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通海案、奏销案、明史案,哭庙案,通过一系列残酷打击,使江南世族的百年诗礼簪缨、温柔富贵顿成南柯一梦,正所谓地陷东南是也!

顺治二年七月之年月既定,宝玉生日又是此年此月的哪一天呢?书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芳官满口嚷热;第二日写贾敬宾天,也是“天气炎热”。第六十四回写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同回写宝玉见黛玉拿瓜果祭祀,内心道: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由此可见,贾敬灵柩进城是七月初四。第六十八回,写凤姐大闹宁国府,骂贾蓉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贾琏娶尤二姐的时间是八月初三,此时贾敬才五七才五七,当然是“五七”尚未满,但已经进入“五七”了,就算是进入第三天吧,“四七”加三天是三十一天。从八月初三倒退三十一天,贾敬宾天的时间应是七月初二,与七月初四灵柩进城时间相吻合。宝玉过生日在贾敬宾天的前一天,乃是七月初一,正是“烈日炎炎、芭蕉荏苒”的日子。

《红楼梦》作者洪昇就出生于顺治二年七月初一日,正是在清军下江南的兵荒马乱日子里,母亲黄氏在逃难途中,把儿子生在杭州郊外费家埭一个“费”姓农妇家的茅棚里;生下来就没有奶吃,回城期间又险些被守城清军攫取,由此开始了洪昇那命运多舛的人生。洪昇的表妹兼爱妻黄蕙,也出生于顺治二年七月初二,与洪昇乃是同生的患难夫妻。蕉园诗社的十二个女诗人,也多出生在这个天崩地陷的时期。这正是《红楼梦》书中所写的地陷东南之际,炎夏永昼之时,石头夹带在一干冤孽中投胎入世的真实情景。正因为如此,《红楼梦》作者方才虚陪一笔,刻意让这个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

 

二.石头临凡的地点: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十里街仁清巷

《红楼梦》关于石头投胎入世地点的描写也是隐写的,书中这样具体描述:一僧一道把那块鲜明莹洁的美玉,缩成扇坠大小使之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随后,一僧一道便来到甄士隐的居住之处——姑苏城阊门外的十里街仁清巷,让甄士隐了结了与石头的“一面之缘”后,便奉警幻仙姑之命,送石头与一干冤孽去投胎入世去了。那么,石头投胎问世的地点难道在苏州么?

非也,非也。《红楼梦》作者创作书中贾府和大观园的故事,表面上明写了故事发生地点的许多地名,如长安大都都中金陵石头城南京苏州姑苏、扬州等等。但作者又明确告诉读者,这些地名都是假借的,阅读时当不得真,因为作者的目的是不欲读者着迹于方向,真实地点并没有明写在书中。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书中凡明写的地名都是假的,石头投胎入世的真实地点,并不是这些地方,而是隐藏于作者暗写的文字中。这些暗写的地点,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具体地点就在十里街仁清巷

中国历史上称得起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地方并不多,不过就是号称人间天堂的苏杭二州而已。书中明言苏州或姑苏的地名是假的,那么也只有在书中从未出现的杭州一地而已。书中确实没有明确提到杭州二字,但谈到了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就是暗写的杭州,说明一僧一道送石头和一干冤孽就是到这里投胎问世。全中国只有一块三生石,那就是杭州中天竺法镜寺内的三生石。天竺寺的本意就是佛教的西天,灵鹫峰又名飞来峰,传说是从古印度灵河岸边飞来的。所以,这句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只能是杭州的特指。

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刻意写甄士隐居住在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呢?苏州阊门是天下赫赫有名、尽人皆知的地方,对作者这种明显的交代也当不得真。苏州阊门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水门,杭州武林门也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水门,都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所谓十里街仁清巷,则是杭州武林门外洪昇故居西溪的特定隐指。洪氏故居洪园位于武林门外的流香溪畔,即《红楼梦》书中所写的沁芳溪畔。康熙皇帝巡幸西溪,有十里清溪曲一诗赞美之,故为十里街。洪昇的祖父洪吉臣在明代为官清廉爱民,时人作《五仁五清歌》赞美之,故所居之地为仁清巷出则即明”——石头和一干冤孽就出生在这里。

 

三.石头临凡的家族: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霞宫世族

如前所述,《红楼梦》描写石头和一干冤孽,于地陷东南之际的炎夏永昼日子里,投胎入世于杭州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么他们又托生于什么样的家族中呢?书中说,她们都托生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当然这四个姓氏也是假拟的,当不得真,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四大家族却与地陷东南之际杭州洪顾黄钱这四个“玉堂金马”大家族不谋而同,这难道仅仅是偶合么?中国人最讲究慎宗追远,不会胡乱编排自己的祖宗源流,或者说,祖宗庐墓就是家族源流的代表。《红楼梦》书中,正是按照这个思路,来交代石头和一干冤孽出身之家族的。

书中说绛珠仙子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如前所述,代表着杭州灵鹫峰天竺寺三生石,那么是否还有什么其它特殊意义呢?去年,在杭州北高峰下灵鹫峰附近的白乐桥南,发现了清初太平良相黄机的墓碑。据光绪版《杭州府志》卷39记载: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僖黄机墓在灵鹫山。这里是黄氏家族的祖茔,黄机与其父黄克谦、其子黄彦博,祖孙三代均葬于灵鹫峰南侧的白乐桥南。黄机是洪昇的外祖父兼妻祖父,也就是说,这里乃是洪昇妻子黄蕙祖宗庐墓的所在地,也就难怪作者要让绛珠仙子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了!

《红楼梦》作者让第一男主人公贾宝玉出身前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也与洪昇自己家的祖宗庐墓有关。杭州葛岭宝石山上有著名的赤霞刻石,为明代书法家孙克弘手书八分并摩崖题刻。洪氏家族的始祖、宋朝的魏国忠宣公洪皓,敕建国公府就在葛岭宝石山,后来宋明两代的洪忠宣公祠堂即位于“赤霞”刻石之下。洪昇以赤霞宫代指祖宗庐墓和家庙,作为神瑛侍者的出处,也就是必然之事了。书中为主人公取名“宝玉”,应来自宝石山上漫山遍野的假宝石玛瑙石 ;所谓“神瑛”侍者,也不过是宝石光彩之意而已,暗喻此地景色为“宝石流霞”;其实,洪昇(字昉思)自己的名字,就来自于宝石山初阳台,与书中宝玉的名字来源相同。

魏国忠宣公洪皓由于得罪奸臣秦桧被贬窜岭南后,洪家的府邸园林被皇家收回,后来又赐给南宋权臣贾似道,贾似道的封爵也是魏国公,故这里仍称魏国公府。贾似道将洪府后花园与东面御赐的集芳园合在一起,修建了著名的“后乐园”。贾似道父亲名贾涉,姐姐是贾贵妃,自己号称富贵闲人,时人称为孽根祸胎。洪昇让书中的主人公宝玉姓贾,伯父名贾赦,姐姐是贾贵妃,自己也号称富贵闲人,母亲说他是孽根祸胎,这些描写很难说是巧合,应属事出有因。作者对书中大观园建设过程的描写,是在荣国府后花园基础上与东府会芳园合并建成,也与贾似道建后乐园有对应参照关系,究其实,集芳园就是会芳园嘛。

 

四.独留一石未用:作者自云经历一番梦幻之后著此《石头记》一书

书中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著此书是在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把自己之罪,编述一纪,以告普天下人。那么洪昇经历了什么人生梦幻,自己为何“于国于家无望”,又为何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呢?我们不妨好好看看《红楼梦》书中所写的《好事终》和《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说的正是改朝换代天翻地覆之际,洪氏家族落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末世场景。

入清以后失去了前朝的功名利禄,洪氏家族确实处于外面架子未倒,内囊渐渐尽上来了的境地。父母将家族复兴的唯一一线希望,寄托在洪昇这个承重孙身上。但由于洪昇从小接受遗民思想教育,无意功名利禄,醉心花笺彩纸,热衷创作传奇杂剧。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国子监生,其他监生俱谋得一官半职,自己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录用。最后由于在康熙二十八年秋,孝懿皇后国丧大出殡期间,与友人在家中聚演《长生殿》,被朝廷斥革下狱,终生失去了求取功名、重振家族的希望,成为国家和家族的双重罪人。正如《红楼梦》书中所说: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康熙二十九年初春,因《长生殿》文字狱被释后,洪昇万念俱灰之际,曾跑到京东盘山清沟峰下的清沟禅院,跟随具有僧道二重身份的老朋友拙庵逃禅,这就是《红楼梦》书中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以及空空道人的来历。随后于康熙三十年初,洪昇携妻小狼狈逃回故乡杭州。此前洪父在三藩之乱的康熙十四年获罪,康熙十八年被查抄,家庭早已落了片茫茫白地。当日的蕉园诗社十二钗姐妹,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在贫病中挣扎,都落入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薄命司。回想当年在蕉园两结女子诗社的风雅日子,洪昇不仅悲从中来,正如《红楼梦》书中所说:我之罪固不免, 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遂立志创作《石头记》为闺阁昭传

洪昇返回故园时,西溪洪园家园和庆春门故居早已荡然无存,于是在祖先洪澄的孤山别业“巢云居”残址上建稗畦草堂以为吟啸之地稗畦草堂又名四婵娟室,位于孤山玛瑙坡。这里曾是宋代玛瑙寺旧址,山上也出产宝石山那种红色玛瑙石,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遗弃的石头。宋代的诗僧释智圆和晚明的大文豪张岱,都曾歌咏过玛瑙坡女娲弃石: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只有在这个文化意境中结庐居住并创作《红楼梦》的洪昇,方有可能借此抒发自己胸中无材补天的愤懑和凄惶!玛瑙坡邻近苏小墓和冯小青墓,是我国言情悲剧文化的原生地,“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也只有在这里,方可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洪昇就是在这女娲遗弃“无材补天”的玛瑙石畔,在这苏小小“怀金悼玉”的慕才亭侧,以自己和家族的亲历亲闻和蕉园姐妹的风雅人生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石头记》八十回故事。虽今日之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 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人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这就是对洪昇在西湖孤山稗畦草堂产生《红楼梦》一书创作冲动的真实描述。石头和一干冤孽投胎问世的时间、地点、家族,代表着红楼故事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族群背景,代表着《红楼梦》的文化底蕴。不论是索隐红学还是考证红学亦或是探佚红学,都不能解决《红楼梦》的文化底蕴问题;只有通过文化解析,方能令人信服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从而为正确解读《红楼梦》铺平道路。

                2011315日初稿

20151122日修订

 

《红楼梦》为什么热衷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土默热

《红楼梦》作者一枝生花妙笔,非常善于写日常琐事,譬如书中写过许多人物过生日的场面,却又特犯不犯,生动鲜活,各具特点,各有千秋。如王熙凤九月初三,薛蟠五月初三,探春三月初三,宝钗正月二十一,黛玉二月十二过生日,事情本身大同小异,但其中故事却绝无雷同。尤其是对小说第一男主人公贾宝玉过生日的描写,可谓花团锦簇,特色鲜明。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作者刻意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宝玉过生日的故事,集中发生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和六十三回中。作者没有明确交代宝玉过生日究竟是哪一天,只说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贾宝玉和薛宝琴是同一天过生日,舅舅王子腾给宝玉送来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王熙凤送的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里面装一个金寿星,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薛宝琴得到的礼物也不少,姐妹们或送一扇的、或送一字的、或送一画的、或送一诗的,倒也十分体面周到。

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平儿来给宝玉拜寿,袭人告诉宝玉:“今儿也是他(平儿)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史湘云随后又想起来,邢岫烟也是今天过生。贾探春恍然大悟,忙说“我怎么就忘了?”立刻命丫头:“去告诉二奶奶,赶着补了一分礼。”大观园中众姐妹为了庆贺宝玉生日,同时也为薛宝琴、邢岫烟、平儿祝寿,白天在红香圃里摆了四桌酒席酣畅饮宴,以致湘云酒醉眠石、满身落花,梦中还在行酒令;继之又“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闹得芳官酒酣面红、身体不支,合衣睡在宝玉床上。

就在群芳开夜宴之际,妙玉悄悄让人送了一张生日拜帖,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闹得宝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如何回复才好。路上碰到“颤颤巍巍”的邢岫烟后,向她讨教,方以“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的形式,把谢帖送了回去,深得妙玉芳心。随后大家又发现,与邢岫烟已订婚姻关系的薛蝌,生日也是在这一天。薛蝌送了巾扇香帛四色寿礼与宝玉,宝玉于是过去陪他吃寿面,宝钗带了宝琴过来与薛蝌行礼。两家皆治了寿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领生日祝贺。

就在众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之际,却不料日后发生了因生日问题,丫鬟四儿被逐的不幸事件。四儿是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原名芸香,袭人给她改名蕙香,宝玉嫌俗气,又给她另改名为四儿。四儿这个丫头聪明乖巧、伶俐可人,总是想着法子笼络宝玉。就在宝玉生日这一天,因她也是同一天的生日,背地里说了一句“同日生的就是夫妻”,被人背后告诉给了王夫人。王夫人勃然大怒,大骂小蹄子勾引坏了宝玉,立即将她撵出大观园,让家人领了回去配人。

宝玉生日这一天,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牵扯了形形色色的那么多人,作者明写宝琴、平儿、岫烟三人和宝玉同一天生日,暗写薛蝌和岫烟未婚夫妻同一天生日,再结以小丫头四儿因讲“同日生的就是夫妻”而惹祸,在这些刻意描写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奥妙呢?原来,在《红楼梦》作者洪昇的生活中,特别是蕉园诗社十二钗中,确实有诸多同日生的姐妹,互相庆贺生日的活动很频繁。还曾经发生了两件“同日生的就是夫妻”之佳话,令洪昇终生刻骨铭心,也在艺林传为美谈。

洪昇(字昉思,号稗畦)的生日,确实如《红楼梦》中描写的宝玉生日一样,是在“地陷东南”(顺治二年清军下江南)那一年的七月初一,正是个《红楼梦》书中交代的“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的日子。而洪昇的爱妻,也就是他的嫡亲表妹黄蕙(字兰次),生日与洪昇同年同月晚一日,大家都戏称他们为“同生夫妻”。就在洪昇与表妹黄蕙成亲的那天,师友张竞光、诸匡鼎等人赋《同生曲》庆贺,骈文大师陆繁弨为之作序,一时传为艺林佳话。

张竞光在《同生曲为昉思作》诗中,热情洋溢地说:“高门花烛夜,公子受绥期”。“仙郎重意气,静女整容仪”。“含思连枝树,相看并本芝”。“眷恋无窮已,绸缪有独知”。洪昇的启蒙老师陆繁弨,在其四六骈文《同生曲序》中,更饶有趣味地说:“及门洪子昉思暨妇黄氏,两家亲谊,旧本茑萝;二姓联姻,复称婚媾。婿即贤甥,仍从舅号;侄为新妇,并是姑称。玉镜新闻,情自深于披扇;章台埽去,事或盛于画眉。”

这场亲上加亲的婚姻,也是“同日生的夫妻”结缡,可谓风雅多情,皆大欢喜。洪昇自己在《七夕闺中作四首》中,也满含深情地说:“忆昔同衾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此闺阁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洪昇夫妇的一生,虽然前半生生活优裕,后半生困顿坎坷,但终生相濡以沫,爱情历久弥坚,正可谓“白首双星”。也正是这种终生不离不弃的夫妻情,才令洪昇对“生日相同的夫妻”终生念念不忘,也信笔写入《红楼梦》书中。

事情还不止于此,据章培恒教授《洪昇年谱》记载:“稗畦表弟钱杏山与妇林亚清,亦中表结姻者也。钱长林三岁,俱五月十一日生。至康熙甲戌,稗畦夫妇五十,亚清亦四旬,稗畦为作《后同生曲》,艺林传为佳话”。钱杏山名肇修,林亚清名以宁,均为洪昇的表弟表妹。稗畦就是洪昇,为钱林夫妇所作的《后同生曲》,与自己的《同生曲》前后交相辉映,在文坛俱足千古。《红楼梦》书中的薛蝌和邢岫烟这一对儿“生日相同的夫妻”,也正是按照钱杏山与林亚清夫妇为原型创作的。

这两对儿“生日相同的夫妻”,均出生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出身于洪顾黄钱四大家族,不仅互相之间都是中表亲,而且志趣爱好相投,青少年时期两结蕉园诗社,留下了诸多风流故事。洪昇夫妻寄居北京期间,林以宁曾有一首《寄表姊黄兰次燕都》,诗中说:“君不见会稽有高士,庑下常依栖。举世人莫知,知者乃为妻。”诗中的“会稽高士”代指洪昇,两对夫妻间这些生活中的隐秘,似乎只有“知者”方会信笔写入《红楼梦》。

2011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