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莼齑·茄鲞·翠樾埭——《红楼梦》杭州背景的排他性证据

(2024-09-13 13:55:17)
标签:

红楼梦

杭州文化

春齑

茄鲞

翠樾埭

分类: 文学解析

    莼齑·茄鲞·翠樾埭——《红楼梦》杭州背景的排他性证据

    土默热

前几天,杭州西湖网上贴出了金永炎先生撰写的文章:《红楼梦〉椒油莼齑酱与西湖莼菜》,读后甚为赞赏。金先生将《红楼梦》书中出现的“椒油莼齑酱”与宝玉《红豆曲》中唱的“玉粒金莼”联系起来,考定为杭州名菜西湖莼菜,是很有说服力的。

西湖莼菜不仅是一味驰名当代的佳肴名菜,而且是一道历史悠久的文化大餐。从《晋书》记载的“莼囊鲈脍”,到苏东坡笔下的“三吴胜事、千里莼羹”,西湖莼菜从来都是杭州文化的一道绚烂风景,惹得无数风雅文人品尝和赞美了千百年。

正因为西湖莼菜在文化层面上的优雅,《红楼梦》作者才让宝玉唱出了“咽不下去玉粒金莼噎满喉”的心声。“玉粒金莼”这个特殊词汇本出自《西厢记》,张生唱词中原作“玉粒金波”;《红楼梦》刻意将其改为“玉粒金莼”,说明作者是一个对西湖莼菜情有独钟的杭州人。

我很不赞成当今某些主流红学的专家,他们为维护曹雪芹的《红楼梦》著作权,不是矢口否定《红楼梦》书中的杭州风景线,就是强行给曹雪芹与杭州拉关系。尽管他们自己也明白这是自相矛盾的搅局,但为了曹雪芹头上那虚幻的光环,也就顾不得亵渎红楼文化了。真不知道他们又会制造出什么理由,让曹雪芹吃上玉粒金莼

记得在前年那次“《红楼梦》与杭州文化”研讨会上,某专家针对土默热《〈红楼梦〉的杭州风景线》一文,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大谈一通“黄鱼鲞”在太湖流域某些地方也有,并非杭州专利的高论,试图以此否定红楼故事的杭州背景。但又找不出如何让黄鱼鲞与曹雪芹挂钩的理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的尴尬相。

孤立地谈这个“鲞”字,该专家说的似乎不无道理,但把“茄鲞”、“西湖莼菜”、“持螯赏桂”、“鸡皮笋汤”这些饮食放在一起看,该专家显然就是强词夺理了。这些饮食虽然别的地方也有零星分布,但以杭州为最正宗,最有名气、最有代表性,最有普遍性,是杭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谁能否定?

还有某个工作和生活在流香溪畔的老专家,居然也敢于对大观园“沁芳溪”取材杭州流香溪说三道四,连秋雪庵是“芦雪庵”的原型、“藕香桥”原名在西溪尚存,“水仙祠”原型就在孤山,也闭目摇头概不承认。那么,就请该专家再去虎跑看看“翠樾堂”及其匾额吧,那可是“翠樾埭”的唯一来源。

我很奇怪,这些专家居然都是杭州人,真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句古训了。那么就请您在自己的家乡再找找“大观楼”、“太虚楼”、“水月庵”、“水仙祠”、老东岳的“天齐庙”、馒头山的“馒头庵”吧,您能够逐一否定后把《红楼梦》大观园赶出杭州么?

一个证据也许是碰巧,两个证据大概是偶合,三个以上证据就应该深思了,成百上千杭州文化遗迹同时出现在大观园中,您还能作何解释?放下曹雪芹所代表的乾隆文化、旗人文化、北京文化的包袱吧,红楼文化的底蕴就在花柳繁华的杭州,就在诗礼簪缨的江南世族,就在晚明言情文化大潮中的洪昇及其姐妹身上!

20137

附:

《红楼梦》椒油莼齑酱与西湖莼菜

西湖网 www.xihunet.cn发布时间:2011-11-09 08:37

 

  椒油莼齑酱是《红楼梦》中的一道经典美食,第七十五回中曾借王夫人之口提到过:不过都是家常东西。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东西。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莼齑大家都很陌生,但是莼菜相信大家都熟悉。椒油莼齑酱是将新鲜莼菜切碎拌上盐粒、姜末、葱末、椒油等腌制而成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唱的一个小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和王夫人孝敬贾母的椒油莼齑酱的,都是指同一种东西——莼菜。

莼菜,又名马蹄草,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叶片呈椭圆形浮于水面,夏天抽生花茎,花小,呈暗红色,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春夏季采作蔬菜,秋季植株老衰,叶小而味苦,多用作猪饲料,宋代诗人陆游老却莼丝最恼人之说。莼齑酱的就是把蔬菜的茎叶切细,加盐或其他调料,如茴香、花椒末、酒、醋等进行腌制,制作成家常食用的酱菜。宋人《东京梦华录》有云:菜蔬精细,谓之造齑制作椒油莼齑酱要挑选茎叶较嫩的莼菜,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水,再捞入冷水盆中漂洗,用包布挤干水后切碎加入椒油等调料拌匀。用椒油拌出的莼齑酱,味不在莼羹之下。

  西湖莼菜羹相信杭州人都不陌生,这是古往今来杭州的一道名菜,一向以新鲜为美,“千里莼羹,末下盐豉”,丰腴厚味可比塞上羊羹。西湖莼莱自古与松江鲈鱼齐名,《晋书》中就有“莼囊鲈脍”的记载;白居易也留下了“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的千古名句。苏东坡一生曾两次在杭州出任地方官,他笔下的莼菜又有不同,“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从另一个侧面赞颂了莼羹的美味。

  西湖种植莼菜已有很长的历史,据明代《西湖游览志》记载,西湖苏堤望山桥栽曾种西湖莼菜。在当地,全年除大伏天和结冰期外,均可种植西湖莼菜。一般选择水深一米左右、水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湖塘栽种。西湖莼菜种子发芽率低,一般采用茎蔓进行扦插繁植,挖取泥中越冬的地下茎或生长时期地上部分进行扦插。种植方法有斜插和平插两种,种前都要把水放浅。从每年五月初到十月底是西湖莼菜的采摘期,尤其是五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的西湖莼菜茎叶肥壮,味道鲜嫩,蛋白质多,质量最佳。现代科技可使采摘下来的西湖莼菜经加工后长期保存,但在古代,莼菜却难以保存。据说胡雪岩给远在新疆的左宗棠送莼菜,要用绵纸和纺绸层层包裹,再以六百里加急快马传递。而《红楼梦》里将莼菜切碎了做椒油莼齑酱,是一个高明的保存方法。

  西湖莼菜不仅味道清香,营养也很丰富。它的嫩茎、嫩芽、卷叶周围都有白色透明的胶状物,含有较高的胶质和其他成分。据测定,每100克新鲜西湖莼菜含蛋白质900、糖分230毫克以及较多的维生素C和少量铁质。若以西湖莼菜与鲫鱼一起调羹,除味道鲜美外,还有消气止呕、治热疽、除疮毒等作用。

  新鲜西湖莼菜可用来制作西湖莼菜羹、莼菜黄鱼羹、虾仁拌莼菜、莲蓬豆腐等杭州名菜。烹制西湖莼菜也很有讲究,以西湖莼菜羹为例,先将新鲜的西湖莼菜放入煮沸的水中一氽,迅速捞出,放入汤碗中,然后把鸡肉、火腿原汤和盐一起放在锅内烧开,浇在捞出的菜上,再撒上鸡丝、火腿丝,淋上熟鸡油,莼菜翠绿、鸡白腿红、色彩鲜艳、味道清香、清洌爽口的西湖莼菜羹才算完成。传说乾隆皇帝游历江南时也必尝西湖莼菜羹,还有“花满苏堤抑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之诵。

  现在西湖里已经不产莼菜,西湖莼菜大多都产自我区双浦镇及其周边地区。双浦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种植莼菜,到现在铜鉴湖村一带已有近1000亩莼菜水田,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那里也是西湖莼菜的原产地保护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