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靖藏本、明远堂、拙生考证——靖藏本与立松轩本同出一抄手

(2023-05-29 15:35:33)
标签:

靖藏本

明远堂

拙生

清沟寺

立松轩

分类: 文学解析

靖藏本、明远堂、拙生考证

——靖藏本与立松轩本同出一抄手

土默热

靖应鵾藏本《石头记》的遗失,引发了一场关于靖本真伪的大辩论。笔者不赞成关于靖本伪造的推论,因为不论靖应鵾还是毛国瑶,在当时既无伪造的必要,也无伪造的可能,靖本在当时的存在是无须置疑的。笔者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辨别靖本的真伪,而是根据现有的关于靖本的资料,去探讨靖本的原始抄录者究竟是谁,换句话说,就是靖家抄录靖本的那个祖先究竟是谁。本文所使用的关于靖本的资料,来自裴世安、柏秀英、沈柏松同志编辑的《靖本资料》一书(石言居自印本,非卖品,2005年10月印),下文不注。

靖本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封面钤有“明远堂”、“拙生藏书”两枚印章。据靖应鵾同志及其家人交代,“明远堂”乃靖氏家族居住扬州时的堂号,至于靖家为什么要以“明远堂”为堂号,没有交代;“拙生”肯定是靖家初始收藏《石头记》的那位祖先自称,至于他究竟是谁,又怎样收藏了《石头记》小说?其后人就不清楚了。

笔者曾推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是清初的大文学家洪昇,最初的抄录问世者,也就是书中“空空道人”的原型,是京东盘山青沟寺(又称盘谷寺)的智朴和尚,俗称“拙庵”,人称“拙和尚”,也叫“拙道人”,同时还有“净金圣叹”的雅号,是个具有僧道儒三重身份的大学问家。那么,靖氏收藏靖本《石头记》的这位“拙生”祖先,是否有可能就是这个空空道人“拙庵”呢?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这个“拙庵”究竟是什么人。现将金振东先生遗作《盘山诗僧智朴》抄录如下:

我不信佛,但喜欢研习禅理,追踪佛源流,也算得一脉因。近,因一宗功德事,引起我撰本文的趣。

1、从诗
  日前,徐居士登谷寺料,云及拟发愿重修谷寺。我不尽惊讶惊异喜,谷寺一向我所看重,智朴一向我所仰慕,掌:“大胆量,大宏愿,大功德。”
  徐居士昔日
我文友,后依佛,虔心修,功德日深。今春我陷沉疴,看望,我祈祷诵经并亲自拿居士得百元金到翠湖心我放生。宏愿,其求我自当责无旁其找到三山志》,尽启盘谷寺篇,之我表的有文章。一一看后,欣喜常,求我与她共同斟酌起草《重修谷寺》。”略如次:
  谷寺,昔之名刹,享垂燕冀,为清代高僧智朴建。
  智朴拙庵,徐州人,少年出家,足迹遍大江南北,曾受灯于青龙隆福寺百愚大曹洞宗第三十世。三十五岁结青沟,建青沟禅院,康熙皇帝敕谷寺”。
  
谷寺佳,杏,如入画图。寺前有凉石、文殊洞、松坳;寺后有杏花阪、首岩;寺中建有童殿、佛堂、秋月堂、巢云有漱玉、秩秩二泉。乾隆大殿赐额“定力周”,并题联二副。
  智朴精佛法,空有之精微,大法幢,体生之精要,直证禅理。垂慈劫,高唱宗转双树之法振;十方佛土,流。著有《》、《存诫录》、《谷集》、《云集》。
  智朴知识渊博,一代僧,和诗坛巨擘、并称“南朱北王”的朱彝尊、王士剧坛双子、并称“南洪北孔”的洪升、孔任,交情厚,多有诗书。特是智朴和康熙有诗词唱和,堪称独一无二,乾隆为进士。
  谷寺五台”的佛教环境,又有寺院的建筑特色,有久的佛源流,又有丰厚的文化底。如能恢可弘佛法,流布慧音。尘间众生,望宏宇以知;无漏天,刹中之函盖。故此,弟子一起,此愿心重修谷寺。

2、康熙

谷寺北的“南天”下,有一座覆式石方亭,亭下有拱形石就是僧智朴的墓。乾隆念其才华过人,与圣祖皇帝唱和,追赠进士,故此墓又称进
  智朴拙庵,江南徐州人,十五岁为僧,深得机。三十五山,结庐青沟。其地多虎豹,自其茅,恶兽潜踪。他所经营谷寺,初为青沟禅院。居山中部,“群山围绕,水于一”,幽。智朴有云:“杏花万树开,映日光皎东风过地翻睛雪。
  康熙
来盘山九次,几次到谷寺参禅观赏。《山志》:康熙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幸谷寺在寺,皆金。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一日,幸谷寺,智朴接,承命口占:“冷云水香,六龙车驾幸山堂。百年胜靓唯今日,条风祝我皇。采取了夸人的手法,称颂了康熙,流露出喜心情。康熙非常高,御一首,并赐书“山人面起;云向马头生。
  据《日下
旧闻考》清圣祖甲申春陵回,路经盘山,有僧智朴呈接驾诗”甲申康熙四十三年。《接诗为五律二首,一首道:圣驾东行幸,祥云五色。仰天呈赋颂,就回想音容。咫尺千里,艰难近九重。恩光遍照旧盘峰。”“咫尺千里,艰难近九重”句,表了皇帝普通僧人之的巨大距离。康熙依原韵咏二首。一首:“廿步,年去莫。古松分近,老衲自春容。当时景,疑隔岭重。山高脚力,往遍云峰。”康熙称赞了智朴的辛疑隔岭重”,可以看出智朴恐的复杂心情。智朴年,康熙又一次到谷寺,智朴青沟口占以》,中云“老僧自愧成衰老,不似我皇。为报“浩”的皇恩,情愿“只把旃檀焚石鼎,祝延万岁与千秋”。
  据健在的万松寺十六世僧光景
述,康熙和智朴有个传说。一年,康熙来盘谷寺,到一股脂粉香,便一沉“一进禅脂香,其中必是有娘。”智朴稍加思索答道:“三六院主,小寺一奈何妨。”康熙身打。此家母女佛堂出经盘问知是来进愿的。康熙智朴:方才所是假?”智朴答:“假作真时真亦假,狗尾貂,和万岁开玩笑。”康熙重了智朴。从传说中,可窥见康熙智朴的系,表明了智朴的聪颖与机智。
  一代盛世帝王和一普通僧人,诗词交往之多,世所罕一交往远远其本身的意来盘山的开发,寺的修建都有一定影。特是促成了智朴苦心思,九寒暑,完成了,典而确”的《山志》,成为传世佳作。

3、智朴“南朱北王”
  
僧智朴所著《山志》为传世佳作。几刊刻,直至今天,仍为研山的重要史志料。该书记载精明,”,“疏略繁,悉得其宜,文褒嘉,各其至”。家王称赞“山志多,未有如此之严洁者。
  《
山志》出于智朴一人之手,但朱彝尊、王士祯帮助校和搜求史料文,更使是志之增色。朱彝尊浙江秀水人,学鸿词科,授检讨,通史,能诗词古文。王士新城人,士,官至刑部尚书,工,擅各体。二人的诗当时盛名,并齐名,时称“南朱北王”。
  “朱王”校
山志》有着有利件。朱曾撰《日旧闻》,考察过盘山,王学识渊博,精通史典。
  两个人校山志》特别认真,以王士更甚。“姓氏爵里,尤不敢草草”,提出具体修改意对盘山史料中的一,王提出疑“据丘水下,有山,又有徐无山,徐无山下有‘田子泰避居之’之文,田所居或在山或在徐无,更一考方确。两个关盘山的文,“留心之,得则邮”。 其中包括写盘山最早的———陶明的《》,及金代迎、阎长言,宋代商英等人的,明代汝亨、李东阳文等,累百余篇(首)。王士祯给智朴的一封信中可看出,一次就抄搜集到的六首,推荐了《日下旧闻》、《名山》、《名山》等提供了重要史料:“此山以田得名,则畴生平当详著之,今出《三志》本及《曹孟德表》一令,一《水注》二,《田畴论》一篇,以”其心精一斑。
  “朱王”智朴的交谊笃厚,相互有大量的信往诗词唱和。“朱王”智朴的人和著述有高的价,智朴亦仰慕“朱王”,可得是心心相契。深秋时节,智朴“手采金英,以相寄”。智朴得知王士身体和,派人芝,王回诗谢道:“寄我车马形,万年松下属青冥。菟丝闻道垂千尺,更欲从师乞茯苓。”朱彝尊“勒休”南,寄向智朴道,慨“未何年,萍篷又合。”智朴写诗相送:“一契此空法,聚散浮沉作梦观。珍重送舟向南去,春芳草平安。”有人智朴像,他送了王士,王了《拙公写真》:“云像里春容,杏千林一。何日从师闻宝镜青沟兰若子时钟
  《
山志》的广刊刻播,除其本身体例严谨容丰富而外,“朱王”的校和推崇也是一原因。应该说,《山志》中,亦凝聚着“南朱北王”的心血。

4、智朴和“南洪北孔”
  
僧智朴,交谊颇广,除上述朱王外,初著作家、文家高士奇、王弘、宋、宋至、庞恺延敬、郑缵祖、袁佑等二十余人有交诗词。最得提及的是他和位著名曲家“南洪北孔”的友情。
  “南洪”指洪升,字
思,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受于王士,所作奇《生殿》唱很广。“北孔”指孔任,字聘之,号东塘,曲阜人。博有文名,博士,官至,所作奇《桃花扇》著于世。两个名,世“南洪北孔”。他都到山游览过,和智朴下深厚的友情。智朴们当。洪升游遍了山,和智两个人一游山,一边联句或咏。一次,智先咏道:乱插连云石,石面苔痕虎行迹。”洪升接道:“策杖来从飞鸟边,下空蒙烟碧。两个人的名义载集,成
  洪升留下了三十余首写盘山的,其中不乏有“酒酣拔舞高台,左右旋出奇”、“掣电流虹若有神,百道金蛇散空碧”(《舞台歌》)这样慷慨激句,但大多朴自然,后世人所熟知。如“八石余多怪石,五峰外有奇峰”、“五峰捧日,八石各生云”、“泉三里五里,松影千杏山山迎客,白云寺寺”等。《山志》刻成,智朴寄升和孔任。孔任回“寄到名山十卷,却同花片引人。”智朴采了自己常吃的有性的野菜精,寄洪升,洪升作
  说来也巧,这两位大曲家都命不好,仕途坎坷。洪升因在佟皇后期演出《生殿》,犯禁忌,太生籍被革,“可怜一曲生殿,送功名到白”。孔任由于在《桃花扇》中,抒发兴亡之慨,也被还乡。他早在革智朴的信和中,都似露不露地表示了心的隐忧。洪升在《谢黄精》道:“短生,虚劳开士寄精。草根难与人愁,朝暮五效,难医人愁,字里行多惆。孔任在智朴的信中云及:“潦倒金,已逾十闭斋,寂若空山。”在《安雪后寄怀拙庵大中有“博士山最冷官,思山有去仍”句,表仕途的腻烦。而智朴却在回阐发“人生高官,官到高解扣”的哲理。果不其然,孔为时就到了“解扣”的境地。
  “南洪北孔”南
之后,和智朴有否系,由于缺,不得而知。智朴是人,在当时恢恢的笼罩下,即使有信往,也不留下片言只字的。


5、僧可曾百
  于智朴的传说,在民广泛流并载之稗野史。他曾系明末线松山元,久
  乾隆十二年,润编撰的《说盘“世传红,特拙庵大师写照耳。”“警句云:知倚杏攀松者,曾是沙……寓意及日情事合托出。”比智朴抗清时节,南征北,如松一样坚强,其旅事如杏花一样灿烂。所以述得如此晦,文森森形势险恶使然。
  宣,著名者傅增湘,《访拙庵迹》有云:
    松万首,披翻悔入山
    枯僧大有桑感,说与时人恐未知。
  如果说这诗显得模糊的,傅增湘的密友周庵,在《拙庵禅师》中得更明
    破何能有彖,兜鍪脱架娑。
    偶然,若得常有翠
  若智朴是抗,松山兵山,遁入空,待室鼎定,顺应潮流,支持一,亦成识时务之俊杰焉。殷望谷寺终将,以智朴代表的山文化得以弘,雄的智朴雕像能在山上甘矗立。

 

就是这个“拙庵(智朴)”,在康熙四十一年去江南“扫塔”,顺路“访道求仙”,此时洪经过十年辛苦,《红楼梦》创作刚刚告竣,最有可能是由他“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的。如果此推论成立的话,靖本《石头记》当是洪昇创作原稿的第一个抄录本,其珍贵自不待言。靖本上的批语,不论是毛国瑶抄录的150条,还是与戚序本相同的其他批语,都具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批语多用韵文,二是多用佛家语言,这同拙庵的和尚兼诗人的身份是完全吻合的。由于拙庵具有释道儒三重身份,所以他在书的封面上加盖“拙生藏书”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拙庵又为什么要同时加盖“明远堂”印章呢?这似乎与他抄录《红楼梦》的过程有直接关系。查“明远堂”乃是杭州一所著名的寺庙名称,为宋代所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任杭州太守期间,经常在葛岭下面的寺庙寿星院办公,寿星院共建有三堂:明远堂、寒碧轩和雨奇堂,苏轼都曾经题咏过。这里风光如画,怪不得苏东坡在后来曾写下了这样充满留恋的诗句: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故家归无路,欲卜西湖邻。

苏轼有《西湖寿星院明远堂》诗一首:

十年不向此凭栏,景象依然一望间。

龙蜃吐云天入水,楼台倒影日衔山。

僧於僻寺难为隐,人在扁舟未是闲。

孤鹤似寻和靖宅,盘空飞去复飞还。

这就让人不能不联想到拙庵在抄录《石头记》时在杭州的居住地点问题,如果他落脚在寿星院明远堂,实在是最合理的选择。首先这里是寺院,便于和尚挂褡;其次这里位于葛岭,与老朋友洪昇家是紧邻,来往十分方便。当时,用毛笔抄录一部百万字小说,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没有一个方便的处所是很难进行的。如果拙庵是在“明远堂”抄录的《石头记》,那么,他以“明远堂”章与“拙生藏书”章一起印在这部抄录的《石头记》封面,应该是合理的推断。

拙庵原籍乃苏北人,他的身份虽然是和尚,但出家前曾是明朝军队的高级将领。有证据表明,他是三十五岁方到盘山结庐的,此前,有家室子女,应该不是无根据的推论。拙庵去世后,其子女南迁扬州,后再迁南京浦口,都是顺理成章的。以拙庵与康熙皇帝的亲密关系,其后人加入旗籍,也是不奇怪的,因此靖应鵾及其家人要声称自己是旗人。靖家如果有这样一位显赫的祖先,亦不算辱没了靖氏家族。

拙庵和尚俗姓张,他为什么要为后代取姓“靖”呢?过去僧人出家后,一般都要抛弃俗姓,以示脱离红尘。和尚取姓一般都取“释”或“净”,拙庵本人又有“净金圣叹”的雅号,取“净”姓是合理的,后人将姓氏由“净”转“靖”,亦顺理成章。在苏轼《明远堂》诗中,有“孤鹤似寻和靖宅”句,以此句诗中所提及的林和靖处士名取姓“靖”,亦属合理推断;或者两方面原因兼而有之,也是可信的思路。

朋友们还没有忘记那个立松轩本的抄录问世者拙庵吧,与靖藏本的抄录存世者明远堂拙生,其实是一个人——他就是书中开篇交代的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抄录《石头记》后改名情僧的空空道人!                                      

20067月于长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