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粤海将军邬家”生活原型探讨

(2022-08-26 14:54:04)
标签:

红楼梦

粤海将军鄔家

吴六奇

査继佐

杭州西溪

分类: 西溪泛红

《红楼梦》“粤海将军邬家”生活原型探讨

外一篇:大观园·水西庄·西溪

土默热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描写贾母八旬大寿庆典,众亲友都来送贺礼。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凤姐儿答应了。

这两架头等围屏中,那架“大红缎子缂丝”的也就罢了,缂丝属于我国传统工艺,虽然精美异常,但历朝历代都有,并不算什么稀罕物儿,特别值得注意的倒是邬家送的那架玻璃围屏。在《红楼梦》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玻璃同珍珠玛瑙一样,在我国本身就是珠宝的一种,堂堂荣国府的丫鬟,还有以“珍珠”、“玻璃”为名的,其珍贵可见一斑。以玻璃制成的一架围屏,恐怕就更加珍贵了。

我国玻璃工艺品生产的历史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仿玉玻璃器,但从来就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能力,故历史上一直按稀有珍宝对待。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玻璃制品,还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那时怡红院室内的大穿衣镜,窗户上的透明平板玻璃,肯定都是舶来品。这架玻璃围屏乃“粤海将军”所送,粤乃是广东的简称,所谓“粤海将军”,就是广东主管海防并监管通商事宜的军事将领;广州历来是我国最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粤海将军”赠送的玻璃围屏,无疑是海外所产的舶来品。

本文倒不是要研究我国玻璃制品的生产流通史,而是要对《红楼梦》中这位并未露面仅惊鸿一瞥的“粤海将军邬家”进行一点考证。“粤海将军”为广东总兵官的别称无疑,那么历史上真的有一位姓“邬”的广东总兵官么?“邬”姓没有发现,“吴”姓倒是有的——邬与吴谐音,以邬代吴,粤海将军身份不变,真真假假,此乃作者的惯用手法——这就是明末清初一位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初官拜潮州总兵、后功升为广东挂印总兵官的吴六奇!

吴六奇(1607—1665)字鉴伯,号葛如,绰号吴钩,嘉应(今广东梅县)大埔人。幼读诗书,广涉经史。嗜酒好赌,荡尽家产,浪迹粤闽江浙。在浙江海宁,遇名士孝廉查伊璜赠资遗归,并荐入伍。纠集乡勇,称雄乡里,成为地方军阀,明廷封其为总兵。1650年率部降清,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殁后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谥顺恪。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曾描写了一个大力将军吴六奇,参加了反清复明的天地会,那是小说家言,不足为凭。真实的吴六奇相貌奇特,望之若神。此人虽外表粗犷,一身蛮力,但心思缜密,常以文韬武略自负。之所以为自己取号葛如,其意即为效法诸葛孔明。时值明末清初,吴六奇开始为驿卒,即留意各地山川形势,行兵布阵,心蓄大志,尝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可见抱负之大。

吴六奇一生传奇故事很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乃是一则“铁丐”佳话,即浙江大儒查继佐,与吴六奇不期而遇,发生的一个受人“点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故事。这则传奇故事不仅被现代人金庸写入《鹿鼎记》小说,清初诸多文人笔记中也都有记载,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蒋士铨的《雪中人》和郑昌时的《韩江闻见录》等,可见当时就流传很广。

说的是崇祯某年冬,浙江海宁查继佐见铁丐立在廊下避雪,便邀至屋内作长鲸吸百川式的同饮,次日又将自己穿的棉袍送给铁丐御寒。“铁丐”也不道谢,扬长而去。次年暮春查继佐游杭州,在放鹤亭畔又遇铁丐,方知其“家居粤海,名曰六奇”问其是否读过书?答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于成为乞丐!查继佐识海内奇杰于风尘,两人盘桓月余,厚赠银两,送吴六奇还乡。

 弹指二十年过去,一天查继佐突接吴六奇书函,得知他当年回广东后,先投南明桂王朱由榔,后投清平南王尚可喜,屡立战功。顺治十一年被超擢为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此次修书迎请査继佐入粤相见。吴六奇亲自出城二十里相迎,扶查继佐上座,面北长跪,自称昔年贱丐,非遇先生,何有今日!。吴六奇本人及部下的先后馈赠,总计不下巨万,非敢云报,聊以志淮阴少年之感耳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绉云峰”的故事。“绉云峰”是广东英石,号称南粤奇宝,原立在吴六奇府邸园中。一天查继佐在后花园看到这一奇石,十分赞叹。没想到查继佐由粤返浙后,突然发现“绉云峰”已经立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原来吴六奇知道恩人欣赏奇石,立即派人将“绉云峰”运送到浙江。奇石“绉云峰”实有其事,至今尚存于杭州岳庙旁新建的“江南名石园”内,供游人欣赏。

査继佐得吴六奇最重的回报,乃是在“明史案”中得以死里逃生。清初庄廷鑨明史文字狱一案,查继佐被列入书前参订者遭官府逮捕后,家人飞报粤海吴六奇。吴六奇上至督抚部院,无不周旋营护,很快便获释回家。此案瓜蔓株连,被杀七十余人,遣戍者一百余人,众多血污游魂归不得,査继佐及其一家能得善终,实为吴六奇之力。大儒与“铁丐”报恩的故事,至此方画上完满的句号。

吴六奇为明末清初著名传奇人物之一,事迹见清史《贰臣传》。有的专家经考证,认为王士祯《香祖笔记》、钮琇《觚臜》、蒲松龄《聊斋志异》,载六奇为博徒,为乞丐,为驿卒,查继佐遇铁乞于庑下,以及六奇为广东水陆提督,开府循州等事,均属傅会失实。查继佐自修之《敬修堂偶记》也说:世传遇铁乞,衣衣饭饭,实无是事。但荘史之案被株连,六奇竭力营救,事诚有之。

即使“铁丐”吴六奇与大儒査继佐的那些动人故事俱属文人附会,但“家居粤海,名曰六奇”之人物总是事实,庄史案中竭力营救査继佐终免一死总是事实,广东英石“绉云峰”现存于杭州也是事实。即使是附会“铁丐”故事的王士祯、钮琇、蒲松龄等人,也全部都是清初顺康年间著名文人,乃是当时人写当时事。这些故事在査继佐生前就已经流传开来,否则他怎么会说自己与吴六奇,衣衣饭饭,实无是事,“竭力营救,事诚有之呢?

在中原板荡之际,吴六奇“襥被游吴越”,历览形势,广结豪杰,终成大器。明清鼎革后,作为广东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吴六奇与吴越间豪杰之士仍多所交往,事属必然。不论吴六奇与查继佐故事中有多少附会的成分,只要在当时社会上广泛传播,就可以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来源,今天的作家金庸可以这么写,昔日的《红楼梦》作者也可以这么写。无可否认的是,《红楼梦》中描写的“粤海将军邬家”,显然就是以“家居粤海”官任总兵的吴六奇为原型的,不过是借谐音将“吴家”改为“邬家”罢了;更何况杭州西溪迄今仍有一个古村邬家湾,是否与这个“粤海将军邬家”有关,存疑

《红楼梦》书中根据创作当时民间传说所写的故事和人物很多,不独“粤海将军邬家”其人其事,譬如作者所写“焦大之骂”:“爬灰的爬灰”,显然是影射多尔衮纳侄儿豪格媳妇为妃一事;“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显然是影射“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这些宫廷绯闻在当时传闻很广,张煌言就曾写入自己创作的《建州宫词》中。尽管后来许多专家学者考证其事子虚乌有,并非信史,但当时文人根据传闻捕风捉影写入小说中,谁又能说不是合情合理的文学建构呢。

《红楼梦》的真实作者乃是洪昇,那么,“铁丐”吴六奇与洪家是否确有礼尚往来呢?明清鼎革后,査继佐隐居杭州办西溪书院,与洪氏家族谊属乡邻。吴六奇与査继佐往来时,是否与洪家也有往来,事属可疑但未见史料记载。洪昇的外祖父兼妻祖父黄机,时任朝廷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位高权重;撰《吴顺恪六奇别传》的刑部尚书王士祯,乃是洪昇在国子监时的恩师。为此,作为“粤海将军”的吴六奇,与洪家有通问之交,在黄机寿诞之日送上“玻璃围屏”,被洪昇信笔写入书中,亦属情理中事。

还有一点可以推断,曹雪芹肯定写不出《红楼梦》中“粤海将军邬家”。吴六奇病逝于康熙四年,其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尚年少,直至康熙二十九年,曹寅方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出生在其祖父曹寅死后,其时“粤海将军”吴六奇墓门已拱,两家肯定没有礼尚往来。一架“粤海将军”赠送的“玻璃围屏”,足证《红楼梦》写的是清初顺康年间事,作者是与吴六奇有着某种瓜葛,熟谙杭州西溪与査继佐故事的吴越才子。

                               2011年5月1

 

外一篇:

大观园·水西庄·西溪

土默热

一、水西庄有可能是大观园原型么?

近日读韩吉辰先生之《水西庄与大观园探源》一文,感到韩文言之凿凿,似乎不无道理。韩吉辰先生认为天津的水西庄是《红楼梦》中大观园之原型,理由是水西庄与大观园不仅园中许多景点名称相同,而且水西庄的主人长芦盐商查家之奢侈生活,也与《红楼梦》中描写之贵族生活相似。

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见到韩先生的文章后,经过进一步研究,在《水西庄片史》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认为,曹雪芹青少年时代曾在水西庄避难,熟悉水西庄之景物以及查家的贵族生活,因此,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书中很多景色和生活场景,都是取材于水西庄。

美籍华人学者李明鸟先生经过精心考证,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查继佐。查继佐与天津水西庄的主人查家确属本家,但查继佐在世时,水西庄尚未兴建,因此把《红楼梦》与水西庄还扯不上关系,只是隐隐约约地嗫嚅二者之间似乎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查良庸)先生是查家后人,祖先与天津水西庄有直接渊源,因此,金庸先生曾亲临水西庄考察祭祖,其过程也被韩吉辰先生写入文章,一时在社会上传为美谈,并受到周汝昌先生喝彩。韩吉辰先生与周汝昌大师的文章见因特网上台湾容乃公先生的《易经》网站。

水西庄果真有可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么?

二、水西庄与大观园确实相似

天津水西庄创建于清雍正元年,是当时的长芦盐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建设的私家园林。查家祖籍浙江,后来查日乾一支迁居天津,是为“北查”,留在原籍的称为“南查”。

水西庄建在天津城西五里南运河南岸,面积150多亩,在当时的私家园林中是比较出名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间,曾在水西庄驻跸,具备接驾的条件,于此可见其豪华程度。

韩吉辰、周汝昌先生判断水西庄是大观园原型,并不仅仅是因为水西庄规模宏大、景色优美,以及园主人生活奢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水西庄中好多景点的名称与《红楼梦》中大观园中之景点名称十分相似。比如《红楼梦》中有拢翠庵、芦雪庵、藕香榭等名称,水西庄中也有揽翠庵、秋雪庵、藕香榭等,名称如出一辙,似乎很难用偶合解释。

看来水西庄与《红楼梦》有着某种渊源,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三、水西庄与大观园谁抄袭了谁?

现在对于水西庄与大观园之关系研究,红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水西庄建成后,参照《红楼梦》中大观园之名称命的名;另一种认为,是曹雪芹参照水西庄的园林建筑,构思创作的《红楼梦》大观园。

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是先有《红楼梦》,还是先有水西庄?水西庄的建设时间,与红学界公认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间,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谁抄袭谁这个问题一时似乎还难于定论。

水西庄虽然始建于雍正元年,时间似乎较早,但园子是父子两代建成的,初建时还没有与《红楼梦》中大观园景点相似的那些名称。且不说曹雪芹去天津水西庄避难只是子虚乌有,曹雪芹即使真的在水西庄避过难,似乎也不具备以水西庄做原型创作《红楼梦》的条件。

如果说水西庄命名是参照的《红楼梦》吧,《红楼梦》创作时间虽然较早,但流传时间却较晚,直到乾隆末期才流行于世,其时水西庄早已建成,此说似乎也不能成立。

这真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难煞红学诸位大师了。

四、水西庄真的是大观园原型么?

如果说水西庄与《红楼梦》大观园相似,相似之处只在于园中景点的名称。如果仔细分析,二者还是有显著区别的:

首先,二者的山水形势根本不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显然有山有水。而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水西庄靠近南运河,肯定有水,但绝对没有山。

其次,二者的景色物候根本不同。《红楼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观园中寒冬有梅花怒放,四季有竹影婆娑;而水西庄位于寒冷的华北,不会有翠竹摇曳,更不会有傲雪寒梅。

再次,《红楼梦》中有稻香村之田园景色,而清代乾隆年间,北方是没有水稻种植的,除掉北京皇家内苑有试种的小片水稻外,华北农家是没有专种水稻的村庄的。

如此看来,水西庄与大观园似乎也不一定存在渊源关系,即使名称相似,也未必是互相抄袭关系。

五、水西庄与大观园是一棵藤结的两个瓜

说水西庄抄袭大观园,或者说大观园抄袭水西庄,都说不通,但二者的景点名称又那么相似,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二者并非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他们有共同的父亲,也就是共同的原型。

确实有这样一个原型么?有!那就是杭州的副西湖——西溪!

《红楼梦》的芦雪庵与水西庄的秋雪庵的原型,都是西溪的“秋雪庵”!

《红楼梦》的藕香榭和水西庄的藕香榭的原型,都是西溪的“藕香榭”和藕香桥!

此外,《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原型是西溪的“洪园”,《红楼梦》中蘅芜苑的原型是西溪的“花坞”,《红楼梦》中的潇湘馆是西溪的“蕉园”,《红楼梦》的凹晶馆的原型是“西溪水阁”,《红楼梦》中凸碧堂的原型是“西溪山堂”,等等。

六、杭州西溪是大观园和水西庄共同的父亲

如果说曹雪芹与水西庄的主人查家父子是同时代人,那么,西溪的资历要老得多了。

宋高宗南渡时,见这里衔山抱水,景色优美,本打算在西溪建皇城,后来发现了凤凰山麓,赵构于是说:“西溪且留下”。留下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宋明两代,西溪一直是退隐士大夫及隐居不仕文人喜欢归隐的地方,僧寺道观众多。杭州的哲人骚客,几乎都与西溪有很深的渊源。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电视剧《济公》中就有一个小地名叫“水西庄”,天津查家父子修建的水西庄,不仅景点名称取自杭州西溪,连园子的总名称也取自杭州西溪!

七、《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是西溪而不是天津水西庄

如前所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原型是个衔山抱水的地方,位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是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遍地生长翠竹与红梅,所以,它的原型不可能是天津水西庄,只能是杭州的西溪!

由此判断《红楼梦》的作者,不可能是生长在北京的曹雪芹,而是生长在杭州西溪的洪!西溪是洪儿时的天堂,是洪青年时与姐妹们爱情的仙境,是洪晚年抚慰受伤心灵的避难所。洪是以故乡西溪为背景,以洪氏百年望族衰落和自己的惨痛人生以及姐妹们的“千红一哭”命运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关于洪是《红楼梦》作者的问题,笔者已经进行过系列的详尽考证,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至于查家在天津修建的水西庄,为什么也以西溪为原型,理由也很简单。查家祖籍浙江,南明时期著名文人查继佐,抗清活动失败后,曾在杭州创办过书院,长期隐居在西溪,当然应该熟悉西溪的景物。他的后人在天津建园,以故园西溪的“水西庄”为园名,以西溪“秋雪庵”、“藕香榭”等景点为园中景点命名,当是情理中事。《红楼梦》大观园与天津水西庄出自同一原型,景点取名多相似之处,也自在情理之中。

在北京生活期间,每年都要回南省视父母,天津为必经之地。据文献记载,曾多次下榻天津查家。不过这时候水西庄还没有开始修建,水西庄的命名,应该和他没什么关系。洪以西溪为背景创作《红楼梦》,查家以西溪为原型建水西庄,不过是两个浙江人对故乡的感情表达方式相同而已,其中既有偶然,又有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对故乡西溪深沉的爱!

2005年5月于长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