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张表统揽土默热红学
(2022-05-05 10:38:51)
标签:
土默热红学六张表故事素材人物原型江南文化 |
分类: 土默热红学 |
六张表通览土默热红学
表一:土默热红学与正统红学比照表
项目 |
|
|
|
|
作者作品 |
作者身份 |
洪昇,著名诗人、戏剧家,著作等身。有《长生殿》、《四婵娟》及诗集传世。 |
曹雪芹,据说其人工诗善画,但无作品传世。 |
问题实质:一是《红楼梦》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作品;二是创作小说是否需要生活来源。把《红楼梦》看成乾隆中叶作品乃正统红学谬源。 |
创作时代 |
康熙中期(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四十三年之间创作,与《四婵娟》同时)。 |
乾隆中期(乾隆九年至乾隆十九年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
创作缘起 |
因感慨家族和个人遭遇,并立志为闺阁昭传,故晚年通过回忆创作此书。因坠水猝死,此书成断臂维纳斯。 |
动机不详。据说是二十来岁年青时无原型虚构创作。 |
||
时代背景 |
思想来源 |
书中表现的“异端思想”并非异端,也不是哪个人的灵机一动,乃是明清鼎革之际士大夫阶层的通常思想。 |
是曹雪芹天才大脑中固有的思想,完全与作者生存时代格格不入。 |
时代背景问题不是个简单的作者问题,而是按照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诠释《红楼梦》的根本问题,是正确解读《红楼梦》之根本。 |
文化传承 |
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是明末清初情本文化和遗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
是曹雪芹天才大脑的先天创造,与同时代文化没有关联。 |
||
艺术继承 |
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作者是按昆曲创作手法写小说。 |
是曹雪芹天才大脑的艺术创造,是曹家文学艺术的传承。 |
||
故事素材 |
家族矛盾 |
书中描写的家庭内部种种矛盾,乃是按照洪昇家族“家难”实情曲折描写的。 |
未见曹家内部矛盾的证据,且与曹雪芹本人无关。 |
作者明确交代是按照亲历亲闻追踪蹑迹创作的。书中四方面内容乃洪昇一生主要经历,飞来峰三生石畔的蕉园(竹窗)诗社及元宵节接驾是铁证。 |
大观诗社 |
书中描写的大观园两期诗社与十二个女诗人,是按照蕉园诗社实情精心创作的。 |
在曹雪芹本人及家族中,未见女性文学活动任何证据。 |
||
康熙南巡 |
书中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接驾者高士奇,地点在西溪山庄,就是蕉园。 |
曹家曾四次接待康熙南巡,乃曹雪芹生前之事。 |
||
无材补天 |
洪昇因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斥革国子生籍,故写兼美之梦和大出殡。 |
曹雪芹一生并无功名,感叹无材补天缺乏动因。 |
||
人物原型 |
诗社姐妹 |
黛玉、宝钗、湘云、李纨等分别对应林以宁、钱凤纶、顾启姬、柴静仪等。 |
猜测曹雪芹有个表妹,十二钗都是她的分身,属于无据猜测。 |
正由于正统红学在人物原型考证方面付之阙如,红学界才拼命宣扬小说创作无原型论。文学创作的审美建构不是脱离生活胡编乱造。 |
大小宝玉 |
宝玉与贾琏是同一原型,凤姐原型是洪昇妻子黄蕙。与洪黄两代姻亲吻合。 |
曹雪芹无兄弟姊妹,父母妻子均不详。亦未见曹氏家族曾发生家难以及与曹雪芹关系的任何证据。 |
||
邢赵丑态 |
邢夫人、赵姨娘、贾环原型是洪昇家难的制造者继母、庶母和同父异母弟。 |
|||
可卿兼美 |
作者根据《长生殿》作品及其案件虚构的人物,代表着杨贵妃和佟皇后。 |
未见正统红学关于这方面的考证,刘心武秦学不足为证。 |
||
地理神话 |
大观园林 |
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的原型分别为西溪的洪园、蕉园、花坞和杏花村酒家。与秋雪庵、藕香桥等均以西溪一组明代园林寺庙为创作原型。 |
有北京恭王府说,圆明园说,南京织造府西花园说,天津水西庄说等,还有无原型说。互相分歧抵牾且无定论。 |
文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画鬼容易画人难。洪昇画人,曹雪芹画鬼。石头寓意、绛珠神瑛、风月宝鉴,以及太虚幻境、园林建筑,都不是任何作家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 |
太虚幻境 |
大观楼和太虚幻境名称,取自杭州吴山的大观楼、太虚楼,洞霄宫和孤山“外行宫”玉石牌坊。 |
都是曹雪芹天才的头脑里凭着中国古典园林建设技巧杜撰出来的。 |
||
大荒顽石 |
以洪昇遭遇功名斥革后在盘山清沟禅院逃禅期间的摇动石和故园废墟残存的一块顽石、两株枯木为背景构思的。 |
曹雪芹是天才,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个人情感寄托。 |
||
评点流传 |
脂砚畸笏 |
脂砚斋、畸笏叟是洪昇的妻妾黄蕙、邓雪儿的化名。故创作评点同时进行。 |
曹雪芹身边形成脂砚斋和敦诚等两个互相隔绝的小圈子。 |
《石头记》开卷第一回交待的创作缘起,究竟是作者故弄狡狯,还是真实记载?百年红学混乱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两部《红楼梦》。 |
诸题名者 |
东鲁孔梅溪、吴玉峰、棠村分别是王渔洋、吴乔、梁清标的化名。 |
没有统一说法,各种附会之间也互不衔接。 |
||
披阅增删 |
曹雪芹披阅增删的《金陵十二钗》,乃是根据《石头记》改编的明义本《红楼梦》。该书篇幅短小、首尾完整,后来失传了。 |
明义本《红楼梦》是曹雪芹临终前拿给友人阅读的《石头记》的初稿。 |
(原载《西子湖畔红楼情》 西泠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表二:荣国府贾氏家族与洪、曹两家族关系比照表
比较内容 |
荣国府贾家 |
江宁织造曹家 |
杭州西溪洪家 |
百年望族 |
百年望族,祖宗为荣国公,居住在敕建国公府。世代诗礼簪缨,生活中充满风月繁华。 |
八旗世族,祖宗为投靠清廷的包衣奴才。三代任内务府织造或盐差,曹雪芹出生前有过风月繁华生活。 |
江南世族,祖宗为魏国公,敕建国公府。宋明两代的百年望族。世代诗礼簪缨,号称“学海”,累世风月繁华。 |
末世境况 |
主人公生于末世,家族外面架子未倒,内囊已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终因抄家造成茫茫白地。 |
主人公少年时曽经历过短暂繁华,家族旋即因被抄家而败落,贫居北京西山,举家食粥酒常赊。 |
主人公生于改朝换代的末世,家族外面架子未倒,内囊已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终因抄家造成茫茫白地。 |
四大家族 |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
江宁曹家、苏州李家、杭州孙家三大织造。并非本省,亦非同旗,孙家与曹李两家亲属关系不详。 |
洪顾黄钱四大家族,均为浙江省望族,互相之间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明清鼎革后,除黄家外,均处于末世境地。 |
主人公祖母 |
老祖宗贾母,贾宝玉的祖母。青年守寡,抚育二子成人。在家族中德高望重,是孙子、孙女辈的保护神。 |
曹寅之母孙氏,曹雪芹的曾祖母。传说曽任康熙保姆,存疑。其它不详。 |
四大家族的老祖宗顾若璞。青年守寡,抚育二子成人。在家族中德高望重,是孙子、孙女辈的启蒙者和保护神。 |
主人公父母 |
父亲贾政,曾任学政一类官员。母亲王氏,是王熙凤的姑母,娘家位高权重。贾王两家两代结亲。 |
父亲有曹顒、曹頫两说,均曽继承织造之职。母亲不详,其家族情况亦不详。 |
父亲洪起鲛,曾任学政一类官员。母亲黄氏,是妻子黄蕙的姑母,娘家位高权重。洪黄两家两代结亲。 |
主人公兄弟 |
同父异母兄弟三人,长兄早死,二爷承重,三弟庶出。 |
无兄弟。 |
同父异母兄弟三人,二弟因家难早死,三弟庶出。 |
主人公姐妹 |
姐妹二人,均庶出。婚姻不幸,一远嫁,一早亡。 |
无姐妹,有个姑姑曹佳氏,为平君王妃。其他不详。 |
姐妹二人,均庶出,婚姻不幸,一远嫁,均早亡。 |
父子矛盾 |
父亲因宝玉不务正业、耽搁词赋、结交优伶,曽毒打儿子,并声言要勒死他。被打后宝玉曽在昏迷中说要脱离家庭。 |
幼年时家已败落,在家庭中的表现不详,与父亲及家庭关系亦不详。 |
父亲因洪昇与二弟不务正业、耽搁花笺彩纸,醉心戏曲,结交优伶,曽毒打儿子。在有性命之忧时,兄弟二人逃离家庭。 |
母子矛盾 |
贾琏王熙凤夫妻与父亲贾赦关系紧张,邢氏为继母,经常给凤姐难堪。 |
母亲、妻子均不详,与母亲关系亦不详。 |
洪昇黄蕙夫妻与父亲关系紧张。母亲黄氏早逝,继母钱氏经常给黄蕙难堪。 |
嫡庶矛盾 |
庶母赵姨娘和同父异母弟老三贾环,与继母邢氏勾结,经常阴谋陷害宝玉和凤姐。 |
均不详,无任何证据可考。 |
庶母与同父异母弟老三洪中令,与继母钱氏勾结,经常阴谋陷害洪昇兄弟和黄蕙。 |
自杀自灭 |
在继母邢夫人、庶母赵姨娘等人的挑唆下,家族内部自杀自灭,抄检大观园,造成子孙流散,继业无人。 |
曹雪芹未闻脱离家庭,也无业可继。其他均不详,无任何证据。 |
在继母钱氏和庶母等人的挑唆下,家族内部自杀自灭,最终导致洪昇兄弟逃离家庭,造成子孙流散、继业无人的天伦之变。 |
茫茫白地 |
在自杀自灭、子孙流散的基础上,又被朝廷抄家,最终落得茫茫白地。 |
因亏欠朝廷银子被官府抄家,最终落得茫茫白地。 |
在自杀自灭、子孙流散的基础上,又被朝廷抄家,最终落得茫茫白地。 |
无材补天 |
石头哀叹娲皇未用,无材补天,具体原因书中前八十回未表。 |
曹雪芹未曾参加科考,亦没有功名,无由慨叹无材补天。 |
洪昇因国丧聚演《长生殿》被皇帝革去国子监生,断送功名到白头。 |
康熙南巡 |
以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贾家在大观园接驾,后作为姐妹结社地。王家曽接驾四次。 |
曹雪芹出生前,曹家在江宁织造府曽接驾四次。 |
高士奇在“竹窗”接驾。接驾园林就是姐妹结社的蕉园。洪昇生前,杭州接驾四次。 |
贫穷著书 |
作者在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无可奈何心境下,在阶柳庭花、瓦灶绳床的环境中,把自己之罪编述一记,并为闺阁昭传。 |
曹雪芹贫居北京西山,创作此书,动机及心境不详。 |
洪昇在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无可奈何心境下,在孤山稗畦草堂阶柳庭花、瓦灶绳床的环境中,把自己之罪编述一记,并为闺阁昭传。 |
(原载《西子湖畔红楼情》 西泠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表三:大观园诗社与蕉园诗社比照表
相同点 |
大 |
蕉 |
一 |
结成大观园诗社的是金陵十二钗,他们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迎春,探春,惜春,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等。 |
结成蕉园诗社的是西陵十二钗,他们是林以宁,钱凤纶,顾启姬,徐灿,柴静仪,朱柔则,毛安芳,张槎云,李端芳,钱静婉,冯又令,顾玉蕊等。 |
二 |
大观园诗社成员都出身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互相之间连络有亲,是以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女子诗社。 |
蕉园诗社成员都出身于洪顾黄钱四大家族,互相之间连络有亲,是以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女子诗社。 |
三 |
大观园诗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称作海棠社,后期称作桃花社。重建桃花社的倡导者是林黛玉。 |
蕉园诗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称作五子社,后期称作七子社。重建七子社的倡导者是林以宁。 |
四 |
大观园诗社姐妹们公推大嫂子李纨为诗社“祭酒”。李纨青年早寡,守着独生子贾兰度日。 |
蕉园诗社的姐妹们公推大嫂子柴静仪为诗社“祭酒”。柴静仪青年早寡,守着独生子沈用济度日。 |
五 |
大观园诗社的姐妹们都为自己取了诗人雅号,如潇湘妃子,蘅芜君,枕霞旧友,稻香老农等。 |
蕉园诗社的姐妹们都为自己取了诗人雅号,如凝香室,静御堂,天香楼,古香楼,墨庄,湘灵等。 |
六 |
大观园诗社的骨干成员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姐妹们在芦雪庵结伴野游,风雅赛诗。 |
蕉园诗社的骨干成员是林以宁,钱凤纶,顾启姬。姐妹们在秋雪庵结伴野游,风雅赛诗。 |
七 |
|
|
|
|
蕉园诗社姐妹们的启蒙者和保护神是四大家族的老祖宗顾若璞,顾启姬是顾若璞的娘家孙女。 |
九 |
大观园诗社因贾府家庭矛盾导致抄检大观园,姐妹们风流云散。 |
蕉园诗社因洪府家庭矛盾导致“天伦之变、子孙流散”,姐妹们风流云散。 |
十 |
大观园姐妹们最后都是悲剧命运,其下场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
蕉园姐妹们最后都是悲剧命运,其下场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
2010年5月
(原载《西子湖畔红楼情》 西泠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表四:大观园姐妹与蕉园姐妹比照表
姐妹姓名 |
大观园诗社 |
蕉园诗社 |
林黛玉与林以宁 |
林黛玉是大观园海棠诗社的骨干成员,桃花诗社的重建者。父亲为巡盐御史,寄居外祖母家。体弱多病,经常以泪洗面。善写簪花小楷,爱读陶渊明诗。一曲《葬花词》感天动地。 |
林以宁是蕉园五子社的骨干成员,蕉园七子社的重建者。父亲为巡盐御史,寄居在外祖母家。“诗怀偏与药囊亲”,“半壁青灯临卫帖,一窗寒雨读陶诗”。曽有葬花行为。 |
薛宝钗与钱凤纶 |
|
钱凤纶因父亲在乙酉科场案犯受贿罪被诛,御口称为“货殖家风”。与寡母、哥哥寄人篱下,因父亲惨死而深深怨毒朝廷。博学多才,温柔和善,有诗称“万花深处是侬家”。 |
史湘云与顾启姬 |
史湘云是贾母的娘家孙女。家庭早已衰败生活清苦。诗材敏捷,曽醉后眠石,落红满身。有男孩子气,好男装。说话咬舌子,经常“爱呀厄的去”。 |
顾启姬是老祖宗顾若璞的娘家孙女。顾家早已衰败,生活清苦。诗才敏捷,有男子英豪气,曽受到诗坛领袖王士祯激赏。丈夫鄂幼舆,夫妻之间称呼“爱呀厄的去”。 |
李宫裁与柴静仪 |
李纨是大观园诗社中的寡妇大嫂子,与独生子贾兰苦度岁月。居住在稻香村,又称杏帘在望。诗社公推其为祭酒,深受姐妹们拥戴。 |
柴静仪是蕉园诗社中的寡妇大嫂子,与独生子沈用济苦度岁月。居住在九间楼酒家,又称杏花村。诗社公推其为祭酒,深受姐妹们拥戴。 |
妙玉与徐灿 |
妙玉是大观园诗社中唯一非四大家族出身的女诗人,以不僧不道的出家人身份寄住大观园。诗才在众姐妹之上。有洁癖,有很多贵重的酒具茶具。 |
徐灿是蕉园诗社中唯一非四大家族出身的女诗人。曾随丈夫陈之遴发配关外,丈夫与儿子俱丧,孤身返乡,削发出家。诗才高妙,有洁癖。因其出身相国家庭,很富有。 |
王熙凤与黄兰次 |
王熙凤是宝玉母亲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娘家权势很大,是荣府的当家人。不识字但却为姐妹作诗开篇“一夜北风紧”,显然懂得诗词真谛。与继婆母邢夫人关系紧张。家庭败落后“哭向金陵事更哀”。 |
黄蕙是洪昇的妻子,洪昇母亲黄夫人的娘家侄女,祖父为当朝宰相,权势很大。善诗词,通音律,曽参与蕉园诗社活动。婚后是洪家的当家人,与继婆母钱夫人关系紧张。家庭败落后“哭向京师事更哀”。 |
宝玉姐妹与洪昇姐妹 |
宝玉的姐姐迎春,妹妹探春,均系庶出。聪明美丽,善诗词,参加了大观园诗社活动。婚姻均不幸,一个远嫁生死未明,一个被磨折而死。 |
洪昇的两个妹妹,均系庶出。“霜管花生艳,云笺玉不如”,曽参与蕉园诗社活动。婚姻均不幸,婚后很快就都被折磨死了。 |
宝琴、李纹与钱静婉、柴贞仪 |
宝琴是薛宝钗的叔伯妹妹,李纹是李纨的妹妹,均参加过大观园诗社活动,但不入薄命司。 |
钱静婉是钱凤纶的叔伯妹妹,柴贞仪是柴静仪的妹妹,均参加过蕉园诗社活动。人生命运不详。 |
贾母与顾若璞 |
贾母是四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祖宗。早寡,为操持家族事物费尽心力。晚年与众孙女悠游林泉,是大观园姐妹们的启蒙者和保护神。 |
顾若璞是四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祖宗。早寡,为操持家族事物费尽心力。晚年与众孙女悠游林泉,是蕉园姐妹们的启蒙者和保护神。 |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与洪顾黄钱四大家族 |
《红楼梦》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均为末世大家族,唯独王家因王子腾当权而仍旧显赫;王子腾死后也迅速败落。 |
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均为清初末世大家族,唯独黄家因黄机当权而仍旧显赫;黄机去世后也迅速败落。 |
2010年5月
(原载《西子湖畔红楼情》 西泠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表五:《红楼梦》大观园与杭州西溪园林比照表
名 |
大 |
西 |
位置形势 |
当日“地陷东南”之际,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芳园筑向帝城西。衔山抱水建来精。山水横拖千里外。芳园建何处?仙境别红尘。 |
明清改朝换代时期西溪的一组园林建筑。位于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西部,与三生石所在地灵鹫峰天竺寺一山之隔。衔山抱水,山水横拖是这里的典型形势。西溪园林乃都市边上的一个仙境。 |
园林沿革 |
为接待元妃省亲,在东西两府旧园子基础上扩建的园林,也是金陵十二钗姐妹们当年结诗社的地方。 |
为接待康熙南巡,在旧蕉园基础上扩建的园林,也是西陵十二钗姐妹们当年结诗社的地方。皇帝南巡和女子结诗社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建筑,古今中外独此一处。 |
潇湘馆与竹窗 |
潇湘馆又称“有凤来仪”,乃元妃省亲的“第一巡幸之处”,突出特点是“窗前也有千竿竹”,昼夜竹影摇曳。潇湘妃子林黛玉居此。 |
原型为高士奇购买蕉园扩建而成的西溪山庄,康熙南巡杭州巡幸西溪的第一处景观,因其多竹而御笔钦题匾额“竹窗”。因原为蕉园,蕉园诗社的灵魂人物是林以宁,故以林以宁为原型写林黛玉居此。 |
蘅芜苑与花坞 |
蘅芜苑又称“蘅芷清芬”,特点是宽阔空旷,多鲜花香草。书中蘅芜君薛宝钗居此。 |
蘅芜为鲜花香草,苑为园圃,原型为古荡花坞的钱氏花圃。薛宝钗原型钱凤纶有诗句“万花深处是侬家”为证。 |
怡红院与洪园 |
怡红院又称“怡红快绿”,乃大观园中最豪华的建筑。主人公贾宝玉居此。 |
原型为西溪洪钟别业,明清时西溪诸多贵族园林中最豪华的建筑。《红楼梦》作者和作品主人公洪昇的故园。 |
稻香村与杏花村 |
稻香村又称“杏帘在望”,其特点是村野风光,并挂酒旗幌子。宝玉题名时说“杏花村犯了正名”。寡妇大嫂子李纨和独生子贾兰居此。 |
原型为西溪沈氏九间楼酒家,明末释大善称这里“杏花村里酒帘摇”,故《红楼梦》书中名为“杏帘在望”,且认为题名“杏花村犯了正名”。李纨原型寡妇大嫂子柴静仪和独生子沈用济居此。 |
沁芳溪与流香溪 |
沁芳溪是大观园水的骨架,一切园林建筑皆以沁芳溪为大脉络而盘旋布置。元妃省亲时在沁芳桥、沁芳池、沁芳闸处下船,称为“沁芳三址”。 |
原型为流香溪,“流香”与“沁芳”同义。流香溪是西溪园林水的骨架,以上所述诸明清园林皆缘溪而建。康熙南巡抵达西溪山庄时在此下船,下船处称御临桥、御临池和御临闸,统称“御临三址”。 |
藕香桥与梵香桥 |
藕香桥是大观园沁芳溪上的一座竹桥,距离蘅芜苑较近。附近有藕香榭。 |
原型为流香溪上的梵香桥,又称藕香桥,书中直接使用了原名,位置在花坞口处。附近明清时有法华亭。 |
芦雪庵与秋雪庵 |
芦雪庵是大观园姐妹们锦心绣口作诗烤鹿肉吃的地方。周边皆水,芦苇丛生,乘船“棹雪而来”方可进入。 |
原型为秋雪庵,乃蕉园姐妹经常进行风雅活动的场所。位于西溪的“蒹葭深处”,必须乘船方可进入,因周边芦花似雪,故名。 |
凸碧堂凹晶馆与山堂水阁 |
书中黛玉、湘云中秋月夜联诗的地方。山上为凸碧堂,山下水边为凹晶馆,二者的位置遥遥相对。 |
原型为明清时冯梦祯的西溪山堂和汪然明的西溪水阁,二者位置山上山下,遥相对应。现西溪湿地公园之山堂水阁为异地重建,并非原来位置。 |
大观楼与大观台 |
元妃省亲的行宫,又称“省亲别墅”,建筑金碧辉煌。 |
以杭州吴山内行宫和孤山外行宫为原型,建筑金碧辉煌。吴山大观台上,原有供奉康熙诗碑的大观楼。清诗人称这里“阆苑千葩映玉宸”。 |
太虚幻境与洞霄宫 |
警幻仙姑和诸仙女居住的地方。宝玉梦中到达这里,其祖宗宁荣二公托警幻仙姑在这里以儿女之情规劝宝玉。 |
原型为洞霄宫,乃供奉老子母亲和一干女神的道教圣地。洪昇的祖宗洪适、洪遵二公,曽以宰相身份任洞霄宫提举。洪昇一生醉心儿女之情,故有梦中祖宗托仙姑以此规劝子孙之说。 |
2010年5月
(原载《西子湖畔红楼情》 西泠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表六:《红楼梦》书中杭州历史文化名胜一览表
名称 |
《红楼梦》书中景点 |
杭州历史文化名胜景点 |
二者之间文学关联的证据 |
石头(通灵宝玉) |
作者托名无材补天被女娲遗弃的石头,故事主人公象征通灵宝玉。 |
孤山玛瑙坡的玛瑙石。今孤山玛瑙坡小路上仍清晰可见斑斑点点的殷红玛瑙石。 |
宋·释智圆诗: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 晚明张岱《西湖梦寻》:玛瑙坡在保俶塔西,碎石文莹,质若玛瑙,土人采之,以镌图篆。《玛瑙寺长鸣钟》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 洪昇晚年遭遇功名斥革无材补天,筑稗畦草堂于孤山玛瑙坡,为吟啸之地。以此寄托通灵宝玉。 |
三生石畔绛珠草 |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 |
杭州灵鹫峰(飞来峰)中天竺法镜寺内三生石。 |
洪昇妻子黄蕙的祖宗庐墓就在三生石畔。今存太平良相黄机墓碑。黄蕙字兰次,名和字均寓意香草,为表哥丈夫还了一辈子眼泪,喻绛珠草甚恰。 |
赤霞宫神瑛侍者 |
宝玉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 |
杭州宝石山有“赤霞”刻石,乃明代书法家孙克弘八分题刻。 |
|
大观楼 |
|
|
|
太虚幻境 |
|
|
|
蓬莱仙境 |
|
杭州孤山(旧称孤屿)因白居易诗“蓬莱阁在海中央”而有蓬莱仙境之美称。 |
《红楼梦》“借省亲写南巡”,康熙南巡时,在孤山建有外行宫。孤山探梅是杭州三大探梅胜地之一。洪昇稗畦草堂在孤山玛瑙坡。 |
玉石牌坊 |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过一道玉石牌坊;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玉石牌坊前跪地叩头。 |
杭州孤山康熙外行宫前旧有“万福来朝”玉石牌坊,民国后改称“复旦光华牌坊。今已复建。 |
万福来朝牌坊是康熙孤山外行宫的组成部分。洪昇晚年回到故乡杭州后,在孤山筑稗畦草堂,以为吟啸之地。 |
沁芳溪 |
修建大观园所引之水为沁芳溪水,沁芳溪上建有沁芳池,沁芳闸,沁芳桥。 |
杭州西溪支流名流香溪,发源于花坞,在紫金港注入西溪。沁芳溪与流香溪同义。 |
康熙二十八年皇帝南巡巡幸高士奇建在流香溪畔的西溪山庄,山庄门前流香溪上有流香池、流香闸、流香桥。 |
藕香桥、藕香榭 |
沁芳溪上有竹桥藕香桥。藕香桥侧有藕香榭。 |
流香溪上旧有竹桥藕香桥,又名梵香桥。位于花坞口。 |
书中贾母隔水闻笛在藕香榭,这里确实是古人喜欢隔水听梵音的地方。 |
大主山 |
大观园的主山。其山“山水横拖千里外”,系东西走向;在园内看山“衔山抱水建来精”。 |
|
书中大观园乃是法华山下,沿山河畔的一组明代贵族园林建筑。 |
平坦宽阔大路 |
宝玉题咏大观园结束时走出园门,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 |
|
此路旧时是陆路出入大观园原型西溪园林的必经之路。 |
怡红院 |
宝玉在大观园中的居处,在园中是最豪华的建筑,院内蕉棠两植。 |
|
洪昇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返回故园时,这里已“园经三主易,壁少一诗留”,只剩下“顽石仍青障”,“槎桠两枯树”了,故《红楼梦》书中宝玉黛玉有一块顽石、两株枯木之象征。 |
潇湘馆 |
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居处,又称有凤来仪,是元妃省亲“第一行幸之处”。 |
|
蕉园是蕉园姐妹结诗社的地方,又是高士奇接待康熙南巡的地方,故《红楼梦》书中称其为“第一行幸之处”。 |
蘅芜苑 |
宝钗在大观园中的居处。苑内多鲜花香草,故题匾额蘅芷清芬。 |
西溪花坞钱氏家族的“竹树产业”,当时“花息甚繁”。钱凤纶有诗“万花深处是侬家”可证。 |
钱氏家族既是大官僚,又是大花商,故《红楼梦》书中要薛蟠门当户对娶“桂花夏家”夏金桂为妻。 |
稻香村 |
寡妇大嫂子李纨在大观园中的居处。宝玉题咏时以“犯了正名”为由不同意题名“杏花村”,却题象征酒幌的匾额“杏帘在望”。 |
寡妇大嫂子柴静仪在西溪居住的沈氏庄园,开设有九间楼酒家,有明代释大善“杏花村里酒帘摇”可证。 |
《红楼梦》书中描写这里“柴门临水稻花香”,水井菜畦一派田园风光,挂“杏帘在望”酒旗,都是写实。这里确实是寡妇大嫂子柴静仪居住的“柴门”。 |
芦雪庵 |
在一个鲜荔枝刚上市的季节,姐妹们在此结海棠社,烤鹿肉啖腥膻,探春邀请宝玉“棹雪而来”。 |
杭州西溪有秋雪庵,这里秋季芦花似雪,故名。芦雪和秋雪同义。 |
秋雪庵四面临水,只有舟楫可通,开窗便可垂钓,与《红楼梦》书中描写完全相同。探春“扫花以待”二哥宝玉“棹雪而来”,即划小船穿过芦花荡而来。 |
天齐庙 |
宝玉去天齐庙向老道王一帖讨要疗妒羹,该庙年代久远,塑像狰狞。 |
|
天齐庙是东岳庙的俗称。西溪老东岳过去有“审疯子”的宗教传统,故宝玉去这里讨治疗夏金桂奇妒病的药方。 |
水月庵 |
水月庵在城南,又名馒头庵。宝玉随凤姐去铁槛寺送葬,下榻水月庵。凤姐在此拆散张金哥婚姻,秦钟在此与智能儿幽会。 |
|
此水月庵确实距离铁槛寺原型钱王祠不远(因西湖边当时为旗营盘踞,从西溪去钱王祠须绕道艮山门)。见铁槛寺词条。 |
水仙庵 |
宝玉领着茗烟,在水仙庵祭祀金钏。水仙庵在城北。 |
杭州孤山旧有水仙祠,又名水仙王庙。历史上曾以林逋、东坡配祀水仙王。 |
王士祯《分甘余话》载:西湖有水仙王祠;陶岘泛三舟于江湖吴越间,号为水仙;他如雒妃、湘君之属, |
清虚观 |
|
原型为杭州葛岭抱朴道院,宋代称冲虚观。乃葛洪炼丹处。 |
葛岭是洪氏家族在宋代敕建魏国忠宣公府邸所在地,也是贾似道后乐园所在地。明末清初忠宣公祠堂在这里。 |
铁槛寺 |
《红楼梦》中贾府停灵办丧之地,秦可卿死后,棺木便寄放在铁槛寺。 |
|
张岱《钱王祠》诗: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
日月双悬 |
|
|
|
贾氏宗祠 |
|
|
|
六桥梅花 |
|
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 |
苏轼 |
翠樾埭 |
|
|
|
暖香坞 |
暖香坞是大观园中惜春居所。附近有藕香桥。 |
|
|
怀金悼玉 |
《红楼梦》书中太虚幻境曲子: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
|
疯僧跛道 |
|
|
|
桂花夏家 |
薛蟠之妻夏金桂的娘家。夏家有几十顷地的桂花树,长安城里城外的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号称桂花夏家。 |
|
|
茄鲞 |
“茄鲞”是《红楼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贾母笑对凤姐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刘姥姥)。刘姥姥吃了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 |
|
“鲞”字由美鱼构成,本义指黄鱼干,又称黄鱼鲞。传说越王勾践(一说钱鏐)率军出海,捕黄鱼充军粮,吃不尽被晒成鱼干,回来烹制后感觉很好吃,因此就用美鱼二字创造了“鲞”这个字。浙江渔场盛产黄鱼,鲞文化悠久。 |
椒油莼齑酱 |
椒油莼齑酱是《红楼梦》中的一道日常食用的经典美食。王夫人说:“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宝玉唱《抛红豆》曲也有“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之句。 |
指西湖莼菜。椒油莼齑酱就是把纯菜的茎叶切细,加盐或其他调料,如茴香、花椒末、酒、醋等进行腌制,制作成家常食用的酱菜,杭州人日常喜食。宋人《东京梦华录》有云:“菜蔬精细,谓之‘造齑’。” |
西湖莼菜是杭州古往今来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晋书》中就有“莼囊鲈脍”的记载;白居易留下了“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的千古名句。苏东坡一生曾两次在杭州出任地方官,他笔下的莼菜又有不同:“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从另一个侧面赞颂了莼羹的美味。 |
姽婳将军习武 |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
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在清初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均有记载。但这些记载与《红楼梦》记载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都没有妃嫔习武之场面描写。历史上文学作品妃嫔习武之场面描写,唯一出现的地点就是杭州万松岭上的女校场。《红楼梦》是综合林四娘和女校场,创作的姽婳将军形象。 |
清初文人徐釚《词苑丛谈》载:杭州女教场,在凤皇山麓。宋南渡,嫔妃演武于此。萧山毛大可奇龄过之,赋《鹧鸪天》云:“银甲雕戈小队工,内家宣敕教从戎。山萝覆镞萦金细,野火攻旗闪幔红。宫月静,阵云空。凤凰山下抱龙弓。珠兜玉靸围营路,小雨寒花何处逢!”徐釚自己也曾参与歌咏女教场一事:“御教场中看点操,宫娥队队雁翎刀。鄂王已戮蕲王死,羞著团花旧锦袍。”洪昇有诗歌颂“春风女校场”。 |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受警幻仙姑之托,在“地陷东南”之际,“烈日炎炎,芭蕉荏苒”之时,携带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 |
|
关汉卿《杭州景》: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
这答儿忒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