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贾府洋货来自闽粤滇浙附:凤姐为什么说闽粤滇浙所有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2022-04-13 09:36:16)
标签:

贾府洋货

闽粤滇浙

明末清初

海上贸易

三藩之乱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红楼贾府洋货  来自闽粤滇浙

附:凤姐为什么说闽粤滇浙所有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土默热

凡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贾府洋货多多,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几乎时时处处都有洋货相伴。可以说,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是描写洋货最多最普遍的一部小说。现在改革开放,四海通商,老百姓家里使用几件进口洋货稀松平常,改革开放前就不是如此,更何况在那闭关锁国的清代前期,一个家庭中如此多地使用洋货,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那个时代,什么地域、什么家庭能如此方便地使用洋货,这些洋货又是从哪里来的?应该是红学领域有必要搞清楚的一个课题。

所谓洋货,也就是舶来品吧,即从外国传来的货物。《红楼梦》书中出现的外国货太多了,家人上下使用洋货也太滥了。首先是钟表。且不说刘姥姥在怡红院中所见的自鸣钟,也不说宝玉日常挂在衣襟上的怀表,就是宝玉身边的丫头袭人、晴雯,日常生活也是钟表并用的。书中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交代下属要准时当差:素日跟我的人,随身俱有钟表,不论大小事,都有一定的时刻。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可见贾府婢仆下人身上或身旁也有钟表。

再说室内饰品。宝玉房中的那架大穿衣镜,并非一块普通的照脸镜子,而是一块能照人全身的大穿衣镜,刘姥姥就曾把镜子中的自己看成了满头插花的亲家母。这肯定不是中国传统的铜镜,而是一块平板玻璃镜子。寡妇大嫂子李纨居室的窗户上,也有一块透明玻璃,从外面能看见室内人的活动。这些全透明的平板玻璃在那个时代只能是舶来品。还有西洋画,刘姥姥在怡红院迷了路,看到 一个女孩儿,伸手去拉她,咕咚一声撞到板壁上,仔细瞧看,才发现是一幅活凸出来画,这只能是西洋画。

还有洋酒洋药洋烟。芳官拿了一瓶玫瑰露给柳家五儿,柳家母女没看过玫瑰露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晴雯病补孔雀裘,因感冒头痛,宝玉便找来福朗思牙出产的依弗哪药膏贴在她额头,王熙凤两鬓也常年习惯贴这种药膏。为了解决晴雯感冒鼻塞,宝玉还找来了上等洋烟,烟壶上画着西洋珐琅黄发赤身女子;晴雯吸了后,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显然也是外国货鼻烟。

《红楼梦》书中所写洋货最多的品种乃是纺织品。如第三回王夫人房内大炕上铺的猩红洋毯;凤姐穿的翡翠撒花洋绉裙;宝玉穿的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第六回凤姐穿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第四十九回宝玉穿的哆罗呢狐狸皮袄;宝钗穿的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鹤氅;贾母送给宝琴的凫靥裘;李纨穿的哆罗呢对襟褂子。第五十二回宝玉穿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和俄罗斯出产的雀金裘氅衣。等等。

书中对洋布服饰的描写数不胜数,简直就像开了一个舶来纺织品博览会。由此可见,《红楼梦》作者对舶来品是相当熟悉的,必有过长期接触这些洋货的生活经历,方能在书中写来得心应手、如数家珍。长期以来,红学界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专家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如“依弗那”究竟是哪国产的药啊,“温都里纳”是何种语言对玻璃的称呼啊,如此等等,却无人能说清这些洋货的来源。

红学家们一般都是采用因果倒置猜笨谜的方法,用曹雪芹出身江宁织造家族来推测《红楼梦》作者对洋货认知的来源,牵强附会说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与康熙帝关系密切,皇帝常有贡品洋货赏赐给他;又在织造府接待过外国传教士,也可能带来洋货等等。且不说这些推测皆是无证据的捕风捉影,即使曹家真的有那么少量的几件皇帝赏赐或传教士送礼的洋货,何至于像书中表现的那样,全家上下主奴都穿洋衣,挂洋表,喝洋酒,吃洋药啊?

在那个时代,如果有皇帝佬御赐的洋货,只能像宝贝一样供起来,谁敢把御赐的绸缎给全家人做衣服穿?谁敢把御赐的钟表给奴婢佩带?谁敢把御赐的洋酒洋药给下人喝?即使是传教士从海外带来的洋货,万里迢迢带来那么几件稀罕物,贾府也不至于普及到全家上下主奴全都享用啊。有鉴于此,可以推测,《红楼梦》中的洋货,根本就不可能是什么皇帝赏赐的,也不可能是什么传教士带来的,只能是从中外通商中获得的,作者生活所在地能够购买得到。

《红楼梦》书中没有具体明写贾府所用洋货的来源,但也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书中第十六回:贾琏与赵嬷嬷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凤姐忙接道:“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

看,“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这就难免书中贾府洋货多了。这就是说,贾府的洋货不是什么皇帝赏赐的或传教士带来的那么几件,而是购买海上贸易中洋船带来的大量货物。凤姐的爷爷在朝廷中“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这可不是什么内务府所属小小的江宁织造五品郎官曹寅所能承担的职责,按照六部分工,乃是朝廷礼部的职责。也就是说,凤姐的爷爷最起码当过朝廷的礼部尚书。

但是,礼部尚书可以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却又管不着“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这又是朝廷户部的职能,由户部派出的海关税务来执行。也就是说,凤姐的爷爷很有可能还当过朝廷的户部尚书,甚至家族中还有人专门管理过粤、闽、滇、浙的海关税务。这就与内务府所属的江宁织造五品郎官曹寅更毫无关系了,也就是说,贾府的洋货与曹家毫无关系,书中四大家族生活原型另有其人。

笔者考证,《红楼梦》作者不是乾隆年间的曹雪芹,而是康熙年间的洪昇;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原型不是江南三大织造,而是三生石畔杭州的洪顾黄钱四大江南世族。书中王夫人和凤姐的生活原型,便是洪昇的母亲和妻子,均出身于四大家族的黄家,正是亲姑姑侄女关系;书中王家的台柱子当权者王子腾,其生活原型就是清初的“太平良相”黄机。以上见《红楼梦四大家族综考》一文,此不赘。

《红楼梦》书中说王子腾飞黄腾达,由九省统制而九省检点,继而九省总督,最后荣升为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官居一品。此乃隐曲写实。黄机(1612-1686)字次辰,一字澄斋,号雪台。浙江钱塘人,出身福建金墩黄氏家族。清顺治四年进士,累迁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十八年(1679)授银清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宰相)兼吏部尚书。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赠太傅、太师,谥文僖。

正因为黄机官位最高时官居相当于宰相的文华殿大学士,《红楼梦》书中才交代王子腾最后升任官居一品的内阁大学士;也正因为黄机当年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凤姐才能说“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那么,在黄机任上的那个时代,是否有洋船货物来往于粤、闽、滇、浙沿海,频繁贸易的事情呢?

我们还是来看看《红楼梦》书中的描写吧。书中第五十二回,薛宝琴对宝玉和姐妹们讲真真国女孩子的故事:“我八岁的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发辫),满头戴着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澳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

这个真真国女孩子显然是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她还做了一首汉语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诗中前四句描写的景象,与台湾的景色非常相似,再从“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四句分析,显然与郑成功盘踞的台湾有关。郑成功盘据台湾前后出现的西洋女孩子,只能是荷兰的女孩子。

书中说薛宝琴在哪里遇到真真国女孩子的呢?是在“西海沿子”;她到西海沿子干什么去了呢?是跟随父亲为了“买洋货”去的。红学界专家对这个“西海沿子”猜了很多笨谜,什么斯里兰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等等,毫无根据也无法求证。其实在古人眼里,台湾海峡两岸,台湾就是“东海沿子”,福建就是“西海沿子”。薛宝琴跟随父亲去“西海沿子”“买洋货”,就是到福建沿海去跟外国人特别是荷兰人做生意。

那么康熙年间在福建与荷兰人乃至东西洋外国人是否有货物贸易呢?其实福建与荷兰的贸易起源很早,始于明代后期荷兰人占据台湾后,与其东印度公司之间开展的贸易。《明史·外国传六·和兰》便记载有:荷兰人以哆囉嗹(即多罗呢)、玻璃器及番刀、番酒餽寀(指当时主管福建沿海贸易的宦官高寀 ),乞代奏通市。明末时贸易规模已很大,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明亡后,福建沿海为郑成功所盘踞,其时贸易(包括走私)仍很盛,成为郑成功主要军饷来源。

郑成功退守台湾后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清军收复台湾,由于朝廷执行海禁政策,福建沿海居民一律内迁,海上贸易一度萎缩停顿,但其间为恢复海上贸易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我们看洪昇恩师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的两则记载,一则是《三国贡物》,记载荷兰人给大清皇帝进贡了许多洋货。其后按照惯例五年一贡,迄未停止。进贡的目的就是请求清廷允许通商贸易。《三国贡物》记载如次:

康熙丁未夏(康熙六年1667),荷兰国甲娄吧王油烦吗绥极遣陪臣卑独攀呵闰等入贡,内有刀剑八枚,其柔绕指;旃檀树四株,各长二丈许;西洋小白牛四,高一尺七寸,长二尺有奇,白质斑文,项有肉峰;荷兰马四,锐头卓耳,形态殊异;又玻璃箱、牡丁香、尼绒之属。是岁,暹罗国王森烈拍腊照古龙拍腊马呼陆坤遣贡使握坤司答喇耶迈低礼,贡六足龟、孔雀、驯象等物。回回国贡牛,三角三目云。

另一则是《荷兰贡物》:荷兰国自康熙六年入贡,今二十五年。台湾平,设郡县,其王耀汉连氏甘勃氏遣陪臣宾先吧芝复奉表进贡,表词有云:外邦之丸泥尺土,乃是中国飞埃;异域之勺水蹄涔,原属天家滴露云云。贡物大珊瑚珠一串,照身大镜二面,奇秀琥珀二十四块,大哆十五疋,中哆十疋,织金大绒毯四领,乌羽缎四疋,绿倭缎一疋,新机哔叽缎八疋,中哔叽缎十二疋,织金花缎五疋,白色杂样细软布二百一十九疋,文采细织布一十五疋,大细布三十疋,白毛里布三十疋,大自鸣钟一座,大琉璃灯一圆,聚耀烛台一悬,琉璃盏异式五百八十一块,丁香三十担,冰片三十二斤,甜肉豆蔻四瓮,厢金小箱一只(内丁香油、蔷薇花油、檀香油、桂花油各一罐),葡萄酒二桶,大象牙五支……,照星月水镜一执,江河照水镜二执,雕制夹板三只。

王士禛作于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的《香祖笔记》中也称:“羽纱羽缎,出海外荷兰暹罗诸国,康熙初入贡,止一二疋,今闽广多有之,盖缉百鸟毛织成。”康熙年间刘廷矶所著《在园杂志》卷一亦载:“近由东洋入中国者,更有羽缎、羽纱、哔叽、哆囉呢,据云可为雨具,试之终逊泊衣,其价甚昂,亦前代所未闻者。”在这些记载中,不仅《红楼梦》中所见之大穿衣镜、自鸣钟、葡萄酒、多啰尼、凫靥裘、雀金裘等羽纱羽缎均见诸文字,且说明“今闽广多有之”,足证其不仅是皇家贡品,已经进入闽粤两地沿海之贸易市场了。

刘廷矶《在园杂志》刊刻于康熙五十四年,其中还有专章记载西洋制造的舶来品:自西洋人入中华,其制造之奇,心思之巧,不独见所未见,亦并闻所未闻。如风琴、日规、水轮、自鸣钟、千里眼、顺风耳、显微镜、雀笼之音乐、聚散之画像等类,不一而足。其最妙通行适用者,莫如眼镜。古未闻眼昏而能治者,杜陵“老年花似雾中看”,唯听之而已。自有眼镜,令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虽老年之人,尚可灯下蝇头(《红楼梦》中贾母看戏单子,就使用过这种老花镜)。且制时能按其年岁,以十二时相配合,则更奇矣。黑晶者价昂难得,白晶者亦贵。惟白玻璃之佳者,不过数星。今上下、贵贱、男女无不可用,真宝物也。人人得用,竟成布帛菽粟矣。至于算法,又超出寻常之外,远近高低,大小多寡,顷刻而知,燎如指掌,更上古所未有者也。“今上下、贵贱、男女无不可用”,足以说明这并非什么御赐之物,在那个时代已经像《红楼梦》书中所写那样,贾府上下主奴都在使用洋货了。

清代福建“西海沿子”的对外贸易是何时正式开通的呢?据清道光十二年(1832)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周凯主持修订的《厦门志》载:厦门海关,始于康熙二十二年。台湾既入版图,靖海侯施琅请设海关。二十三年立,派户部司官一员,榷征闽海税务,一年一更。作为通洋正口人民商贾,番船辏集,等诸郡县。市井繁华,乡村绣错,不减通都大邑之风。也就是说,清廷收复台湾的第二年,福建沿海就设立海关,开通了对外贸易,且日渐繁华。

《厦门志》详细记载了福建沿海贸易的沿革:舶海上,郡有司水送之,登泉山,刻石記歲月。元、明因之,皆官;後竟。成、宏之有乘巨艦貿易海上者;奸人陰開其利,而官不得收其利。至嘉靖倭寇之,而弊矣。嘉靖二十六年,有佛郎載貨泊浯,漳、泉人往相貿易。巡海道柯喬發兵攻夷船,而者不止。都御史朱紈獲九十之,海禁漸肅。隆元年,福建巡都御史塗澤請開海禁販東、西二洋,特倭奴者。先舶在南之梅,後以盜賊梗阻,改道海澄嘉靖四十五年,督通判王起宗有請設餉館於圭。隆慶間,改海防館為餉館萬歷三年,巡撫劉堯誨請稅舶以充兵。初定稅額六千四年,溢至金;二十一年,溢至二九千有奇。末年,海寇私其利。朝康熙二十二年台平,施琅以為請工部侍郎金世照山之例,准福建海上貿易、捕廈門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福建沿海的洋货贸易,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开始了,万历年间已具备相当规模,税收丰厚。崇祯末年即明清鼎革时期,为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所控制。郑成功退台后贸易停顿,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后,重新开辟了海上贸易。《厦门志》卷七《关赋略》一章中,还详细记载了当时各类贸易的商品品种和课税金额,摘录如下:

:一丈一身,每疋作十身,每身例三錢,廈〕照征。小呢一丈五尺一身,每疋作五身,每身例二五分,〕照征。呢,每疋例二五分,(廈〕徵一丈一身,每疋作八身,每身二五分)。呢袍褂料例二五分,褂料例二二分五,裙例二,呢碎(每十折呢平口面二百),每百五分(以上〕均照徵)。

羽:羽毛每疋例二〕徵每疋作五身,一丈五尺一身,每身三),羽毛褂料、裙料例二褂料一五分,羽毛(二丈一身)每身例一五分,羽毛袍料、褂料例一五分,褂料例五分,袍例一,羽褂例七分(以上廈關均照徵)。

吱:每丈例一五分(〕一丈五尺一身,每疋作五身,每身例一五分),(二丈一身)每身例一五分,褂料、袍料、料例一五分,褂料例七分五(以上廈關均照徵)。

西洋眼例五,土眼、乾坤例一,米神例二千里例五(中二五分、小五分)(以上照徵)。

毯:猩猩毯每丈例三錢,廈〕徵每疋作十身,每身三,番毯、洋毯、花毯、印花皮毯每八分。

玻璃:玻璃器百斤例三大者每例五,中例二五分、小例五分,小屏每例五厘,例五錢。以上〕均照征。燒煉燒煉器百斤例二例五例二五分,燒煉鏡冊頁每部例一帶頭例五厘,以上照征。

器:琶琵、三弦、月琴、胡琴、洋琴、笙每枝、大鼓每例四厘,七弦琴每、大木例四分,小鼓每二厘,小木、竹笛百枝例八厘,混天球、鳴鐘例一辰表例五分。以上〕照征。

且不论课税多寡,《红楼梦》书中所见之洋货,在厦门海关的课税单上,其商品名称已几乎全部见诸记载了。当时厦门海关设在海澄,还涉及到一个特殊人物——海澄公黄梧。黄梧本为郑成功属下副将,顺治十三年归顺大清,因献出郑成功囤积数百万计军械粮饷的海澄,加之献“平海五策”,举荐施琅率军平台,为清廷日后收复台湾立下大功,被朝廷赐封为太子太保“海澄公”。三藩之乱时,黄梧病逝,由其子袭封“海澄公”,前后共袭封六代。黄梧也出身金墩黄氏家族,与太平良相黄机为本家兄弟。黄氏家族中不仅有朝廷礼部尚书、户部尚书,还有坐镇福建沿海贸易地的“海澄公”,这就难怪《红楼梦》书中凤姐要说:“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也难怪宝琴八岁时便随父亲到“西海沿子买洋货”了。

《红楼梦》中洋货使用之普遍,也说明这是发生在一个购买洋货比较方便的地方发生的故事。1840年五口通商之前,我国购买洋货比较方便的地方,主要是闽粤两地。《红楼梦》作者洪昇是杭州人,浙江与福建同属闽越总督管辖,与福建沿海番市往来方便,郑成功的“山海五大商”总部就设在杭州,还有黄机、黄梧这些管理洋货的特殊大人物照顾,家中多使用洋货就是不难想象的事情了。当时浙江沿海倭患猖獗,对外贸易和走私也很活跃,温州、舟山、宁波等地历来为海上贸易重镇,富贵人家购买洋货也不难,《红楼梦》书中说的“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就包括浙江嘛。不过由于缺乏史料记载,这方面贸易走私情况一时还难以考证清楚罢了。这些都不是北京西山那个曹雪芹拍脑门能想出来的,《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是江南世族文化所孕育,贾府中来自“西海沿子”的洋货,也算一个旁证吧。

                                201111

 

凤姐为何说“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土默热

笔者在《〈红楼梦〉中贾府所用洋货从哪里获得》一文中,考证书中贾府所用种种洋货,应来自“西海沿子”福建的闽海贸易。凤姐所说“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此话应出自凤姐的生活原型洪昇之妻黄蕙,黄蕙的祖父清初太平良相黄机曾任朝廷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主管过“各国朝贡”和“海上贸易”,并且与康熙朝收复台湾时所封的“海澄公”黄梧有关,黄梧与黄机均出自金墩黄氏,乃本家兄弟。本文拟沿着这一思路,对“粤、闽、滇、浙的洋船货物”再作进一步考证,以坐实书中凤姐的说法来源有自。

任何人读《红楼梦》,初听凤姐所说“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这句话,感觉好像也没什么,就是口气似乎大了一点。仔细品味之,却不难发现不仅是口气大小的问题,其中还大有蹊跷。首先是书中为什么单单提“粤、闽、滇、浙”四省?粤是广东,闽是福建,浙是浙江,都是沿海省份,那时可以有“洋船货物”;而滇是云南,是内陆省份,那时可以有少量的滇缅边境贸易,但绝不会有“洋船货物”。其次是四省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怎么可能?四省分别归不同的总督、巡抚、布政使管辖,朝廷在各省分别设有海关管理海上贸易,四省海关直属中央,互不统属,除了皇帝本人,谁敢说自己家能统揽四省海上贸易的“洋船货物”呢?

因此,《红楼梦》书中凤姐所说“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一句话,必是在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因为极为特殊的管理体制,方可产生的海上贸易特殊格局。这是什么时期呢?仔细斟酌一下“粤、闽、滇、浙”四省,您就会恍然大悟了:这是“三藩之乱”之时!平西王吴三桂驻云南(滇),定南王孔有德和镇南王尚可喜驻广东(粤),靖南王耿仲明驻福建(闽),浙江(浙)也是他的势力范围,在杭州有离宫,还曾铸造发行“浙钱”裕民通宝。这四王在驻地拥兵自重,设关收税,铸造货币,聚敛财富,图谋不轨,四省的“洋船货物”自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从康熙十二年(1673)春到康熙二十年(1681)冬,发生了历时八年多的“三藩之乱”。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清初四个异姓王可以控制“粤、闽、滇、浙”四省“洋船货物”,但四王也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四省的“洋船货物”怎么可能都是凤姐他“爷爷”一家独揽呢?莫忙,且听在下进一步作深度解析。三藩之乱期间及其前后,“粤、闽、滇、浙”四省的海上贸易,还同一个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有密切关系,这就是当时称雄海上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所搞的“海商集团”——“山海五大商”组织。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明朝末期便成为以华南、台湾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军人、官员兼海盗,经营起庞大的武装海商集团,垄断了我国东南沿海与日本、东南亚及西洋各国的海上贸易。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利用其父经营起来的海上军事和贸易优势,以福建金门、厦门一带为基地,势力又发展到广东(粤)、福建(闽)、浙江(浙)三省,并与云南(滇)一带的南明永历政权呼应配合,坚持反清复明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炤先生的专著《郑成功与天地会》,对郑成功在此期间扩大海商集团,组建“山海五大商”开展东西两洋贸易有详尽研究。郑成功出身于中国最大的海商兼海盗家庭,十分明了海外贸易的巨大利益,因此在抗清斗争中始终大力执行通洋裕国的方针,每年从东、西两洋贸易中得到数百万两白银的收入和宝贵的物资供应。为了保证贸易的畅通,郑成功在山海两路各设五大商,即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十行。其中仁、义、礼、智、信五行为海上五商,每行有海船十二只;金、木、水、火、土五行为陆上五商,以杭州为中心。“山海五大商”的贸易几乎遍及江南各省,但以“粤闽滇浙”四省为多,与“三藩”多有交集。

郑成功的“山海五大商”,与当时称雄海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洋船货物”交易甚密。早在明崇祯年间,郑芝龙的船队曾经多次在东南沿海打败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与此同时双方也建立起了贸易关系,有着共同的商业利益。至郑成功时期,他的东、西二洋船又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敌手,双方展开过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武装冲突。郑成功曾经于顺治十二年(1655)下令禁止与台湾的荷兰商人开展贸易。至顺治十四年,在台湾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乞求纳贡的情况下,郑成功才准许恢复与台荷通商。在郑成功控制金厦两地作为反清基地的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洋船货物”,出入福建沿海贸易频繁,输出输入货物甚多。

郑成功通过“山海五大商”的东西两洋贸易所得,除支持军饷、打造船只、招兵买马所用外,剩余部分都储存于厦门海澄的后勤基地仓库内,据说可支持郑氏军事集团三十年之用。海澄阻山面海,两城相峙,夙称天险,与厦门、金门犄角相歭,进可战,退可守。郑成功对海澄防守相当重视,加固修葺城墙高达两丈,可谓易守难攻、固若金汤。没有料到的是,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驻守海澄的郑成功部将黄梧,率海澄官兵1700余人降清,被清军不战而取。海澄之失使郑氏集团损失粮粟二十五万石,兵器衣甲无数,还有郑氏家族和郑军将领在海上贸易中获得的大量私人积蓄物资和银两。据说郑氏部将听说海澄失守后,无不大惊失色。这不仅使本来就物资筹措维艰的郑军丧失了多年积贮,更使郑军丧失了重要的陆上前进基地和金厦屏藩,以致日后不得不退守台湾。

黄梧降清后,由于献出海澄功劳巨大,被清廷破格封为“海澄公”,开府漳南,并世袭罔替,可袭封十代。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乱”起,黄梧病中受到惊吓,卒,諡忠恪。其子黄芳度袭任第二代海澄公,摔师坚拒耿精忠叛军。康熙十四年十月,郑氏集团联合靖南王耿精忠叛军,攻陷漳州,黄芳度合门战死,赠郡王,諡忠勇。康熙十五年三月,黄梧兄子黄芳世袭任第三代海澄公,授一等侍卫,同时任福建水师提督,执掌十三支王令,可调各省兵马。康熙帝还赐玉章一枝,有急上闻。黄芳世率军消灭海寇巨万,以病卒于军。赠少保,諡忠襄。康熙十七年五月,黄芳世弟黄芳泰袭任第四代海澄公,同时任江南京口总兵,康熙二十九年卒,諡襄愍。康熙三十年正月,黄芳度嗣子黄应缵袭封第五代海澄公。仅康熙一朝,黄梧家族就袭封了五代海澄公,其后连续袭封至第十代,直到道光年间。在大清王朝所有异姓王公中,海澄公的袭封时间最长。

黄梧降清献出海澄所存物资军械,本身就是抄了郑成功“粤闽滇浙”海上贸易所获资材的底。降清后又在清廷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向朝廷举荐仇贼甚深,知自知彼的郑氏集团叛将施琅率军攻台,还为朝廷条列灭贼五策,复请速诛成功父芝龙,为清朝最终战胜郑氏集团做出很大的贡献。这里所说的灭贼五策,即所谓平海五策,五策中就包括严查郑成功的“山海五大商”,使其失去与“粤闽滇浙所有洋船货物”通商的渠道,并将其已经交易的货物资金没收入官,断绝郑氏集团的粮草物资。《红楼梦》书中王熙凤所说的“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其根据就应出自这里。王熙凤说此事是她“爷爷”那个时代的事情,书中凤姐生活原型黄蕙本是黄机的孙女,黄机与黄梧是本家兄弟,可称“我们家的”。

事情还不止如此简单,在清廷收复台湾、平定三藩过程中,还有三个重要人物:黄锡衮,施琅,姚启圣,都与黄氏家族有密切关系。黄锡衮乃福建晋江人,出身金墩黄氏,与黄机、黄梧乃本家。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郎,因逮捕鳌拜,密助圣祖主政于朝,平抚三藩荣绩素著,深受圣祖倚重,累官至东阁大学士。黄锡衮曾率军进入福建平抚“三藩”叛乱,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部。收复台湾时的福建总督姚启圣,就是黄锡衮举荐给康熙皇帝的。他为什么要举荐姚启圣?除了姚启圣在平定耿精忠叛乱时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外,还因为黄锡衮的夫人姚氏,乃是姚启圣的妹妹。黄梧举荐给康熙的福建水师统领施琅,其夫人黄氏,乃是黄锡衮的妹妹。这样看来,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时期,整个福建沿海政治军事都控制在黄氏家族及其亲属手中,加之朝中还有黄机、黄锡衮两个宰相级的大学士撑腰。这就更加坐实《红楼梦》中凤姐所说那句颇为自豪的话了:“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这句话,除了黄机的孙女、洪昇的妻子黄蕙敢说;黄机的外孙、黄蕙的丈夫洪昇敢写,其它任何家族的任何人说不出也写不出,更不敢这么写!

201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