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黛玉“七月瓜果之祭”隐写七夕节

(2021-08-20 18:11:45)
标签:

林黛玉

七月瓜果之祭

七夕节

乞巧

盟誓

分类: 文学解析

         林黛玉七月瓜果之祭”隐写七夕节

        土默热

林黛玉“七月瓜果之祭”隐写七夕节

又是一年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七夕。今天是七夕节,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把这一天当做中国的“情人节”来过,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天晚上,普天下女儿都要在房前露天摆放瓜果,仰望天上迢迢银河,默默向织女星诉说心愿,乞求让自己更加心灵手巧。因此,把七夕节称为中国的“女儿节”,比起“情人节”来,似乎更恰当一些。既然是女儿节,就应时应景谈谈“女儿盛典”《红楼梦》吧。

《红楼梦》是一部为闺阁昭传的小说,书中大观园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女儿国。可是,《红楼梦》浓墨重彩写了那么多节日,如贾府如何过年,如何过元宵节、中秋节等等,就连名不见经传的“祭饯花神”节日都写了,却偏偏忽略了七夕节。书中顶多写写元妃省亲点了一出折子戏《乞巧》,刘姥姥为凤姐七月七日出生的女儿取名“巧姐”等,就是没有具体写大观园中女儿们如何过七夕节,这是极不合乎《红楼梦》创作宗旨,也不合乎一般情理的。

中国传统民俗中节日很多,但只有“乞巧节”是专为女儿所设。在《红楼梦》作者心目中,“女儿”二字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还尊贵呢,连说说“女儿”二字都要先漱口,唯恐亵渎了女儿。那么,他在作品中为什么偏偏忽略了这唯一的女儿节日呢?其实,《红楼梦》书中不是没写七夕节,而是用很大的篇幅暗暗地写了。只不过作者出于某种不便明言的原因,把这段故事发生在七夕节的时间节点刻意隐去了。请看书中的具体描写:

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有一段关于林黛玉于七月间设瓜果之祭的描写。书中是这样交代的:七月里的某一天,贾宝玉在大观园中游玩闲逛,将过沁芳桥时,只见黛玉的小丫鬟雪雁领着两个老婆子,手中拿着些菱藕瓜果之类匆匆走过。宝玉连忙赶过去追问雪雁道:“你们姑娘从来不吃这些凉东西的,拿这些瓜果何用?不是要请那位姑娘奶奶么?”

雪雁告诉宝玉:“我们姑娘这两日方觉身上好些了,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若说是请人呢,不犯先忙着把个炉摆出来;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果木瓜之类,又不大喜熏衣服,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难道是老婆子们把屋子熏臭了要拿香熏熏不成?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

由于雪雁说不清黛玉此时要来瓜果菱藕、摆放供桌馔具做什么,宝玉这里不由的低头心内细想道:“据雪雁说来,必有原故。若是同那一位姊妹们闲坐,亦不必如此先设馔具。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读者朋友们可千万不要相信宝玉的猜测,这是《红楼梦》作者故弄玄虚,在向读者打马虎眼。书中第十四回写黛玉之父林如海“捐馆”(死亡的婉辞)之日,由昭儿奉命返京向凤姐禀告: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殁的。黛玉之母贾敏仙逝之期,是在贾雨村遭参革职后游览至扬州,受聘盐政林如海家作西宾教习黛玉期间。次年春上“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显然,黛玉父母的忌日均不在七月,宝玉所思之此时已过应无疑问,黛玉设瓜果之祭绝不会是祭奠父母亡灵。

那么,是否如宝玉所猜,因为“七月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祖先呢?也肯定不是。旧时七月十五为民间的“鬼节”,即道家所说的“中元节”,佛教中又称为“盂兰盆节”。这一天“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是有的,并且要多烧纸钱冥财,以便“祖先享用”。晚上,家家户户还要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的到来。但传统习俗从没有在七月十五鬼节之时,仅仅以摆放瓜果的方式,在女儿私室中祭祀祖先亡灵的。

在我国传统民俗史上,农历七月份只有两个节日: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红楼梦》作者在这里,是通过混淆七月瓜果之节七月十五鬼节打马虎眼的,其原因容当后叙。旧时确有七月瓜果之节,即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但这一天并非家家都上秋祭的坟”之日,而是家家小儿女都设“瓜果之祭”,向织女乞巧的日子。由此不难推断,黛玉私祭之日应是七月初七,按照“瓜果之节”的民俗礼祭织女,并作《五美吟》诗祭女儿,“以寄感慨”,表白心迹。

历来七夕节行乞巧之祭,本是小儿女们很快乐的事情,那么黛玉却为什么要遮遮掩掩、悲悲切切呢?请看书中描写:宝玉听雪雁叙述之后,进潇湘馆院门看时,只见炉袅残烟,奠余玉,便知已经祭完了。走入屋内,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宝玉道:“妹妹这两天可大好些了?气色倒觉静些,只是为何又伤心了?”黛玉道:“可是你没的说了,好好的我多早晚又伤心了?”宝玉笑道“妹妹脸上现有泪痕,如何还哄我呢?”显然,黛玉祭织女星、作《五美吟》,是含泪进行的。

七夕节含泪乞巧,祭奠后泪痕犹存的事情,古今习俗中尚不多见,一旦出现,必另有原因。查历代文学作品,此事惟见于《长生殿·密誓》一折。请看书中描写:[老旦、贴作见生介]呀,万岁爷到了。[旦急转,拜生介][生扶起介]妃子在此,作何勾当?[旦]今乃七夕之期,陈设瓜果,特向天孙乞巧。……[生]妃子,朕想牵牛、织女隔断银河,一年才会得一度,这相思真非容易也。……[旦]陛下言及双星别恨,使妾凄然。只可惜人间不知天上的事。如打听,决为了相思成病。[做泪介][生]呀,妃子为何掉下泪来?

[旦]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生]妃子说那里话![旦对生呜咽介]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簇御林】瞬息间,怕花老春无剩,【一封书】宠难凭。[牵生衣泣介]论恩情,【金凤钗】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皂罗袍】抵多少平阳歌舞,恩移爱更;长门孤寂,魂销泪零:断肠枉泣红颜命!

[生举袖与旦拭泪介]妃子,休要伤感。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簇御林】休心虑,免泪零,怕移时,有变更。[执旦手介]做酥儿拌蜜胶粘定,总不离须臾顷。[合]话绵藤,花迷月暗,分不得影和形。[旦]既蒙陛下如此情浓,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生]朕和你焚香设誓去。[携旦行介]。二人于是在摆设瓜果乞巧的供桌前,对着牛女双星,发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誓绵绵无绝期”的爱情誓言。

《红楼梦》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旧谱填新词,书中关于黛玉瓜果之祭的描写,显然是按照《长生殿·密誓》(即《红楼梦》书中出现的《乞巧》)一出的故事脉络隐隐写来的。这里还有一个殊堪注意的细节,林黛玉祭品中除了瓜果与杨贵妃祭品相同之外,还特意事先陈设了一个龙文乃是一种小鼎,实际上就是一个香炉,书中雪雁对宝玉说的很清楚。香炉上雕饰着龙文,显然是皇家所用之物。只有杨贵妃七夕乞巧焚香设誓时所用的香炉,才能是龙文吧。

林黛玉七夕瓜果之祭时所流的眼泪,显然也是从杨玉环瓜果乞巧时的眼泪所化出。《红楼梦》中黛玉对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担忧,与《长生殿》中杨贵妃对唐玄宗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的焦虑,也是一致的,所以二人在七夕节搞瓜果之祭的目的正复相同。让我们再来看一段《红楼梦》中的描写,这段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显然也是从《长生殿·密誓》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对话中化用来的。这段对话,明显将黛玉仿照杨贵妃七夕乞巧时,内心对长久爱情渴望的潜台词活画出来:

宝玉笑道“妹妹脸上现有泪痕,如何还哄我呢?只是我想妹妹素日本来多病, 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使我......说到这里,觉得以下的话有些难说,连忙咽住。只因他虽说和黛玉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是为好,因而转急为悲,早已滚下泪来。黛玉起先原恼宝玉说话不论轻重, 如今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

杨贵妃设瓜果之祭乞巧前,虽说与唐明皇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但却只是心中领会,也从来未曾当面说出。七夕乞巧设瓜果之祭后,方以长门孤寂,魂销泪零:断肠枉泣红颜命为理由,提出要 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这才引出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乞巧之日对牛女双星盟誓: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妻。《红楼梦》作者描写黛玉七夕瓜果之祭,模仿《长生殿》之文化脉络,细致曲微一至于此,非《长生殿》作者洪昇自己,其他人很难悉心领悟至此。

综上所述,凡细心的读者都不难看出,《红楼梦》所写林黛玉七月瓜果之祭的故事情节,乃是从《长生殿》中杨玉环七夕瓜果乞巧故事描述中演化而来的。那么,《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煞费苦心打马虎眼,刻意隐去林黛玉七月瓜果之祭的时间是在七夕节呢?真实原因就在于《红楼梦》与《长生殿》乃是同一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刻意要隐去故事发生的朝代年纪、地域邦国,并托名石头记录书中故事。倘一眼就让人看出书中《长生殿》的痕迹,岂不露出作者的庐山真面目了?

孰料四百年后的七夕节这一天,洪昉思在天之灵偏遇上了这个执意搞文化解析的老土,拿《长生殿·乞巧》一折与《红楼梦》七月瓜果之祭一对照,作者苦心掩藏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千古才子洪昉思,此际的内心应作何感想呢?恐怕还是要深打一恭表示感谢吧!就用老土的一首旧诗结束本文,并向普天下热爱《红楼梦》的小儿女们祝贺七夕节吧:久慕溪流绿,今闻水泛红。寻梦深潭口,探幽芦雪庭。稗畦英魂舞,蕉园艳魄迎。冤孽栖闲地,无尽大观情!

撰于2015年七夕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